這個東西,說用也有理,說不用也有理。

如果只是為了普通話讀著押韻順口,那還真是新韻更順口。

如果是想寫的比較符合傳統,說白了,顯得更像一首古典詩詞,那就按古人的規矩來。就比如你要學古人鑄一口大鼎,上面刻幾個字,就是得用金文篆書更適合。別說現在是二十一世紀都用簡體漢字了要與時俱進什麼的,與時俱進的話現在誰家煮肉還用鼎啊。那麼話說回來了,為啥到現在您還要鑄鼎玩呢?因為這個東西雖然不煮肉了,但是多少年形成的傳統文化里的符號作用和裝飾意義還在啊,拿著送禮恭賀人家公司開張豪宅落成什麼的,顯得莊重有內涵,擺在家裡也覺得有格調。所以說這個實用性已經有所變化了。你還捨不得完全放棄它的這種裝飾作用,要拿來充門面的,說白了,要抬高逼格用的,那就把它做的專業點。裝逼最忌諱的就是裝一半,一半還露著。就像當年的干露露。你說她裝沒她裝了,你說她裝了她沒裝全。拿著一個形制是西周的青銅器,刻個方正大黑簡體,不是那個味兒了。說什麼詩詞主要是表達感情的,單純要表達感情的話KTV吼兩嗓子真比苦哈哈的琢磨半天憋一首幾十個字的律詩來的更痛快。就像鼎是煮肉用的,但是現在給您一口鼎讓您煮肉去,您會用么?還是高壓鍋更順手不是?另外也不用說阻礙了詩詞大眾化什麼的,自古以來用得上鼎煮肉的人也不是多數。

當然,現在還是有專業的研究人員會用鼎煮肉,就像一部分人還能寫高水平的古典詩詞一樣,格律精嚴內容出彩的也不在少數。也有很多人喜歡寫新詩,用新韻,寫的也很好,就像高壓鍋壓出了一鍋好肉,一樣香噴噴。但是比較煩人的就是那種非要拿著鼎當高壓鍋用的。你讓他去寫新詩,對不起,逼格不夠,就是喜歡這種之乎者也五七言一頓的感覺,你讓他按格律和既有的規矩來,他又嫌不自由,束縛了他生來不羈的天才。好嘛。您牛逼,您說什麼都對,我認慫服了還不行嘛。


過幾天來看這個問題,發現題主只是想收穫一幫新韻愛好者而已,簡直搞笑


為什麼用平水,既然是學習作詩,那麼必然要加大對古詩的閱讀量,然而讀古詩詞又不押韻,極端一點比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然後自己發現有個叫平水韻的東西,還有個叫詞林正韻的東西,簡單看了看,卧槽這韻部劃分啥玩意?然後看看新韻,ing,eng,ong押韻,晶和宮押韻?這又是什麼鬼東西?這詩真難學……


總結,平水已然是舊時代產物,讀音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擱在今天的確有局限性,典型例子如十三元。至於新韻,也有劃分不到位問題,之所以覺得簡單不過是因為拼音的功勞。既然兩者都有缺陷,那就看自己愛好吧,反正平水也能追溯部分中古音的變化,音韻學方面會研究得深一些。而如果想學詩,音韻學是一定要知道的,更別說為了什麼順口,你連為什麼順口都不知道有什麼資格說為了順口?聲韻的確在變,「新」韻也的確是一種趨勢,這也不是衝突。然而作為一個學詩的人,麻煩沉下心,這種簡單的東西都學不會,那還有什麼面目去說攀上詩詞高峰?

另,自詡天才者請勿擾,自詡意重於律者請勿擾。我只知道目前這麼個情況,大部分人,會平水的,基本都會新韻,會新韻的,不見得會平水。研究的路上,多學點相關的東西,總不會錯。


用新韻寫格律詩,真的入不了方家之眼嗎?

現在用古韻寫詩詞的人,自己寫完也是用古韻來讀的嗎?

差不多的問題。

既然用新韻了,那格律也是可以不用的。為什麼呢?新韻不就是出韻出律的平水韻嗎?與其舍一而就二,不如一二皆舍,方得大自由,能有大佳作。

換另一個角度。格律平水韻難嗎?相比於浩瀚的詩詞文章積累鑽研,這不算難吧。這點功夫都不捨得花,怎麼讓人去相信你在詩詞這條路上真用心了?無法相信你的努力和用心,你說你的成果很好,大家會相信嗎?

再換一個角度。知道平水韻之前的韻聲變化吧,知道書同文之前的文字變化吧,假如今天我們用了新韻,那麼明天是不是又要用新新韻,後天又要新新新韻?如此新新新無極限也。再者,可以用新韻,那麼方言,土話,是不是都可以一塊用?照道理是都可以的,但是這樣之後,五湖四海的詩詞道友們一起聊天打屁的時候,是不是還要把各自的詩詞先翻譯一下普通話,才能聊天?如果不翻譯,別人壓根就搞不明白你這詩是什麼回事,那如何去說你這詩好?

再換一個角度。平水韻比新韻用起來困難吧,你肯定這樣認為,既然平水韻是難的,那迎難而上,是不是更顯實力?別人 迎難而上,你中道而改路,誰的實力強,這不用說,也是顯而易見的吧。

不入方家眼在於,一,沒見識,二,無功夫。人家不是看不起你用的新韻,而是看不起你竟然用新韻。


謝邀

簡單說點兒個人的看法。

讀音不同,這個是既定事實。沒有辦法改變了。

當下的人誰也不知道這個字兒唐朝怎麼念,宋朝怎麼念了,畢竟那時候也沒有錄音機。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讀音往後發展肯定是越來越趨於穩定。因為我們有了記錄聲音的技術設備了。還人為規定了一個通用的標準發音----普通話!

讀音的統一對社會來說,肯定是好事兒,對詩詞來說,就不一定了,因為讀音的改變,破壞一些原本優美的韻律感。但是,前面說過了,既定事實了。誰也沒有辦法。

首先你要明白一點,古詩詞不是一個簡單的讀音問題,而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在這個體系裡面,讀音僅僅是一個很小很小的部分,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舉個例子,遠上寒山石徑斜,這裡的斜據說要念霞,才跟後面的家,花押韻。的確,如果念邪的話,破壞了韻律上的美感。但是,古詩詞所蘊含的,不僅僅是韻律上的美感。還有其他的部分。並且我認為韻律上的美感所佔的比重很小很小,如果不發聲朗誦的話,可以忽略不計。

問題是,我們的整個龐大的古典詩詞體系難道都僅僅局限在發聲朗誦這麼一塊的審美當中嗎?當然不是,我們的文化,歷史,價值取向,審美取向都蘊含在這個體系當中。

那麼接下來,我們現在寫詩要不要用古韻?

我的意見是,隨便。依據個人習慣。你愛用啥用啥,只要你寫的好,不押韻都行。不要格律都行。前提是,你要寫到所有人都說好。

最後說一句,對所有人說的,平水韻或者新韻或者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韻,都有自己的一個體系。您愛用誰用誰,我沒有意見。但是,除了平水韻這個體系之外,剩下的所有的什麼新韻也好,通韻也好,還是其他什麼韻。統統加在一起,也沒有平水韻的體系博大精深。我不排斥您用哪個體系,但是,在您沒吃透整個平水韻體系之前,請不要對平水韻說三道四的,因為您沒有資格!!!


打個比方吧,傳統詩好比古玩。

今人依照古玩原樣,用傳統原料和工藝仿製,這樣的高仿品市場上也不便宜,成品率其實也不高,尤其名家。

原料,工藝或造型並不遵循傳統,製作的東西就不該叫高仿品;創作中參入了現當代的工藝,手法和造型等,可以叫新傳統陶瓷,屬現代創作作品。

所以,不循古韻,何不玩現代詩去。


詩離不開吟,所以有音才有韻,知道韻的來歷也就知道韻的地位。

竊以為,意境為第一,別的都是小事,能求就求,以下功夫在平水韻上的說法,不合邏輯。


這是有一部分老古董,不肯放棄平水韻,因為這是彰顯他們nb的一項技能。新韻大家都知道,不能彰顯他們nb。然而這是極不利於古詩詞的發展的,因為寫出來的東西,現在人讀起來有時根本不押韻,甚至會十分拗口。但是現在人學寫詩平水韻是必須要學的。為什麼?因為你得懂古詩,你得知道古人這裡韻並沒有錯,但是寫詩,還是推薦用新韻,為了現代人讀起來舒服。

如果你要寫一首古風,也是可以繼續用平水韻的。


不僅古體詩,還有近體詩,甚至現代詩,都應盡量用新韻。打算給古人看或難處理,平水還是可以用的。

古人有些也用新韻。如以下僅按新韻押韻: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光風,人有三寶精氣神,知而會用大道成。

出自《廣成子.自然經》

上聯:春江花月夜。下聯:秋山風雪天。《鄭崗隨時對》張若虛,對仗是否工整??

www.zhihu.com圖標


古韻今韻隨便選,寫得好的還是寫得好,寫不好的還是寫不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