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普遍認為流浪貓會破壞生態。

在古代貓就已經傳到我國了。那時候既然是養貓來捕鼠的,那一定不會像現在的寵物貓一樣關在家裡,是處於散養的狀態。既然貓是散養的,那麼應該在差不多同時也就出現了流浪貓。

而以前沒有絕育措施、沒有老鼠藥、沒有汽車、貓不是關在家裡的寵物,流浪貓的數量會不會比現在還多呢?

流浪貓在我們這裡生活了這麼多年,是不是已經適應了我們的生態呢?還是說這種對生態的破壞從貓引入進來開始就一直持續到現在呢?

看了些觀點,都是在討論外國的貓怎麼破壞生態的數據。沒留意過我國對這方面的數據,比如那些引進貓不久的國家,貓作為外來物種,破壞了生態。就像我們這邊的巴西龜。

因為一件事情讓我產生了這個疑問。去年在日本工作的時候,遇到颱風。我的同事在下班時看到了在樓下躲雨的流浪貓,於是帶它回家避雨。我們喂它吃了一點兒肉,貓當天就出現了腹瀉。因為我家裡也養貓,看到這種情況,就想到會不會是貓瘟,於是我們兩人第二天帶貓去了動物醫院。

獸醫排除了貓瘟,又摸了摸貓的肚子,告訴我們這隻母貓可能肚子里有小貓。於是又拍了片子,最後的結論是小貓已經生出來了。考慮是母貓到了陌生環境,造成了應激反應。當時我們問醫生怎麼收養這隻貓時。(因為我們都沒在日本收養過貓,不確定在他們那撿到了是不是可以直接帶回家養,擔心被扣上偷貓的帽子,留下不良記錄)醫生建議我們不要收養這隻貓,最好是把貓放回發現的地方,因為他判斷這隻貓處於哺乳期,我們收養這隻貓會導致小貓餓死。因為是流浪貓,最後醫生又問了我們在哪個區哪個位置發現的這隻貓,並且開了葯給我們。

我們住的地方附近有很多流浪貓。有了這次的事,我認識了它的臉和毛色,在把這隻貓放回去之後,因為擔心沒治好,下班後沒事兒我就在樓下轉悠找它確定它是不是痊癒了。也發現了它真的在養三隻小貓崽。大概一個半月以後,我發現了這隻貓變成了櫻花貓,耳朵被剪掉一塊兒。除了它還有幾隻貓也都耳朵缺了一塊兒。當時我還沒有櫻花貓這個概念,以為是哪個熊孩子給貓耳朵鉸了,非常氣憤。後來才知道絕育過的流浪母貓會有這種記號。

我在那住了很久了,樓下的流浪貓的耳朵上以前從沒有這個記號,而在那隻母貓結束哺乳之後又集體出現櫻花貓,再加上寵物醫院詢問我發現流浪貓的地址。這些連在一起,我猜測是寵物醫院的人來做的絕育,或者是寵物醫院通知了相關機構做的。

既然是這樣,當初我們提出收養這隻貓的時候,醫生又為什麼不建議收養呢。動物醫院的醫生應該更了解流浪貓對生態的影響啊,至少要比我們更專業。

而醫生做的是:在我們表示喜歡這隻貓想收養時,建議我們不要收養;詢問發現流浪貓的地點,給附近的貓做了絕育,標了記號,又放回到原來的地方。這一系列操作實在讓我疑惑,是說明流浪貓會對生態有影響(大規模絕育),但影響可以接受嗎(不建議收養、又通通放回去)...

日本的貓出現的比我們還要晚,醫生給我的感覺是他們也在意流浪貓對生態的影響,但是又沒有特別在意那種。那我們國家呢?

希望有熟悉這一塊兒的小夥伴幫我解答這個疑惑。


真的會!

我住的是個老小區,很老的部隊小區。這種小區物業堪憂,也就是掃個地倒個垃圾。其他的想都別想,樓道燈壞了都是自己家給換的。就是在這樣一個純天然的環境下,我們小區一開始由於垃圾清理不及時,經常會有些很大的老鼠在垃圾桶周圍跑來跑去。

老鼠有多大呢,一隻成年的老鼠大小差不多和一隻貓一樣大。肥碩肥碩的,黑乎乎的,在垃圾桶周圍串來串去,長長的黑黑的尾巴時不時把垃圾從垃圾桶上掃下來。當夜黑風高你去倒垃圾的時候,會突然竄出幾隻碩大的黑老鼠,在你的腳周圍跑來跑去,給整個小區的人嚇得,倒垃圾都離著垃圾桶5米遠,全靠手腕的力量把垃圾甩進垃圾桶,經常垃圾桶里沒有啥垃圾,垃圾桶邊上全是垃圾。而且老鼠這個東西,不是你躲他就沒事,有一次車停的離垃圾桶近了一點,還把我車子里的管子都給咬壞了,花了好幾百換了個管子。平時地上各種老鼠屎,免不了加班時候下班晚了走著不注意踩一腳,又臭又噁心…

後來,我們院子里不知道哪裡來了幾隻流浪貓…垃圾桶就那麼幾個,小區就這麼幾十戶,剩飯剩菜基本上都是有數量的。流浪貓為了生存,把小區的老鼠趕盡殺絕。漸漸的小區都看不到明面上的老鼠了。有的時候可能剩飯不夠吃,流浪貓也整幾隻老鼠裹腹。而且流浪貓不會隨意拉屎,基本上找不到貓屎。如果晚上你去垃圾桶,隔著5米遠流浪貓都會被你嚇得趕緊從垃圾桶里跑出來。偶爾也看到新生沒多久的小貓,但是不多。不過流浪貓也會帶來煩惱。比如叫春的時候…一個晚上啊!有時候爭垃圾桶也會打架。

最近一次晚上帶娃下樓散步,還有一隻可愛的流浪貓過來一直蹭我腿,逗我娃玩。為此我還買了貓糧和肉餅時不時喂喂。

說實話,與其擔心流浪貓會不會泛濫,不如想想那些流浪老鼠會不會泛濫,流浪蟑螂會不會泛濫,流浪蜘蛛會不會泛濫。麻煩把老鼠蟑螂蜘蛛抓去做下節育。

謝謝,以上純屬親身經歷。希望提問的這位童鞋不是用腳趾頭想問題的!


推薦這個答案:怎麼評價《為什麼不要投喂流浪貓?我國一年至少121億野生動物死於貓口》這篇文章?

總結起來就是:沒有任何可信數據能證實這一點;僅有的幾篇文章質量堪憂。

稍微動動腦子就知道,中國養貓防鼠起碼有兩千年了。關於貓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西漢;同時,考古發現的最早的貓骨頭來自於5300年前:

作者:喵喵嗚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88259/answer/65422562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早在5300年前,現今中國陝西省泉護村的居民就會利用貓來控制鼠害,證據是在泉護村一直發現的兩隻貓的8塊骨頭。

研究人員使用放射性碳測年,將這些骨頭的年代追溯到了大約5300年前的一個200年的時間段內,這比此前所認為的家貓在中國出現的時間早了3000多年。研究人員報告說,這些骨頭的尺寸相當於現代歐洲家貓的骨頭尺寸,但是小於歐洲野貓的骨頭。同時,對骨膠原蛋白的同位素分析表明,泉護村的先民、豬、老鼠和貓大量食用以粟為基礎的食物;兩隻貓中,其中一隻貓比其他貓吃的肉更少,吃的以粟為基礎的食物更多,這提示這隻貓可能吃了人類的殘羹剩飯或者被人類餵養。

貓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有那時什麼文獻記載么?

如果貓真能影響我國生態,那也是幾千年前的老黃曆了。至於現在,生態早重塑無數遍了,說貓是我國(農村、山區)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還差不多。

事實上,由於老鼠對農林傢具的嚴重破壞:科學滅鼠系列之一:老鼠的危害----中國科學院 ,農村、林場經常不得不投放毒藥控制鼠害;這些葯在殺死老鼠的同時,也會把生活中同一區域的鳥類、蛇等一網打盡,造成嚴重的生態災害。而貓可以安全無害的滅鼠,只有個別飛的極低且過於接近的鳥類受害,相比之下當然比毒藥對生態的影響小得多。

由於貓不能適應我國寒冷的冬季,種群數量難以自持,極大的依賴於人類豢養。換句話說有人聚集就有貓,沒有人類就極難找到貓——這種生存能力,也配影響生態?

至於城市,它本身就是對生態的最大破壞;現在城市裡壓根形不成什麼生態鏈——或許再過幾百年,會有完全特化的、適應城市生態的動植物出現、並形成可自持的生態循環。

但現在,洗洗睡吧。

當然,因為寵物市場有利可圖,過量繁殖、大量遺棄的貓狗等寵物自然可能會對城市以及城市近郊那本就脆弱或者崩潰中或者壓根就沒形成過的所謂「生態」造成「嚴重衝擊」。但這種衝擊究竟有多大程度、具體表現為「貓狗搶了垃圾桶里的食物資源,壓縮了老鼠、蟑螂以及蒼蠅們的生存空間」還是其它,完全是個未知數。

就鳥類的警惕性,貓想抓到它們可沒那麼容易;加上城區鳥類的稀少,貓絕對不可能靠常態捕食鳥類活下去——或許撞死在大廈外壁的玻璃上的鳥類反而比敵害(包括猛禽在內的各種動物)捕殺要多得多。

玻璃幕牆 鳥 撞擊 死亡 統計 - 國內版 Bing


主要是抓鳥吧,貓抓鳥真的是本能

我小時候家裡養過一隻田園大橘,那會兒住家屬院嘛,半散養

貓回家吃回家睡,但是會出去玩

這隻貓咋說呢,又胖又笨

胖到啥程度呢,明明是個公貓,我媽卻一直以為它懷孕了

笨到啥程度呢,被粘鼠板粘,被魚欺負,上樹下不來我媽上梯子給抱下來

有一天我跟鄰居家小姐姐一起玩,貓在一邊懶洋洋的趴著

趴著趴著,突然就慢慢的起身了

我倆就不玩了,看它看啥呢

結果這貨噌一下蹦起來了,你知道嗎我人生第一次知道貓原來能跳這麼高

有多高呢,小姐姐一米七多點,它蹦的比小姐姐的頭頂還高一點

不知道有沒有兩米,一米八是穩的

下來的時候嘴裡叼著麻雀

第一次真切的體會到少兒讀物上說貓科是天生的獵手是啥意思

這還只是吃飽喝足有點皮的家貓


讀《流浪貓戰爭》有感:百億殺手原 來是「這樣」製造的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RawMeat,作者廚子怪,本人已重新排版,僅供學習研究。公眾號和知乎的評論都有人指出中位那裡的失誤,但是瑕不掩瑜。畢竟人微言輕,且評判的是仇貓祖師爺,極端恨貓者實在看不下去可自行繞道)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wldJiBcAgNYsSGLagDJXxA

原創 廚子怪 RawMeat

收錄於話題

#流浪貓 1

#果殼 1

#李忠秋 1

最近果殼刊載的一篇流浪貓相關的長文在廚子的朋友圈中掀了一陣波瀾。更是讓微博上許多「科普大V」騷動連連。

在南大李忠秋教授的指導下,中國第一個全國範圍的流浪貓捕獵統計研究完成了。文獻剛出,墨跡未乾,果殼以閃電之速推出了相關專題,研究作者更是立即參與一席進行了演講。

流浪貓突然間多了稱號:百億殺手。

聽說,國際鳥類研究學家,《流浪貓戰爭》作者馬拉(Peter P. Marra),與其學生Scott Loss也緊密參了這一研究,並提供了其捕殺數量推算模型給李忠秋教授團隊使用。

恰好,流浪貓對生態有巨大影響一說自19年後受到國內媒體、各大V廣泛關注轉發。廚子也常看到一些書商推薦此書。題材如此近似,故拿電子版粗讀一番。

贊同這書才是不腦殘?

感想很複雜。

我感覺,馬拉先生,真的很奇怪——不明白李忠秋先生緣何與他共同研究。單純因為兩位都是鳥類研究學者嗎?

以及,馬拉先生,為何在書中流露出如此明顯的,對貓赤裸裸的情緒化描寫,甚至沒有在寫作中保持住應有的學術素養。

我並非在此勸大家「抵制」這本書,相反,這本書的中文版已經出版,我鼓勵大家閑時買來一讀;謹慎地讀一讀,體會作者,這位貓生態威脅說祖師爺獨特的內心世界。

閱畢,相信會有人和我產生一樣的疑問:「是哪類人在推動這類圖書?他們要做什麼?」

廚子找到的PDF是英文電子版,翻譯可能稍微不同,故會標註原文。

開篇:史蒂文斯島鷦鷯的訃告

作者以史蒂文斯島的故事作為開篇,講述島嶼上的鳥類為貓所「滅絕」的故事。其用意,可能是用這一歷史上知名的事件,讓諸位讀者留下印象——貓是凶暴的殺手。

史蒂文斯島上的鷦(jiao)鷯(liao)確實在幾年間滅絕,此事不假;一隻懷孕母貓於1894年到達該島嶼後數年,島上的鷦鷯宣告消失。

首先,別看斯蒂芬島叫「島」,實際上極迷你。整個才1.5平方公里。你家小區,可能大多了。

另外,所謂一隻貓滅絕一種鳥,絕非事件全貌。史蒂文斯島上的鷦鷯,這種小型、無法飛行的鳥類,早在貓到達前,已經處於巨大的滅亡危機中。

William Stolzenburg,《鼠島:天堂中的捕獵者野生動物大營救》( 引用1)一書的作者寫道:「紐西蘭主島上遍布著鷦鷯的化石」。

「事實證明,史蒂文斯島上特有的這種鷦鷯並非進化的遺珠,而是作為難民,一種曾廣泛存在的鳥類苟活於此。我們恰好目睹了其搖搖欲墜,最終僅存於紙上的那一刻。」

卡羅萊納鷦鷯

曾經遍布紐西蘭,無法飛行的當地種鷦鷯,並非許多人認知中僅存於史蒂文斯島,然後被一隻貓團滅——而是進入進化的死胡同,早已在滅絕的懸崖邊徘徊。

不管怎麼說,史蒂文斯島鷦鷯的命運讓人嘆息,罕見,但又富有傳奇色彩。但是,作者馬拉在其中植入了巧妙的信號:刻意模糊了島嶼生態與大陸生態間的巨大差異。

單單用史蒂文斯島的例子,作者在兩頁里用不同辭彙闡述滅絕幾十次,一再地告訴讀者貓會讓世界上的鳥類滅絕,絕口不提:

1.史蒂文斯島是個特例,與非島嶼生態環境不同 。

2.鷦鷯早已在貓到達前於大洋洲幾乎滅絕,反抗能力低下,無法飛翔,同樣也是極端罕見的特例。

說回來,這種誤導並非作者的獨一戶。

許多人將獨特的生態環境、特例(尤其島嶼生態),跟大陸生態混為一談,將澳洲徹底野化的野貓所造成的殺戮,安放到城市流浪貓頭上,哪怕二者生存環境大相徑庭,甚至澳洲野貓的體格都能比城市流浪大一倍,忽然就不那麼重要了。

一切都是為了讓你相信:流浪貓個個殺手,影響生態,不論住哪。

澳洲野貓:許多鼓吹流浪威脅生態的「大V」希望你相信,你小區里的流浪和這個貓是一種東西。鼓吹澳洲野貓殺多少鳥獸,你家樓下流浪一樣可以。這類議題,極容易產生大量流量,其中很多人,是狂熱的愛鳥、愛爬寵人士

殺貓,殺!不惜一切!

這本書的逐章反駁讓我覺得漸漸困難,並非能力所不及,而是生理上的不適。當看到作者這句話時,我決定,只選擇一些重點就好,這樣的作者,讓我不太舒服,需要吃點胃藥。

作者寫道:「生態保護角度,最好的辦法是,使用一切手段將流浪貓從地表抹除。」(From a conservation ecology perspective, the most desirable solution seems clear—remove all free-ranging cats from the landscape by any means necessary.)

By any means necessary,Remove,多麼嚴厲的話語(您可以用Kill的,Mr.Marra)。

在馬拉先生看來,徹底殺滅流浪貓不值一提,哪怕最嚴密的科學論證也無法一下得出這種結論吧?

不過,馬拉先生並不需要什麼嚴密科學論證,他只要湊合就行。馬拉先生刻意甄選了文獻,特別挑選了(甚至挑錯了)一些極具篇見的玩意以佐證他偏激的觀點。

其中一些明顯的,值得吐槽的,如下:

馬拉先生引用了一篇英國研究,談到烏鶇(Blackbird)這種鳥類受到貓的嚴重威脅,出現下降(引用2).

實際上,烏鶇在英國整體數量穩定,沒有減少,還在增多。(引用3) 僅僅在倫敦地區數量下降。原因也遠遠不是什麼貓,而是食物、昆蟲數量少,吃不飽!(引用4

烏鶇完事兒,馬拉先生開始聊麻雀。

他將家雀數量的下降的主要黑鍋丟給貓,並掏出了相關資料(引用5 ),漠視了研究發現家雀繁殖的主要制約是雛鳥食物不足,而非貓(引用6

讓人無語的是,馬拉先生引用的這一研究,作者本人 Peter Churcher 就不支持馬拉先生的說法。在後續的著作中,Churcher是這麼說的:「就算沒貓,其實麻雀的繁殖也有其它捕獵者控制。( 引用7)」

反正到馬拉先生的嘴巴里,鳥出事兒,先怪貓就對了。

馬拉先生還引用了自己的學生Scott Loss的研究,不過他刻意不提自己就是Loss的導師。相關研究非常知名,即被國內諸多大V引用,被用於證實貓是無情生態殺手的:

即便刊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這篇文章可謂錯漏百出。廚子打算之後找時間專門吐槽。

這裡只說最可笑的。這篇其實是提供了一個模型,用於推導流浪貓捕殺的鳥類數量,這也是李忠秋教授團隊所用的,121億的來源。

問題是:Scott和馬拉研究最終推算出來的,美國貓捕殺鳥類的數量,居然超過了北美鳥類總數,哈哈哈哈哈!!!!

PIF資料庫中(引用8)有著很棒的北美鳥類數據統計,據悉,美國總計約有32億隻鳥。此外每年又有約3.65-9.9億隻鳥因為撞擊意外死亡。(引用9

好吧,咱們忽略一切可能,就當美國的鳥類的意外死亡只有撞擊死亡好了(首先這個完全不可能)!算下來還剩下22-28億。你猜猜Scott等人的研究,推算出來北美的貓殺了多少鳥呢?至多40億,中位24億。

鳥真慘啊,一共32億要給貓吃40,被殺成負數了,這個模型真是太厲害啦!

貓是疾病之源?

第五章標題:殭屍製造者——傳播疾病的貓

如果作者講述的,貓對生態的「毒害」並不足以激起你憂慮,相信這部分可以。第五章,作者花了整整一個章節,試圖說服讀者貓比新冠還可惡。

馬拉先生認知中貓是這樣的吧?

這部分中,馬拉先生「借鑒」了另兩位先生的資料。(也是反對TNR鼓勵撲殺的兩位同仁),並且這兩位也有著不仔細查證,循環論證的惡習。

馬拉先生說「狂犬暴露後的治療耗資5000-8000美元/人「,這裡還著重提及了「花納稅人的錢。」

老美總是自豪地說自己是納稅人,特別反對政府亂花錢,馬拉先生真是懂行,知道大家看啥最光火。

這個數據其實並未進行查證,是馬先生抄的。說真的,關鍵數據就不要只看文獻Abstract了吧,何況寫書出版。

實際,並沒有5000-8000美元這麼誇張,砍一個0吧,大概941美元就完事兒了,全( 引用10

更扯淡來了。

作者居然聲稱,大部分的狂犬病暴露是和貓互動時造成的。

這一點簡直荒謬絕倫。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沒有證據予以支持。全世界角度,都絕對是狗為主力(沒有怪狗子的意思哈,事實)。最基本的,WHO記錄「 99%的人類狂犬病病例由患狂犬病犬類傳播至人」(引用11

第五章還充斥著一堆暴論,閱讀其中一些的引用源後,我堅信:

馬拉先生和他合著者桑特拉壓根沒細看自己引用了什麼東西,同時他們試圖用這堆玩意引導我們殺貓;影響公眾健康這大帽子,你接得動?

TNR:沒用,我老馬就說沒用!要殺,殺,殺!

流浪貓收容一定是花銷不菲的,TNR是一定無效的,剩下的辦法?殺!殺!殺!所以,大家不必驚奇,馬拉先生非常堅定地,用大篇幅批駁TNR(抓捕,絕育,放歸,一種控制流浪數量的手段),覺得沒用。

馬拉先生的在許多地方曲解了其引用源的原意。這次,他是這麼寫的「只有沒有外來貓口移入,又做到近乎100%絕育,TNR才能成功」,這裡他引用了Felicia Nutter的資料。問題在於,人家原作者不是這麼說的:

「The models of neutered colonies suggested that sterilization levels of at least 75–80 percent are necessary to cause population decline and eventual colony extinction, assuming that immigrant cats are also sterilized… Overall, the trap-neuter-return strategy is effective and provides a viable option for feral cat management.」

主要意思:

1.TNR有用

2.75-80%絕育率就可以有效降低種群數量甚至長期來看,徹底清除

3.要大範圍做,外來貓也要絕育

好傢夥,75-80%可以寫成「幾乎100%」。馬先生數學真...算了,你是Scott Loss的老師嘛,算出來貓把北美鳥類吃負數那位,記得嗎?不奇怪啦!

馬拉先生隨後立刻又總結「現有科學數據不支持TNR」並耗費大量筆墨,猛力抨擊 Levy, J.K在2003發布的一篇TNR研究,說其中方式不對,說數據不可靠。

人家一個迷你研究,就整了12隻貓,你噴這麼久,說人家數據如何不行。是不是先看看自家弄的研究為啥算出來,貓可以把鳥吃到負數?

關於TNR有效性的爭論一直是熱點,部分研究發現效果不彰,部分發現效果不錯,比如2014年這篇,推算出每6個月,將15-20%的,具有繁殖能力的貓絕育,就可以逐漸在數年間慢慢穩定控制、降低數量。

此外,也有專家提出TVHR的做法,即不完全絕育,保持性腺,但切斷輸精管、去除子宮,這樣能讓貓更好的維持領地,減少外來貓口進入,進而更好的控制種群數量最終人道地減少流浪貓。

總之,太多人在嘗試不捕殺,少捕殺地控制流浪數量。馬拉先生想的是消滅流浪,還要...咋說來著?對,by any means necessary,使用任何手段,不惜一切代價!

諸君,為什麼你們不同意我?

我不和你們玩了!

別誤會,馬拉先生是鳥類學家,但鳥類學家並非個個恨貓黨。(國內愛鳥人士,也不是全部恨貓哈 )

馬拉先生的諸多同仁,就不同意他的激進觀點。

馬拉先生也不客氣,談到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就氣沖沖地抱怨,說協會居然認為貓對鳥類數量的影響並不大(實際上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研究後認為貓不咋影響英國本土鳥類數量,是一個科學的認知)——可惜馬拉先生又拿不出啥數據,只好抱怨,說協會是慫,是怕犯眾怒。

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無證據顯示貓的捕獵量會影響鳥類種群

https://www.rspb.org.uk/birds-and-wildlife/advice/gardening-for-wildlife/animal-deterrents/cats-and-garden-birds/are-cats-causing-bird-declines/

另外,馬拉先生的....我不知道該不該這麼說,他的偏執,或者瘋狂,在其他方面更讓我吃驚。

他管殺貓的瘋子叫環保先鋒。

Jim Stevenson是加溫斯頓鳥類協會的創辦人,他表示,自己殺了很多貓,且毫不後悔。07年,他更是因為當旁人面槍殺一隻貓而登上了紐約時報。

Stevenson老哥,現在應該67歲了,他是當地鳥類協會的主席。書里說,觀鳥時,他發現有隻貓在鳥邊上晃悠,隨即掏出了他的槍按下扳機——直接命中。

鳥類學家,馬拉先生如何認為呢?他覺得這貓殺的好,殺的對,即便貓並沒有對鳥呈攻擊姿態。但依然將Stevenson描繪成一個愛鳥勇者,不惜眾目睽睽下,掏槍殺貓救鳥。

馬拉先生寫道「貓很快就死了」。

實際上,當地流浪貓救助收集的證據表明,這隻貓承受了長達半小時的痛苦才逐漸死去,擊中他的是一顆.22小口徑子彈,足以致命,又不會當場死亡。(引用12,大家可以引用中找到網址,都有錄音!)

看到這裡,我甚至可以看到馬先生戲虐的嘴臉。更無恥的是,當我們查閱相關審訊文件後發現,馬拉先生所說的「環保先鋒」「護鳥勇者」根本是個愚昧莽夫。

事實是:Stevenson這人,根本不是當場護鳥,而是前一天看到有貓盯著鳥,第二天拿槍回到原地,找到看起來很像的一隻貓直接給崩了。

就這,馬拉先生嘴裡的環保先鋒啊!

還沒完。

見到貓咪中槍,掙扎哀嚎,誰會忍心無動於衷呢?路過的John Newland目睹貓中槍後,盡己所能施以救助,看到他給瀕死的可憐貓咪拿食物、玩具、墊子....馬拉先生怎麼寫的呢?我幾乎可以聽見他用近乎嘲笑口吻,描述著旁人的反應——馬拉先生這麼寫:「他(John,救助者)居然還給這貓起名(這裡,欠呵呵二字吧?)。」

原文:「Hed cared for the cat, providing food, bedding, and toys. He had even given the animal a name, Mama Cat」

這就是鳥類學者P.馬拉。

他和他的學生Scott Loss密切參與了南大李忠秋教授的流浪貓研究。

最後,我們回答一個問題:

誰是Peter P. Mara

他是一位圈內知名的鳥類專家,有著廣泛的人脈。

他是《流浪貓戰爭》的作者。

他是史密森生物保護研究所的成員,經營著候鳥研究所。

他和其學生Scott所著的,為國內一些大V廣泛引用,試圖證實貓影響生態的「 The impact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wild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就是算出來貓把鳥吃到負數那個),拿到的研究經費就高達30萬美金。

他是堅定的貓TNR反對者,已逾10年。

他的學生, Nico Dauphiné,在2011年時因為試圖給鄰居的貓食中下毒而被開除。

他與其學生Scott參加了中國第一個全國範圍的流浪貓捕獵統計研究——一個純用QQ與微信收集數據的研究。

感謝《流浪貓戰爭》

和它那坦誠的作者

引用與參考:

1.https://www.amazon.com/Rat-Island-Predators-Paradise-Greatest/dp/1608193322

2.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365-2664.12025/abstract

3. https://www.bto.org/volunteer-surveys/bbs/latest-results/trend-graphs

4.http://www.standard.co.uk/news/london/bye-bye-blackbird-lack-of-insects-causes-worrying-decline-in-birds-numbers-8049595.html

5. Churcher, P.B. and J.H. Lawton, Predation by domestic cats in an English village. Journal of Zoology, 1987. 212(3): p. 439-455

6.http://www.rspb.org.uk/makeahomeforwildlife/advice/helpingbirds/decline/birdsdecline.aspx

7. What the Cat Dragged In, in Catnip1995, 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Boston, MA. p. 4–6

8. http://pif.birdconservancy.org/

9. Rich, T.D., et al., Partners in Flight North American Landbird Conservation Plan. 2004,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10.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458/7/47

11.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rabies

12. https://www.alleycat.org/resources/audio-files-trial-for-galveston-cat-killing/


那是絕對的。

我有個朋友,養了個八哥,訓練的很好,會說話,還會裝死。

那天我在他家呢,正在進行才藝展示階段,八哥各種絕活層出不絕。

突然不知道怎麼回事,八哥受驚了,開始滿屋子飛, 撞玻璃 我倆就去抓。

我倆抓了半天 沒抓住,最後給逼到洗碗池裡,這時候一隻流浪貓猛地衝出來。

八哥往天上飛,流浪貓猛地一躍,一口叼住脖子,過了0.5秒我才反應過來。

一手卡住流浪貓的喉嚨,一手抓住流浪貓的嘴巴子 流浪貓凶性畢露,

最後我把八哥搶了出來,可是已經晚了,我手抓貓喉嚨的時候,貓開始低吼,又用力咬了一口。

八哥喉嚨都斷了,

我哥們嚎啕大哭,養了一年半的八哥,飛來橫禍,讓貓給安排了。

說實在的各位,當時那隻貓,我見過好幾次,平時一點攻擊性都沒有,老鼠都不抓。

這次看見鳥,那可真是凶性畢露,露出了本性,貓天生對鳥就有著捕獵的慾望。

這貓平時張嘴都費勁,是加菲貓的串子,跟個大豬一樣,懶洋洋的。

那是萬萬沒想到,反應速度居然這麼快,一口咬住。

我哥們暴怒,拿棒子瘋狂打貓,給貓打的嗷嗷直叫,那貓也不咬人,就縮著等著挨打。

拎著貓尾巴,貓慘叫著看著我,走到大院里,往貓身上澆汽油。

我一把搶走了貓,他說哥,這畜生我必須整死他。

我指了指他家供的觀音,各種佛祖,我說你這樣的還信佛呢。

都死一個了,還要殺一個,沾的滿手血腥沒有任何意義。

回頭鳥我再給你買一隻更好的。

隨後我拿了個小木盒子,要把鳥埋了,他說哥,別埋了。

養了2年,拿去喂巧克力(一隻狗) 也算沒白養。

這吊毛 我沒理他,

最後還是被我埋了

貓被我拿回家養了。

從此以後,我決不讓任何鳥跟貓有見面的機會(猛禽類除外)

流浪貓主要是殺鳥太厲害了,本來鳥就少,大家仔細觀察,流浪貓多的城市,鳥都很少。

別看一個個流浪貓平時很親人,實則抓起鳥來一個比一個狠。

不僅抓鳥,還會抓一些禽類,前段時間不就爆出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一種鴨子。

被流浪貓直接一套帶走。

而鳥類,由於骨骼中空,像是6斤的鷹,翼展全部張開,能有一米5到一米7左右的長度。

這種變態的進化,導致了鷹的骨骼強度較高,這是鷹強悍戰力的根本。

但是,這種中空骨骼的結構,讓各種鳥進化的時候,身上都變的沒幾兩肉。

這幾塊肉受傷了,基本就死球了,不像耗子這類的,被咬掉個尾巴,咬斷個手一樣能活。

許多被流浪貓襲擊的鳥,當時被沒有被抓住,但是被貓擊打撕咬過後,即使逃跑。

身體受傷,也活不下去。

大家是不是想看咬死八哥的貓咪啊 晚上給你們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