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

一夥強盜劫持了一艘船,裡面有陽菜,強盜說要陽菜自殺,否則就把船沉了,然後陽菜跳海了,男主不答應,把她撈上來了,結果船沉了,大夥做救生艇跑了。

你能怪男主嗎?不,你應該怪強盜

《大魚海棠》

椿生在一個小村莊,村子裡的人以普渡小動物為業,先把死去的小動物化成原子彈,然後轉生。

村長千叮嚀萬囑咐不要把原子彈帶回村子,結果女主因為一隻小動物救她而死,內疚,把原子彈帶回村子,致使村子核平。但女主和男二還是成功轉生了。

大概就是這麼胃疼的劇情。


除開大家對設定的吐槽,其實蠻簡單的。

陽菜明顯承擔了一個她不該承擔的責任,如果陽菜不是晴女,那麼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少女。

現在成為晴女不是她選的,人家到處放晴只是為了幫助別人,最後為了終止下雨而自我獻身。

也就是說,男主解救她,只是把她從不該承擔的責任里解脫出來。

而且之前的劇情一直在講男主一面叛逆,一面善良,所以他做出這樣的選擇,大夥也並不意外。

況且東京下雨成海不是男主幹的,是新海誠乾的,男主只是阻止了陽菜的自我獻身。而且就動畫而已未造成人員傷亡

大魚海棠就不一樣了,大魚海棠從頭到尾椿都知道養鯤會引發災難,但她還是因為內疚養了鯤,最終直接導致了村子的滅亡

就她是自己選的這一點,就她從頭到尾都知情這一點,罵一下怎麼了?

再加上男主角舔狗一般的付出,和這種結局,誰受得了?

最後男主那樣了,村子也那樣了,只有女主和男二逆天改命去了人間,好玩嗎?

所以說大魚海棠對角色的塑造還是不到位,好端端的女主被搞的好像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

好端端的男主搞的好像一隻舔狗。。。。


新海誠《天氣之子》,該片日本票房百億,代表日本申報奧斯卡。11月1日於大陸上映,貓眼評分9.2,僅一天票房破億,目前貓眼好評率極高。大魚海棠別的答主講得夠多了,我暫且不提,這裡重點說說天氣之子。

我不知道個別答主怎麼看劇的?

但第一,①說如果大魚海棠比它後出,妥妥會按抄襲論處(內涵天氣之子抄襲)。對此,我只想說,不要拿自己的無知當鑒抄工具,不是誰都跟你一樣法盲。看看白蛇傳說與哪吒,觀眾因其不是日產而區別對待了嗎。當年的大魚海棠票房也高達5億難道還是觀眾歧視國產?②天氣之子官博那裡說的是參考了大魚海棠部分分鏡,不是參考了劇情。

第二:以下解釋幾點劇情。

①片中的東京大雨只是氣候觀測史上一段「正常的」異常天氣。這種異常的自然氣候,連綿不斷的降雨,早在陽菜成為晴女前就存在了,並不是陽菜(女主)與帆高(男主)造成的。就像怪誕故事裡,妖怪要吃掉十個童男童女才肯放過村子,但造成這個村子被蹂躪的卻並不是因為有了這十幾個孩童。

陽菜原本就沒有犧牲的義務,造成大降雨的一直是異常的氣候,大雨一直都存在,並不是因為陽菜最後得救才會降雨。

此外片中占卜師也說過,氣候異常的時候就會容易出現天氣女巫。關係上是先有了異常的氣候,才或許會有晴女的出現。而片中老者更是明確指出了幾百年來為了阻止異常的氣候,不斷有晴女在獻身。是晴女犧牲自身阻止大雨,而不是有了晴女才會有大雨。導致下雨的那叫雨女,不叫晴女。

同時人類的可能性是無限的,未來未必沒有新的契機讓天空放晴。

②:男主帆高並非為了戀愛而放棄讓東京放晴,而是為了使女主逃離活祭的命運。陽菜作為「晴女」的代價是每一次使用能力幫助人們放晴都會逐漸變得虛弱透明,如果要停止東京大雨她就必須犧牲自己。帆高因此才竭盡所能進入「雲上世界」將其救出。

帆高說從那以後雨沒有停過,指的是他被帶回家的這3年,而從影片的結局看,雨是在慢慢變小的。比起最初的大雨3年後只能算是正常的小雨了。根據片中老者的話,千百年來為了「治癒」異常的天氣,有不少晴女把自己進行了活祭。顯然晴女的犧牲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氣候還是會再次異常。同時,異常的氣候本就是整體社會的責任,而不是某個個體的。

劇中陽菜幾乎每次使用超能力使天氣變晴朗,都是在幫助別人。在影片里,超能力是與希望連接在一起的,無論是神宮苑煙火大會,老奶奶對新盂蘭盆節(魂靈回鄉)的重視,還是須賀想要與哮喘的女兒在晴朗的天氣下散步,這種召喚晴天的能力是與希望聯繫在一起的,陽菜和帆高也正是想通過天氣工作室賺錢從而好好生活(但陽菜每一次使用能力都在付出代價,身體逐漸透明)。希望在影片里構成了未成年人一個大主題。

同時,陽菜與帆高都是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物,是這個社會的受害者。陽菜卻一直儘力幫助著世上的人們,導致自身日漸虛弱。他們不該因為沒有無辜的犧牲到底而遭受抨擊。實際上現實中很多前輩們的犧牲,普遍也不會是被架在道德枷鎖上作出的選擇。陽菜和帆高並不欠這個世界,他們有選擇自己與至親生命的權利,哪怕這和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

④影片的結局東京大雨持續3年,但在東京生活的人們依舊如往常一樣,過得快樂而自然,工作依舊繼續。沒了陸地,船成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架起了高橋,從以往帆高工作的平台上看見,社會並沒有因此停止運行。人們適應了雨中的大地(同時雨也在慢慢變小)。

————————————————

中途插播:

降雨是一個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便會淹沒陸地,而是給了人們一段遷移與適應的時間。同時現代人對災害的處理能力也遠比過去強得多。事實上本片後期重點突出的也是人們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而某答主為了狙男主,卻上升問題,說得因為降雨東京3700萬人口已經集體站著傻等撲街,站在道德制高點抨擊男主說他救了「不該救的人」。

對此我借她樓里評論一句話相送:

【又一個上帝視角的,如果現在你是電車難題里那個獨自在鐵路上規規矩矩玩的,有人莫名其妙要碾死你救五個傻x,你願意嗎?都以為自己是決策者,站在冷血的上帝視角,以為自己很公正很牛x。

說極端點,現在,你沒做錯事,但要你死,你爸媽死,你愛的所有人都死,換另一群人活著,你還能這麼大義凜然嗎?你告訴我你願意去死嗎?】

【假如讓你爸媽換三千萬人口的大城市不洪澇你也挺難的吧。估計到時候就是另一種說法了。】

——————————————

接回原劇:

注意設定,片中老者已經說了,不正常的天氣其實才是正常,近百年天氣好一些了只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晴女」在獻身,所以請不要把好天氣與小女孩們的獻身都想得這麼理所當然。東京的雨其實是成人世界的整體業力的回饋結果,如同溫室效應,讓自然氣候做出了這種決定,但卻讓一些無辜的孩子們來承擔後果,憑什麼呢?

同時借一位答主的話說:

有人說陽菜「奉獻自己毫無情感動機,連討好對方都說不上」。——請問,奉獻自己,就一定要是情愛?不是情愛,就無法和帆高的奮不顧身來個呼應嗎?這實屬偏頗看劇。何況劇情陽對高帆的感情,是正常人都能體會到的。

當陽菜回來後,兩人被社會規訓力分離,3年間沒有任何聯繫(做了與主流價值觀相違的事而自懲),直至重逢。

最後,如同某位朋友所說:

我們都經歷過少年,都曾有過懵懂的情愫,無效的反叛,都曾有過想要一直守護的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成人世界的入侵,我們妥協,退讓,於是我們適應這套成人世界的法則,並且不亦樂乎地沉醉其中,於是有了那句「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其次,當我們談到生命時,很多事就變得不一樣了。從現代觀點看來,生命是無價的,為保全財產而犧牲人的生命的行為是對生命的踐踏。同時人的生命的價值不是通過數量衡量的,並不能說多數人的利益優於個體生命。我並不認為故意犧牲一個底層的無辜小女孩換來大多數人的好環境是對的。

新海誠讓我回想起了純真的美好,乾淨,不摻任何雜質的情感,為守護某人而爆發的衝力,不顧一切的勇敢與頑強。

願看完新海誠的你,都能想起當初純真的自己,即便無法再回到過去,也能依舊被打動。

寫得比較匆忙過兩天抽空補完。

——————————

名詞解釋:天氣巫女(晴女)——擁有「治癒」異常天氣能力的巫女。「連接地面與天空的「細線」。每次發動能力的代價是自身的逐漸神隱。800年來為了逆轉異常氣候,有一些巫女們不斷活祭自己。陽菜無意中獲得了晴女能力,為治癒天氣也在付出同樣的代價。 片中占卜師說:「氣候異常的時候,天氣巫女便容易出現。」 老者說:「天氣巫女都有著悲傷的命運」。暗示著陽菜也極有可能因治癒天氣而神隱

————————————————

有的人說女主得到了晴女的能力,並且藉此賺錢那就該被活祭。我只想說做人請保留基本的良知,以及麻煩認真的看劇,每一次祈禱都會使陽菜的身體變得更加透明,等於她是拿自己的生命在祈禱,這已經是等價交換了,這就是她付出的代價,且她所換回的只是微薄的酬勞(有這種能力+需要耗命,正常誰不是坐地百八十萬起價?但陽菜才收了多少?)她的付出與實際應得其實嚴重不對等。但就算這樣,陽菜還是會為了幼兒園小孩的一個硬幣祈禱。為了那些老人小孩,為了她想要幫助的人不斷消耗自己壽命。請問她除了收取平凡人們一點感謝錢來維持日常生活她還牟取什麼了?說她使用了能力得了好處就該被活祭的人,你不但沒有好好看劇,而且沒有??。


《大魚海棠》這部電影大致內容是女主角椿,她為了報答男二鯤的救命之恩,寧願讓一個村子的人替她背黑鍋,也不肯放棄拯救鯤,終於椿離開了那個村子,快樂的與男二生活在一起。

這對x男女……我真的、無法形容......

為什麼《大魚海棠》的女主椿會被噴?首先,村子的洪水是由女主為了救鯤所導致的,並且椿並沒有承擔拯救村子的重擔,反而讓可憐的男主湫背上重擔,這能讓人怎麼接受。第二,男主湫為了椿也走向了村子的對立面,甚至為了女主獻上了自己的生命,卻得不到椿的一聲感謝,女主還懷疑湫的品性。

但是與《大魚海棠》劇情相似的《天氣之子》,罵聲較少。電影結尾說了東京300年前就是一片海,所以東京下雨平凡也屬正常,重新變回海也是自然規律。女主陽菜無意間成為了「晴女」,獲得能讓天氣放晴的能力。

這場連續不斷的雨並不是陽菜和男主帆高造成的,陽菜只是讓連綿不斷的雨中,讓人們重新看到陽光。

電影中說只有晴女獻祭才能阻止東京持續下雨,但是在陽菜之前也有晴女,那些晴女的獻祭並沒有阻止東京的境況。所以女主獻祭與否都改變不了東京被淹的結果,男主只是想和女主快樂的生活而已。

所以《大魚海棠》的女主是引狼入室,並不阻止;《天氣之子》的女主是無法阻止狼的道理。兩者的性質是有本質的不同。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導演想說的就是,東京毀滅,干我屁事,又不是老子乾的。

如果我能救,不損害我的利益,還能賺點外快,能救就順手救了。

現在要老子犧牲女朋友救你這破東京?門都沒有,有多遠滾多遠。

淹就淹了,沒去過威尼斯,現在正好在城裡划船還樂得悠閑點。

老子又不是聖人,平時鍵盤上裝裝就得了,真發生了,拯救世界哪有陪女朋友重要?


來了,來了,多數人的暴政來了!

《天氣之子》一開始,就定好了基調,「是帆高(男主)讓陽菜(女主)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是帆高,不是社會。

市政機關「秉公辦事」,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深入了解陽菜和弟弟的經歷及現狀,打算將這對相依為命的姐弟強行分離。

工作單位「秉公辦事」,因為年齡原因,直接辭退。促使陽菜斷了生活來源,不得不去當陪酒女孩,以保障家庭開銷。

我們首先是個人,然後才是社會人。當「秉公辦事」不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它和多數人的暴政又有什麼區別呢?

群眾對我無恩,卻想讓我獻身。說我不顧千千萬萬百姓,可我生命的節點,又有誰站出來為我發聲?

這不是小布爾喬亞的矯揉造作,這是人性本身的樸素探尋。

這也不是戰爭年代的家國天下,它是和平年代社會機械化後,工具人們多數人的暴政。

瘋狂的果然是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有太多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了。

指責陽菜不為東京犧牲自己的人,難道不就是生活中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從來不問他為世界做了什麼,而是不斷索求世界給予他更多。

雨未必不好,晴未必就是好。

帆高第一次因陽菜的能力看見太陽,手掌通透,遮著白日光。這一刻的光,是溫潤且深情的。

但是當陽菜獻身後,帆高從酒店押出。同樣用手遮光的鏡頭,此時光卻成了刺眼的,薄涼的。

新海誠對此處的小細節刻畫是雙關的,即表達出了角色情緒的變化,也暗示了人物命運變化。

這種理想中的「光」,是真人電影所無法表達的。只有在動畫電影中,這微弱的色差變化,才會顯得別具意義。

晴天的意像在《天氣之子》中是複雜的,它對於常人來說是撥雲見日的幸福,但是對於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卻是現實難言之痛。

新海誠用雨天和晴天兩組意向,割裂了男主主角和社會大眾。在動畫後半段的雪戲中,將他們徹底塑造為社會的邊緣人。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且創新的舉措。

至此,我們再也不能用現代社會的集體法則去思考這個故事。觀眾的情緒和那女主的情緒被對立開來,我們無權要求,也無權評判這兩個邊緣人的抉擇和所帶了的是與非。

因為我們一開始,就放棄了對他們生而為人的尊重。

所以,影片末尾由老奶奶講述東京灣200年前也是一片窪地,便是對該問題的樸素回歸。便是指多數人的暴政,不斷吃人的黑歷史。

世界是瘋狂的,可脫離了這瘋狂,我們就淪為了邊緣人。

手槍和手銬,世俗的掙脫之旅

《天氣之子》中「手槍」和「手銬」這兩個道具的巧妙運用,升華了整部電影的核心價值。

我們回顧《天氣之子》中的四幕槍戲,會發現它構成了男主成長的關鍵弧光,也是男主對女主感情的具現化體現。

第一次主角撿槍,是迷失東京的彷徨。

第二次主角開槍,是無奈之下的反抗。

第三次主角丟槍,是放棄物質上的防備,擁抱靈魂的抉擇。

第四次主角開槍,是不再猶豫的堅定。

四段槍戲,起承轉合,在新海誠的安排下,構成了男主的人物弧光。

緊接著,手銬的出現,將《天氣之子》徹底升華。

警官的手銬象徵著世俗的枷鎖,男主第四次開槍後的不再猶豫,象徵著和機械化的社會抗爭到底的決心。

它是掙脫世俗束縛的象徵,也是打破偏見枷鎖的決絕。

它向世界宣告著,在純粹的愛情面前,不分青紅皂白的束縛是無力的,是軟弱的,是不值一提的。

新海誠至此,讓童話和世俗完全決裂。

那麼新海誠的童話是什麼呢?

是青春。

是無需緣由的血脈躁動,是不被理解的向前奔騰,是不斷的奔跑、流淚、再奔跑、再流淚。

誰的青春不迷茫,可正因為迷茫,我們才會不顧世俗的向前亂撞。

正因為迷茫,我們才不會瞻前顧後,顧此而失彼。

這是一種勇氣,一種決絕,一種邊緣人的吶喊,一種反抗機械化世俗的鬥爭。

你我生而為人,不是為了機械化的規則而活,而是為熾熱感情而生。

《天氣之子》和《大魚海棠》是截然不同的,因為它從始至終,都在暗示著:

真正三觀不正的是我們這群瘋狂世界下的精緻利己主義者,躁動的暴政執行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