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三周歲虛四歲 在上早教班 不太會說話只會喊簡單的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自己帶的 早期忽略了和幼兒的溝通互動

懷疑的幾個行為:1.說話晚 基本是就是很簡單的爸爸媽媽 但是媽媽說最近冒話會說不要之類的了。

2.今年開始脾氣變得不好 不給她什麼東西或者不滿足她的話 一開始會冒出那種不滿的哼聲 然後就會大聲喊坐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 但是很快又會變得沒事。有時候不開心也會用手捂著耳朵。

3.怕生人。看見陌生人就會用手指捂住眼睛頭低下來,尋求媽媽的懷抱。比如很久不見的外婆,一開始也會低下頭來,但是玩了一會兒適應了就沒有這種情況了。讓我最懷疑的就是最近的一件事,3歲之前她沒有這樣過。親戚家請吃飯在酒店,然後她一進房間看見好多陌生人就開始用手捂著眼睛,還喊著拉著她媽媽要出去,怎麼哄都不肯進來。後來是她媽媽抱進來,她就把頭埋在媽媽懷裡沒多久睡著了。

正常的行為:1.和爸爸媽媽還有親近的人對視沒有問題。有喜歡的人,在小區里和喜歡的小朋友玩的很好,會主動找人家一起玩。在外婆家喜歡鄰居家一個爺爺,回家經常拽著外公去找那個爺爺。

2.沒有重複性的刻板行為,玩具和動畫片都喜歡,對畫畫筆之類的特別喜歡。

3.會模仿有些行為,看到喜歡的東西也會用手指給媽媽看。


家長沒有提到「上早教班」是否對孩子有影響。因為這是她接觸社會集體活動(見陌生人)的一個重要形式。

如果早教班是幼兒園早班的形式,那麼孩子的情況如果有異常,老師早就會和家長有溝通了。如果是短時間的興趣班,那這個相對陌生的環境下孩子什麼表現,也會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說話晚,情緒波動,怕陌生人(成人)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孩子用手捂著眼睛拒絕陌生人,比較像某個具體事件引起的,孩子當時被嚇到了,也可能是某個動畫片或者不小心看到什麼電視之類刺激的。

這麼小的孩子,一舉一動雖然不必過分保護,但家長都要觀察仔細,即使不能開口,她也會其他方式表現出她的情緒和意圖。而且孩子是有成長過程的,每個過程都有會不同的表現,並不是她突然會尖叫扔東西打滾說髒話就變成壞孩子了,這些問題每個孩子都會發生,只是出現後家長如何引導。(比如不滿意就在地上打滾,有的孩子干過一次就沒有第二次了,有的孩子能發展到當街打滾幾個小時哭鬧,因人而異,這個人指「大人」)


肯定不是自閉症,千萬別給孩子扣帽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嚴重社交障礙和語言發展嚴重滯後。一定要儘早干預。


首先,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某些行為,就給孩子貼上「自閉症」的標籤,這種一般都要去專業的機構進行鑒定,如果是,再採取相應的措施。

我從題主的描述中發現,孩子很少會有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行為,他難過、不開心也只是用哼哼生表達自己,害怕生人只是低下頭,看電視動畫,也沒有用到自己的語言。孩子,本來就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無法表達自己的孩子就更是了。

我們班級也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剛開始入園基本上不參加集體活動,我行我素,不按她的想法她就撒潑,耍賴,在地上打滾,與她接觸後也發現,她的普通話不標準(在深圳),有時候很難聽清楚她在說什麼。

因此,建議題主從現在開始,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施。

①打個預防針,現在才開始引導小朋友說話,本身就是家長的失誤,因此請拿出百分之兩百的耐心,千萬不要急,不要對孩子發火。

②在與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如果孩子想要杯子,可以慢慢引導小朋友說出——

「我想要那個杯子」

「我想要那個粉色的杯子」

「媽媽,我想要那個粉色的杯子」

「媽媽,我想要那個粉色的杯子,請你遞給我,謝謝」

先說短句子,再說長句子。

③給孩子讀繪本。

閱讀繪本的時候,家長可以a.只讀給寶貝聽,讓孩子對故事情節有個基本的了解;b.講完一遍後,家長可以引導小朋友回憶故事情節,說一說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發生了什麼故事;c. 和孩子一起講一遍故事;d.講講故事以外的事情,描述一下,繪本中有什麼,例如「天上有一隻小鳥在飛,天空是藍色的,小鳥是黑色的,田野里開滿了小花,可真漂亮呀」

④每天跟孩子問好。「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晚安,你好…」一開始孩子可能只是聽著,一段時間後,孩子也會開始張嘴跟家人問好的。

⑤引導小朋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今天好開心呀」

「我今天好開心呀,因為爸爸帶我去公園玩了」

「我今天不開心,因為…」

如果孩子無法表達,就是單純的難過,甚至歇斯底里沒有原因的發脾氣,家長可以等孩子冷靜下來,情緒平復後,詢問孩子:

「你剛才是在難過嗎?」

「你是因為沒有買玩具(原因)難過嗎」

「那我們可以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⑥引導小朋友參與同齡人的遊戲,邀請別的小朋友來家裡玩。

暫時只想到這裡,如果有想到其它,我會再補充。

0-6歲是兒童發展的敏感期,實在是錯過了,在6-12歲也能補回來,只是需要用更大的力氣,所以現在完全來得及?

@皮實妞 @知乎親子


應該不是自閉的,我身邊也有朋友孩子說話比較晚,後邊兩條很多小孩子也會有這種情況,至少我見過的耍脾氣,認生的就不少,而且耍起來比你家的還激烈。

1、我們都說小孩子「咿呀學語」,前提是有聲音讓他們可以學,「叫爸爸、叫媽媽」這個每個家長天天都會教,但是其他的詞語父母也應該重視起來,吃東西的時候可以教:這個是蘋果,多重複幾次,蘋果,盡量讓孩子能注意到,最好是哼哼唧唧說一下,對不對不重要,主要讓孩子習慣發出聲音,或者也可以先教些簡單的,這個是牛牛,豬豬,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到歲數就會說了,對孩子「你不說,我不問」,很容易造成孩子說話晚。

2、這個年齡的孩子不會說那麼多話,更不會像大人這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喜形於色,怒也一樣,孩子有什麼要求的話能滿足的盡量滿足一下,這個年齡一般也不會有什麼太過分的要求,遇到一些不行的,比如要一些尖銳物的,可以先嘗試用其他東西分散注意力,總之要麼給,要麼不給,盡量不要開始不給,孩子鬧了又給。自己看的話會好一些,老人看的話經常有這種情況。捂耳朵的這個情況應該注意一下,是單純因為生氣還是因為吵鬧,如果是因為吵鬧捂耳朵,而且經常發生的話,建議檢查一下聽力方面。

3、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孩子「認生」,有時候遇到熟人讓孩子喊也不喊,覺得孩子「沒禮貌」。其實小孩子對於陌生的人和環境會有抵觸,甚至恐懼,這個是正常的,親戚們對於父母來說是熟人,但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陌生人,孩子也沒有聚會的概念,既然玩了一會也適應了,那麼還是沒什麼問題的,父母平時也應該多帶孩子外出接觸下人群,孩子以後上幼兒園了,和小朋友們接觸久了情況也會好很多。至於讓你最懷疑的那件事,之後你也說了沒多久就睡著了,我覺得很大可能是孩子困了有點鬧覺了,小孩子一困了經常就會做出一些父母覺得「不懂事」的行為,這個父母也要多理解一下。

其實很多病症的表現都不是特殊性的,比如有的人胃不舒服,就想到胃癌,網上一查,胃癌前期徵兆:燒心,心想,完了,結果到醫院一看就是普通的消化不良而已,所以家長也不必太過焦慮。


有效的求助,很重要!

帶孩子去醫院找專業的醫生去做個診斷,多跑幾個醫院,多找幾個不同的專家,專家意見如果一致並確診的話,家長請積極的予以配合,找相關的專業書籍進行學習,越早參與治療與針對性的訓練,效果會好很多。

如果證明只是虛驚一場,那麼請多看兒童發展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多多與孩子互動和交流,0-6歲的高質量的陪伴,會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對於自閉症的診斷,主要應從自閉症三大核心特徵「社交、語言和刻板行為及興趣的狹窄」這三個方面來判斷。最先發現孩子問題的主要還是家長,這樣就可以去權威機構作出診斷,以便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你是不是太焦慮,查了一下百度啥的,一兩條對的上,就自己嚇唬自己啊,我以前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孩子嘴裡吐泡泡,一查,百度上說是肺炎,我差一丟丟就要帶孩子奔去醫院了,所以以後我杜絕亂查亂看,不輕易給孩子扣帽子

再來說你家寶貝,我覺得沒事,但是我們不專業,沒辦法做權威鑒別,所以不麻煩的話去讓醫生判斷,自己也少些嘀咕,也減少自我焦慮,這種焦慮對個人和家庭都不好的。

讓我感覺,你寶貝就是對陌生環境的一種自我保護,我覺得和天生氣質有關,也和生長環境有關,只是每個孩子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我覺得應該不是自閉,一般孩子多外界事物未知才會害怕、逃跑,就跟成年人是一樣的,遇到未知的事情,心裡多少都害怕緊張,只是小孩子的表達方式更直接,看到上面你也說了,孩子說話遲緩是因為早期父母沒有和孩子好好的去溝通和交流,孩子出生了以後本來就應該多和孩子去說話,講故事聽歌之類的,來刺激孩子的視覺、聽覺、讓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長,孩子稍微大一點就應該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去看看、轉轉開闊孩子的視野,也不至於孩子怕見生人,怕和其他人接觸。這種情況是大人造成的,不要把這個事情歸根於孩子的身上。現在要做的就是盡量帶孩子去小孩子多的地方讓她慢慢的適應這種環境,多和孩子說話,聽手機故事什麼的,還不如你自己念故事給孩子聽,一定要和孩子多說話,自然而然的孩子就會了。如果說這些辦法你都做了,孩子還是這個樣子,你可以去醫院帶孩子檢查一下。但是按照你的描述,孩子是正常的,只不過錯過了孩子本來應該積累語言和對外界適應的環境而已。祝好。


需要到專業醫院確診,然後去康復治療


我們不是專業人士,建議您如果有這個懷疑傾向,必須要去專業機構做評測,如果是,要進行早期干預;如果不是,那就放心了,家長再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我是一名幼教老師,接觸過自閉的孩子。確實有一些很有特徵的表現,家長也在孩子小的時候發現了,卻沒往有問題的方向去想,只是覺得孩子有些調皮、任性,覺得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導致孩子這樣的~當他上了幼兒園,老師發現問題後,及時與家長溝通,老師理解家長不希望孩子有問題的心理,但是本著為孩子著想的原則,去測一下,沒事當然好,有事早干預。這是無論對孩子還是對家長來說最好的辦法!家長聽了老師的建議帶孩子去測試,結果確實是自閉症,後悔沒有早點去!


題主,看這。

你家孩子不是自閉,是語言發育遲緩,具體的學術語不太會說。你們家與我兒子有相似之處。

我兒子在兩歲半之前有類似表現,他在一歲多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表現出強烈的語言表達意願,自己對著牆說話。後來就沒有表達的意願了,這個高峰期錯過;兩歲半的時候,快入幼兒園了,很焦慮擔心。就帶孩子回老家,家裡人多,孩子多,天天帶著玩,換著人的玩。同時,每天帶他看繪本,以及晚上睡前聽故事,這兩件事沒有間斷。經過半年的改變,可以做簡單的交流,表達自己的意願,玩的時候,與小朋友玩的時候沒有問題,與我們家人的溝通交流也沒有的,只是不會長句子表達出來。

9月份順利入園,在學校的情況不是太了解,但是我能知道的就是小班一年都是打醬油的。8月中的生日,月份偏小,語言發育遲緩,所以我自己也有心理預期。但是過完小班上學期,明顯感覺有變化,過完小班暑假,變化更明顯了。可以把在學校的事情,以及一件事情完整的表達出來。同時,小班老師教的內容,過了半年後才釋放出來。小班一年,問在學校學什麼了,幹什麼了,回我的永遠都是:不知道!中班變化很大,同時也上了多個課外班,算是恢復到正常水平。只是正常水平,不是伶牙俐齒口齒伶俐。也許永遠達不到,也許性格使然,也可能是被耽誤了。

今年9月份要讀小學了,還是有些許擔心的,但是與幼兒園入園前的焦慮壓力是小了很多!

我後來反思了很多:

1.我自己帶孩子,太累就不太想跟孩子交流,溝通互動少,放任他自己玩:

2.由於自己對孩子的需求了解,語言輸入不夠,沒有在語言高峰期加強語言輸入,比如吃東西或玩玩具的時候沒有要求他自己說出來。

3.我和老公說普通話,我媽媽用方言,兒子說出來的話我們都沒聽明白,我媽首先聽出來,語言環境有點亂。

4.沒有固定的玩伴,與小朋友之間互動少。我也有天天帶他出去玩,但是不固定。

5.後期心態失衡,壓力較大,間接傳遞給孩子,他感受到了關於他語言的壓力,更不喜歡開口了。

後期改進的方法:

1.馬上回我媽家,家裡人多,孩子多,多接觸人,有固定的孩子玩,環境放鬆。(老家還是方言,語言體系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混亂,但是實在沒更好的辦法)

2.既然是語言高峰期沒有輸入過多的語言信息,就加大力度帶著他讀繪本,睡前聽故事,很多時候放故事都是當背景音樂一樣的播放。

3.帶孩子外出遊玩,心情好,放鬆的時候就有表達的意願。

4.上幼兒園後,也堅持睡前聽故事,看繪本。暑假會加大力度輸入繪本。

5.現狀是追上了普通孩子的語言,但是表達不夠口齒俐齒,繪本的輸入養成了閱讀的習慣,聽故事作為背景音樂的聽,一邊吃飯一邊玩一邊聽,我以為沒用的,但是他都記住了。不管是故事,英語,語文教材,古詩,聽一段時間就記住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