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時候了解到的都是社會的真善美,當然很多確實存在的真實事件被雪藏。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讓我們少關注當時最火的那些報道。當時特別不理解,那時候網易新聞還是正有態度的時候。編輯可以很隱晦的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讀當時的事實。我也是屬於那一批憤青中的其中一個,對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口誅筆伐。工作後發現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多面的。我們了解到的僅僅是一小部分。看不到完整的事件就評論無異於盲人摸象。但是一些媒體卻為了流量熱度刻意或無意的掩蓋了事實的真相、誇大了事件中的部分。媒體是工具。了解社會時事是媒體必然要做的,但是弘揚整個社會的精神也是媒體的責任。如今很多的報道只會導致民眾的不安和對相關部門的不滿(當然有些確實存在問題)。有點越來越分不清。有些敏感事件是否真的需要讓大家都知道。


新聞媒體記者是「無冕之王」,肯定會遭到嘲笑。要是你在網上搜索一下「記者採訪被拒」,就會發現,「吃閉門羹」者不在少數。甚至時常會有記者被扣留、被毆打的事件發生,曾經居於強勢地位的媒體,如今恐怕只能承認自己是「弱者」了。前些日子,一場大火,讓河南蘭考一家民辦收養所的7名孤兒和棄嬰殞命。社會救助以及孤兒收養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人民日報記者就此致電民政部,結果打了15通電話,被不同的司局處室來回「踢皮球」,僅得到一句「領導不在」的回復。

新華社記者也一樣。中國遊客在韓國失蹤的消息傳出後,記者向遼寧省旅遊局提出採訪要求,結果是一推二拖三不理,該局宣傳處長說「這沒什麼可報的」。

看來,即便是中央主要媒體,也無奈於政府部門的「強勢」,所謂的「輿論監督權」,在某些傲慢的官員面前,往往脆弱不堪。突發事件和負面新聞發生後,有關部門將記者拒之門外,或者強令封口,早就不是什麼新聞。有新聞同行說:不要怕批評政府,越是批評它們,它們就對你越客氣。這話雖是義憤之語,卻也反映出媒體與某些政府部門打交道的方式。當然,這種批評絕不是故意刁難和要挾,更不是以批評之名,勒索、敲詐。進行輿論監督,是媒體天然的職責,只有盡職盡責,才會贏得尊重,獲取尊嚴。
給想知道的人知道,給需要知道的人知道,其他人可以自己慢慢活。


一是看黨的要求,二是看後台情況,三是看群眾熱度,四是看個人興趣,至於真相,參考第一條
避免社會動蕩是第一任務
就媒體本身而言,讓受眾了解客觀真實的事件,是媒體的責任。但是媒體不是獨立存在的,還會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像政府政策、受眾關注點等等。媒體工作者是人,他們需要生活。
微博關了熱搜一周 昨天開了 新增了新時代板塊弘揚社會正能量 這才是每一個優秀的媒體應該做的事情


謝邀。一個事情的開端,必然有原因,也會有立場,每個人都不同。期待城市發展,自家房子在規劃區旁邊,就很期待政府能把釘子戶拔了修地鐵,但換到釘子戶的立場,又覺得賠償款等比不能一換一,收了錢也不能過上與現在相等的日子。這種真相,選擇站隊時,全看你是房子在規劃區旁的人,還是在規劃區內的人。

有些事,不看穿反而更好,看穿了,位置不同看法不同,爭吵更大聲。

做決定的人,只要公平公正,一個就夠了,真的。
嗯嗯有為社會上的發布真相的媒體,但不是中國

不需要。不同的媒體其實擁有不同的利益出發點,有些媒體要求真相,有些媒體誇大細節以搏眼球,有些媒體出於政治訴求正話反說。事實上應該希望不同利益出發點的媒體都有自己的發言權,這樣民眾就能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

就跟羅生門一樣,三個人在說話,誰都代表不了真相,我們只是在不同的表述中無限地接近真相。但是如果媒體出於某種顧慮,大家都說統一的話,那麼我們只會離事實越來越遠。


媒體是政治的工具
我覺得是時代改變的原因,以前國民教育水平普遍不足,必須有一個正向的引導,不然只會引起社會的動蕩不利於發展,現在國民教育在一步步提高,發展中掩蓋的問題也就一步步顯露急需被大眾認知,被政府解決,此時有教育基礎的國民會理性的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總得來說是正向發展的需要,這個問題很有深度,認知有限,僅是個人看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