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以前有一個週遊世界的女人,路過西藏,遇到了一位一輩子都沒有出過這個村子的老婦人,她很同情這位老婦人,流下了眼淚,同老婦講著她這一路上遇到的美景和有趣的事情。

可老婦卻對她講:「你也太可憐了,你這麼漂亮有趣的一個女人,居然沒有一個人愛你,沒有一個優秀的配偶能夠在這人潮中發現你,給你一個溫暖的家,讓你安安穩穩的不必流浪於世間,悠哉的享福。」

說罷,老婦對她流下了同情的眼淚......

這個故事完了,其實老婦和這個女人,可她們誰對誰錯呢?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週遊世界的女人在老婦眼裡成了「流浪」,沒出過村的老婦在女人眼裡成了「禁錮」。而她們誰都沒有歧視誰,反而產生了同情。

住在農村,有人歧視你是種地的

住在城市,有人歧視你是打工狗

你有錢,有人歧視你是有錢人

你沒錢,有人歧視你是窮光蛋

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所處在兩個對立面的人,對對方所產生的歧視和不屑。大多數是出於盲目的跟風以及無腦抨擊。還有就是一小部分紋身群體里的渣滓給大眾造成的刻板印象。


ta瘦,ta就歧視胖子。

ta白,ta就歧視黑皮。

ta高,ta就歧視矮個。

ta美,ta就歧視醜人。

ta老城土著,ta就歧視外來土鱉。

ta有車有房,ta就歧視地鐵租戶。

ta娶妻生子,ta就歧視單身老狗。

ta蠅營狗苟,ta就歧視正氣凜然。

ta沒紋身,ta就歧視紋身。


謝邀。

這個是無解的,我們的社會不是單元化的,是多元化的,我們不如看一下做紋身的大多是什麼人,然後領導我們前進的都是什麼人,再看一下這兩類人有紋身的的比例,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有人歧視有紋身的人,我只講大概率,因為這個問題本身說的就是一個大概率問題,不針對具體某個人的生活範圍,有些事不得不承認,很多有紋身的人至少沒有為社會做出一份責任,都在寄生於這個社會,甚至擾亂我們前進的步伐,但不排除有很多喜歡這個藝術但仍然為社會做貢獻的人,但是,比例呢?比例如何???所以,這個無解,另外感謝政府讓我們中國人的腰桿越來越硬。我是紋身師,一位想著為社會分擔責任的紋身師,單親家庭的孩子,重組家庭的孩子,沒有依靠的孩子們,想學紋身可以聯繫我,免費學習,分文不取,並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多數人懶得去聆聽陌生人,尤其有文身的。


因為它們沒有紋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