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就只應該學習×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最近很火,第一集中家長會後,學霸朱朝陽的媽媽被老師叫去談話,朝陽媽媽本以為老師是要表揚朝陽,沒想到老師提及的是「朝陽不合群,在學校沒朋友」,老師本來是善意提醒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問題,但沒想到朝陽媽媽對此根本不在意,對孩子沒朋友這事還很得意!

朝陽媽媽毫不掩飾心中想法,她對老師說:「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其實我還真怕朝陽跟一些壞小孩瞎玩,耽誤了學習。」「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這是很多家長的口頭語。但真是這樣嗎?

一、「成績至上」是一個養育誤區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一書中,作者麗莎·舒格曼指出:最重要的是學會與身邊的人合作。作為一個擁有20多年育兒經驗的倆孩子媽,作者在書中一共總結出了18個教養誤區,而「成績至上」排在第一。

「常見的地圖都是從單一維度來解讀真實世界的。」這裡面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地圖無法提供實際的本土知識。像路面上哪裡有顛簸崎嶇就無法通過地圖看出來。此外,單一維度看問題容易忽視其他問題。

只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家長,就好比用地圖這種單一維度看世界一般,容易造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抓局部而忽視全局的情況。這樣的教育很危險!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主人公朱朝陽因為考試時沒同意給同學遞小抄,在班裡受排擠,沒朋友。但是是孩子都有交友需求,所以當他多年前的同學帶著一個小女孩從福利院跑出來投奔他時,他感覺到自己被需要,再加上媽媽忙總不在家,就留下了那倆孩子,也滿足了他自己的交友需求。

可是,縱然他是學霸、頭腦聰明,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沒有社會經驗,不知道叢林兇險。因為這兩個天外來客朋友,他不再孤單了,但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最最要緊的,他因此永遠失去了爸爸。這個代價是他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就像在電視劇快結局時他對他那位朋友說的那句話一樣:「我最後悔的就是當初給你們開了門。」交友不慎,令他捲入一個漩渦,這個漩渦越轉越大,大到他無法控制,導致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成績重要嗎?重要!成績好,其他方面就無所謂了嗎?不是!

二、教育孩子綜合素質發展,木桶原理很適宜

教育孩子就像箍木桶,這個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一書涵蓋了社會心理學、認知發展以及子女教養相關的所有兒童發展關鍵環節。作者提醒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讓這一關鍵原則成為孩子的短板!

有著十幾年兒童教育工作經驗的作者麗莎·舒格曼認為:幼兒園是最為關鍵的性格與麗莎·舒格曼行為養成期。而這一時期孩子們開始學會調皮搗蛋,頻頻出現犯錯、惹媽媽生氣的行為也增多,家長需要對孩子犯錯多一些包容。

上小學之後,家長更要多多包容。要讓孩子知道失敗和犯錯是被允許的,不要給孩子從小灌輸競爭概念,「一定要贏」這種信念一但在孩子腦海里養成,那麼當失敗來臨時,孩子就會「輸不起」。

父母要放下對孩子不切實際的高期待,「跌倒後可以爬起來繼續向前」這才是父母該傳授給孩子的最重要的技能!培養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能力,才有助於孩子開啟未知的巨大潛能開發。

生活永遠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不存在完美的生活。所以,家長不要做「虎媽」、「鷹爸」,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不要要求孩子做完美小孩,更不要以此來難為自己。把對孩子的期望降到合理範圍內,否則,孩子的能力無法企及他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根據兒童心理研究所發布的《2016年兒童心理健康報告》顯示:美國18歲以下患有或曾經患有診斷性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數量高達1710萬。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年幼的孩子在父母高期待壓力下瀕臨崩潰的案例逐年增加,這是麗莎·舒格曼親眼所見。為人父母者都清楚,1710萬這不簡簡單單地是一個數字,而是活生生的1710個孩子,更是1710萬個受害家庭!

家庭教育從來不是一條坦途,教養子女是一個浴火淬鍊的過程。作為家長需要首先接受自身的不完美,然後再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如此,才能享受養育路上的風景。


「學生就應該學習」這句話存在的場景是什麼?

是你在玩遊戲看電視讀課外書的時候

家長想用這句話讓你去學習

但這句話的邏輯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學生只是我們諸多社會屬性的一部分

我們同樣也是玩家是觀眾是讀者

當聽到這句話時

我們是否也可以用

「玩家就該玩遊戲」

「觀眾就該看電視」

「讀者就應該讀書」

懟回去呢?

我不是說學習不好,應該去玩去娛樂

但只用學生這一個屬性,去規範每一個活生生的,有不同志趣的人

顯然是片面的,是對人的異化


學生就應該學習

同理,打工妹就該打工

計程車司機就該送客人

外賣小哥就該送外賣

白領就該996

……

但事實上,學生只是我眾多身份中的一個

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沒有什麼應不應該

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學生就應該學習」這句話,我相信大家都挺感同身受的。

老師霸佔體育課講題「你們來學校就是為了打球的嗎?來學校是幹嘛的?學習,你們是個學生,學生就應該學習。」

周末寫完作業開始玩電腦,爸媽「你現在是個學生,怎麼能玩遊戲呢?學生,就應該學習,快去看書。」

從小到大,無論是家人還是老師說的最多的就是:你是個學生,干這干那幹嘛,學生就應該學習,不要折騰一些雜七雜八的。

我就想問一句,憑什麼?

學生重任是學習沒錯,但不只有學習。在這個德智美全面發展的社會,我們有自己的愛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什麼時候只會學習的機器人變成了父母和老師口中的好榜樣?

求求你們不要再捆綁我們了。

學生,其實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學生嗎?大自然的學生,社會的學生。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並不是只有特定的學生角色才是學生,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學生,一個有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靈魂的血肉之軀,你肯定也不願意在強烈的壓制下不斷地否認自己吧?

所以不要再捆綁你們的孩子了,學習固然重要,學習之外的東西同樣精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