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用的百度雲 雲伺服器2核4G,計算型c3

CPU經常跑滿,升級配置價格動不動就4、5位數

所以想自己配置一台物理伺服器,現在想了解一下自己搭建物理伺服器有沒有什麼坑


不知道你怎麼配置物理機的,騰訊雲官網有個秒殺活動,一般2核4G的配置,自帶100G的數據盤,還有系統盤。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雲網計算:自己擁有一台伺服器可以做哪些很酷的事情??

www.zhihu.com圖標

另外,做好雲端和本地的數據備案特別重要

編輯於 02-01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carrot8848carrot8848一個愛折騰的理工男

謝邀@Uaivg

看你自己的需求了,不同的需求所需要的配置也不一樣。可以自己組裝,也可以撿洋垃圾。

需要注意的無外乎是噪音和功耗了。超微,永擎,華碩有各種各樣的伺服器主板可以選擇,Dell PowerEdge系列通用伺服器平台各種型號也是應有盡有。比如Dell PowerEdge R730 的雙路E5平台,可以支持全高顯卡做計算卡或是渲染,擴展性一流。缺點是2U高度機箱散熱受限,噪音會比較大。

Dell PowerEdge R730

也可以自組單路或是雙路平台,還可以四路,CPU的話E5v3,v4的價格參考淘寶也可以閑魚。

自組單路E5平台也有不錯的擴展性

更多關於家用伺服器的內容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生命在於折騰?

www.zhihu.com圖標

看你自己的需求了,不同的需求所需要的配置也不一樣。可以自己組裝,也可以撿洋垃圾。

需要注意的無外乎是噪音和功耗了。超微,永擎,華碩有各種各樣的伺服器主板可以選擇,Dell PowerEdge系列通用伺服器平台各種型號也是應有盡有。比如Dell PowerEdge R730 的雙路E5平台,可以支持全高顯卡做計算卡或是渲染,擴展性一流。缺點是2U高度機箱散熱受限,噪音會比較大。

Dell PowerEdge R730

也可以自組單路或是雙路平台,還可以四路,CPU的話E5v3,v4的價格參考淘寶也可以閑魚。

自組單路E5平台也有不錯的擴展性

更多關於家用伺服器的內容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生命在於折騰?

www.zhihu.com圖標

買它差不多一年了,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1.電費賊貴。我家機房裡這台雙路e5老志強+k80+320g ddr3的伺服器,尤其是在夏天,它也要吹空調,一個月電費1200往上走。

2.一些企業級硬碟的壽命並不長。例如s3500,p4500等,壽命與消費級的980pro同級。

3.開機時間長。因為要進行嚴格的自檢,內存大硬碟也多,平均開機時間10分鐘左右,調試機器需要多次重啟時很折磨人。

4.高頻噪音難以阻擋。伺服器風扇的噪音帶寬大,一些高頻的噪音還是會透過玻璃從機房裡出來。

5.洋垃圾的算力並不強。在對內存帶寬不敏感的程序中,雙路e5 2678v3的性能甚至比不上家用的3950x,只有在對內存性能有些要求的時候老伺服器才會比新家用機更快。

6.計算卡的應用場景很少。在hpc領域,如果你不常做自由度數目很大的模型,那麼計算卡與你無緣,還是乖乖用cpu算吧。至於深度學習,遊戲卡不是更划算嗎?


提煉到以下信息:雲伺服器太貴,想要自己組伺服器,顧慮有坑。

根據你需要的性能而定。雲伺服器的優勢是小而輕以及彈性擴容。低配置的情況下有極高的性價比,但是配置上升之後性價比感人。而且所謂的雲伺服器高可靠至少「阿里雲」沒有給我呈現,「騰訊雲」也有足夠多的負面新聞。所以說:備份是一定要的,而且備份要有足夠的可靠性,在你經濟負擔得起的狀態下最大程度保持你的備份有效性、實時性。請備份重要數據!

開局先批評下阿里雲。特價機總會在稍微輕度使用的情況下就進黑洞。呈現為伺服器斷網,完全不可鏈接的狀態。如果一次兩次可以說是是巧合,但是N次了。完全個人自用,偶爾小團隊內分享的,僅用於調試插件,編譯,次次都會遇到攻擊?而且都是特價機?以及15年阿里雲還是xen架構的時候莫名其妙丟數據正常運行的系統重啟後損毀是何原因?有同感的都可以說下,而且被打入黑洞不是一次兩次,都會連續好幾次除非關機不用好些天。難道雲伺服器還得藏著掖著偷偷用,禁ping,服務埠只對自己家庭寬頻開放嗎。

坑在這:符合任意一條就勸退,包括但不限於下列的條件。隨便列舉下而已

  1. 自己不懂電腦,電腦基本組裝維護都不懂
  2. 裝系統、裝環境都不會連基礎的備份都不懂
  3. 伺服器放正規機房託管也不放心,又因為不懂電腦或者其他原因伺服器不方便放在家裡
  4. 實際上並非長期使用,比如就用那麼幾天,個把月
  5. 實際上根本用不到那麼大的性能,比雲伺服器的持有成本優勢在2倍以內
  6. 每個月幾百塊錢的託管費嫌貴。負擔不起。
  7. 千把塊錢、幾千塊錢、幾萬塊錢、幾十萬塊錢的伺服器不捨得買。
  8. 最後一條最重要:自己找的話一般機房線路沒法像阿里騰訊之類的大廠做的那麼優異,客戶什麼寬頻都有的要考慮好。當然這也意味著排除「華為雲」「滴滴雲」之類的單線BGP甚至就是運營商單線,以及「網易雲」這種普通三線的公有雲。如果業務是UDP的或者HTTP服務還好,如果是需要TCP而且保持一定時間連接的,趁早放棄。移動寬頻看省份,有的省份完美,有的省份別說FTP之類的多埠業務,他們會讓你SSH RDP都連不上。

優勢在這:隨便列舉

  1. 實際上伺服器沒那麼容易BOOM。我最多的時候同時管轄400多台物理伺服器,一兩年沒有一台故障。當然這是運氣好,運氣背的人上架幾天就壞了。所以說哪怕是淘寶二手也給你象徵性的1個月。二手貨在你手裡能穩1個月,新貨穩定工作2個月以上,總壽命在8-10年內,日常故障率極低。前提是環境夠好。如果環境惡劣、開窗散熱機房,壽命減半。如果要符合伺服器說明上的可用性、平均無故障時長,請至少選擇5星以上的機房才能做到。國內公開接納託管的非常少。就拿浙江來說,移動整個省好像才一個。電信多,但是多了就不珍惜了嘛。但是五星貴,我沒需求。
  2. 正常的正經獨立伺服器託管機房不怕DDOS,一般都有防護清洗設備。被攻擊一般幾分鐘就給自動解封了,人工講下也給解了。三五百而已,如果要求高的千把塊能抗一定量的攻擊了。當然還有更好的,阿里也有更好的,但是你沒遇上就不說了。
  3. 伺服器很便宜,真正有需要的人用過了就離不開了。求便宜的淘寶搜伺服器,一堆二手。求穩定的可以京東買上丐版戴爾伺服器,然後自己去淘寶搜索二手的CPU內存條,額外加上全新的固態、機械硬碟。2000就可以得到一台20核心40線程,128G內存的伺服器,自己隨便分出10個4核8G嘍。
  4. 數據在自己手中,以及伺服器完全屬於自己,「NO NOISE NEIGHBOR」,不會遇上CPU、磁碟性能突然下陷的問題。如果選擇機房靠譜的話,也不會出現網路突然卡頓、丟包。極少可能出現,一年那麼一兩次吧。正常機房哪怕割接會產生一兩個丟包都會提前發通知給你的。當然省錢選擇百兆共享什麼的可能會不靠譜,但我選擇這種也沒遇到過想用的時候網路不給力的。
  5. 不說了。每個人有每個人能體會到的優勢。


DIY 伺服器坑特別大,坑特別多。

如果你還需要到這裡來提問,說明 DIY 伺服器這個解決方案不太適合。勸退。推薦去買品牌伺服器,Dell, HP, Lenovo 隨便哪個都好。


自己建伺服器的話,伺服器的價格那是小頭,大的開支在後頭。

伺服器吵得很,得單獨有房間,還有昂貴的長時間UPS,三年要換電池。

專線費用或者電信機房存放費用不是筆小數目,人家不宰白不宰。

搞得到固定地址嗎?還有備案,國家安全部門也會一直會關照你

最後,你一個機房,沒有異地備份,假如數據丟了,你承擔得起碼?

我的意見是改造你的軟體,怎樣降低雲端資源消耗才是正道。


什麼意思,自己買一台伺服器,物理的,

放在家裡還是電信機房?你確定。

之前公司的物理伺服器一般都是DELL的,好像1萬起跳,

據說國產的浪潮也不差,你可以上京東看看。

這玩意,現在不知道,以前的吵得要死,噪音特別大,性能的話看配置。

不過時至今日不都是用阿里雲或者騰訊雲嗎?

1萬左右的話可以買一個很不錯的配置。

放在電信機房,現在不知道,以前個人是沒法託管的,然後每年的託管費和寬頻費另外算。


首先你要根據你的用途來決定伺服器的性能。(就像網站有對應的網盾高防伺服器,遊戲APP有對應的網盾遊戲盾)

首先你要看你的運載量:你可以理解為你需要伺服器為你服務多長時間,你需要伺服器幫你完成什麼,再去判斷它需要運作多長時間。

然後再就是你存放的環境:伺服器是很吵的,我上次去網盾參觀,好傢夥他們辦公室有兩台小伺服器,(問了是為了支撐公司內部的運作),我去看了一下那個機房,如果不是隔音那叫一個吵……聲音真的很大。然後再就是你室內的環境要保持乾燥,保持溫度適宜。你可以將伺服器託管給供應商。後續各種問題也可以由供應商幫你解決。

發佈於 01-13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雲巴巴嚴選雲雲巴巴嚴選雲關注【雲巴巴嚴選雲】公眾號獲得更多乾貨

選擇伺服器真的是需要了解不少東西,而且配置起來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我幫助題主詳細的分析一下吧。而且還是建議題主選擇雲伺服器,雲服務器畢竟各個方面都比較優秀而且性價比是很高的。

很多「上雲」的小夥伴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雲伺服器的配置問題,好不容易確定了要選擇的雲伺服器的品牌,卻在具體的實例配置上卡殼,面對「花里胡哨」的配置選項無從下手。確實,雲伺服器的配置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多,一般從計費方式、地域、可用區、網路、實例、鏡像、系統盤、數據盤、公網帶寬幾個方面做選取,搭配出一套自定義的實例可供使用。但是選擇方式很多,這裡就拿騰訊雲的SA2做一個舉例講解。

首先計費的方式指的是租用雲伺服器所需要的費用,一般分為包年包月按量計費競價實例。其中包年包月是使用最多的,同時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式。不過還是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區別是包年包月是先付費,按量計費和競價實例都是後付費的一種方式。但需要凍結一些費用,相當於押金,可以隨時的開啟和關閉雲伺服器,然後根據實際使用的情況去收取費用。

地域選擇,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選擇雲伺服器會有地域,是不是就像網路遊戲選不同的區服,每個「服」有一定的上限,達到限制就必須去換其他的服。在伺服器的選擇上「地域」跟遊戲區服類似但不盡然。地域的選擇並不是隨便選的,跟網路會有一定的關係。有些用過的小夥伴可能會說,自己就是隨便選的,沒覺得有啥不同啊?確實一般的用戶可能感覺不到有什麼區別,但是如果是需要部署大型項目,使用到負載均衡,或者是並發量很大的應用的話,地域的選擇就會對使用造成影響。

那麼應該如何選擇?會造成什麼影響

這裡講完之後應該就會明白。比如說騰訊雲的SA2雲伺服器,國內地區一共分為五個:華南、華東、華北、西南和港澳台地區。然後每個地區又有細分,比如說華東又分成了上海南京,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分,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一條原則,就近原則。怎麼個就近法,如果你所在的區域,或者說需要雲伺服器部署的應用的用戶是在哪個區域,那麼就選到哪個區域。舉一個例子:假設說應用針對的用戶群體是在西南地區,那麼就直接選擇「西南地區」,但是這個地區下又分了成都和重慶,那麼還是就近原則,用戶群體離哪個城市近,就選擇哪個城市。假如說用戶遍布整個地區,那麼只要地區選對,接下來隨便選擇即可。那麼為什麼要就近去選?就是上邊提到的網速問題,整個地區便是雲伺服器的物理機所在的地區,舉個例子,假設你需要在北京使用,那麼選擇天津的比起西藏的,網路的傳播速度自然是要快很多的。所以地域的選擇並不是「無關痛癢」。同理,地域選擇完之後,可用區的話其實就可以直接系統隨機即可。

網路,網路這塊可選擇的其實不多,一般都是直接選擇系統默認的VPC和Subnet,如果是有特殊需求的用戶就直接通過「新建私有網路」和「新建子網」去重新創建,否則的話一般直接選擇系統默認或者跳過這一配置即可。

實例選擇:實例便是需要選擇的主機主要的配置了,一般包含CPU內存、機型的選擇,這裡往往可以直接使用系統推薦的配置,即提供一鍵選擇的配置列表,包含機型,CPU、內容、處理器、內網帶寬、網路收發包,支持的可用區等,可以直接選擇一個系統預設好的配置,或者去選擇也可以。那麼cpu的話一般就是從1核開始,這個應該不需要做太多的贅述,輕量級的小應用就用1核就可以,應用的複雜程度越高或者說需要部署的應用越多,就增加cpu的核數,內存簡單說就是存儲,這個根據數據量來定,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說是一個高校的應用,要存儲上完學生的教務、財務、學工等各個維度大量的數據,那麼在內容的選擇上就基本是越大越好,當然也不能太多,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或者是在本地使用的情況來酌情選擇。

鏡像選擇:鏡像其實就是伺服器的系統,一般最常用的是linux系統和windows,即Centos7.0和windows2008等主流的操作系統。從安全性方面考慮,一般使用Centos的是比較多的也是比較推薦的。當然還是要根據自己所要部署的應用來看,結合開發語言,適用於哪種系統的部署就選擇哪種系統。

公網帶寬:公網帶寬也是配置雲伺服器需要選擇的主要內容之一,公網帶寬一般有按帶寬計費和按使用流量計費兩種。按照固定的帶寬計費就是選擇單台伺服器最大的一個帶寬值,固定帶寬使用,這個流量的費用相對於按照使用流量計費會比較低,因為畢竟帶寬是固定的,相當於確定了上限,怎麼用也不會超過,但是如果選擇按照流量計費的話,有可能會因為業務情況出現流量的爆發而產生較大的費用,所以這兩種方式都提供了最大帶寬的設置,可以設置上限,以防止流量的爆髮帶來過多費用。


選擇伺服器真的是需要了解不少東西,而且配置起來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我幫助題主詳細的分析一下吧。而且還是建議題主選擇雲伺服器,雲服務器畢竟各個方面都比較優秀而且性價比是很高的。

很多「上雲」的小夥伴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雲伺服器的配置問題,好不容易確定了要選擇的雲伺服器的品牌,卻在具體的實例配置上卡殼,面對「花里胡哨」的配置選項無從下手。確實,雲伺服器的配置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多,一般從計費方式、地域、可用區、網路、實例、鏡像、系統盤、數據盤、公網帶寬幾個方面做選取,搭配出一套自定義的實例可供使用。但是選擇方式很多,這裡就拿騰訊雲的SA2做一個舉例講解。

首先計費的方式指的是租用雲伺服器所需要的費用,一般分為包年包月按量計費競價實例。其中包年包月是使用最多的,同時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式。不過還是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區別是包年包月是先付費,按量計費和競價實例都是後付費的一種方式。但需要凍結一些費用,相當於押金,可以隨時的開啟和關閉雲伺服器,然後根據實際使用的情況去收取費用。

地域選擇,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選擇雲伺服器會有地域,是不是就像網路遊戲選不同的區服,每個「服」有一定的上限,達到限制就必須去換其他的服。在伺服器的選擇上「地域」跟遊戲區服類似但不盡然。地域的選擇並不是隨便選的,跟網路會有一定的關係。有些用過的小夥伴可能會說,自己就是隨便選的,沒覺得有啥不同啊?確實一般的用戶可能感覺不到有什麼區別,但是如果是需要部署大型項目,使用到負載均衡,或者是並發量很大的應用的話,地域的選擇就會對使用造成影響。

那麼應該如何選擇?會造成什麼影響

這裡講完之後應該就會明白。比如說騰訊雲的SA2雲伺服器,國內地區一共分為五個:華南、華東、華北、西南和港澳台地區。然後每個地區又有細分,比如說華東又分成了上海南京,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分,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一條原則,就近原則。怎麼個就近法,如果你所在的區域,或者說需要雲伺服器部署的應用的用戶是在哪個區域,那麼就選到哪個區域。舉一個例子:假設說應用針對的用戶群體是在西南地區,那麼就直接選擇「西南地區」,但是這個地區下又分了成都和重慶,那麼還是就近原則,用戶群體離哪個城市近,就選擇哪個城市。假如說用戶遍布整個地區,那麼只要地區選對,接下來隨便選擇即可。那麼為什麼要就近去選?就是上邊提到的網速問題,整個地區便是雲伺服器的物理機所在的地區,舉個例子,假設你需要在北京使用,那麼選擇天津的比起西藏的,網路的傳播速度自然是要快很多的。所以地域的選擇並不是「無關痛癢」。同理,地域選擇完之後,可用區的話其實就可以直接系統隨機即可。

網路,網路這塊可選擇的其實不多,一般都是直接選擇系統默認的VPC和Subnet,如果是有特殊需求的用戶就直接通過「新建私有網路」和「新建子網」去重新創建,否則的話一般直接選擇系統默認或者跳過這一配置即可。

實例選擇:實例便是需要選擇的主機主要的配置了,一般包含CPU內存、機型的選擇,這裡往往可以直接使用系統推薦的配置,即提供一鍵選擇的配置列表,包含機型,CPU、內容、處理器、內網帶寬、網路收發包,支持的可用區等,可以直接選擇一個系統預設好的配置,或者去選擇也可以。那麼cpu的話一般就是從1核開始,這個應該不需要做太多的贅述,輕量級的小應用就用1核就可以,應用的複雜程度越高或者說需要部署的應用越多,就增加cpu的核數,內存簡單說就是存儲,這個根據數據量來定,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說是一個高校的應用,要存儲上完學生的教務、財務、學工等各個維度大量的數據,那麼在內容的選擇上就基本是越大越好,當然也不能太多,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或者是在本地使用的情況來酌情選擇。

鏡像選擇:鏡像其實就是伺服器的系統,一般最常用的是linux系統和windows,即Centos7.0和windows2008等主流的操作系統。從安全性方面考慮,一般使用Centos的是比較多的也是比較推薦的。當然還是要根據自己所要部署的應用來看,結合開發語言,適用於哪種系統的部署就選擇哪種系統。

公網帶寬:公網帶寬也是配置雲伺服器需要選擇的主要內容之一,公網帶寬一般有按帶寬計費和按使用流量計費兩種。按照固定的帶寬計費就是選擇單台伺服器最大的一個帶寬值,固定帶寬使用,這個流量的費用相對於按照使用流量計費會比較低,因為畢竟帶寬是固定的,相當於確定了上限,怎麼用也不會超過,但是如果選擇按照流量計費的話,有可能會因為業務情況出現流量的爆發而產生較大的費用,所以這兩種方式都提供了最大帶寬的設置,可以設置上限,以防止流量的爆髮帶來過多費用。


放家裡,買一台常規民用電腦足矣。其他都是折磨自己。

放數據中心,就看你預算了。也沒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1-2w的戴爾,超微機器都足夠強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