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英语老师兼班主任。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只会偶尔和同学说上一两句话。老师请他回答问题他也不说话。小组活动他只是静静在旁边默默看著不参与。我通过各种方法引导他参与活动,他总是无动于衷。我现在特别无奈。请问大家他这是自闭症吗?老师要怎么引导他与别人交往接触呢?谢谢!


绝望的家庭,崩溃的母亲,孤独的自闭症男孩,不被理解的言行,渐行渐远的人生。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谭羽、黎丰、洋洋、林熙、林昊添均为化名。

01

2019年新年还没到,32岁的谭羽早早得就做好了当年的日历。日历上,谭羽将家人的合照印在上面,儿子洋洋出现最多。

照片中,7岁的洋洋穿著浅蓝色校服,双手笔直的放在裤子两侧,听话得正视著镜头,好似他那不平常却不得不服帖的人生。

还没送走2018,她精心准备的新日历还没来及打开,这对母子就离开了既爱又恨的人世。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谭羽带走的,不仅是患有自闭症的儿子洋洋,还有腹中三个月的胎儿。据广州警方通报,2018年12月25日上午,西方圣诞节当天,当地一名孕妇和一名在读幼儿园的儿子在家中自杀身亡,死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已排除他杀可能。

「她可能觉得实在太难了吧」,同时失去妻儿的丈夫黎丰推测。

黎丰口中的「难」,是洋洋得了一种特殊的病——自闭症。事后有媒体报道,谭羽是在重压之下情绪崩溃而自杀。事情导火索是洋洋所在幼儿园家长群对洋洋在园期间打同学行为密集投诉。尽管母亲谭羽多次道歉,并在退群后想办法坦露了洋洋被确诊自闭症的情况,但仍未取得部分家长的谅解。

最终,洋洋被休学。

只是,没有人会想到这会成为击垮谭羽的最后一击。

自闭症患者有个特殊且富含诗意的名字——星星的孩子,只是和星星不同的是,他们往往短暂闪耀后只能坠入无际的黑暗。他们大多在对自身症状无知或难以改变的无奈中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以至一生孤独,一生被嫌弃。

我们对自闭症最近最清晰的认识,应该是停留在2019年3月。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

在3月10日前,17岁的林昊添不懂这句话的含义。爸爸火化前最后一刻,他还是像往常一样伸手去摸,他不知道这是最后一眼。

那个与他相依为命17年的爸爸,那个担心他脚臭,捧著他的臭脚丫闻了又闻的爸爸,已经永远离开了他。

当月,一篇名为《那个捧著孩子「臭脚丫」的父亲走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记录了一名单亲爸爸林熙,与17岁自闭症儿子的故事。

你不敢想明天,我不肯说再见,有人说一次告别,天上就会有颗星 又熄灭。

窘迫的生活,失败的感情,相依为命的父子,生活虽然不尽如意父子两却也幸福相依。关于生活的苦,林熙一句话都没说,只有那一簇闪著蓝光的小火苗一直闪烁著,仿佛燃烧著的是他对生活的希望。

只是,林熙的猝死打乱了这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熙依然放不下那个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他留下「10条注意事项」,写满了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

自闭症家庭的心酸,天下皆同。

02

自闭症是什么?

很多人对此一直没有明显的界定。说直白点,就是一个人「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

从专业角度来说,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据统计,在美国1970年,每14000个孩子中有一个患有自闭症,到2015年时,发展为每68个孩子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

我国同样是自闭症重灾区,根据《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0-14岁儿童患者的数量超200万。

和其他疾病有所不同的是,自闭症群体的生活状态更加窘迫。据统计,多数自闭症家庭每月用在康复训练上的费用支出超过家庭月收入的50%,很多家庭被迫停止治疗

200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这一天世界各地会举办各种针对自闭症患者的公益活动。只是当这一天过去后,我们还能记得什么?还有谁能记得他们的生存困境?

03

多数自闭症早期症状在婴幼儿时期就会表现出来,只是多数父母因专业知识的缺乏与认知不足,很难及时发现。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症状,需要警惕!

1. 喜欢一个人玩耍,很难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2. 和他人对视时会躲避,不喜欢被拥抱;

3. 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4. 对身体上遭受的痛苦无法及时反馈;

5. 喜欢这个年纪不该喜欢的节目,如新闻、天气预报等;

6. 喜欢安静独处,害怕喧嚣与吵闹。

7. 部分自闭症患者会保持规律性,基本上每天的行为都规律不变的,与强迫症极其相似。

我们感谢生命的美丽,但人生往往又是那么无常。一旦确诊为自闭症,患者就像被判决为无期徒刑,只是这份判决永远无法上诉。因为,在全世界范围内,至今没有一个完全康复的先例。

健康快乐。多么简单纯朴的四个字。只是有人,用尽一生,倾尽全力,还是被拒之门外。

自闭症并不是由某一个具体因素引起的,往往在多重作用下才会出现自闭症。

1/ 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之一患有自闭症,另一个患病的几率可达到59-90%,异卵双胞胎的发病概率为13%。

2/ 环境因素

各类重金属、农药、化学物质和添加剂等进入人体,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环境有可能是促进遗传因素表达,就像一个大铁锤,砸开了疾病的开关。

3/ 神经发育障碍

遗传问题往往会导致孩子出现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如大脑过大、大脑内神经连接出现异常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自闭问题。

4/ 高龄产妇

研究显示,父母生育孩子时的年龄越大,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越高。另外,祖父母晚育也会增加第三代患自闭症的风险。

04

自闭症很难根治,或者说以目前的医学条件暂时无法根治,所以现阶段治疗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社交、合作以及认知能力。

图片来源:医学美图

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也会存在著自闭症患者,我们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呢?

如果你是普通的路人:

如果你没有帮助他们的意愿,那么平等看待就好。如果他们可爱有趣或者颜值高,你可以像喜欢其他人一样喜欢他们;如果他们调皮捣蛋惹人烦,也可以像讨厌其他熊孩子一样讨厌他们。

如果你是普通孩子的家长:

如果他们的存在没有影响你的生活,请你坦然接受他们的存在。如果他们影响到你的生活或其他,请你心平气和得告诉他们家长,不要因为这样而自责,一再包容并不能改变什么。当然,也请你实事求是,不要因为偏见而夸大其词。

如果你是他们的父母:

其实孩子的状况不一定要隐瞒,有时候当你将情况说明以后,说不定周围的善意会多了很多。最好的心态就是坦然接受,并面对这一切。

我们不仅应珍惜自己习以为常的幸福,更不妨凭著健全之身心,释放力所能及的善意。

Dr.X说

自闭症作家东田植树曾说:「每个人类个体,无论他或她有没有缺陷,都需要努力拚搏,只有为幸福奋斗的过程中,你才会找到幸福。」存在,也许就是合理,这个世界从不完美。只是,我们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可能就会让那些身处黑暗的人们距离完美近一点,更近一点!

-Dr.X-

一个医学博士、外科医生和三娃奶爸,

带给你有态度、有温度的健康乾货和育儿锦囊~

关注我,每天多一点健康


首先,孩子并不一定是自闭症,自闭症需要专业诊断;作为老师不应该随便给孩子扣帽子

其次,您可以从他家庭著手,了解他家庭情况,是不是有什么压力,特殊困难;

第三,才是想办法解决


题主好:

非直接利益相关。

一、系统推荐下文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希望能够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梅知:孤独症(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二、相关资源——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本人曾经编辑了与ASD早期干预相关的文章,介绍了相关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题主:第一辑:敬天爱人,目录如下,点击链接查看详细内容
  1. 游戏
  2. 注意与意识
  3. 感知觉
  4. 运动(含感觉统合)
  5. 记忆
  6. 认知
  7. 语言、言语与沟通
  8. 社会性
  9. 视觉技术
  10. 案例分享
  11. 推荐阅读
  12. 医学 ASD基础
  13. 父母心路·亲子成长篇
  14. 教育· 教学
  15. 应用行为分析 · ABA
  16. 相关信息 · 动态
  17. 其它相关文章(已编辑,未发布)

第二辑:大道至简,目录如下,点击链接查看详细内容。

  1. 询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EBP)
  2. 孤独症之声(Autismspeak)
  3. 融合教育
  4. 专业化行动
  5. 早期干预丹佛模式(Early Star Denvor Model)
  6. 教师手记
  7. 家长·家庭
  8. 孤独症·ASD
  9. 小贴士(Little Tips)
  10. 推荐视频
  11. 一人一书一席话

第三辑:万法归宗,目录如下,点击链接查看详细内容。

1、儿科学会(AAP)文章2、疾控中心(CDC)文章3、孤独症之声文章4、融合教育5、其他文章6、不可说系列下图是2014年专门针对孤独症谱系干预与资料模块(AFIRM)确定的询证实践,即有数据证明该方法与技术有效。

2020年最新研究结果:

见下表:询证实践、效果和年龄分类的矩阵(即说明了某种询证实践在某个年龄段对某个领域有效)

自闭症儿童有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去教,把握好以下三点,如沟通、感觉统合、行为、游戏等,自闭症儿童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了。

一、沟通是所有核心技能之中最为关键的技能,因为它不仅决定了自闭症儿童能否正常发展,也会影响所有其他相关核心技能的发挥,所以对孩子进行沟通的训练应该越早越好。孩子最重要的沟通技能是看他能否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他自己的需求、情感和想法,而不是仅仅看他有没有说话的能力。这就是所谓功能性的沟通训练的意义之所在。不是所有会说话的孩子都能进行功能性的沟通,相反,即使非常小,还不具备说话能力的孩子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功能性的沟通行为让别人了解到他们自己的需求、情感和想法,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因此,不管你的孩子目前是否具备口头或语言的表达能力,沟通训练都应该是孩子早期教育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功能性的沟通训练除语言训练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相关的手语、手势、图片和实物。举例来说,孩子牵著你的手把你到拉进厨房,然后把你的手放在糖果盒子上。很明显,他想要盒子里面的糖吃。在这个时候,你需要抓住孩子的手来帮助他进行功能性的沟通。即帮助他把自己的手放在糖果盒子上或辅助他用自己的手指向糖果盒,接著告诉他说: 「你真是太棒了!你告诉我你想要的东西。」然后你打开糖果盒并且帮助他指向他想吃的那种糖果。你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他最喜爱的糖果的图片,让他在想吃糖的时候把糖果的图片交给你,从而帮助他使用功能性的沟通。随著孩子的进步,他可能会开始指向他想要东西。每当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抓住机会开始训练他使用口头语言来表达他自己的需求。比如上面的例子,你应该立即说「糖果」,然后随即告诉他「现在你说?糖果?」来训练他使用自己口头语言进行功能性的沟通。

二、感官的挑战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遇到的。五感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其他两个感觉 - 协调平衡感觉的前庭感觉和反馈关节以及肌肉运动的本体感觉,都可能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孩子的感官可能出现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的现象,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学习和参与日常活动的能力。家长应该了解这些感官的挑战是一种神经性的问题,而且对孩子来说常常是不由自主的。我们一般很难查觉到那些由于感官的挑战而产生的巨大的焦虑和压力。例如一些孩子对吸尘器的声音,闹市区吵杂的声音感到难以忍受,甚至可能非常痛苦。由此而产生感觉超载(难以选择性地屏蔽环境中的部分的感觉输入),触发他们的行为问题,导致他们大发脾气或十分沮丧。好的早期教育计划也应该包括一个长期的感觉统合训练,因为它可以非常有效地减轻一些儿童的感官的挑战,促进核心技能训练的效果。

三、行为通常是儿童和他处的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且所有的行为发生都有一个原因。要明白为什么儿童表现出有问题的行为,就必须先弄清楚这种行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以及这种功能性的行为是怎样对孩子起作用的。只有当我们明白了行为的原因和功能,我们才能够设计一个有效的行为管理策略用一个符合相同需要的适当性的行为来取代这种有问题的行为。因此,积极和支持性的行为的管理策略应该成为任何一个早期教育计划重要组成部分。

不了解行为的原因,就不可能制定有效的行为策略。行为管理的第一步是找出为什么儿童会有这种行为的原因。行为也是一种沟通需要的反应。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找到一个更适当、更有效、更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方式来达到他们沟通目的。为了避免猜测,我们可以运用功能性行为分析的方法去发现行为背后的原因。功能性行为分析可以作为一个经常性的工具来收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出有关如何更改行为的建议,从而帮助孩子使用社会适当性的行为。行为管理策略也应该是积极正面的。早期教育计划能够给孩子应该提供表扬和强化从而鼓励他们社会适当性行为。我们通常过分注意孩子的有问题行为而忽视了他们值得表扬和强化的好行为。家长尤其需要留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经常有家长反映,自己宝宝适应不了,也无法融入集体:

1、不懂课堂规范或游戏规则
2、不知道如何和同伴玩或交流
3、要上幼儿园、小学了不适应群体生活
4、不自信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讲话
5、冲动任性自控力差
6、喜欢一个人玩不合群胆小、粘人、爱哭
7、听不懂集体指令与个人指令

这其实是社会化不足的体现,在自闭症等特需儿童身上尤其明显。

导致他们被排挤、孤立,不能很好地融入幼儿园生活。

① 什么是儿童社会化?

②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弥补孩子社会化不足的情况?


儿童社会化是什么,对孩子有哪些帮助?

14岁前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作儿童社会化。

通过个人和社会交互作用,让自己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是一个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

说得简单点,就是小到如何刷牙、说话、交朋友,大到遵守规则、法律、道德标准等等,都是孩子在与人交互的过程中学会的。

而自闭症的孩子因为自身的社交障碍等影响,常常不能顺畅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实现社会化?也可以说是如何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集体课,帮助孩子实现社会化的桥梁

其实我们孩子回归社会,成为社会人的轨迹就是:个训--集体课--家庭--社会。

它们相互交错,而且集体课是我们孩子回归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

它就像是进入校园的衔接班,儿童不仅学会怎样适应社会,而且通过社会化的这个过程,学到了怎样成为更好的个体。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了解集体课是如何帮助小朋友获得各项能力的。

自闭症孩子回归校园、融入社会的正确打开方式徐磊院长的视频 · 12 播放

集体课上孩子们都在做什么?(部分内容举例)

1、美术手工课

美术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

自闭症孩子普遍存在沟通交流障碍,因此视觉就成为他们主要的沟通交流方式之一。

通过学习美术,观看色彩绚丽的图画,可以激发孩子学习交流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还可以训练孩子握笔和书写等精细动作。

▲小朋友合作涂色、握笔画画

这对于提高自闭症孩子的综合素质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美术手工课学习到的技能回到家后还可以不断地练习、巩固,因此对于自闭症孩子是一门很有价值的课程。

▲集体课后,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展

2、生活自理课

自闭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吃饭、上厕所、穿衣服……都需要一遍一遍的教。并且缺乏主动性。

因此生活技能的训练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将来获得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

▲生活自理时间,小朋友学习自己用餐

在生活自理能力课上,老师们通过引导小朋友吃水果、饼干等,锻炼他们进食的主动能力和主动语言。

还可以让小朋友们交换食物,学习如何分享、拉近同伴关系。

对他们来说,生活自理课著重训练的是基本的生活技巧,以及激发孩子主动做事的积极性。

▲集体部的老师们认真的分析案例,讨论解决方法。课后和家长沟通训练情况

3、音乐时间

跟著音乐舞蹈,是很多小朋友喜欢的事情。

在集体课中,音乐也是其中一部分。

当然,这不是在教孩子听歌去跳舞,而是锻炼孩子跟著歌词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也就是锻炼孩子的听指令能力。

▲音乐时间,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同时,音乐的内容是贴近日常生活的,比如认识身体的部位、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表达心情等。

集体课还有其他课程内容,如玩具课,读书课、行为……不同的内容设置,是为了给孩子个别化的干预训练。

总的来说,在集体课上,孩子不仅学习怎样适应社会,而且通过社会化的这个过程,学到了怎样成为更好的个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