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奇葩說》有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嗎?


你以為自己不一樣,

你以為自己精神自由,

你以為自己收穫了新觀點,

你以為自己創造了新價值,

你以為自己獨立於任何人,

你以為自己的格調不一樣,

你以為自己獲得了些成長,

你以為自己看問題有新角度,

你以為自己擁抱了深邃思想。

你有太多的「自以為」,

在行動上卻「不作為」,

在思想上自以為高人一等,

實際上咀嚼的是別人剩下的殘羹剩飯,

別人輸出什麼,

你便接受什麼,

隨風搖擺的思想,

搖搖欲墜的根基。

沒有自己的邏輯體系,

談何思想獨立?

在行動上無所作為,

談何個人成長?

算了吧,

你就是想在吃飯的時候

找個事情打發時間,

排解無聊,

就別添加那麼多無所謂的價值了。


無法有效判斷的年輕人,看多了容易把自己裝成獨立特行的豬。


我講現實,你談情懷,

我說情懷,你說道理,

我說道理,你談段子,

我說段子,你上價值,

我說事實,你說觀點,

我講邏輯,你談情緒。

我說數據,你講故事。

我想一本正經,你想插科打諢。

這是音量遊戲,誰聲音大,誰有理。

這是消費遊戲,誰花錢多,誰有理。

這是快樂遊戲,誰更快樂,誰有理。

文化類的娛樂節目,一樣是流水線生產,跟網紅奶茶店沒有區別,金句、段子,價值,都是論斤賣的。

如果把所有的奇葩說選手的言論,用文字寫下來,你仔細品一品看看有沒有道理,有些甚至都不通順,更不用談論點和結論之間的邏輯通道了,壓根沒有。同樣的論據和故事,完全是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的,所謂辯論,只是自圓其說而已。什麼說服你了呢,大多數時候,是那個語境氛圍,情緒和選手的語氣打動了你。

討論的辯題都是在你生活的核心焦慮之外遊走,無關痛癢的結論,事實上你不太需要。

辯論到了最後,只是一些關於詞語和概念界定的語言遊戲。

道理是最不值錢的,誰咖大,誰有理,取得的成就決定他說話的分量,碾壓一個人的,從來不是他比你多懂了什麼生活真諦,而是那些他從來不會說的人脈、資本、見識、閱歷的積澱。這就是為什麼,奇葩說的觀點不會在你生活中work的原因。因為你缺的從來不是觀點,不是視角,不是道理。

辯論早已有之,古希臘的「智者學派」,誕生了大批的詭辯家,差點沒把政體搞崩潰,這大概是辯論界的頂峰。空談誤國,這句話是真的。

看完奇葩說之後,應該思考的不是選手們的觀點,然後發朋友圈說,自己今天又博學了,而是應該直面自己的現實而具體的問題。

一開始的奇葩說,說是為少數,最後成了少數者的軍閥,為了少數人的生存方式,踐踏多數人的價值。

並且還告訴你,我是少數者,我值得尊重,你是大多數,但是你沒有資格代表大多數,可是我本來也沒想代表啊,上來就給我扣帽子。你看,大多數人連爭辯的話語權都沒有。

這個世界上,弱者恰恰不是奇葩說那些奇葩所代表的少數人,真正的弱者,是無法發聲,別人聽不見你的聲音的千千萬萬個平凡人。他們說話了,但是沒人願意聽。

而生活不是辯論,我們不能像他們說的那樣生活。


知乎用戶:怎麼評價李誕在《奇葩說》上說羅振宇是傳銷??

www.zhihu.com知乎用戶:抖音有多好玩,會讓人沉迷嗎,為什麼??

www.zhihu.com

割裂現實。

映像最深的一期《要不要高考結束後再離婚》。

映像深刻的地方不是任何論點,而是觀眾席的「家長區」幾乎不會被反方的觀點影響。反方是胡老師,龐穎,肖驍和二排的詹青雲。這幾個人可以說是奇葩說的收贊機器,但他們完全無法撼動家長票。

這就是奇葩說這個節目和現實割裂的最顯著表現。

奇葩說描述的內容,讓大家覺得這個世界可以有無數種選擇,每個人都可以不一樣,變成了「大多數」彷彿就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而現實中,往往最多數人的選擇,才是最優解。這個最優解,不是人為主動選出來的,而是無數人的生活試錯後,留下的唯一一個生門。

所以,但凡是有一點生活經歷,或者說但凡是真正的經受過生活狠狠的摩擦的人,都不會被情緒和政治正確的大話所撼動。

因為他們知道,

自由是好的,但現實中的自由是有成本的。

獨立是好的,但現實中的精神獨立依賴於經濟獨立,而經濟獨立比想像中難得多。

追求本心是好的,但現實中的本心需要向生活責任妥協。

追求夢想是好的,但現實中一日三餐才是夢想的載體。

普世價值中所描繪的一切都是對的,但之所以「明明有正確答案,現實中大部分人卻走向了不正確的選項」,因為現實中一切的「對」都是有巨大的成本的。

奇葩說最糟糕的影響就在這裡,它在空中定義了對錯,卻從不討論現實中對錯產生的因果。

她讓沒有生活閱歷的人,奮不顧身的去追求一個被灌輸的結果。卻無視了不同的人,需要接受路徑的曲折。

雄鷹站在懸崖上向東方一指:海上有仙島,名字叫蓬萊,只要努力就一定能飛過去。它說得如此鏗鏘如此有感染力,讓母雞們走到懸崖邊躍躍欲試。

========

鑒於中國沒有邏輯教育,我不得不聲明一件事。

這道題討論的是「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只回答「不好的」。

奇葩說「好的影響」不在題干中,不是本題的討論範疇。求各位杠精放過。


隨手答

有一段時期,高校辯論很火爆,無校不辯。本校隊集訓之前,有一位特立獨行的單身高齡老師做過一段特別深奧的簡短髮言,大概是說:辯論帶給你們真正的益處,是開拓思維,學會整理。

它並不是一個輸贏的工具,而是思維訓練的手段。

他很肯定地說,辯論容易入魔道。

這個魔道,就是為辯而辯,走向口齒伶俐之徒,會毀掉自己。

當你面對一個辯題時,需要從豐富的材料中提煉,更需要一些高超的攻防技巧。組合材料,碰撞觀念,確實令人眼界大開,有益。

但是,攻防技巧,是另一回事。

它不在乎真理,不在乎事實,在乎的是用什麼邏輯陷阱,讓白變成黑,或者,讓白變得更白。

辯論在高校的沒落,不是壞事。

這位受命組隊的高齡老師,很反感電視直播辯論這種形式,在集訓中反反覆復提醒,辯論作為一種思維訓練手段,是極好的,但它不宜走向社會人群。

因為辯論中存在的一些以點攻面的技巧,很容易令社會人群出現無理性的共鳴。

特別容易讓一部分思辨能力不足者,盲目走向極端化。也就是試圖從辯論中,尋找到某種固定化的共鳴結論,這種後果,有百害而無一利。

奇葩說幹了一件什麼事呢?

它打開了這個盒子,讓辯論與社會話題聯繫在一起,走向了社會化的挑逗,然後,自然而然,出現了社會無理性共鳴。

人人都從中尋找自己的共鳴點,強化自己的極端觀念。

這種影響,好比將一把鋒利的刀,交給一群四肢無力的弱者,最終,傷及自身。從辯論中尋找所謂的勝利者,這種淺薄的娛樂化欣賞觀,令人成為口齒之徒的無腦擁躉。

奇葩說,最終在觀賞者中,成功地挖掘出不計其數的奇葩受眾。

讓這些人走向更加極端的輸贏爭論,也許是它帶來的最大惡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