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近四年,這兩年愈發發現情緒不好的時候,徹底的打掃衛生會撫平情緒,保持平和,哪怕當時已經比較累了。這是不是某種心理疾病?


你是想借打掃衛生讓自己放鬆一下。這是好習慣。是你的一種自我心理疏導的方式。這種方式值得繼續保持。國際上有專門的一種心理疏導方式就是做衛生。在日本形成了掃除道一種運動。

同時你可以學習怎麼調整心態從消極轉換到積極。

過於執著怎麼才叫「好」的標準必然會痛苦。需破解掉這個內心執著的標準,體會到好有無數種好。好不是固定的。看見每一刻發生的「價值」那是大智慧。讓每個發生都產生價值,生命才能每時每刻得到滋養,從而體驗到幸福。

所以容易痛苦、生氣的原因不是那人那事,而是自我設限的價值觀。

【第一點,外求模式】容易痛苦、生氣的原因不是那人那事,而是因為內心的匱乏低自我價值感驅動的向別人身上抓取愛和認同的心理模式。其實在人事物發生之前,預先就有把快樂建立在別人身上的心理模式。如果您把感覺「生氣、憤怒」的原因歸因於環境中外在的人事物上,比如妻子、丈夫、孩子、同事、領導、父母等人際關係上,這種向外歸因的思路在您遇到這個人之前或事情發生之前,您就已經形成了。您小時候會有過希望別人成為您朋友對您好,從而渴望友誼害怕失去友情的經歷吧?或在老師提 問的時候害怕自己答錯而心情忐忑的體驗吧?您遇到這個人之前就有希望別人愛你、認同你,希望從外界獲得他人的愛與認同的心理需求吧?所以在遇見他之前您就已經有了向外歸因的心理習慣。這種這種從兒童期形成的把責任要外界來承擔的心智模式不進行重新的 梳理,就像幼兒園的孩子爭搶玩具一樣的爭執,在情緒上就成了外界環境的奴隸,感情就很被動。

這種外求的心理模式不破,即便當前的這個人改變了態度對自己很好,然而,在下一件事情、下一個人際關係上,依然會等待別人改變,自己才開心。這樣的人生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有力量的還是無力的?別人可以給予愛也可以不給,有哪個人可以永遠抓住別人的愛不變呢?這世界上有永恆不變的狀態存在嗎?

只有真正的不但生理上是成年人、在心智模式上我們要建構成年人的自我勝任感,把愛的責任擔當在自己身上,替代兒童的外抓別人愛或認同的模式,才會真正的有自在感。破解這種外因的假因果,而重新梳理看清晰我們的情緒不取決於外界發生的人事物,而是取決於自己的想法 ,進一步說是取決於自己內心的智慧,既如果歸因於外,這個人會在人生的諸多事情上不斷的認為這是阻礙那是阻礙。當回歸內心 的智慧維度的提升的時候,所有外在發生的都是幫助自己打開格局,提升心智成熟度,讓自己超越現在的心智,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的台階。用高維度的智慧應對人生的人事物,沒有局限都是禮物。

《論語》: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歸因於外,歸責於外,沒有擔當、建設和推動事情的解決和良性發展,而只是抱怨,不但事情沒有解決,反而增加了不和諧。

君子會把遇到的事情做為提升自己智慧的機會,從而看見價值,發現價值,甚至創造價值。

比如很多走進婚姻的婚後人士,認為結婚後發現了伴侶的很多缺點,不能接受這些「缺點」,慢慢就沒有愛了。婚姻只是因為孩子的存在而無奈的維持。由於看不慣伴侶的某些言行,經常發生爭執。比如有人說,他沒有結婚前那麼對我好,呵護我了。看上去的確很合理的理由。這個「我需要別人愛我,我才感覺到自己足夠好,才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我才開心。」是慾望的習性還是真相呢?

如果把這個外求愛欲的想法當真,您的感覺是自在的還是不自在的?而且這類三觀是在結婚前就有的還是遇到伴侶之前就有的?遇到伴侶之前是否在人際關係中有過類似的外求愛而患得患失的糾結呢?比如面對父母,老師,同學的時候,您是帶著「我足夠好」的自我認知去愛人,還是帶著「我不夠好」的認知渴望別人的愛呢?

飢餓的人和飽腹的人,哪個會渴望吃?

所以,所以您是否覺察到在內心深處,在您遇到當前的人事之前,您內心中的「我不夠好」的自我低價值的認知才是真正導致您拚命向別人身上抓愛、抓認同的因呢?

【第二點,匱乏價值觀】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於自己當下把「不好」、「不對」、「沒有價值」這些自己頭腦中的價值觀給當真了。「應該這樣」、「這是不對的」、「這是不好的」、「這樣做太糟糕了」,這些價值觀是真的嗎?您認為不好,不對的事情,所有人都這樣認為的嗎?

執著於固定不變的標準的人必然會痛苦。因為人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

這個「我不夠好」是很多人內心中深深的價值觀。不破解掉這個價值觀,即便得到愛會恐懼愛的失去。依然會患得患失,內心會真正的踏實、幸福嗎?我遇到有些咨客已經結婚,甚至孩子都很大了。然而特別在意自己的伴侶跟異性交往,要麼是很擔心,要麼是很生氣,甚至不允許伴侶跟任何異性有接觸。所以只要帶著「我不夠好」的潛在的這種自我價值觀,種下匱乏的種子,收穫的依然是痛苦的果。無論對方是否有外遇行為,內心中依然是痛苦糾結的。

有這樣一個笑話意味深刻:有一位丈夫下班回家,妻子翻看丈夫上衣的口袋,發現有一根長頭髮,就大哭大鬧,責怪丈夫「你竟然跟長頭髮女人在一起,說,你倆有什麼不軌」。忠厚的丈夫有口難辯,以後上班只有離長頭髮的女士遠一些。

過了一段時間後,有一天下班回家,妻子在他上衣口袋發現了一根短頭髮,又鬧騰了起來:「說,這個短頭髮的女人是誰?」丈夫無語,以後跟任何異性都距離遠遠的不敢接近。

某天丈夫進家門後,這位妻子翻過他所有的衣服口袋沒有找到任何頭髮,這次她徹底的歇斯底里的摔東西,鬧著要離婚,大哭大鬧「你搞有頭髮的就算了,沒頭髮的你也搞,難道我還不如沒頭髮的女人?」

所有人際關係的煩惱是基於事實還是自己內心中「什麼或某某不夠好」的三觀?

一個人內心中有越多的「他不好」、「我不夠好」、「事不好」這三觀越多,是越容易開心還是越不容易開心?

家庭、單位只是我們生活的外在環境,種苦瓜種子得苦瓜,種甜瓜種子得甜瓜。有其因必有其果。一個人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取決於環境中發生的人事物還是他腦海中的三觀呢?

所以有道德有智慧的君子是修的自己的內心,不是修理別人。同時他也是最大的獲益者。

一個人內心中需要的條件越多,是越容易開心還是越不容易開心?

君子修的是自己的心,無欲則剛,知止而後有定。當你沒有我需要別人愛的想法時候,感覺是自在的還是不自在的?所以,你需要別人的愛,是真的嗎?

身體成年而心智上沒有覺知力的人,如不拓展自己的心智,把「我不夠好」、「我需要某某標準」給當真了,一旦外界變化,他就難受。不變化,左手摸右手產生了厭煩感,活的無趣無聊,也難受。所執著的一堆的標準、要求,是讓自己更幸福了還是更痛苦了呢?

【第三轉匱乏為富足,喚醒光明心】君子修養自己的光明心。破掉自己內心中一個個「這不好」、「那不好」的標準,他看誰都美,看什麼事都好,看到自己的伴侶就像第一天看見一樣的美,苟日新日日新,天天都是初戀般的感覺。遇到任何人都是生命中的貴人,無論發生任何人事物,都是來滋養自己的,讓自己心靈看清自己本自就有的自由和富足的。活出富足狀態的人,剩下的就是自然而然的喜悅,自然流淌出愛從而溫暖世界。微信QQ362890071


打掃衛生是一種很好的解壓方式哦。

清除垃圾,將混亂的物品規整成有序、美觀,這是一個可視化的熵減過程,並且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實現的。欣賞著勞動成果時,會發現原先有的不好情緒早已隨著垃圾和混亂的狀態一起被「打掃」了。

分享一個我給毛衣外套剃球的體驗。

這個毛衣外套是去年冬天買的,款式很喜歡,但是質量也是真的一般,袖口和領口那裡起了一堆小球,本來很好看的衣服因為一些毛球就顯得廉價了很多。所以,晚上整理完房間後,我開始用剃球器給它做清理。

剃完球後毛衣外套似乎又回到了去年剛買的樣子,我眼前一亮,整個人也開始嗨皮起來了,哇,我漂亮的小衣服又回來啦,有種失而復得的幸福。

看著煥然一新的衣服,我想到了自己某些艱難時期,科研艱難、社交關係危機、情緒低落......讓我難受、煎熬,但實際上呢,或許可能更多的就是某一些小球佔據了我的眼球和內心,誤以為這就是生活本身。

我應該學著耐心去辨別出影響的關鍵小球,並及時將他們剔除掉,更多的美好會慢慢呈現出來。


不算病呢,小可愛。

你簡直就是找了一個很棒的情緒宣洩口。待你情緒平穩、神志清醒後,就會突然發現在不知不覺中平日里有點亂糟糟的房間也變得整潔了,一舉兩得。

既然心情註定會不好,胡思亂想也不可避免,不如,在理好身邊的東西的同時,也把自己的思緒也理好。

願你每一次的情緒整理後,生活會變得越來越棒??(??ω???) !???

不是啊,打掃衛生相當於是一次徹底的清理,把垃圾扔掉好像把負面情緒扔掉;把物品歸納整理有序,好像思路也在清晰。

最後,看著清爽整潔的家,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不是,打掃衛生會減壓誒,心情會變好 ,我是這樣的。


首先你要去覺察,你做這些是不是一種內心逃避的方式。

如果你是為了逃避而去做,那麼每次它都會重複。

你可以與自己的情緒同在,然後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但你不適為了消除你內心的不舒服,你只是積極在做當下的事情,並不是為了讓這種感受消失,那便沒有任何問題。

你能問這樣的問題,說明你還是帶著覺察的。

但不管怎樣不要認為自己是有問題的。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它不單單是你個人的。

接納自己,然後很好的與你的情緒同在,學會關注它,不抗拒它。

很快那些情緒會自然過去,它不會傷害你,只要你允許它順暢的流經。

祝福你一切安好!


減壓 我也會 打擾完了之後就覺得很舒暢


怎麼會是一種病呢??多麼可愛高效的排泄方式啊詳情見Monica 梁朝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