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閱讀繪本的習慣,這一點會讓她受益終生。

不相信的話,就來讓我們看看《朗讀手冊》中講述的幾個女孩的朗讀經歷——他們的父母是如何通過親子閱讀幫她們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並且閱讀還給她們的人生帶來了非常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

卡索拉的父母在她4個月大時開始給她朗讀。卡索拉9個月大時,已經對特定的一些故事有反應,並向父母示意哪些是她最喜愛的故事。5歲時,卡索拉已經能夠自己朗讀故事。

卡索拉的經歷特別之處在於,由於染色體受到破壞,卡索拉出生時脾臟、腎臟和口腔都有缺陷,肌肉有痙攣現象,這使她晚上的睡眠從來沒有超出過兩小時。而且直到3歲,她才能用手握住東西。另外,她還弱視,無法看清比自己手指尖更遠的物體。卡索拉3歲時,醫生們都診斷她是「心智及身體生長遲緩」,並建議把她送到特殊的收容機構去。

然後她的父母拒絕了醫生的建議,取而代之的做法是每天朗讀14本書給她聽。在她5歲大時,心理學家發現她的智能發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適應能力良好。

另一個女孩珍妮弗,因先天心臟缺陷,必須住院7周做矯正手術,在這段時間內,她必須接受特別護理。她的父母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給她朗讀的。他們無法在醫院陪伴她時,會將故事錄音帶留下來,請護士幫忙給她播放。

之後,珍妮弗的父母抓住所有可能的機會讀故事給她聽。當珍妮弗上小學一年級時,她成為班上閱讀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她的閱讀測驗總是得滿分,而且她懂的詞語相當多。下課時,經常可以在學校的閱覽室看到她的身影,在家裡,她也喜歡和父母坐在一起看書。

珍妮弗的故事與眾不同的是,珍妮弗出生時,被診斷患有唐氏綜合症,她兩個月大時,醫生告知她很有可能全盲、耳聾,而且嚴重智障。然而當她4歲接受智商測驗時,她的智商卻高達111。

珍妮弗後來從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高中畢業,並通過了馬薩諸塞州綜合評估系統的考試,成為「美國國家高中榮譽生會」的一員。珍妮弗在藝術方面非常有天賦,她參加了2003年的特別藝術家比賽,參賽選手的身體或智力有缺陷,年齡在16~25歲之間。此次比賽共有15幅作品被選中並進行全國巡展。珍妮弗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她註冊學習了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萊斯利大學的入門課程,並於2008年畢業。

如果卡索拉和珍妮弗的父母都可以幫助孩子克服障礙,並成功地教育他們,試想一下,正常家庭如果能夠儘早並且認真地讀書給孩子聽,將會有多麼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有一個幸運的女孩,從她出生的第一天起,一直到她上大學前夕,她的父母堅持每天都朗讀繪本給她聽。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幸運女孩艾琳的故事吧。

艾琳出生時,她的媽媽擔任小學老師已長達22年,她非常熱衷於讀故事給學生聽。她將課堂上使用的教學方法以及給學生家長的建議,都運用在艾琳身上。

艾琳出生第一天所接觸的第一本書,是羅伯特·馬修所著的《永遠愛你》,艾琳的爸爸用錄像機將艾琳媽媽讀這本書的情景拍了下來。他本來對這本書的內容並不熟悉,但來回聽了好幾次之後,他深受感動併流下了眼淚。這段錄像曾分享給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把艾琳帶到他們的生活中。

艾琳出生後的4個月內,都是看一些軟軟厚厚的幼兒書、紙板書或者堅固的翻翻書,這些書除了看之外,還可以當玩具玩。

艾琳4個月之後開始喜歡在嬰兒健身器里,跟著詩歌、童謠和立體書蹦蹦跳跳,每天2至3次,而且每次長達45分鐘。艾琳和父母一遍一遍讀傑克·普瑞拉特斯基的《小小孩朗讀詩》,還跟著《歐美經典兒歌》一起唱。

到艾琳8個月時,她漸漸對嬰兒健身器失去興趣,開始到處爬來爬去,尋找吸引她的新玩意兒。這期間,她很喜歡撕紙,所以她的父母給了她一大堆雜誌去玩,而這時給她看的書必須是很結實的,給她讀的書也一直是這一類的。

到她10個月大時,艾琳的媽媽開始很渴望讀真正的故事書給她聽,所以她決定將艾琳放在兒童用餐的高腳椅上聽她讀故事書,這麼做效果好得令人驚訝。

從一開始,艾琳和媽媽之間就沒有出現過吃飯大戰,因為媽媽忙著讀書給艾琳聽,而不會太在意她吃了多少食物。媽媽讀故事時,艾琳通常手抓食物吃,媽媽也會喂她一些嬰兒食品,她的用餐時間通常都是趣味盎然而且有意義的。往往最後她還會用手指著書架,要求媽媽讀另一本書。像這樣用餐時聽故事的情形持續了許多年,她的媽媽一直都利用早餐及午餐時間讀故事書。當有朋友來訪時,她們也在點心時間讀故事書。

艾琳的媽媽在1990年2月4日的日記里寫道:「早餐後9本書;午餐後10本書、4首詩;晚餐後7本書。」而這樣的閱讀量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10天之後,1990年2月14日,艾琳媽媽在日記上寫道:「早餐後艾琳要求讀一本書。這個月底我們即將搬家,所以我決定選擇法蘭克·艾許的《房子,再見》。每當我讀完一本,她馬上又要求聽另一本,最後我總共花了75分鐘讀了25本書。14個月的她一直保持著對故事的強烈興趣,她總是認真地聽,指著書上的畫,說出幾個字或發出一些不同的聲音。」

通常艾琳不會立即喜歡上一本新書。艾琳媽媽會先用幾天時間慢慢將書介紹給艾琳,第一天只是看看封面,再談談這本書,第二天才讀一兩頁,接下來的每一天再多進行幾頁,直到第五天或第六天,艾琳媽媽覺得她對書足夠熟悉了,才把整本書讀給她聽。

艾琳一家搬到賓夕法尼亞州不久,艾琳媽媽用之前6個月以來使用的方法給艾琳讀艾瑞·卡爾的《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的第二個句子是:「星期天的早晨,暖和的太陽升起來了。啪!一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從蛋里爬了出來。」艾琳媽媽剛要念出「啪」這個字,艾琳就先說出來了,而且是用極生動的語調說出來的。那時,她才17個月。從那之後,她會在聽熟悉的故事時,主動說出其中的一些字,這使得原本已經很愉快的讀故事時間變得更有趣了。

21個月時,艾琳就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到了24個月時,她已經知道上千個詞。這樣的成就並沒有藉助任何識字卡片和訓練技巧來完成。艾琳的父親也參與了讀故事,他們有一些藏書被艾琳貼上了「爸爸的書」的標籤,表示那些是爸爸讀的書。

因為有了聽故事的經驗,艾琳很容易就能集中注意力,而且她對書的興趣也一直在增長。到4歲時,除了繪本,她也可以聽長達100頁的長篇故事。

當艾琳到上小學的年齡時,她的媽媽決定利用自己多年來的專業教學經驗,自己在家教艾琳,而不是把她送進學校。他們覺得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給獨生女最好的教育,也就是由具有22年教學經驗的媽媽親自教育她。

在艾琳進入俄克拉荷馬城市大學之前,她的父母決定一起給她朗讀最後一本書——《湯姆·索亞歷險記》。從艾琳4歲起,他們就給她讀章節故事書,迄今為止,這已經是第694本。

這些書完全沒有妨礙艾琳在高中時獲得「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並在SAT考試中獲得辭彙部分800分的滿分。大學時代,她的學術能力也並沒有降低——她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GPA排名全班第一。

艾琳絕不是個書獃子,她還喜歡游泳、壘球和音樂。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的作者)採訪她時,她表現得既熱情,又泰然自若,充滿天賦,而且口才極佳,是他見過的最出眾的年輕女士之一。

雖然,並非所有的父母都有時間像卡索拉、珍妮弗和艾琳的父母那樣做,但如果能用他們所花時間的一半去讀故事給孩子聽,他們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

接下來再分享一下我家雪球的閱讀經歷。雪球在一歲之前,看的主要都是些認知類的書,我和雪球讀繪本時,主要是用指讀的方式,就是我先指著繪本上的蘋果,告訴她,這個紅紅的、圓圓的是蘋果,然後再問她蘋果在哪裡,雪球會用她的小手把繪本上的蘋果出來。

直到雪球13個月大的時候,我買了《騎鯨之旅》這本書,作者粲然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和她的孩子米尼共讀繪本的很多經歷。

書中粲然和米尼共讀《逃家小兔》的經歷,讓我深受啟發,原來和孩子共讀繪本是可以照本朗讀的啊:

從米尼十四個月開始,晚上臨睡前吃奶時,我就給他讀《逃家小兔》。這本繪本對我倆的共讀生涯有標誌性的意義。這是第一本我老老實實逐字讀下去,念了不止一千遍的繪本。 這本繪本的魔法,應該是在我讀第一千遍的時候驟然煥發的吧。在讀這本繪本之前,我是一個非常自矜的共讀媽媽,從來不認為應該按書上寫的讀,認為「自己編的都比書上寫的高明」。 瑪格麗特·懷斯·布朗是一個文采卓越的詩人,正因為《逃家小兔》太出色了,我改不了任何一個字,才開始學著耐下心,一遍一遍地讀書。 共讀時「逐字讀誦」的魔法,因此開始發酵。從十四個月開始,米尼每天晚上都要求聽這本繪本,當時,他正牙牙學語。從單字蹦到幾個詞連讀,最後,在不知不覺中,他把整本《逃家小兔》讀了個滾瓜爛熟。 ——摘自《騎鯨之旅》 作者:粲然

於是,我根據粲然的推薦,立刻買了《逃家小兔》、《親愛的小魚》等繪本回來。

先拿《逃家小兔》做試驗,我按照繪本里的文字一字不差地讀出來。剛開始,雪球並不是很喜歡這本書,她喜歡看書時用手指指點點書里的內容,可是這本書每頁能指的東西很少。但我每天都堅持讀給她聽,隨著讀得越來越多,她也開始喜歡上這本書了。

就像粲然說的《逃家小兔》中的文字實在是太出色了,比如下面這段:

「如果你來追我,」小兔說,「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游得遠遠的。」 「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媽媽說,「我就來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小兔說,「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媽媽說,「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我用自己的話來講這段,那肯定是下面這樣的:

「小兔跑到河裡了,媽媽拿著魚竿和網去捉它。」 「小兔又跑到山上了,媽媽也跟來了。」

很明顯,瑪格麗特的文字更優美有韻,也更能深深打動孩子的心。

我也愛上了這種共讀方法,對我來說,照著繪本中的文字一字不差地讀出來,比我自己瞎編不費腦子,更省力。

隨著我一遍又一遍地和雪球共讀這些繪本,很快朗讀的魔法先在我身上體現出來了——我能把這些繪本中的文字一字不差地全背下來了。好處就是每天晚上關燈後哄雪球睡覺的時候,我可以把這些繪本再挨個背一遍給她聽。

不知不覺中,朗讀的魔法也開始在雪球的身上顯現。從剛開始蹦一個字,然後到幾個詞連續,到現在她已經能講出繪本中的一整段文字了。

比如,我給她讀《親愛的小魚》,在最初朗讀的那段時間裡,每次我讀到「希望早點看見你回來」時,她就會馬上說一聲「哦」:

我也會在夜裡繼續等待,希望早點看見你回來。 哦!我會扔出唯一的帽子,看你會不會把它帶回來。 ——《親愛的小魚》

再比如,現在,我每次給她讀《森林裡的櫻桃樹》時,她都要說:「讓我講,讓我講。」然後,搶先講出繪本中開頭那段文字:

在森林的最深處,有一顆很大很大的櫻桃樹,每當夏天到來時,樹上就會結滿亮晶晶的紅櫻桃。 一陣風吹過,甜甜的果香味,四處瀰漫。於是森林裡的每一個居民都收到了消息:櫻桃成熟了。 ——《森林裡的櫻桃樹》

一口氣講完上面那段文字之後,她就會說:「好了,媽媽講。」

……

生活中,雪球的口語辭彙也越來越豐富。「大大的」「甜甜的」「長長的」「高高的」「紅撲撲」「亮晶晶」「光禿禿」等繪本中經常出現的形容詞,她運用自如。雖然,有時候也會說出「畫一坨甜甜的便便」這樣讓我捧腹的話語。

我們一起讀了《小狐狸的第一個冬天》後,她知道了掉在地上的樹葉,還可以叫「落葉」。

我們一起讀了《我媽媽和我》後,她知道了跑跑跳跳還可以叫做「奔跑跳躍」。

讀了青蛙費洛格成長故事中的《幸福的新年晚餐》後,她知道了開心快樂還可以叫做「幸福」。

……

不過,她到現在為止還不能像米尼一樣講一個完整的繪本故事,需要我中間不停地提醒,才能完成。我也不會強求她一定要能把這些繪本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講出來,那樣就違背了我給她朗讀繪本的初衷了,只是順其自然而已。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

如果前面講的這些還不能讓你認識到給孩子朗讀繪本的重要性,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國外的一些研究,給孩子朗讀繪本到底是如何影響孩子未來的。

3200萬詞的差異

美國堪薩斯大學的貝蒂·哈特與托德·雷斯利博士做的一項名為「美國兒童日常經驗的有意義的差異」的研究,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研究人員將42個正常家庭按社會與經濟水平的不同分為3組:福利家庭、工薪家庭、專業人員家庭。從孩子7個月開始,研究人員一個月拜訪家庭一次,每次1小時,持續了兩年半。在每次的拜訪中,研究人員把在孩子面前發生的所有對話都用錄音機錄下來,並對孩子的行為做了書面記錄。

通過1300小時的拜訪,研究人員總共累積了2300萬位元組的信息資料庫。然後,研究人員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發現了42個家庭間「有意義的差異」。

如果將三組孩子每天聽到的詞累積4年,那麼,到4歲的時候,專業人員家庭的孩子會聽到4500萬詞,工薪家庭的孩子會聽到2600萬詞,福利家庭的孩子只聽到1300萬詞。這時,他們之間辭彙量的差距已高達3200萬詞。3200萬詞,需要每秒鐘講10個詞,連續講900個小時,才能全部說完。

圖表來源:《朗讀手冊》

這42個孩子表現各異,是因為他們的辭彙量構造了不同的大腦。當這些孩子長到3歲時,專業人員家庭孩子的辭彙量已經達到1100個,而福利家庭孩子辭彙量只有525個。研究結束時,他們的智商分別是117和79。

這些差異與父母愛孩子的程度無關。每個父母都希望給予他們最好的一切,只是一些父母有更好的教育觀念。他們知道應該將單詞放在有意義的句子和問題中,反覆說給孩子聽。他們還知道把一個兩歲的孩子丟在電視機前3小時是有害無益的。

社會學家喬治·法卡斯和庫爾特·貝隆研究了6800名3~12歲的學生,發現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入學時辭彙量往往較低,而且隨著他們長大,也很少有人能夠彌補自己的辭彙量不足。

這類研究的結果毫無歧義:造就孩子不同人生的並不是房間里的玩具,而是他們頭腦中的辭彙量。

繪本朗讀,是如何影響孩子未來的?

思維的縝密性取決於至少兩個非常重要的後天習得的能力:辭彙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增加辭彙量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為他們朗讀。

孩子是通過聽來學習說的,如果這個詞你沒聽過那你一定不會說。

如果你從沒講過一個詞,那麼在印刷讀物上看到這個詞時,你就幾乎不可能懂它的意思。

如果你從來沒有說過或讀過這個詞,你又如何知道怎麼書寫它呢?

所有的語言藝術都來源於聽力辭彙,因此需要有人來填滿孩子的聽力辭彙庫,就這麼簡單。

當你給孩子朗讀時,你會把文字以及文字的發音灌輸到孩子的耳朵里。另外,通過繪本朗讀,你為孩子補充了必需的背景知識,幫助他理解身邊並不常見的事物,例如鯨魚或者火車頭。

上學前,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掌握入學前必需的辭彙,因為它是決定孩子未來成績優劣的重要因素。孩子進入學校後會學習新的辭彙,但是他已經掌握的辭彙決定了老師說的話他能夠理解多少。因為上幼兒園的三年和上小學的第一年裡,大部分指令都是口頭的,所以辭彙量最大的孩子就能理解得最多,而辭彙量最少的孩子理解的也就最少。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內容也變得更複雜,一旦開始閱讀,辭彙量就會幫助會阻礙理解。

豐富的辭彙在哪裡呢?在交談中還是在閱讀中?

無論是成人之間還是成人對孩子,一般的語言交流大多平淡簡單,只使用5000個基本詞語。事實上,與孩子的正常交談的詞,有83%來自於最常用的1000個詞。另外還有較少使用的其他5000個詞,這一萬個詞被我們稱為常用詞。在這一萬個常用詞之外,就是在閱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僻詞。我們的語文程度並非由那一萬個常用詞決定,而是取決於了解多少生僻詞。

如果我們不常在交談中使用這些生僻詞,那麼在哪兒找到這些詞呢?下面的圖表顯示,印刷文本中包含了最多的生僻詞。大人對三歲的孩子說話時,每千字只用9個生僻詞,但童書中的生僻詞是其3倍之多,報紙的生僻詞高達7倍以上。

圖表來源:《朗讀手冊》。日常的家庭對話可以包含基本辭彙,但是當你給孩子朗讀時,就開始涉及生僻詞。這對孩子入校並開始正式學習大有裨益。與此同時,你用了一種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方式,讓他們熟悉了印刷讀物。

從圖表可以看出,在積累辭彙方面,口語交流明顯不如印刷讀物。貧困家庭的孩子聽到的辭彙量較少,在家接觸書本的機會不多,問題更加嚴重。這些孩子面臨著巨大的辭彙短缺問題,影響了他們在學校中的閱讀發展。

最後多說幾句,一定會有很多父母聲稱要忙於工作學習,以及被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拖累,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所以沒時間給孩子朗讀繪本。

那麼,沒關係。但是,請你明白,即使是最忙的人也會為他們認為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擠出時間。

如果看了上面的文字,讓你意識到了朗讀繪本的重要性,而且你是真的在乎孩子和他們的未來,那麼不要猶豫,請你擠出時間,即使每天只有十分鐘,也請開始為你的孩子開始大聲地朗讀吧。

你可能還感興趣:

怎樣跟嬰兒一起讀繪本??

www.zhihu.com圖標一歲半孩子有必要上早教班嗎?上早教的意義何在??

www.zhihu.com圖標1歲以內的寶寶有什麼書籍可以推薦,比如繪本之類??

www.zhihu.com圖標有哪些備孕、懷孕、育兒書籍適合孕媽媽、新手媽媽入手??

www.zhihu.com圖標適合1-2歲寶寶的繪本或者故事書,哪些比較好??

www.zhihu.com圖標

參考文獻

1. 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新星出版社,2016-07-01 2. 粲然,騎鯨之旅,譯林出版社,2014-03-01

-----------------------------------------------------------------------------

微信公眾號:雪球媽媽 ( snowballmom )——和娃一起成長的80後媽媽

想了解更多育兒乾貨或有問題需要諮詢,請關注我。

歡迎和我交流育兒生活中的問題。(*^__^*)


給她足夠的安全的自由空間


一、懷孕期間避免壓力,尤其是孕期最後三個月


我明白這一點說來容易做來難。如果孕婦的工作充滿挑戰,那懷孕後三個月無疑最是最難熬的。有證據表明,孕期壓力會造成問題。研究發現,之前歸因於基因的問題甚至會延續到懷孕時期。因此,人們應該努力冷靜下來,特別是懷孕後期。想要保持放鬆的狀態,關鍵在於正確看待母親方式的身份。


我的書《怎樣才能不傷害他們》(How Not To F Them Up)中,列舉了母親在臨產和孩子幼年時的不同心理狀態。研究表明,她們共分為三類。孕期減壓方式會根據種類不同而變化:

1. 組織者(約佔 1/4)

這種母親認為,嬰兒需要學會適應自己及家庭的需要。她們對孩子的愛並不少,但所持的態度是「母親即權威」。她們認為,嬰兒無法徹底理解成人的世界,如果讓它們處於飢餓狀態就能使它們變得更好管控;如果管控不足,它們很快就會變得任性、自私、淘氣。這類母親主張將嬰兒任性的心理及身體管控起來。這也是她們展現母愛的一種重要方式。她們認為,應儘快開始對嬰兒執行餵養及睡覺例行程序,也願意代為照料,認為例行程序對此很有幫助。生產後,這些母親想以最快的速度恢復懷孕前的「正常」生活。這類母親最可能擁有全職帶薪的工作。


關於孕期減壓,如果直到產前還在工作,她們的狀態很可能最為輕鬆。閑在家中無所事事完全不是她們的風格,甚至會讓她們變得焦躁不安。不像其他母親,她們無法感受到與胎兒的感情聯繫,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拖累。相反,她們想要繼續忙碌的生活,享受工作帶來的挑戰和認同感,樂於將生產留到最後去擔心。

2. 擁抱者(約佔 1/4)

與組織者式的母親完全相反,這類母親認為孩子的需求高於一切。她們晚上和嬰兒一起睡覺,隨時準備著給嬰兒餵奶(只要嬰兒表現出飢餓就喂,而非強制實施一種例行程序),並認為只有自己能滿足嬰兒的需要。她們享受母親的身份,很樂意暫停其他生活,會花至少三年時間專註於此。總體來言,她們享受和不滿三歲的孩子待在一起。在三類母親中,這類母親擁有帶薪工作的可能性最低,儘管有個別情況,但她們的工作很少是全職的。


她們最可能同胎兒產生強烈的感情聯繫,認為母親心情不好,胎兒也會在腹中亂踢,胎兒還能聽到自己唱的安撫的歌曲,等等。這類母親想利用產假長期待在家中,孩子出生後會徹底放棄工作。她們預防自己苦惱的方式就是,孕期滿懷對孩子出生的期待,憧憬人生的最大改變。

3. 彈性型(約佔 1/2)

彈性型母親是前兩者的結合,她們會根據具體要求,在兩種模式間轉換。她們對嬰兒的需要十分了解,也會按照他們的需要做出改變。然而,同擁抱者不同的是,她們從不忽略自身需要。她們可能會在孩子生病時同孩子一起睡,卻也試圖建立一種嬰兒睡眠的固定模式。試圖推行一種餵養制度,但不起作用的話也會隨之放棄。最重要的是,她們想要創造一種「雙贏」的局面,即:同時滿足孩子和自我需要。她們中很多人都有工作,儘管一些擁有全職工作,而另一些是家庭主婦,這些全都根據經濟狀況調整。


她們對胎兒的態度經常改變,有時十分在意,有時卻完全不同。她們可能希望在產前多休息一段時間來做好準備,但如果家中經濟條件不允許,她們也同樣可以在產前開心地一直工作。作為全然的實用主義者,她們採取的慣常做法是不抗拒,什麼效果最好就採取什麼做法。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

奧利弗·詹姆斯

後浪出版社

¥31.20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19-07-11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劉習習麻麻劉習習麻麻全職媽媽

謝邀。

1,千萬別跟公婆一起住,多少家庭矛盾,無論你覺得婆婆再好,也不是媽,只要婆婆在,老公就變殘廢,住門對門,樓上樓下都可以,不然每天家裡多個外人,怎麼帶寶寶,什麼意見都來了,其實一個人帶娃不累,兩個人才累,意見多呀。2,自費疫苗能打的都打了,特別是肺炎疫苗,現在好多地方都沒有貨,不是說打了一定不會得,但是沒打得的幾率肯定大很多,寶寶太小了,住院特別可憐,不是錢的事情,錢去了都可以再賺,寶寶太造業了。我家肺炎住過院,太心疼了。3,第一口奶粉最好是適度水解奶粉,怕寶寶過敏,現在很多寶寶都是過敏體質,必要時去查一下過敏源,六個月的加輔食可以做準備,我家小麥過敏,西紅柿過敏,所以輔食我沒有給他吃過這些東西。4,新生兒黃疸一定要注意,這個不是開玩笑的,如果黃疸太高,翻倍太快,都是病理性的,對大腦損傷不可逆的,問一下老公那邊有沒有遺傳病史,醫院會監測黃疸,但是你自己也要記錄,滿月注射疫苗的時候,黃疸超過5,打的都是無效的。滿月要複查黃疸。5,玩具不要買便宜的,不要想著玩一下便宜的壞了就壞了,會鉛超標,特別是口欲期的寶寶,什麼都吃,鉛超標對大腦也有損傷。6,寶寶不愛吃什麼不要強求,到了一定的時間就自然而然吃了,一開始加輔食,我家娃不吃稀飯,就吃米糊,麵條也不吃,水果,果泥,肉都不吃,我很著急,天天換著花樣做。並沒有用,然後這兩天我發現不怎麼愛吃米糊了,做了稀飯,也吃了。每個寶寶不一樣,不要勉強他,我隔壁的寶寶,不攔著,桌子都要啃兩口,每個娃不一樣,莫強求。體重在正常範圍內就可以了。7,什麼時候爬,什麼時候翻身,什麼時候走,都需要引導,但是也不要強求,道理同上。8,學會解放自己,圍欄圍起來,餐椅用起來,健身架準備好。這些東西準備好,總有時間你可以躺著刷刷手機,放鬆一下。9,培訓寶爸,其實男人就是懶,沒有做不好的事情,讓他多參與進來,他多一點,你的壓力就小一點。10,如果是你一個人帶娃,必要的時候請一個鐘點工,一天三個小時吧,一個月1600塊,並不多,做了媽媽,逛街,打牌,化妝都沒了,就當錢換成請鐘點工了。一邊帶娃一邊買菜,洗菜,做飯,收拾家務才累。也別聽你婆婆的,什麼以前的人一邊帶娃一邊做事,現在你帶娃還要請人做飯。呵呵,以前人還吃樹皮,現在你怎麼不吃。以前人養娃只是養活了,現在要養好。我是這麼懟我婆婆的。如果光帶娃,其實不累,像前面一個寶媽說的,培養好睡眠習慣,就沒有問題,至少沒有哄睡這個最大的問題了。我家娃每天八點半必須睡覺,特別規律。11,買個恆溫壺,沖奶,溫母乳,沖米糊,自己喝溫水,奶瓶煮沸消毒,45度,超級好用,比溫奶器方便很多。每天必要的消毒一定要做,不是說生活在無菌環境,但是該講的衛生一定要注意。既來之則安之,船到橋頭自然直,沒事的,放輕鬆,想到什麼我再補充。半夜餵奶睡不著寶媽啰嗦一大堆(o^^o)

謝邀。

1,千萬別跟公婆一起住,多少家庭矛盾,無論你覺得婆婆再好,也不是媽,只要婆婆在,老公就變殘廢,住門對門,樓上樓下都可以,不然每天家裡多個外人,怎麼帶寶寶,什麼意見都來了,其實一個人帶娃不累,兩個人才累,意見多呀。2,自費疫苗能打的都打了,特別是肺炎疫苗,現在好多地方都沒有貨,不是說打了一定不會得,但是沒打得的幾率肯定大很多,寶寶太小了,住院特別可憐,不是錢的事情,錢去了都可以再賺,寶寶太造業了。我家肺炎住過院,太心疼了。3,第一口奶粉最好是適度水解奶粉,怕寶寶過敏,現在很多寶寶都是過敏體質,必要時去查一下過敏源,六個月的加輔食可以做準備,我家小麥過敏,西紅柿過敏,所以輔食我沒有給他吃過這些東西。4,新生兒黃疸一定要注意,這個不是開玩笑的,如果黃疸太高,翻倍太快,都是病理性的,對大腦損傷不可逆的,問一下老公那邊有沒有遺傳病史,醫院會監測黃疸,但是你自己也要記錄,滿月注射疫苗的時候,黃疸超過5,打的都是無效的。滿月要複查黃疸。5,玩具不要買便宜的,不要想著玩一下便宜的壞了就壞了,會鉛超標,特別是口欲期的寶寶,什麼都吃,鉛超標對大腦也有損傷。6,寶寶不愛吃什麼不要強求,到了一定的時間就自然而然吃了,一開始加輔食,我家娃不吃稀飯,就吃米糊,麵條也不吃,水果,果泥,肉都不吃,我很著急,天天換著花樣做。並沒有用,然後這兩天我發現不怎麼愛吃米糊了,做了稀飯,也吃了。每個寶寶不一樣,不要勉強他,我隔壁的寶寶,不攔著,桌子都要啃兩口,每個娃不一樣,莫強求。體重在正常範圍內就可以了。7,什麼時候爬,什麼時候翻身,什麼時候走,都需要引導,但是也不要強求,道理同上。8,學會解放自己,圍欄圍起來,餐椅用起來,健身架準備好。這些東西準備好,總有時間你可以躺著刷刷手機,放鬆一下。9,培訓寶爸,其實男人就是懶,沒有做不好的事情,讓他多參與進來,他多一點,你的壓力就小一點。10,如果是你一個人帶娃,必要的時候請一個鐘點工,一天三個小時吧,一個月1600塊,並不多,做了媽媽,逛街,打牌,化妝都沒了,就當錢換成請鐘點工了。一邊帶娃一邊買菜,洗菜,做飯,收拾家務才累。也別聽你婆婆的,什麼以前的人一邊帶娃一邊做事,現在你帶娃還要請人做飯。呵呵,以前人還吃樹皮,現在你怎麼不吃。以前人養娃只是養活了,現在要養好。我是這麼懟我婆婆的。如果光帶娃,其實不累,像前面一個寶媽說的,培養好睡眠習慣,就沒有問題,至少沒有哄睡這個最大的問題了。我家娃每天八點半必須睡覺,特別規律。11,買個恆溫壺,沖奶,溫母乳,沖米糊,自己喝溫水,奶瓶煮沸消毒,45度,超級好用,比溫奶器方便很多。每天必要的消毒一定要做,不是說生活在無菌環境,但是該講的衛生一定要注意。既來之則安之,船到橋頭自然直,沒事的,放輕鬆,想到什麼我再補充。半夜餵奶睡不著寶媽啰嗦一大堆(o^^o)
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除了原則性的問題首先問問他的意見,孩子太小不會說話先教他同意點頭,拒絕搖頭,然後你會發現空氣清新了,心情變好了。仔細想想是不是大人和孩子的衝突大部分是大人的控制欲在作祟,你給他能力範圍內相對的自由,再制定一些必須遵守的規則,他會給你驚喜的。拿我娃舉例,19個月了,自己吃飯,不操心,想喝飲料了問他是不是喝過一瓶了,就乖乖把飲料放回去,想看小豬佩奇了問他是不是今天看過了,就會把佩奇的繪本拿來讓我念。周圍人覺得我寶寶簡直乖的飛起,羨慕的不要不要的。對了,我一個人帶,千萬不要和公婆住一起,不然你所有的努力會灰飛煙滅/微笑
咦咦咦,育兒經驗啊。我覺得第一條應該就是盡量的杜絕隔代的溺愛 我兒子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現在的小孩都精著呢,知道有人護著他,犯了錯也肆無忌憚理所當然!qnmd孩子還小,我簡直是嘴上笑嘻嘻,心裡mmp!1 、杜絕爺爺奶奶的無底線無原則溺愛,零食隨便吃,打架隨便打,吐口水隨便吐,吃飯就哭,不給就哭!父母要說一不二,原則問題不能妥協,教育孩子的時候旁邊不要有別的聲音(護孩子),其二哪怕孩子做了會挨揍的事,揍孩子的時候不要有人護!(我前段時間因為坐了個小月子,和公婆同住了,現在我兒動不動不要媽媽,不要爸爸,不要爺爺,不要奶奶,只要有人招惹他,不如他意,立馬就哭,立馬說這些話,說真的,我心裡這麼是難過,我兒子以前我自己帶的時候做了錯事,哪怕被我打了,看我生氣,他一樣會反過來哄我,說知道錯了,愛媽媽。我兒子才兩歲,十分的講道理,好好和他溝通完全沒問題,但是和公婆同住一個月以後。。。。)2、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空頭支票!舉個例子,我兒子如果說要某樣玩具,如果家裡有,我告訴他,家裡有一樣的,等玩壞了下次來買,ok,不會哭鬧,如果確實家裡沒有,他喜歡,好,買一個,再要別的玩具我告訴他已經買了,下次買,好下次買!帶他去玩的話,比如我今天答應了他明天去哪裡玩,他明天就會提醒我,我有一次沒有兌現,和我鬧了一天!3、吃飯的問題,要麼好好吃飽,要麼自己餓著,我不會追著喂飯,吃飯不講任何條件,沒有電視,沒有玩具,好好坐在餐椅里吃。當然我兒子可能是個吃貨,沒有被餓過!同樣妯娌家的孩子和我家大小2個月,到現在了都還是邊吃飯邊看手機 ,填鴨式喂飯。大人很辛苦的。。。4、睡眠習慣!!!這個我基本上沒有操心過(驕傲臉)一定要給孩子養成睡眠習慣!不要像大人一樣熬夜!!!我兒子一歲前每天要睡3次(早上7點醒來,9點睡到中午12點,下午1點到5點,晚上8點半到第二天)到了兩歲了就不睡上午那一覺了,反正睡眠習慣很好,這個是個大工程,要挺長時間養成,慢慢改吧,晚上到了8點半9點就該睡覺了,小孩發育高峰期!真的不能熬夜,這習慣真的不好!!我們小區有的孩子是凌晨1點2點睡,第二天中午11點起來,真的這個習慣不好。我兒現在8點過九點睡,第二天8點多9點起來,下午2點到四五點起,睡眠習慣很固定,我帶著很輕鬆,有時候還帶去上班!敲開心!(想要問我怎麼培養睡眠習慣的私聊我,不收費不收費不收費,哈哈哈)暫時這麼多了,半夜三更不睡覺的時候再想想吧~ @媽媽愛你呀 一起來分享啊 @樹妞妞媽

別太早讓孩子讀繪本,這就是我的育兒經驗。

繪本讀多少也不能證明孩子的閱讀能力有多強。

繪本價值體現在五歲之前,之後請引導兒童甩開繪本讀字多圖少的書籍。

周歲之前讀繪本沒有任何意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