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人究竟是怎樣的,很複雜。你可能表現出來的,並不是你真正的自己。我不知道什麼是朋友,也不知道什麼是家人。我不知道究竟要怎樣才能維繫一段關係的持續。假如只是做你自己的話,沒有多久,你很快就會失去你的朋友。我不太懂得為人處世,我不知道要如何和別人相處,對一個人好,就可以得到回報嗎?人活在世界上,為的是家人?朋友?還是成功?虛榮?習慣?怎樣才能融入到一個集體當中,別人會在背後把你當傻子,你看那個誰,可好笑了。我現在覺得,也許我不會被別人喜歡,我註定孤獨終老,或許我以後需要處理一些人際關係,但是現在我不想,我覺得很累,或許別人也不需要我,我覺得現在如果不想做什麼,就乾脆點拒絕,和你有什麼關係,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就拒絕別人,把理由說明白了,一切就是個屁。

不知道不知道一團亂。

有誰能說兩句嗎?隨便兩句都好。

本來標題想寫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是沒有辦法了,這個標題已經被人用了。


致關注我的朋友們,或許你們也想知道自己關注了個啥。

其實,這個問題有位朋友通過值乎問過我,可以掙十塊錢,我沒答,給他發了私信,因為我看不上這點錢。有人約稿,我也不屌,因為,我也看不上這點錢,我看不上這點錢,倒不是因為自己有錢,反而是因為窮,看似矛盾,其實是很合理的,這就像追女生,被拒絕,就一拍桌子,你看不上我,我還看不上你呢,以後,老子找個比你更好的,神經病一樣的思路,我把這種狀態稱之為,被現實操得有點飄了。

所以,首先我有點飄。

這其實是不好的,因為我最近發現了一個定律,叫一千塊的差距。月薪三千,跟月薪四千,看起來差別不大,都是社會底層,但其實差距大得嚇人,一個月花兩千,後者存款是前者的兩倍;一個月花三千,前者就沒有存款,只能維持生存,不敢談戀愛,後者卻可以約女生看幾場電影,吃幾次飯,如果飯不貴的話,說不定還有錢開房,生活品質完全就不一樣了。

如果是有個夢想什麼的,那差距就更大了,你月光,就意味著沒有任何發展的可能,借錢?沒有償還能力,誰敢借,失敗了怎麼辦?你想學東西,沒有時間。而多一千塊,就意味著一年可以少上兩三個月班,你就可以去考個證,寫本小說什麼的。

多一千塊,就多了很多可能性。

所以,我常常告誡年輕人,做人要腳踏實地一點,不要像我這麼飄。

其次,我幾乎不撕逼,惡意評論,使我踏實,因為,不用回復。反而是那些誇我的評論,讓我不安,不回復,感覺有些傲慢;回復,我又不知道怎麼回。比如,別人說「你真棒!」,回「謝謝」,太普通,而且這只是說了實話,難道說實話不是每個公民應該做的嗎?所以,我得絞盡腦汁才能想到一條回復,幾個人誇還能應付得來,一下子衝出幾百人誇,就供應不上了。

當然,也極少有人撕我,因為我眼裡有別人,一個人眼裡有別人,措辭就會不一樣,會溫柔一些。

大多數的時候,我都像監獄的犯人,沒有自由,整天望著外面,腦袋啪啦啪啦轉,有好玩兒的就分享給你們,如果你喜歡,那最好不過,如果不喜歡,也不要取關,有你們在,我才好出去裝逼啊!

謝謝。


無眠。想到哪寫哪。

兒時任性 讓家人不少為我揪心 回想起來仍舊自責。能修來今生家人愛人的緣分實在不易。感恩。

變化最大的是對世界溫柔下來了。

說句聽起來覺得挺假的話 我大概討厭不起來任何人以及對多數人都沒什麼興趣。我的想法是 我最後都能諒解他們的一切言行或者心底里認為這個人與我無關 還不如我去健身看書逗貓有意思 導致我毫不在意。有時我甚至會覺得這樣是不是太理智淡漠 去刻意留意在意一些人和事物 不過發現真的在意不起來。

也受過傷害 最後都選擇了慈悲。好的壞的我都接的住。痛苦過再精神修行才知道什麼是返璞歸真。一切痛苦會穿越黑暗 讓我成為更潔凈的人。這過程還有很多很多智慧要學習。

世上的人 都不容易。每個人有自己的苦 以善相待。


23歲之前,走的道路是大部分中國青年走的道路:小時候努力學習,考上縣中學,重點高中,大學。在大學培養了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也形成基礎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對朋友,親人等等在心中都有了明確定義與標準,本來以為人生框架基本確立,選擇讀博(並不是為了畢業證)通過「一萬小時理論」讓整個形成的人生理念更加成熟,設定了固定目標與努力方向。

24歲的時候,人生增添了很多新的色彩與衝擊,以前非常明確的目標與人生態度遭到衝擊進入混沌狀態。規規矩矩的傳統路線最大的缺點就是一畢業會很難適應生活。因此,博士剛開始拓展了解各種人生百態:每天會看小說,玩個小遊戲,逛各種貼吧,看各種虎牙直播,抖音等等盡量多的通過各種不同方式了解複雜的社會,然後深刻認識到:1)社會標準是先一批成功者引領的,並不代表這是正確的,但卻是讓很多人盲目趨之若鶩的,各種博眼球的網紅和貼吧評論的素質問題就可以看出;2)很多制度問題限制了夢想。本來我一度執著於標標準準的科研之路,很多社會中存在現實問題會讓你嚴重質疑。比如小時候心中所想老師應該是尊敬寬容善良睿智的人,慢慢求學之路中各種奇葩老師會顛覆你的認知。所以,社會中很多東西其實變質了。我的認識也重新進入朦朧期,大概和題主描述的差不多,很多處世之道,朋友親人問題引起再思考。

24歲還有一個悲傷的故事,奶奶去世了(海默思綜合征),寒假在醫院陪了奶奶很多天。我平時很少到醫院這種場所,平時很少生病,在醫院看到了形形色色各種的病人以及各種奇奇怪怪不同的疾病現象,勾起來很小時候的一個疑問:生死之問。這使我重新要認識和探索人生的價值與自然的奧秘,查看了很多古典資料和民間經驗性言論,各種觀念要重新形成。

24歲經歷中的雙重衝擊,讓我原先的目標與人生設定產生了很大的迷茫,思想有一段時間處於混沌,不明確狀態。各種原先的目標計劃很多都停滯和延後,混沌狀態不適合做各種重大決策和激進行事,整個一年的各種設定也十分保守沉默,不過現在已經基本調整到位。

現在直接回答題主這幾個問題:1.人的存在價值。原先我的看法是,我們只要進入到社會的分工體系,承擔其中一個角色,為社會做出自己的一部分貢獻就是每個人的價值,類似於一顆螺絲釘。24歲之後的看法,人類作為靈長類動物的勝出者,長於思考設計創造,那麼我們的價值在於擔當「上帝的助手」(一個比喻),做一名正確規則引導者與設計者,堅持正確合理的規則,在此基礎上,去做一個設計者和創造者,做一些之前很多人沒有探索過的東西。2.社會規則與自己的準則衝突不合。當社會普遍價值觀與自己價值觀不符時,自己的「逆勢」行為必然會遭到很多挫折和阻力。比如社會飲酒抽煙普遍,在大場合你不隨從這種流行行為,必然會遭很多人口舌和排斥,但是無所謂,自己做自己對的事就可以了,慢慢你會遇到與自己志同道合和觀念一致的好友,慢慢這些好友會成為你的真正至交(朋友並不是越多越好,狐朋狗友多一個也是危害極大,摯友哪怕只有一個也是真正的朋友,朋友貴摯不貴多)。3.親人的理念不同問題。因為與很多父母輩存在隔代代溝,很多當代青年正常的想法,父母輩可能都不能理解,但是還是那句話,做自己認為正確的。從小我們一直受父母教育引導,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後,自己的新式教育和經歷會使自己在很多方面的經驗與認識已經超過了父母輩,這時候依然執著於盲目聽從,反而是固步自封。我的經驗是,多與父母輩溝通,向他們介紹和學習當代社會的一些新東西,迭代數次,慢慢自己和父母輩理念會趨於一致(就像自適應穩定曲線),這應該也是與其他新人(可以成為摯友的人)長期共事的相處之道吧。

以上是我的一些經歷與拙見,如對題主有所幫助,那真是深感欣慰。(?ω?)hiahiahia


有點懶,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吧!有點亂,別介意。

自卑,敏感,作,自戀

可能被拿來和別家的小孩比的太多造成的自卑,膽小,安靜成了我的標籤。

不主動與人交往,因為太累了。與人交流時,總是要時刻觀察對方,害怕自己做錯了什麼。同樣,我害怕令我不舒服的言語舉動,可能在她們只是一個小玩笑,但我這抹不掉,閑下來時會經常浮現這些畫面,這實在有點難受。所以高中的時候獨自租房子在外面住。

知道自己胃不好,會作到自己胃病犯。心情不好的時用刀劃一下,在舊傷疤上劃,因為不想留下別的傷疤,很淺的血痕,因為怕疼。冬天的時候,冷熱水交換洗,沒別的,只是想感冒發燒一下。

從小就被大人誇漂亮可愛,可我知道自己只是張得不醜而已,我一直嫌自己五官不立體,鼻子不好看。有過想法,以後有錢了去做鼻子。雖有自知之明,但從小被誇到大多少有些自戀。

『不知道,隨便,你們覺得吧』這是我在人際交往中最常用的,所以他們一向認為我這個人沒主見,其實並沒有,我只是在乎對方想法選擇,我害怕的言論使他們不開心了,我不想看到這樣的場景。

其實我從小到大都算得上是團寵,家裡,窄小的朋友圈,可我並不幸福,因為我需要配合演戲。我不想看到他們不開心的面孔,因為他們的確待我好。

先只寫這些吧!晚安,好夢。


遊戲於人間,但時常是我被遊戲,今年已經21了,回首過往已經記不得什麼,也許是沒什麼值得記住。這就是我,一片空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