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也曾思索過。現在我把自己寫的一篇文章發給你。題目是《從養兒防老談起》

以前我寫過一篇《我們不要棍棒底下的孝子》。

我非常奇怪古人的觀念,為什麼要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呢?難道就因為需要一個孝子,就鼓勵對孩子棍棒相加?難道我們養育孩子就是為了培養一個孝子?這樣的父母不是太自私了嗎?

當然,想一想也理解古人的自私,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如果一個年歲大的老人,失去了勞動能力,不能自食其力,又沒有養老金,那就只能依靠兒孫孝順,否則可能就會流浪乞討,甚至於餓死街頭了。

但是,現在對於相當多的家庭來說,即使自己老了,可能會去養老院,這比子女的孝順更可靠(個別除外),只要你有足夠的積蓄。當然,我們老了還有精神需求,需要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不管怎樣,隨著物質財富的增長,國家社會保障政策的到位,個人老了對子女的依賴程度會大大降低,那麼,「養兒防老」還有現代意義嗎?

有一個電視劇,裡面王志文扮演的丁元英對母親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說養兒就是為了防老,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你養來養去還不是為了自己,那叫交換。」

他的意思是,既然養兒為防老,那這不過是一筆交易,或者是一項投資。不過是有風險的投資,因為你不能保證兒子將來是否孝順。

但是,這句話說得太狠了,雖然說養兒防老,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母愛就不偉大,因為絕大多數父母都不會用交易的方式去對待子女,只要子女需要,父母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為子女做出犧牲。

但是,「養兒防老」透露出來的,確實有著與現代家庭教育觀念不相符合的一面。因為,太多的家長把子女看作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有些家長經常說的是類似這樣的話:

「你這麼不聽話,我真是白養你了」。

「你到這麼遠的地方去工作,心裡還有父母嗎?」

「如果你連這個都做不到,我還養你幹什麼?」

雖然,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我們養育子女到底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很多人並沒有想明白,或者也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當然不影響父母對孩子好,也不代表不會養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是,在一些關鍵的時候,這個問題卻會成為我們做出選擇的重要砝碼。

有些人經常會對別人家的情況發表看法,比如: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優秀又能怎樣?出國定居了,幾年都不回來一次,這兒子算是白養了,還不是和沒兒子一樣嗎?

現實中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有些孩子可能越是優秀,將來工作生活的地方距離父母越遠。如果家裡有幾個孩子,反而是那個不優秀的,會在父母跟前盡孝更多。

但是,我們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到底是為了養老,或者讓孩子更方便孝順我們?還是為了孩子自己將來能生活得更好呢?如果兩者一致,那自然是皆大歡喜,那如果讓我們選擇其一呢?

每個人自然有各自的答案,我們不能簡單用是否自私來評判父母,事實上,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優秀,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將來過得更好,否則,在培養孩子問題上,也就沒有這麼多煩惱了。

有些優秀的孩子很孝順,但是有些看起來似乎不那麼很孝順的孩子,就真的不是好孩子嗎?就像有些科學家,因為國內科研條件的原因,為了自己的科研事業,選擇了出國深造,我們也不能就此認為這樣的科學家就不是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也可能孩子的境界更高遠,這遠遠不是一個簡單地用孝順來評判個人品質德行的問題。

我們永遠也不會否定孝順老人是美德,學校、老師和家長也一定會將孝敬父母長輩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

只是,我們需要注意養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孩子終究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經由我們而來,我們只需要盡心儘力、盡職盡責地讓他們成長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可以為國家社會做更多的貢獻,其他的,尊重孩子的選擇。


和父母相處最好的關係是成為朋友,大部分父母都是偉大的,芸芸眾生形形色色,也有極個別不值得人尊重的父母,愛是相互的,每個人都能直觀的感受到,你對孩子的愛是沒有任何條件和附加的孩子對你的愛卻往往帶著一絲眷戀和愧疚。希望天下父母都能健康平安。


今天的新聞《杭州的現實樊勝美》你可以搜來看下,看完應該會有體會。

小提示:看完控制下情緒,彆氣壞了自己。


長大後通常會對父母有所回報,只要孩子想明白了自己是如何成為父母的,而不是渾渾噩噩度過一生的。

所有父母作為一個人他們不一定偉大,他們可能卑微,可能猥瑣,可能邪惡。但他們作為父母都是偉大的。

大部分父母都愛自己孩子,並且其中有一部分是愛並傷害著自己的孩子的父母。

父母不是聖人,苛責父母是可悲的事情。


別人我不知道,但我一定會回報他們,雖然他們不一定是世界上最棒的父母。

我想,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應該會和我一樣吧。

回報父母不一定是24小時伺候床前,也不一定需要你時時端屎端尿擦身刮臉。

時間飛快,不知什麼時候,突然驚醒,發現自己從原本懵懂無知的少年,成長成了一個處在尷尬境地的中年人,中年人的無助和勞累,忽然像大山似的壓了下來,可以讓你心悸喘不上氣。那種嘗著上有老下有小的苦楚,卻不敢停下來、不敢休息的無奈,連喘口氣都是奢侈的,尤其是對獨身子女而言。

特別是在孩子因疫情上不了學的時候,父母還相繼住院開刀,兩個心臟衰竭,一個乳腺癌,一個腰椎盤突出損傷腰椎神經。

老人家體諒我們分身乏術,自己去醫院看病。可你叫的動120,進得了醫院,卻不能自己替自己簽字啊……

作為子女,一次次被電話通知病危,一次次去醫院簽字確認手術和醫療方案,一次次向領導請假奔赴醫院,臨走時看著領導那不滿又無奈的表情,心力交瘁……

苦嗎?苦!

尬嗎?尬!

但是,我不承擔起責任,還有誰能來?

想想小時候,我生病,感冒發燒,爸媽帶著我們往醫院趕。那時候交通還沒有現在發達,公交車往往到晚上七八點就沒了。我半夜發燒到四十度,爸媽把我放到自行車上,推著車步行去離家最近的五公里的醫院打點滴。

記得第一家KFC開張,六一兒童節,爸媽帶著我去吃洋快餐過節,用了他們一個人的一個月工資。

剛開放那會,我爸下海經商,家裡成了弄堂里第一戶有大彩電的人家,看電視我從來沒去過別人家。那時候家庭條件優越,我竟然穿得起lee和蘋果,還有不少現在所謂的JK制服,都是父母的朋友從國外帶回來的,可我從來不知,那時候原來父母給我的生活是那麼優渥。

即使後來父親生意失敗,回到原單位當技術支持,三天兩頭跟著船出海檢測,也還是能給我好的就給我好的。書箱里還留著幾本早已經泛黃的原版七龍珠漫畫,就是那時的印記。

再後來高中、大學,從來沒有為學費和生活費犯過愁。曾經在一位知友的回答里留下評論說,兩千年初在大學裡一個星期生活費是100還覺得自己窮,被其他知友們評為凡爾賽,可我當時是真覺得自己的生活費不多啊……

很多事,我們父母為我們做的,我們當時並不知。

現在,我為自己的孩子做的,儘可能給予他們好的教育和生活條件,我想他們和年輕時的我一樣,並不懂。

爸媽年輕時的努力和付出,我現在懂了,他們已經竭盡所能地給了我當時他們所能給的最好的東西。

所以現在,換我來為他們付出了。

朝九晚五的工作協調不了,就回家自己干,一邊soho一邊照顧家庭,即使收入沒有以前多,即使要操的心卻比以前多,除了堅持,沒有選擇。

一次一次跑醫院,請護工,找醫生,每天把湯燉上,廚藝精進。

接回家休養,每天給老人家把飯菜送上,掃地機器人配上,每周一次給他們擦個灰拖個地。

為了照顧四個老人,我和隊友把老人家的房子換到了市中心距離三甲醫院五公里以內,相隔一條馬路的相鄰小區。把自己的一套外環的房子租出去,再在兩家老人的家附近租一套房,隨叫隨到。

居委會裡,給他們申請了上門清潔的保潔服務,一天一個小時,一周五個小時,保潔阿姨一周來兩次清潔廚房和浴室。

街道醫保一次次幫他們去跑,把保險買上,額外保也一起買上。生了大病的老年人,吃藥跟吃飯一樣,一把一把的。一個月的退休金能有一半都貢獻給了藥房和醫院。

前幾天因腦梗性痴呆的老父親在家發脾氣,像個一歲的孩子一樣躺在地上耍無賴,把我媽氣的哮喘發作。我把我媽接回我的住處清凈了三天。為了哄兩個老人,隊友和我拿他倆用了兩三年的舊安卓手機去置換了新手機,一人給配了一個iPhone11。昨天送老媽回家,恭恭敬敬地奉上兩支都已經設置完畢的新手機,這會兒倆人像小孩得了新玩具,開心地玩去了。

作為子女,我們能做的大致也就這些吧。只要家裡都好好的、開開心心的,別無他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