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7歲,各種毛病。動不動就像驢叫一樣的乾嚎,一點點小事(作業寫錯一個字,算錯一道題)都是他停下手來仰天乾嚎的借口。越說越不聽,我本身就是急性子,加上這些天各種育兒焦慮,基本上性格暴躁...一直嚎不停就只能威逼,讓他閉嘴不然就扔出門外...結局就是一點小事就會heat up到驚天動地,甚至隔壁樓都在開窗帘看熱鬧的大爭吵。也動過手(動手時那種內心深處一瞬間的快感讓自己恐怖)但是一旦他一嘰歪乾嚎,又忍不住想用武力解決問題。下面還有一歲半的妹妹,很多次投鼠忌器,為了妹妹只能犧牲一邊…從懷孕到現在 我婆婆全程失蹤,我自己父母都不在了,就是和先生兩人坑哧吭哧的帶...這些年,夫妻倆的耐心都消耗盡了,包括對孩子 包括對對方...為了改變現狀,我現在帶著孩子和保姆過,先生自己單過(因為他一根我們在一起,就被生活的瑣碎埋沒,沒法儘力工作。嗯他很努力工作 除了自己的全職職位以外,還接很多私活,雖然分開過,我相信他)妹妹交給保姆(很多時候很內疚。本應該是開始啟蒙的年紀,給保姆帶著,聽聽兒歌就完了)我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兒子身上...但仍舊沒有好轉...覺得自己快被他逼瘋了……


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看看問題,然後等孩子情緒穩定了,再慢慢和他分析,錯在了哪裡


涉及到我的知識盲區


在這種情況下:識別自己的情緒,積極拍下「暫停鍵」,逃離現場,進入衛生間,待心情平復後,再解決問題,不要和孩子正面剛。結果只會破壞親子關係。

按照這個方法嘗試一下,你會有意向不到的效果。


孩子其實非常單純,而且愛父母,如果衝突很大很多,就是從小父母就沒有跟孩子建立好的連接,父母沒有懂自己的孩子,隨著時間流逝,孩子積壓的情緒越來越多,等他年齡越大,力量足夠的時候,就會不斷的跟父母反抗,比如,青春期叛逆就是典型的,孩子開始有力量反抗了,如果父母沒有學習如何做父母的話,那跟孩子的衝突只會不斷加劇


盡量冷靜,尤其碰到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冷處理會好很多,慢慢的孩子就會安靜下來了。


很理解你。但是要知道父母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孩子會直接跟著模仿學會用不良情緒處理所遇到的事情。所以父母必須要改變自己才是根本。帶兩個孩子確實不容易,這個沒有經驗。

我的經驗是在她在寫作業鬧情緒這個問題上——

我家孩子前幾年剛上小學也特別愛鬧,這兩年好多了。我慢慢理解的,孩子的哭或者鬧其實是代表一種求助的情緒,就是用這種喊和鬧代表他遇到的問題他解決不了了,他困惑煩惱不想做或者是對自己做不好的懊惱,總之是他解決不了問題的一種求助方式。

作為家長,我以前也會跟著氣急敗壞,生氣著急。後來慢慢體會到孩子的情緒是一種對自己完不成這件事或沒做好的情緒,或者是求助,但她不會求助大人就急了,我們家長要教會孩子學「求助」這件事。

慢慢避免在她情緒激動的時候說過火的話,我也是壓著十二分的怒火,只對孩子說,「你先冷靜一下,「或者她不能冷靜就說寬慰她的話,「沒什麼大不了,先歇會兒」,讓她放下包袱,然後引導她暫時離開,比如喝點水休息一下。然後等她平靜下來幫她看作業,幫她分析。告訴孩子,學習就是要反覆練習,錯了也沒關係,錯了就改嘛!暫時不會也沒關係因為學生就是去學習的,什麼都會了那還學什麼?要學會一點點把問題弄懂,學會自己去問老師、問同學或者問家長,學會心平氣和地對待自己不會的問題。把學會知識當做闖關一樣。有錯題,就說這是好事,這是告訴你哪裡的知識掌握的不好,下次注意。孩子要多鼓勵多讚揚,除非是太飄了,那時候再說他。

全是個人經驗,不知道是不是適合你的情況。


一個人帶兩個孩子真的特別辛苦,特別是沒有老人幫忙的情況下。但是我們不能讓自己的累和焦慮情緒影響到孩子。

我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曾經在學校一哭哭一上午,正好趕上學校有領導來視察,我家孩子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了。有的老師從三樓跑下來看。他能跳起來哭,踢門,踢牆,最後老師沒辦法,叫我去接他。我那時候就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讓人省心,我正忙著,還要坐一個小時車跑回來接他。那段時間,我經常被叫家長,老師話里話外的意思,這孩子可能有點問題,舉了些例子,都是小時候脾氣不好,大了以後家長都管不住的。我也專門帶孩子去看了幾次心理醫生,但收效甚微。

後來我開始反省我自己,那段時間我很疲倦也很焦慮,我自己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原地爆炸。我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點,總說他這裡沒做好,那裡沒做對。我慢慢調節自己的心情,我自己不再暴躁,經常誇誇孩子。現在家裡也不雞飛狗跳了,孩子在學校表現也特別好。這個學期更是開掛了一樣,好幾科成績第一,全班同學投票選優秀班幹部,他票數最多。


孩子出生之前你有認真讀過育兒書嗎?你有搜集過育兒資料嗎?孩子三歲以後你有學習過兒童心理學或者搜集過相關知識嗎?你明白幼兒的行為習慣大部分來自於模仿嗎?


你應該很寵慣他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