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20歲我還覺得我自己是小孩呢


開始為別人考慮了。

想想電視劇情節,小明拿塊餅乾給媽媽,媽媽說「哎呦,我的小明長大了!」

其實長大就是開始為別人考慮了。

我長大的開始是放棄外地豐厚待遇的工作,回到父母身邊。

再一個特徵是你開始不那麼單純了,開始權衡一件事情你做與否會帶來怎樣的利弊後果,而不是單純的認為這件事是對的,我就做。

有句話叫「懂的人都懂」我覺得這也是有一定閱歷的人能說出的話。言外之意,我不解釋,同樣有閱歷的人自然理解,那不理解的人呢,我解釋了你也不理解,因為你沒經歷過,我解釋了你也認同不了。

不是智商不夠,也不是沒有知識儲備,只是閱歷不夠。所以,長大與否,我覺得和學歷無關,主要還是一個人的閱歷吧。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因為他們太小要接觸這個社會,要逼著自己長大。所以,什麼時候才知道自己長大了?我覺得懂的人都懂,哈哈。


不得不一個人抗下所有的時候


我們是什麼時候發覺自己長大了?

大概是不再期待別人的理解,不再辯解事情的種種,不再幻想能有人陪你走到最後。

在十幾歲的時候,我們或許有著不可一世的傲氣,覺得誰都不服氣,自信滿滿的和生活較量。而後被生活打的滿地找牙,頓時垂頭喪氣,痛恨自己的無能,那時多想有個人在你旁邊安慰鼓勵,多想有個人能一起陪伴。

多想需要一切外界的因素來證明自己不是很脆弱。

我們從歡鬧到沉默,從稚嫩到成熟,從叛逆到穩重,從很多朋友再到寥寥幾友,從反感家人的關心再到自己給家人報平安。

這些細小的改變,意味著我們確實長大了。

話題也從遊戲變成了工作,從明星八卦變成了車子房子。從一個無知的少年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的生活,想去的地方。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學會了接受,不會再把情緒寫在臉上,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不抱怨也不嫉妒,遇到倒霉的事情一笑了之、遇到悲傷的事情默默調整自己。

面對不喜歡的事情還是要做,面對討厭的人盡量隱忍,不惹是非。

我們逐漸變得平和、柔軟,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局限性,接受自己的局限並嘗試突破,在漫長、平庸、瑣碎的日子裡能找到丁點兒的,純粹、快樂的時刻。

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平庸和不足,能做的就是變得更好一點,看起來沒那麼狼狽。

我們似乎總會在某一年,爆發性地長大,爆發性地覺悟,爆發性地知道某個真相。讓原本沒有什麼意義的時間的刻度,成了一道分界線。

我們終究還是學會了一個人獨處的生活,面對了所有的困苦,默默的消化著。當從黑暗中度過,看見朝陽的那一刻,你笑了,笑聲從之前的放肆逐漸變得溫和。

縱使以後狂風暴雨再也激不起千層浪了,平淡的看待人生種種。

小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可以改變整個世界,現在發現,我改變不了世界,唯一能做的是努力拚搏,抗爭,不讓世界改變我。

年輕的時候,想擺脫舉手投足之間的稚氣,恨不得一夜之間長大。

到如今,恨不得再給自己一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稚氣,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做成什麼,改變什麼,藉以繼續堅持著自己想做的事情。

相信自己手裡真的有一把劍一樣,像個英雄,可以除妖屠龍,可以劈開世界的夜幕,但大多時候,我們既沒能扮演好一個大人,也沒能完成那個小孩的英雄夢想。


長大分為心理的和身體的,後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長大,而心理的長大卻是一個漫長的歷程,需要你自己不斷的積累人生經歷,感悟人生,不斷的遇到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你就會長大了。


需要自己去擔起重任的時候……呃,這個說法很籠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