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個沒有爸爸的家庭長大,一直覺得沒有爸爸沒什麼大不了,但是每次別人提前爸爸我都要不停繞圈子試圖不讓這個秘密被人發現

但是我一直都沒有什麼我爸爸的記憶,要不是我見過他在結婚證的照片估計我連他的樣貌是什麼我都不知道,一直很想知道為什麼離婚。

對於我來說,有些記憶尤其深刻,我不知道是真是假,我一直記得有一段記憶是在幼兒園的時候我爸爸的哥哥開車去載著我跟我媽媽,還說什麼一會就去幼兒園,但是就去了另外一個地方,在那個屋子裡,我記得我爸爸的哥哥就帶我們進去房間一看,裡面有一個女人跟我爸爸一起,我現在記憶越來越模糊,完全記不到當時那些人的樣貌,我不知道這是夢還是什麼?這是真實嗎?我是看到我爸爸出軌了嗎?

還有其他更恐怖的記憶,我不知道是我自己幻覺還是什麼,我一直覺得我長得不像我爸,反而覺得像我爸爸的哥,但是某些特徵,例如眼睛鼻子等等的我就覺得像他們的混合,然而我不知道我記憶是不是真的,因為我還在我家見過類似安全套的東西,然後我見到他們在那個的時候,那個人不是我爸爸,是我爸爸的哥。

真的可能大家看到覺得我像在瞎編

但是這是我一直記得的

大家可以告訴我這些小時候的記憶準確嗎?


準確但不一定真實。

小時候大腦沒有發育完全,認知水平也不夠,在記憶這部分事情時,往往會靠感知成像,這就導致這部分內容,看起來就像是夢境一樣,有了太多的修飾,抓這部分記憶的時候,難免有當時的情緒。

比如你小時候喜歡父親,在記憶里難免會修飾父親說過的話,做過的事,看起來非常高大的形象,實際上可能並沒有這麼高大,在回憶這部分記憶時,你首先回憶起的不是圖像,而是情緒:我父親當時好像很喜歡我。根據這個想法再去生成圖像,這就回讓你把細節聚焦在某個部分,比如說手臂上,你會突然想起:我父親的手臂很大。這部分讓你有安全感的細節,會讓你為了證明你父親愛你而被強化,甚至忽略了,這強壯的手臂可能都沒有抱過你,可能存在的家暴傾向。

小時候的記憶和長大以後的記憶不一樣,前者傾向於情感,記憶的碎片都是和情感相關,有著個人的解讀在裡面,這部分碎片不是為了真實記憶,而是為了缺失的情緒記憶,不能完全相信。

要找出這部分的真實記憶,需要認清楚自己當初記憶這部分記憶時,是什麼樣的情緒,為何會把這些片段記錄下來,而細節越強越清晰,證明記憶時情緒越大,要找回正確的記憶,就要認清自己的情緒記憶,通過細節解讀,找到真實的信息。

回到題目,你的記憶存在二義性,可能對某個人有包庇,記錄了明確的矛盾點,卻把他的那部分記憶美化了,至於原始記憶是什麼,要靠你自己進入內心尋找了。

無論以前的記憶如何,都不建議去找答案,畢竟都過去了,深剖自己的內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哪怕找到了真實的答案,也不能帶來救贖,反而是一次次深挖,讓內心備受煎熬,不想看的答案,往往才會被隱藏。


你覺得他是真的還是假的,你都是對的。

如果非要建議,那就是如果你懷疑,那它就不是真實的。如果覺得不滿意,那就回到第一句話。


記憶不一定是準確的,我們的記憶一般是我們進行加工後的記憶,我們只會看到我們想看到的事物也是這個道理,我們是主觀的看待世界的。你小時候的記憶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由於你的懷疑進行加工被引導出來的。


估計是半真半假,直接問問不行嗎?


榮格說人會有infant fantasy,是不準確的,是幻想,並長篇舉過一個小學的小學生的例子。

關於題主的幻想,肯定有很多情節在那裡,關於爸媽為什麼會離婚等,然後有一些肯定是自己想找到原因的幻想。

不知道可否跟題中涉及的當事人試著溝通一下。


一直自己去想,你不會有任何結果。

想知道是否是真實的,需要你自己去探究。去努力尋找結果。

人的認知就是這樣,童年中令你痛苦的場景往往令人痛苦終生。人會選擇性記性。記性並不是那麼牢靠。

唯一自己去探究真相,你才會真正知道你的家庭到底怎麼樣了。

時間越久,你知道的可能性就越小。


應該是真實的吧,我還記得我一兩歲時候的事情。


不管真與假,不要讓父輩的生活影響到你,好好過好自己的人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