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

越有用的東西,越有價值。

陽光,空氣和淡水是最有價值的東西。

只不過因為不稀缺,所以沒有買賣,沒有價格。

人類勞動並不直接產生價值。你把磚頭搬來搬去 毫無價值,磚頭也不會變得更貴或者性能更結實。你便秘了,拉屎時付出更多勞動,但是便秘的屎並不比拉稀的屎更有價值。

馬克思的經濟學對這裡的見解,我認為完全錯了。


從正面想:

產品的價值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可以說:產品的價值越高,凝聚在產品上的【人類勞動總價值】越高。

從反面想:

正如薛兆豐前文的舉例,一隻鉛筆的製作(包括了筆桿「使用雪松木」、筆芯「石墨、粘土、滑石粉,還要按比例配好」、筆帽…)凝聚了大量的人類勞動,可以說是【高凝聚勞動】產品,但是我們都知道它的價值很低的。


不對。

舉例:加工一坨狗屎,不論多少位國際名廚排隊給它做花色、不論多少位化妝師給它噴香水,這坨狗屎依舊是狗屎。

把這坨精心加工過的狗屎拿去麵包店賣,依舊不會有顧客想買它當早餐。

這坨成本高昂、凝聚了人類大量勞動的狗屎,價值為0。另一坨未經任何加工的狗屎,價值仍為0。


看供需情況,人類勞動也是人力成本,也需要付費。黃金鑽石的開採加工凝聚了很多人類勞動。這是因為有需求有市場,才有人願意為它付出。如果一個東西,需求很少,幾乎沒有這種需求,那浪費很多人力物力也無法獲得高價值。


凝聚人類勞動越多的產品,價值就越高,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因為該產品的市場需求較大,所以才能凝聚更多人類勞動,去擁有它。

所以需求越大,勞動更多,價值越高。


價值取決於需求者,而供需關係才決定其資源成本。

比如鉛筆,凝聚了很多勞動力,但是供大於需,自然價值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