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理學,心理健康,乃至精神病學,在中國的知識普及率這麼低?大部分人從不關注相關知識。問過身邊許多人,對很多心理學知識茫然無知,甚至之前從未接觸過。尤其以中老年人的無知程度尤為突出。


國情是個大帽子,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面裝。但這樣的回答只是迴避了更深的思考。

如果物質是首要的,應該先發展起來物質再去發展精神層面的東西,那為什麼我們會有那麼多的學者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為什麼每所高校都必須配備輔導員?為什麼不把這些搞宣傳搞意識形態的錢省下來投入到去發展物質上面?

當然政治上的事情有其特殊性,那我們看看航空航天的學科,以及一些純理論研究的學科拿到了國家多少投入。我不是說這些學科不值得研究,但如果單單從國情的角度(應先發展對於我們生存最重要的,然後再去考慮那些所謂「更高層次」的東西)去分析,它們也是不值得在當前投入去研究的。

所以,心理學知識普及的低下是不能單單用社會發展的程度來解釋的。馬斯洛的層次理論雖然在早期說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先於精神上需求的基本需求,但在他晚期的理論里他也認為有些人是會優先去追求精神需求的。

我以為,回答這個問題是要從歷史、文化、當前社會狀況這三個角度去分析的。

1.歷史上,中國的心理學其實起源的比較早,解放前就有心理學專業,北大、輔仁這些學校很早就開設了心理系。但是心理學這個學科是研究心理現象的,本身就帶上了唯心主義的色彩,因此在文革時期被劃為資本主義的毒瘤,全國的心理系都被關閉了。到文革結束全國的高校才重新復系。文革造成了全國心理系接近二十年的斷層。新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博士是八十年代才培養出來的。教育上的斷層造成整個國家缺乏心理學專業人才,缺乏專業人才導致相關知識難以傳播。

2.文化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重視理法,忽視個體內心的感受與想法。我以為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是一個儒家文化對現代中國人觀念影響的很好概括——人心理的規律是不重要的,小孩不聽話打打罵罵就好了,夫妻之間的相處也是基於倫理綱常,沒那麼多必要去考慮人性上的事情。因而中國傳統文化可能本身就是漠視心理的:我們認為有一套獨立於人感受想法之外的「禮法」,人到這個社會上應該做的事就是被這套「禮法」所馴服,既然這樣,去研究思考人的本性又有何用呢?3.當前社會狀況。大眾對於心理學知識存在很大誤解:一部分人以為心理學就是心理諮詢,而國內的心理諮詢行業魚龍混雜,管理混亂,很多江湖派傳播了很多不屬於心理科學的知識;市面上還存在很多披著心理學外衣的成功學雞湯書,這些書也對心理學學科起到了污名化的作用。所以,綜合起來看,由於文化的影響,很多人不太相信人的心理有客觀規律存在的,而文革又導致缺乏心理學人才在社會上進行知識的科普,導致這個學科的話語權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迷信的、靈修的、成功學的)佔據,從而造成了這個現狀。

我覺得是因為中國的國情決定的。

1、中國還沒有富裕起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 生理和安全需求排在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之前,也就是說,物質上的需求比精神上的需求更迫切,而中國人大部分活都活不下去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賺錢、還房貸中,當然無暇顧及心理方面的需求。

2、決定一個事情流行與否,只要是由上而下的,上層建築對精神方面有需求,而且是中國現狀主要是由上層建築決定的,同樣的蛇皮袋,在乞丐身上是貧窮的象徵,在時尚界可能就是時尚的標誌,而中國上層建築對心理學的推廣以及重視程度不夠。比如,決定一個人升遷的不是當地人民是否富足和幸福,而是經濟發展。

3、教育方面,教育的內容也是由上層建築決定的,而,我們許多學生學了很多沒用的科目,但是心理學卻一直沒有出現在學校的課堂裡面,我覺得這是導致心理學在中國普及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 。


與中國國內目前的發展有關。對於心理學乃至精神病學的認知,在國內南方好於北方,在世界西方好於東方。從普通百姓來講,很多人對這方面知識的認知程度低與過去傳統思想與教育有很大關係。不能正確理解與面對解決我們常感受到的焦慮、狂躁甚至是抑鬱等等。北方尤甚,將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認為是變態、鬼神附體等等,此外,常說好面子,有的人因為面子而不能及時就醫所以越來越惡化。還有一點,與中國國內現有的專科醫生缺乏也不無關係。


時代不一樣吧,老一輩的人受了很多苦,饑荒,頑疾……

這些任意一樣即使放到現在也已經足夠讓一個人死亡了所以說在老一輩的人看來,我們現在生活已經很美好了,社會這麼好,怎麼會想不開呢,心情不好?抑鬱?那多半是作的,想當年我們……,再看你們現在……呃,我家裡人都是這樣說我的

還有一種就是從古至今的一種鄙視,厭惡

就像我們每個人基本從小都會被父母教育:「看到沒,離那個人遠點,ta是個瘋子。」把這類人劃分到危險區域里特別是長大成人自己沒有遭到這種傷害後,更是對此諱莫如深,不去理解同情他們,彷彿是異類一般同時也對此感到羞辱,怕被人以異樣的眼光看待,就像我確診後,我父母很嚴肅地對我說不要告訴任何人,至今為止我的親戚們都不知道我到底怎麼了現在的話,在年輕一代里,普及率算是提高了吧,就像我們大學入學時,都會進行相關方面的普及與測試,甚至還設立了心理委員(呃呃呃,不過說實話,如果不是專業或者是疾病患者,那種疼痛與絕望,怕是無法體會的,理性的勸解對於患者來說可能還要更糟糕些)

抖機靈:

為什麼精神病是罵人的話?


當社會追求層面從物質轉化到精神,每一個人都渴求發現真正的自己並希望接納自己的時候, 大家都會自發地去學習 ,獲得關於心理學的知識 。然鵝現在呢 ,心理學還是存在小眾層面, 大家對於這個方面的認識仍有一些偏差 ,而且心理學相對來在中國還是難以觸碰到的。 耳聞我生病的一個大朋友說我這是一種富貴病 ,要提的是他還是藝術高等學府里的碩士,即便受教育程度程度高也不免遭於傳統觀念的束縛啊!其實我自身也是這樣的,生病之後才去自主地了解 ,而且心理學是一個大學科,所以現在我覺得更需要一些專業人士來做一個好的傳播者。

1, 如果各個高校都把心理學101 列為全校生必修課,那麼這個問題很快就解決了。心理學也可以在初高中作為選修,然並卵,高考並不考,所以沒有希望大規模開展。

2, 心理健康和心理學不同。心理健康是一個綜合教育的結果,並不應該僅由一門課程來解決。我本科時候聽了很多校心理健康老師的講座,200多人的階梯教室每次都擠滿了人。

3, 精神病學更加高等(more advanced),不是該專業,誰願意去讀呢?

4,科普這一塊兒真的需要大大加強。


你能問出這個問題就說明你已經認識到了心理學的重要性。

21世紀必定是心理學的世界。

你問中老年人的話,他們知曉的可能性確實是很低,畢竟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個時候的人主要致力於填飽肚子了,沒時間思考自身想不通的問題。

現在大家條件都好了,而伴隨著中國物質急速發展而來的是人性慾望對道德的妥協,那些急功近利阿諛奉承出賣心靈的人有時反而成了利益享有者--- 所謂的有錢有權之人。這讓從小吸收了大量道德觀的我自己開始了漫長的自我溝通,自我和解,並開始閱讀類似於《少有人走的路》這樣的初級社會學或心理學書籍,這幫助我逐漸找回一顆平和的心。

所以對於老一輩,他們已經過了需要心理掙扎的階段,或者他們也已經習慣了去掙扎多過承認自己的心理疙瘩或心理疾病,硬是強求他們去承認,只會摧毀他們幾十年來逐漸完善的心理地圖。而對於新一代年輕人,我相信很多人有跟我一樣的心路歷程,我也相信在信息化大發展的前提下,他們會利用自己可及的資源去做心理疏導。心理學在新一代實際的普及程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高。


心理學是給有錢人看的吧,一般人,摸摸口袋,照照鏡子,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中國人,一般人多。


謝邀

不光生理學,法律也是,醫學也是,等等。

過去窮關注物質

富了以後,才會關注心理健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