踱步星辰,尋道崑崙。

一派自成,披雲見蒼生。

一、亦神亦人的姜太公,究竟是何來歷?

《哪吒之魔童降世》引發了國產神話題材電影的熱潮,作為「封神宇宙」系列的接力之作《姜子牙》讓姜子牙搖身一變從垂釣的老叟,變身為贖罪的「眾神之長」。

在以往的史書記載中,姜太公是周朝的開國功臣,兩代君王所倚重的帝師良將。同時,他也是齊國的創建者,使齊國民富國強的明主賢君。

而隨著時間的演變,姜太公的形象在民間傳播中逐步神化、巫師化,由一個歷史人物變成神話傳說的人物。

民間神話傳說故事中的姜太公,變得能掐會算,法術高強,不僅會設壇除妖,更成為了封神降魔的眾神之首。

在今天,仍有不少地方會在房屋上樑時貼「姜太公在此,諸神退避」的紅紙,以祈禱平安。

那麼,歷史上曾經真實存在過姜子牙嗎?作為功臣的姜子牙又是如何一戰成神,成為了上至皇家下至百姓所推崇的「武神」?

神話學研究大家袁珂先生就在《中國神話傳說》中講述了中國的歷史與神話之間一個複雜、有趣且值得探討的問題:神下地和人上天。

袁珂指出,中國神話最突出的特徵,就是神話和歷史這兩條線線相互纏繞、相互交織。神話可以轉化為歷史,即天上的諸神可以轉化為人間的聖主賢臣。

如皇帝(皇天上帝)轉化成為了民間的黃帝,火神祝融則轉化成了高辛氏的"火正";刑神伯夷轉化做務的法官阜陶,帝俊的生十個太陽的妻子義和轉化成為了做務的掌天地四時之官的義氏、和氏,長鼻大耳的象轉化做舜的弟弟象,等等。

《山海經》中火神祝融的形象

動漫中的祝融形象

他們既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後世人們又在歷代傳說中在他們身上附會了不少神話的因素

那麼人間的聖主賢臣,是否也可能神話化而成為天上的諸神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古代神話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少顯著的例子,除了姜太公之外,還有李冰、伊尹、成湯眾多歷史人物因為戰功顯赫、道德高尚加入到了神話宇宙的行列。

他們雖然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後世人們又在歷代傳說中在他們身上牽強附會了不少神話的因素。

在現在民間傳說中,姜太公的身份非常複雜。關於姜太公的工作的說法也不一而足,比如漁夫、船夫、看門人等等,往往自帶「喪的屬性。因此,民間也有這樣一句俗語,「姜子牙做生意——賠本」。

但在古代,姜太公的傳說是古代顛沛窮困的賢士晚遇明主傳說的典型。《孟子》中尊稱姜子牙為「天下之大老」,在《武王伐紂平話》中也特別提到了姜子牙「戰神」的美譽。

除此之外,屈原也曾經在《離騷》和《天問》中屢次提起姜太公,記敘了關於他在紂都朝歌屠牛得遇的傳說。

「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

「師望在肆昌何識?鼓刀揚聲後何喜?」(郭沫若譯:姜太公在朝歌做屠戶,文王何以知道而喜歡?)

有關姜子牙的傳說,在戰國中年已經相當流行。那時由於豪強兼并,「王綱」解體,整個社會處在動亂不安的狀態中。

在這種局面下,少數在「用人唯賢」的政治路線下,可以登上一定的政治地位。這些登上一定政治地位的人,由於他們出身微賤多少知道民間的疾苦,因而在他們的政治措施中,能適當地照顧到人民的利益,為人民作些好事。

而人民對於才士的身世遭遇也極容易同情。姜太公故事(包括伊尹、傅說等人的故事)在戰國時代傳播於民間,正反映了人民對身世坎坷的才人賢士所抱的同情的態度。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姜子牙從人到神的故事,離不開「封神宇宙聯盟」的源頭——《封神演義》的一代代傳播。

在現在民間傳說中,姜太公的身份非常複雜。關於姜太公的工作的說法也不一而足,比如漁夫、船夫、看門人等等,往往自帶「喪的屬性。因此,民間也有這樣一句俗語,「姜子牙做生意——賠本」。

但在古代,姜太公的傳說是古代顛沛窮困的賢士晚遇明主傳說的典型。《孟子》中尊稱姜子牙為「天下之大老」,在《武王伐紂平話》中也特別提到了姜子牙「戰神」的美譽。

除此之外,屈原也曾經在《離騷》和《天問》中屢次提起姜太公,記敘了關於他在紂都朝歌屠牛得遇的傳說。

「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

「師望在肆昌何識?鼓刀揚聲後何喜?」(郭沫若譯:姜太公在朝歌做屠戶,文王何以知道而喜歡?)

有關姜子牙的傳說,在戰國中年已經相當流行。那時由於豪強兼并,「王綱」解體,整個社會處在動亂不安的狀態中。

在這種局面下,少數在「用人唯賢」的政治路線下,可以登上一定的政治地位。這些登上一定政治地位的人,由於他們出身微賤多少知道民間的疾苦,因而在他們的政治措施中,能適當地照顧到人民的利益,為人民作些好事。

而人民對於才士的身世遭遇也極容易同情。姜太公故事(包括伊尹、傅說等人的故事)在戰國時代傳播於民間,正反映了人民對身世坎坷的才人賢士所抱的同情的態度。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姜子牙從人到神的故事,離不開「封神宇宙聯盟」的源頭——《封神演義》的一代代傳播。

《封神演義》成書於明隆慶、萬曆年間,全書以周代商、武王伐紂的歷史為背景,借鑒了史書、民間傳說、《武王伐紂平話》、《列國志傳》等前人的記載和著作。

在《封神演義》的版本中,以姜子牙為代表的昆崙山闡教支持周武王討伐暴虐無道的商紂王,並與支持商紂王的東海蓬萊島通天教主為代表的截教諸仙鬥智斗勇、斗陣鬥法、斗寶斗器,最後滅了商紂王朝,斬將封神。

在《封神演義》中,姜太公成為手握打神鞭的人物形象,敘事內容也增加了許多虛構的成分。

從第十五回「昆崙山子牙下山」開始,至第九十九回「姜子牙歸國封神」,姜子牙斬妖除魔,不負眾望,最終不僅完成了封神的使命,也贏得了民眾的推崇。從此使得「姜子牙」這個稱呼深入人心,在民間廣為流傳。

儘管《封神演義》中,姜子牙伐紂的成功,但他卻主要是依靠姜太公的法術和各路神仙的下界幫忙。

與《武王伐紂平話》和《春秋列國志傳》相比,滅商扶周的故事和姜太公的形象已經遠離了歷史真實,變成神話,正式步入了文學的軌道,是文人的文學再創作。

相較於以前的作品,姜太公也有了新的性格因素,因此姜太公的文學形象也達到了藝術的頂峰,成為了我們所熟悉的故事模本。

在電影《姜子牙》中,我們看到了導演對姜子牙故事的又一次改寫。姜子牙的神話,藉由電影這樣的的現代形式,被塑造為一個追尋自我的故事。

「若連一人都救不了,該如何救蒼生」

電影《姜子牙》將封神榜神話中乏於「武勇」,智謀平平的姜子牙變為了在經歷了七死三災之厄難的英雄。

二、歷史上的姜子牙究竟是何職位?

姜太公,可能是中國古代名號最多、最複雜的一個人。

在不同的文獻、史料、典籍、文學作品中的稱謂都不相同,大致有姜子牙、姜牙、師尚父、太公尚、姜尚、呂尚、呂太公望、周望、姜望、呂望、呂牙、呂渭、太公望、齊太公、飛熊等十多個稱呼。

姜子牙,這個稱呼其實是後世人根據後來人物稱呼的習俗自己發明出來的。

後世姓氏合一,所以只稱其「姜姓」,而通常對人的稱呼是表字,姜太公字子牙,於是就產生了「姜子牙」這個稱呼.

當然這也不能算錯,這不過是不同時代的不同習慣而已。就好像我們現代人稱呼古人往往都是直呼其名,這是我們現代人的習慣。

但在古時候後,稱呼別普通人都應該是表字或者號,即:「XX先生」;而稱呼帝王往往是:「X祖(宗)X皇帝」。

「太公」這一稱呼,在先秦兩漢時期的史書、典籍中出現較多。

《詩經?大雅·皇矣》「帝謂文王」,唐·孔穎達疏曰:「文王問太公:『我用兵孰可?』太公曰:『密須氏疑於我,我可先伐之。』」

此外,《周書》、《禮記》、《國語》、《墨子》、《荀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左傳》、《漢書》等很多史書典籍也皆稱「太公」。

太公這個稱呼的來源,清代史學家梁玉繩認為:「太公」是長者之稱,因為他年高有德,所以稱為「太公」。

而清代考古辨偽學家崔述則認為:姜太公是齊國的首封之君,所以齊人追稱他為「太公」:「蓋望,其名也;尚父,其字也;呂,其氏也;姜,其姓也;師,其官也;公,其爵也;太公,齊人之追號也。」

《史記》中記載武王在滅紂立周以後,「封尚父於營丘曰齊」。姜太公被封於齊,是齊國的始祖,被稱為「齊太公」。

於是世人便有了齊太公、姜太公、呂太公、太公、呂公等稱呼。

史書、典籍中習慣以「太公」作為稱謂,但是齊太公、呂太公、姜太公這樣的稱呼在史書中卻不常見。

「齊太公」這個稱呼,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中的《齊太公世家》。

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長見》篇中則用了「呂太公」這一稱呼:「呂太公望封於齊,周公旦封於魯。」

「姜太公」這個稱呼見於東漢末徐幹的《中論》:「又有不因眾譽而獲大賢,其文王乎?畋於渭水邊,道遇姜太公,皤然皓首,方秉竿而釣」;

宋代方回的《客況六言五首》:「借問老夫年紀,五屈指姜太公」;華岳的《歸釣吟》:「也不學,姜太公,百年將至方非熊。會須年少遇真主,恢我諸夏車書同。」;

清代賈鳧西《木皮散人鼓詞》:「姜太公殺花老眼溜了陣,護駕軍三千喪上命殘生。」

而真正使姜太公這個稱呼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的,還要得益於上文我們所提到的明代小說《封神演義》。

此外,還要歸功於民間傳說及詩歌、戲劇等其他各種文學體裁的對姜太公神乎其神的再塑造。

由此可知,姜太公姜姓,呂氏,名子牙或牙,望和尚父是尊稱,也單稱尚,師是官職名,又因其始封於齊,所以稱太公,文學作品又給了他飛熊這個名號。

幾千年來,由於政治、文化的變遷,場合、官爵、地點和環境的不同,人們把以上這些姓氏和稱呼進行不同的組合,叫法各異,

由此便形成了呂望、姜望、姜尚、呂尚、太公、姜太公、齊太公、呂太公、呂公、太公望、太公尚、呂牙、姜牙、姜子牙、師尚父、尚父、周尚父、飛熊等不同的稱呼。

????但在文獻典籍中師尚父、太公望、姜尚、呂尚、太公用的較多,民間傳說或俗語中則多稱「姜太公」或「姜子牙」。

姜子牙的故事還在繼續,中國神話宇宙正在崛起。閱讀神話永遠都不晚,閱讀神話又似乎總是太遲。

如何正確打開這份瑰麗詭譎的神話世界?

一份關於「神話」的書單,我們為你準備好了。


神 話 書 單 推 薦

近3300條詞目,400多幅圖片,拼貼最綺麗的中國式浪漫。——編輯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編寫前後費時十年,一經出版便在讀者中引起極大反響,並得到專業領域的認可,榮獲1985年四川省社科院科研成果特別獎。

此次修訂根據袁珂先生生前親自對1985年版中的諸多條目進行重寫和補充的手稿重新整理,使這一經典著作更加完善,為讀者提供了解中國神話的最佳讀本。

本書資料豐富詳盡,將同一傳說的不同版本收羅齊全,體例索引整齊且嚴謹可靠。對詞目的說明, 引用原文作解釋, 使內容更為紮實, 引據確鑿。

袁珂的神話學精微細緻,一番披沙瀝金的工夫。——曉林子悅

曾有人這樣評價袁珂先生,」他的建樹,有如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使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神話學壇,顯得更加生機盎然。」袁珂先生對中國神話的研究不僅拓展了學術史上一新的領域,其相關研究成果也成為「中國神話學」的系列重要著述。這本《古神話選釋》,搜輯、整理、擇錄、釋讀了散見在古籍文獻中的中國古代神話,更據銘文石刻、民族神話、民間傳說等史料,立論演繹,為讀者呈上一幅瑰麗而恢宏的遠古、上古中國的圖景,也初見先生的「廣義神話」理論體系。

以前覺得是怪誕,但後來才發現其實《山海經》就是文學人類學與古代生活史。——是隻嗚嗚嗚嗚

《山海經》是保存中國神話材料最多、歷史最為久遠的一部古書。包含著神話傳說、地理、歷史、動物、植物、礦物、醫藥、人類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等知識。作為研究中國上古社會的珍貴史料,由於年代久遠、字據生僻,《山海經》一直存在閱讀、理解上的難度。袁珂先生在《山海經校注》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力求準確達意,將譯文則逐字逐句全部翻譯,形成了《山海經全譯》一書。

國內唯一一部神話史,神話學大師袁珂先生開山之作。——編輯

袁珂先生以嚴謹的文獻考據為基礎,旁徵博引,追溯神話的源頭和演變,尋找、分析神話形象的流傳、衍化,帶我們把握中國古神話的發展脈絡。 本書延續了袁珂先生的一貫文風,以清晰透徹的語言、開闊的學術視野,讓讀者體會到中國神話的豐富多彩、枝繁葉茂。在本書中,袁珂先生以廣義神話思想為基本認識,引經據典,考察了中國神話在流傳中的演變,和它對後世文學藝術的影響,以及歷代神話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是對中國神話發展形成整體概念的必讀經典。

看完只有一個感想,中國人民在浪漫和實幹這兩件事上真是出類拔萃登峰造極。——lastsong

作為中國神話學史上最傑出的第三代神話學家,袁珂先生集畢生之精力,從這些零碎的材料中,通過收集、整理、梳理、分析,並構建出神話的輪廓,

使那些在時代的流變中因被誤認為聖君,或被誤認為凶神,或被拔高為創世神而徹底失去了本來面目的神話人物各歸各位,用簡練、流暢、平實的文字將盤古迄於秦始皇的神話、仙話等進行了系統性的陳述,搭建出中國神話傳說系譜的相對完整性和清晰性,改變了疑古派和言必稱希臘者所謂的中國神話資料貧乏的誤解和謬見。

這樣一部著作想來定會引導對中國神話傳說感興趣的讀者進入一個神奇絢爛的世界,循著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瑰麗幻想、頑強抗爭以及步履蹣跚的足跡,親近黃帝和蚩尤的戰爭現場,帝俊、帝嚳和舜,羿和嫦娥的故事,鯀和禹治理洪水……

對於神話研究者來說,《中國神話傳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每章之後均注有出處,徵引原文,極富研究價值。

編輯於 2020-10-0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汪涵汪涵?

南京幻鏡動漫製作有限公司 內容總監

改編沒有問題,問題是改編的不夠徹底。

角色做出決斷是需要動機的,而產生動機則需要性格和情緒中的內生動力。

姜子牙可以站在狐妖和小九反抗元始天尊,但前提條件是他必須在情感上更靠近前者而遠離後者。比如在《美人魚》中,鄧超的情感更靠近林允,這樣觀眾就能接受他與張雨綺對抗的行為,與其產生共情,可以被他的獻身行為感動。

而在電影中,且不說狐妖,就連小九跟姜子牙之間的感情連接其實也很淡薄,兩人之間的情感既不是父女、也不是情侶、更不是戰友。這樣半吊子的人物關係設定很明顯是主創不想太過於背離原著的人物關係。但這樣一來,姜子牙的行為動機就變成了自己一個人的偏執,很難獲得他人的認同。

在封神榜原著中,神仙們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是什麼好東西。這一點讀過原著的人其實心裡都有數,將元始天尊和天庭勢力設定為反派是完全說得過去的。如果將人物和故事捋順,演繹一出反抗反動統治的時代精神革命劇是沒有問題的。

但姜子牙的性格又被刻畫得過於中庸和隱忍,缺少鋒利的稜角和堅定的立場。這樣性格的角色非常不適合放在時間較短的電影故事中,因為這類角色很難自發地挑起劇烈的衝突。而從故事上看,其實天庭營造的秩序已經基本成型,挑起新矛盾的任務必須交給一個性格十分極端的角色才行——因此主創在劇情中將這角色交給了九尾。

但九尾這個角色也存在很多問題——

反派立場,怪物形態,天生不討人喜歡,但偏偏命運還很悲慘;

其目的雖然是革命,手段卻過於鬼祟,難以傳達立場,更無法爭取到贊成其立場的同志。按照影片中姜子牙的搖擺態度,本來是有很大幾率將其爭取過來的。

對天庭的反抗行為過於缺乏計劃性,九尾在整場電影中所有的行動似乎都像是出於本能,但直到進入歸墟才提出自己的計劃,即解放所有狐族——說句不好聽的,早幹嘛去了?

再說說申公豹這個角色,我對這個角色的改編是最為不滿的——原本以為他會像哪吒里的申公豹一樣,就算不是反派最大的BOSS,至少也是幕後黑手一類的角色。結果看到一半才發現這竟然是個貝吉塔和小林的結合體,還落了個樂平的下場,連祭天讓主角升級的效果都沒起到。總之這個角色可以說是被完全的浪費掉了,既沒有起到推進劇情、激化矛盾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和主線劇情沒啥關係。

姜子牙在故事中有一個強迫症的設定,雖然也算有點意思,但是平心而論這個設定也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如果故事當中設計一個情節,比如讓他的同伴留下一個線索,其他人都沒有注意到,但唯獨卻讓強迫症發作的姜子牙注意到……如果這樣的話,姜子牙和其他角色的生動程度也將上升一個層面,不至於招致現在這樣的差評。

最後說一下四不相,這是我全片最討厭的角色,作用約等於《寶蓮燈》里的那隻猴子——雖然可愛但是無用。要在影片中設置這種角色以討好低齡觀眾和女性觀眾的思路早在十年前就過時了,純粹是導演和編劇的鍋,怪不得別人。

最後說一下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態度:

不贊成將這部電影一踩到底,這邊電影的質量其實還好,不算太差。

很期待創作團隊未來的作品。

如果一部影片沒拍好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技不如人,比如《大魚海棠》;比如動機不純,《雷鋒的故事》、《汽車人總動員》等;比如經驗不足,比如這部《姜子牙》。

作為一個動畫行業的老油條,《姜子牙》的主創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我們很早以前就曾經遇到過,解決起來其實也不是很難,但需要必要的擔當和決心——而這兩者對於欠缺經驗的創作者而言都是很稀缺的。


改編沒有問題,問題是改編的不夠徹底。

角色做出決斷是需要動機的,而產生動機則需要性格和情緒中的內生動力。

姜子牙可以站在狐妖和小九反抗元始天尊,但前提條件是他必須在情感上更靠近前者而遠離後者。比如在《美人魚》中,鄧超的情感更靠近林允,這樣觀眾就能接受他與張雨綺對抗的行為,與其產生共情,可以被他的獻身行為感動。

而在電影中,且不說狐妖,就連小九跟姜子牙之間的感情連接其實也很淡薄,兩人之間的情感既不是父女、也不是情侶、更不是戰友。這樣半吊子的人物關係設定很明顯是主創不想太過於背離原著的人物關係。但這樣一來,姜子牙的行為動機就變成了自己一個人的偏執,很難獲得他人的認同。

在封神榜原著中,神仙們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是什麼好東西。這一點讀過原著的人其實心裡都有數,將元始天尊和天庭勢力設定為反派是完全說得過去的。如果將人物和故事捋順,演繹一出反抗反動統治的時代精神革命劇是沒有問題的。

但姜子牙的性格又被刻畫得過於中庸和隱忍,缺少鋒利的稜角和堅定的立場。這樣性格的角色非常不適合放在時間較短的電影故事中,因為這類角色很難自發地挑起劇烈的衝突。而從故事上看,其實天庭營造的秩序已經基本成型,挑起新矛盾的任務必須交給一個性格十分極端的角色才行——因此主創在劇情中將這角色交給了九尾。

但九尾這個角色也存在很多問題——

反派立場,怪物形態,天生不討人喜歡,但偏偏命運還很悲慘;

其目的雖然是革命,手段卻過於鬼祟,難以傳達立場,更無法爭取到贊成其立場的同志。按照影片中姜子牙的搖擺態度,本來是有很大幾率將其爭取過來的。

對天庭的反抗行為過於缺乏計劃性,九尾在整場電影中所有的行動似乎都像是出於本能,但直到進入歸墟才提出自己的計劃,即解放所有狐族——說句不好聽的,早幹嘛去了?

再說說申公豹這個角色,我對這個角色的改編是最為不滿的——原本以為他會像哪吒里的申公豹一樣,就算不是反派最大的BOSS,至少也是幕後黑手一類的角色。結果看到一半才發現這竟然是個貝吉塔和小林的結合體,還落了個樂平的下場,連祭天讓主角升級的效果都沒起到。總之這個角色可以說是被完全的浪費掉了,既沒有起到推進劇情、激化矛盾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和主線劇情沒啥關係。

姜子牙在故事中有一個強迫症的設定,雖然也算有點意思,但是平心而論這個設定也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如果故事當中設計一個情節,比如讓他的同伴留下一個線索,其他人都沒有注意到,但唯獨卻讓強迫症發作的姜子牙注意到……如果這樣的話,姜子牙和其他角色的生動程度也將上升一個層面,不至於招致現在這樣的差評。

最後說一下四不相,這是我全片最討厭的角色,作用約等於《寶蓮燈》里的那隻猴子——雖然可愛但是無用。要在影片中設置這種角色以討好低齡觀眾和女性觀眾的思路早在十年前就過時了,純粹是導演和編劇的鍋,怪不得別人。

最後說一下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態度:

不贊成將這部電影一踩到底,這邊電影的質量其實還好,不算太差。

很期待創作團隊未來的作品。

如果一部影片沒拍好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技不如人,比如《大魚海棠》;比如動機不純,《雷鋒的故事》、《汽車人總動員》等;比如經驗不足,比如這部《姜子牙》。

作為一個動畫行業的老油條,《姜子牙》的主創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我們很早以前就曾經遇到過,解決起來其實也不是很難,但需要必要的擔當和決心——而這兩者對於欠缺經驗的創作者而言都是很稀缺的。


1.人物改編其實沒有問題,觀眾應該尊重作者設定,只要沒有出現嚴重道德滑坡,角色的二設是可以接受的。

2.姜子牙設定看著有問題,但本質不是二設的問題,而是作者講故事講的不行,本來應該起碼三部片子的故事(姜尚伐紂,尋覓真相和絕天地通),結果一下子全講了。所以才會讓人覺得設定很扯。

3.具體化來說,我講一下妲己(不是小九)吧,如果你看原著,封神里狐族雖然算不上戰力末尾,但比起原著裡面的什麼開天異獸,太古真仙比起來,狐族頂多也就是個中下水平,可電影里給按了個boss身份。

這行不行,當然可以,就像我說的,要尊重作者設定。但這裡就面臨一個問題——封神原著里頂級戰力通天教主那可是一言不合「重演地火風水」,能開天闢地的大佬,哪怕你有自己的設定,也難以更改大眾的第一印象:封神里都是神仙,都特牛逼。

所以如果作者弄了一個反印象的設定,應該起碼要花一些篇幅,比如來講一講狐族強在哪裡,有什麼特殊之處,九尾狐強在哪裡,有什麼特殊之處。

如果不把這些講明白,上來就說「九尾是boss」,只會讓大家覺得違和——因為大家熟知的封神里九尾就是一個小棋子,是幾個頂級大仙為了開封神改商換周的印子。

而這種違和感,又沒有被後續的劇情填補,反而隨著劇情深入,越發覺得違和,其核心原因,就是故事講的不行,編劇不行。

其實世界上沒有討人厭的設定,只有沒有前因後果,不能自圓其說的設定。

比如我光說一句,能吃米飯的人能拯救世界,那這一定是個扯犢子的設定,按網文說,這是毒點。

但如果我花一些時間,能編出一套編年史,講這個世界的人吃米飯會中毒,然後只有魔王和勇者才能吃米飯,現在魔王已經出現了,所以神官就說找到另一個吃米飯的人就可以拯救世界。

這樣這個設定就變成了一個能博人眼球的輕小說式噱頭了,儘管不出彩,但起碼不是毒點。

那如果,我依萍一定的科學知識,構建了一個邏輯自洽,劇情精彩,帶有一定社會教育意義的故事,並且讓米飯成為串聯起故事的隱線,那這個設定不光不會是毒點,反而能成為讓人拍案叫絕的亮點。

所以說,客觀講,姜子牙二設算不上多毒,但問題是編劇沒有給前因後果,也沒有花時間慢慢敘述劇情。

犯了國內影視界常見的毛病,啥都想講,啥都沒講明白,啥都想改,可啥都沒改清楚,這才是核心問題。


只是劇情太爛被全民抨擊而已

你看哪吒有那麼多人拍磚嗎


這部動畫總共也沒幾個人物,有改編得好的,也有改編得不好的。

改編得好的:

1.蘇妲己

優秀的改編,撐起全片主線,沒得說。

人類女孩蘇妲己和狐妖元神相連,這是很好的想法。

2.天尊

這裡天尊明顯是原著中女媧的角色。

上位神明是幕後黑手,這並不是現代人的陰謀論,完全符合原著精神。

3.狐妖

很多封神題材的作品,都喜歡搞些「狐妖愛上紂王」之類的愛情戲。

本片中狐妖翻臉不認人,乾脆利索地做掉紂王,這才是禍亂天下的妖魔反派氣概,遠遠超出小兒女格局。

改編得一般的:

1.姜子牙

作為主角過於平淡。

本來姜子牙可以挖掘的點很多,甚至是個喜感十足的老油條角色。片中的他性格太沉悶嚴肅。

2.四不像

片中瘋狂賣萌,又莫名其妙送人頭,刻意煽情角色。

改編得不好的:

1.申公豹

這個角色完全就是敗筆。宋異人、武吉、龍鬚虎……姜子牙這麼多朋友門人哪個不行,哪怕是聞太師都可以,非要洗白申公豹。

2.紂王

紂王的設定,是迷失了自我的豪傑人物,片中就是個無能的變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