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了,看個人發展的時期。

早期大家都是學術,學的是基本工,施工圖,效果圖的手法,現場的經驗。後期都追求道,越沒實際用處越有用處。

建築史早期讀的用處不大,但是不排除特別有天賦能天賦異稟能理解,大多數人來說用處不大。先把室內的6個面理解清楚。在去學就能學到不一樣的滋味來了。

設計是個要求綜合能力很強的工作,工作強度很大的工作,早期熬夜加班能讓人質疑世界。大家喜歡把設計師必做貓,孤冷又高傲。但夜不眠更是。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你現在能所處早期設計時間,那我建議你把時間用來打基礎,基礎是最重要的,把項目的操盤練習好。多復盤有空閑的時間去學習充電。


我稍微說細一點,以中國建築來說,國外的建築史不太了解。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的中國建築文明。中國的古建築是世界上歷史悠久,體系完整的建築體系,從單體建築到院落組合、城市規劃、園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築史中都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建築與眾不同地體現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築思想。 中國建築以中國文化為中心,以漢族文化為主體,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完整保持了體系的基本性格。原始社會至漢代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形成時期。在原始社會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為居住處所,或構木為巢。到了原始社會晚期,在北方,我們的祖先在利用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或淺穴居,以後逐步發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現了干欄式木構建築。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商代,已經有了較成熟的夯土技術,建造了規模相當大的宮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營造很多以宮市為中心的城市。原來簡單的木構架,經商周以來的不斷改進,已成為中國建築的主要結構方式。瓦的出現與使用,解決了屋頂防水問題,是中國古建築的一個重要進步。

古代建築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大土壤中生長、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一、 可讀性

中國古代的建築比之外國建築多了一些人文色彩雖然建築的形式語言很抽象,我們常用雄偉、高大、輕巧、秀麗等來形容它們。但是,先人們賦予了其以人為的寓意。比如,不同的屋頂、匾額、楹聯等有著不同的 含義,象徵著不同的社會意義、等級制度等。讀懂古建築所作的註解,我們可以領悟比建築自身豐富得多的內涵。

二、 可塑性

中國古代建築在平面、空間上都是以"間"為單位,這就帶來了一種靈活性,人們可以隨著使用過程改變其形態、功能,可隨意拆、移、挪。

三、 內向性

外國建築多數很講究形式外觀,而中國古代建築有些雖然外形簡單,比如四合院,進院後卻發覺極為豐富,不論是視覺、心理感受或是內涵。再比如蘇州園林,也是這樣,曲折迴轉,別有洞天。

一、圍院的平面空間

眾所周知,外國建築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圍房 子,中國建築則相反,院在內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圍院子。房屋、牆垣等圍合成院落,以院為中心;或是以主單元(即正殿、正廳)為中心,次單元(即兩廂)圍繞主單元,一正兩廂,並以抄手廊連接,組成一座建築。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間。其特點就在於把「院子」作為建築平面的組成部分,室內外空間融為一體,以房廊作為過度空間,富有生

活氣息。院周圍建築互不獨立,相互聯繫。但合院建築不是群體,而只是「一座」建築。

這種內向層次型的建築空間模式,尤以傳統園林為。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園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軒、廳等建築或粉牆,院在內,以樹木、假山、池水、牆垣或建築分割空間。「庭院深深深幾許」,令人心曠神怡。

二、軸線的空間藝術

中外建築單體都講究對稱,但中國建築、空間布局尤以軸線對稱見長。這主要體現在受中國「周禮」思想影響較大的建築體系當中。古代都城規劃中,都以主宮殿位於中軸線上,以宮室為主體,次要建築位於兩側,左右對稱布局,「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與明清北京城的規劃布局。再如中國古代寺廟中,強調軸線空間布局的實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將主殿大雄寶殿放在軸線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後左右。「左閣右 藏」、「左鍾右鼓」等。空間層層遞進,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興寺的布局。此寺始建於隋,改建於宋,保存至今。

當然,中國傳統建築這種空間的形成,有其主客觀原因。客觀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態的原因等,主觀上如中國長期保持的生產方式、經濟形態和人文形態等原因。這裡不再贅述。

三、誠實的結構

中國傳統建築,論其結構,不論是皇家的宮苑,還是散見於各地的各類型的建築,包括民居,其結構特點在世界古代建築史中都是與眾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結構形式主要有兩種: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樑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兩端並承檁;這樣層疊而上,在上層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檁。這種結構的建築, 室內少柱或無柱,空間較大,在我國應用很廣,特別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這種結構的特點是由柱徑較細柱距較密的落地柱與短柱直接承檁,柱間無梁而用若干穿枋聯繫,並以挑枋承托出檐。這種結構用料小,但室內柱密,空間不夠開闊,在我國南方使用很普遍。由於是以木構架為主,柱承重,牆不承重,所以門窗可自由布置,體現了形式與結構的統一。在皇家建築和重要的壇、廟建築中,還以斗拱支撐在柱頭、屋檐間,使得建築出檐深遠,保護木結構的屋身。在這裡,斗拱一方面是結構構件,另一方面也成為建築上的裝飾物,即以結構構件為裝飾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結構真實,功能合理,也是一種真善美的統一。但不論是何種建築,結構上的基、柱、梁、 檁、椽、斜撐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狀上也加工成裝飾構件,結構、構件間用榫卯結合,不施釘子。

外觀上和其它國家的許多建築一樣,分台基、屋身和屋頂三部分,但中國傳統建築的屋頂尤其大,有時幾乎和屋身同高,且每個部分都有一定的比例及標準做法。

四、「天人合一」的建築環境

和諧於自然的環境意識,更自覺更深刻地體現在園林建築中。廣義的中國傳統建築應包括園林建築。在園林裡面,建築不必拘泥於一正兩廂。倫理象徵或多或少地被沖淡甚至完全消失,建築布局獲得自由度。建築與山水、花木等有機地組織為一系列風景畫面,使得園林在總體上達到一個更高層次的建築美與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

在審美方面,中國建築給人設定的路徑決定了人在其中是以一個個院落為中心對建築進行審視的。故而在建築設計中,匠師們僅就院中視野所及進行仔細推敲,而對日光不及的側面則徹底不管,任其質樸平淡,從而形成了立面構圖的「場景式」特徵。步移景異,是真切認識古建築及室內設計的一把鑰匙,可以糾正長期以來以西方審美觀點來判定中國建築及室內裝飾的誤區。

所以說,中國古代建築與當今室內設計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是對古代建築的繼承和發展,你說關係大不大。


大! 實際不懂建築史也並不影響你未來的相關工作, 就好像誰也沒規定美術老師必須熟讀美術史。 可是,為什麼說大呢?

首先,歷史本身是一種傳承,它承載著千年事物變化及因果影響,這標誌著所有的文明都非空穴來風。

就專業課而言, 不談歷史,只講工作,久而久之,建築是怎麼來的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只注重現在不注重過去,到頭來會像猴子掰苞米一樣,最終什麼也得不到。

歷史不止是傳承,還是引導。當然,這是往大了說。

往小了說,建築史的發展內容讓我們了解了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下的知識體系,這裡有很多的專業內容。比如, 巴洛克,洛可可,古典風格,後現代主意風格,解構主義,中國古建築的榫卯工藝。 這些東西是未來作為優秀設計師的標杆和談資。

一個詞代表一種風格,代表一種方向,也快速表述了你將要契合的設計形式,這些東西不需要背,但需要了解,它能為你的創造力賦能,我還記得我上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你必須多去網上搜集圖片,看的越多,思路就越多,絕對不要閉門造車。

我們的知識和創造都來自於記問,通過模仿,通過傳遞逐漸的產生萌芽意識隨後到創作革新。這些東西都是源於歷史,融入歷史。 如果你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不僅僅只是當一個普通的設計師,事實上你要學的東西更多。


我的設計靈感和跟客戶談論的資本大多都來源於建築史,我看到的好的設計和比較有建設性的想法大多都能從歷史中找到相似的。


室內設計只是建築設計中的一個章節而已。

答應我,好好學習任何一門標題上寫著「建築」兩個字的課程,這是你以後做設計,談單子,賺錢的根本。

它們也必將成為你設計道路上最為堅實的地基!


室內設計是建築設計的一部分!


室內設計師是個雜家,任何學問都會和你有關係,記住嘍。


首先,多讀書肯定是有好處的,他不能正面的教你什麼,但是很多內在的東西,你讀完之後 會慢慢影響你的。

室內設計本來就是建築的一部分,光是這一點你就好要好好的讀一下。

並且,等你工作了,做上設計總監了,你總不能連曾經的歐式風格都分不清。

當你做新中式項目時,有些元素來源於歷史上哪個朝代的,如果你能講出來,會有很好的說服力的 。


文藝復興之前基本沒啥關係,但之後尤其是近現代,這倆關係極為密切,很多大師都是將建築設計、傢具設計、室內設計等一手包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