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曾在節目中說:「我越來越覺得,門當戶對這四個字,準確的不能再準確了,曾經好多年前有一朋友跟我聊天就說,怎麼看這4個字,我說這玩意兒兩人好就行了,門當戶對無所謂的事兒。但是後來越來越覺著有道理,比如世界首富的兒子,娶了天津說相聲的閨女,這雙方父母坐到一塊兒,就說都能說普通話,他說了對方也不懂啊,男方想的是怎麼買幾個國家,女方想的是怎麼打包今天的剩菜,他聊不到一塊去。三十三層天,一層天一層境界,不在其位,你不會明白那個狀態。」

我覺得,門當戶對無論到什麼年代,都是重要的,因為你的背景決定了你的圈子,而你的圈子決定你的三觀,你的三觀決定你的生活態度。

名著《簡愛》中有這樣一句話:「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門當戶對不僅僅說的是家庭背景,也包括個人的思想和精神,並不是說門不當戶不對,就一定不幸福,只是相較於門當戶對,它不幸福的概率要大很多,有很多鴻溝不是兩個人相愛就能解決的。


談一談我對門當戶對的看法。

從小聽到父輩在談論別人的感情以及他們對感情的理解時,總不免提到「門當戶對」一詞,我開始反思這個詞的意思。一開始我不以為然,覺得主要是看人,要是他人好,哪怕他富可敵國或者一貧如洗,我都是可以的。但是後來我又發現,對我來說,果然父輩還是比較有經驗的。

作為普通人,我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人生浮沉,沒有那麼大的勇氣去面對無法預料的問題。我理想中的生活狀態就是兩個人既可以轟轟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所以對我來說,門當戶對才是最優選擇。我不必攀附權貴,試圖融入有錢人的圈子;也不必「婚姻扶貧」,為感情付出更多的金錢,況且我們家也算不上中等家庭,只能算中低收入群體吧,父母都是種地的農民,但很勤勞。

我對另一半的看法是學歷和我相似,家庭不必差太大,比我們家稍微高一點點或者低一點點都沒關係,我覺得像我們這種家庭,父母很難在未來幫上什麼,只能是靠兩個人的努力奮鬥。我現在的男朋友和我們家條件差不多,而且也有很多共同語言。我們兩個都很上進,也很愛彼此,我感覺這就夠了。我覺得我現在的狀態就很符合「門當戶對」,就很幸福。

之前我的一個同學,我對他有點好感,可能在一起學習並不太能感受到家庭的差異。但是後來有朋友提到他家裡非常有錢,我立馬就清醒了,明白我們不是一條路上的人。果然在後來的接觸中,他的行為讓我很費解,比如提到人情關係的重要性。我的努力在他眼裡也是毫無用處,他認為,我應該把重心放到學習之外的事情上,比如打扮自己,多結交有錢人,實現階層的跨越。或許他說的有道理,但是我還是覺得做自己的事情,通過奮鬥實現自己的夢想是最好的結果。

我前男友的家裡比較困難,身處山區,父母也都是農民。我們是大學同學,他不止一次提到他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已經結婚生子了,那時候我們才20歲,甚至他的表弟也已經有了二胎,他表弟比他還要小。雖然我們家也是農民,但是我們這邊基本上很少出現這種情況,像我這樣大的還是孩子,還在上學。他父母知道他有女朋友之後,經常和他提到什麼時候結婚,趕緊生孩子吧。雖然他父母年紀也不大,17歲就有了他,現在不到40,和我30多歲才生育的父母比起來簡直像差了一輩。在溝通中我們很多觀念不同,再加上家裡的距離非常遠,最後還是分手了。這也是我能想到的結果。

經歷了這些事情之後,我非常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也更加理解了「門當戶對」對我的意思。在我看來,門當戶對不僅僅是兩個家庭的門當戶對,更是兩個人的門當戶對,包括學歷、職業、愛好、未來規劃、興趣等等。即使家庭門當戶對,一個孩子北大清華畢業,一個孩子中學學歷,我覺得或許也比較難以維持,因為兩個人對自己人生的規劃或許都不一樣。

這都是20歲出頭的我對門當戶對的淺陋理解,並不是什麼真理,門當戶對本身也不是真理,只是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也並不適合所有人。我一個家庭條件普通女性朋友和一個家裡非常有錢的男生在一起了,兩個人也很相愛呀,所以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嘛,只是對我來說門當戶對讓我更踏實幸福一點~


1.絕非物質上的「門當戶對」

家庭條件、經濟狀況、社會地位上的半斤八兩,是門當戶對的一重標準,一種在價值觀、學識以及才智上的旗鼓相當;又是一重「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精神上的一致性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意味著兩個人在人生目標、生活中的重大決策上更容易達成一致,即使有了衝突,也比較容易和解,是一種進化上的優勢。

《簡愛》中說:「愛是一場搏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如果一個人不認可自己,沒能把更美好、更優秀的自己活出來的時候,對方也會把這種批判性的眼光投射到與自己相似的人身上,當然也就很難發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等到自己能夠接納自己、喜歡自己的時候,合適的人也就變得可愛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有些雞湯的講法——「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你對了,你找的人就對了」,還是很有道理的。

2.性格相似或互補均可,關鍵要看匹配度

我想,不管戀愛最初是由於性格互補還是相似,至少彼此都被對方所吸引而渴望兩個人的關係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但是相處的時間久了,彼此了解得也更加深入了。

性格相似的人會產生審美疲勞,而性格不同的人則會感到雙方可能有一些無法忽視的巨大差異。愛情最初的熱情漸漸退去,只剩下了無休止的爭吵與矛盾,就分手了。

所以,也許你會因為一個人的性情而愛上他,但你也會因為他的性情而討厭他。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要想讓這段感情持久,彼此就要學會滿足對方的愛情需求。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現在看來,性格能影響的太多了,甚至掌管著我們的婚戀大權。

性格不像性別,那麼容易一眼識別,它需要我們長期的接觸和相處才能探究清楚。

其實對方是什麼樣子的性格不是最關鍵的,簡單來講,關鍵在於他跟你的性格是否匹配?而「匹配」二字又蘊含著不少學問,它可能是互補的模式,也可能是相似的類型。

最可靠的辦法是在深度接觸以後,你發自內心的「感覺」。所以戀愛需要在「談」的過程中逐漸看清兩個人是否具有「相似性」,在戀愛剛開始的時候,感性的動機通常會起主導作用,而如果要進入婚姻,則需要更多的理性。


就是買東西唄,你一個月掙兩千當然就得小攤子上買東西了,非得去國貿,那隻能是過眼癮唄。


門當戶對就是說,我們的物理基礎差不多在一個層次,我們再談精神層次的戀愛,烏龜對王八,梧桐樹配鳳凰,別亂配,然後我們談感情。

感情是有條件的,就是在一個區間範圍內,如果跳出了「門當戶對」這個區間,再去談感情,就有點荒唐了,註定一方心理不平衡,甚至輸得精光。

門當戶對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所以,不要跟比自己窮很多的男人或者女人談戀愛,因為沒辦法平等交流。


你很好,我也不差


雙方的家庭條件方面以及自身工作條件互相匹配,你挺好的,但我也不差。再就是性格方面的看看能不能合得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