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迷戀遊戲,勸不動、打不得,和遊戲的這場戰爭,家長們早已一敗塗地,但是如果要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的話,遊戲到底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2020年了,還是希望大家不要用老一套有色眼鏡看遊戲,未來一切都會遊戲化,建議學習和遊戲和平共處,就像空氣和水。

每一個沉迷遊戲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無法呼吸的生存空間吧。

可能在家裡,家裡沒人關心他,除了打、罵、批判……不幸的家庭氛圍,是驅趕大部分孩子到遊戲中最大的驅動力——大概只有那個地方是安靜的、美好的、有人欣賞我和喜歡我的?

另外一個校園,不玩遊戲在學校里沒有朋友,不能和其他小夥伴溝通交流、炫耀自己的英雄、皮膚、戰績、技術……你剝削的就不是他遊戲的權利了,你是剝削他在學校的生存權利和正常交朋友的權利……

我不宣揚任何遊戲的積極作用,但大清朝時肯定沒有DNF,沒有農藥,沒有你所謂的孩子迷戀的遊戲……但有多少公子哥兒沉迷鬥雞鬥牛鬥蟋蟀?

如果你家有一個沉迷遊戲的孩子,請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不夠關心他關注他沒有滿足他,哪裡做得不到位,或者是在學校里孩子是不是遇到里什麼問題……最好是家庭里每周都可以有家庭遊戲,簡單好玩都就足夠,比如「猜主題詞」「誰是卧底」甚至簡單的「撲克牌」都可以有很多花樣可以促進親子關係。。。

你的目的不是讓孩子不玩遊戲,而是讓孩子合理地與遊戲和平相處,在家裡和學校里都能自信獨立地生活和學習。


站在長輩的角度想,好像不無道理,玩遊戲似乎就會把你帶到差學校、差工作,學不到東西、賺不了錢,而且還會交到壞朋友。簡單來說就是浪費時間、做沒用的事。

但我們曾分享過一位9歲開始玩遊戲的學霸的自白,為什麼上述的事情都沒有發生在他身上?

以下為作者自述:

我在台灣大學讀書,按現在流行的學法,算個「學霸」。一次,我和一個學長吃飯,他對我說:「你父母一定很照顧你,從小讓你參加很多活動,安排你的讀書進度和成長規劃吧?所以你可以進到這間學校、有一群朝夢想努力的夥伴,認識許多朋友,打球、社團、活動都不缺,你也才會看過這麼多書、學這麼多事情,認識一些創業者,學習創業。」

看著他眼裡的自信,我不知道該如何作答。是的,我有一群同行的夥伴、看過很多書、學很多事情、愛打球、社團、辦過不少活動,但我絕不像他想像的那樣。相反,從某個角度來看,我是一個「壞小孩」,上高中時,還曾被老師叫到走廊上,問我如果沒考上大學,打算找什麼工作。而且,我是個十足的遊戲迷。

我很愛玩遊戲,花很多時間玩遊戲,但在遊戲中,我並沒有學壞,還很幸運地學到了很多有意義的事。

01 為了看懂全英攻略,用字典挨個字查

在我九歲的時候,一款線上遊戲剛進入台灣市場,那時只有英文版,我為了看懂全英文的遊戲攻略,學著用字典挨個字查。

後來上了五年級,我隨家搬到了台北,玩遊戲的時間更久了,每天大概要玩五個小時,離開了以前身邊的「戰友」,我開始連上戰網,滿世界地尋找各國好手,進行對戰。

為了學習更精深的戰術,提升自己的控兵、了解各個種族的優勢,在Youtube還不盛行、直播技術還很不成熟的年代,我上網跪求其他遊戲玩家的遊戲影片,藉此去分析高手的每個動作。 簡言之,透過網路,我瘋狂地學習。

02 瘋狂地寫遊戲小說

而當我發現自己領悟的速度實在有限時,我決定改變策略,開始上網搜羅各種遊戲分析,用很破的英文去讀國外的文章。讀得多了,我也開始自己動手寫。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經常寫以遊戲為主題的小說,每天大概花兩個小時在這件事情上。到了初二的時候,小說已經寫的不錯,還有些朋友等著讀。幾年時間,我碼了三十七萬字,也成為當時該遊戲版上,最多人討論的連載小說。

但我對遊戲的熱愛卻沒有因為受到矚目而增加,相反,升上初三後,因自覺如果成績不好會對不起媽媽,才慢慢地不玩遊戲,專心在學業上。

03 從遊戲到現實

我並不認為遊戲與現實必須割裂,就像我從遊戲中習得學習的方法一樣,我也從遊戲中明白了一點:我喜歡挑戰,只要我足夠強大,我便能夠獲得勝利。我並不認同用遊戲逃避現實的做法,在我看來,遊戲只是眾多比賽中的一種。

如果孩子因為玩遊戲而交了壞朋友,更可能是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打入身邊的社群,父母親可以關心一下,自己的小孩在學校有沒有被欺負,與同伴的交往中是否遇到了什麼障礙。孩子如果對身邊的夥伴失去社交期待,自然容易被一些以「義氣」為名的社群,如幫派、小混混,甚至吸毒的人所吸引。

把學業搞砸了?如果玩遊戲是為了逃避現實,規避念書,成績自然不可能好,但我身邊成績好的人,玩的時間並不比別人少,甚至更多。好比我身邊的一個學霸,考試前念書的時間非常少,但他有個習慣——很早安排好自己的學習,也有很明確的學習進度表。這就是時間管理的魔力。

學不到東西?因為遊戲,我開始學英文、學時間管理、學思考、學策略調整、學溝通、學在有限時間裡的資訊吸收,並且開始寫作,寫過一部37萬字,經過讀者考驗還蠻受歡迎的小說(加上其它作品大概寫過百萬字,文筆普通,但也讓一些人感動過),同時激發了我對寫作的熱情。

因為遊戲,我認識不少很有想法的同伴。一個上海知名酒店的老闆曾和我聊中國的貧富差距,他告訴我在上海的街上,十萬元的名牌包與三塊的麵攤互作鄰居;一個瑞士銀行的精算師,在我國中的時候,就跟我預言了金融海嘯;一個香港的工程師,跟我說社群時代即將來臨,那個時候還沒有Facebook……有些東西,只讀課本是讀不到的。

04 重回家長的憂慮

遊戲是一個瓶子,同樣的瓶子可以裝不同的飲料。你可以教導孩子如何在陌生場合保護自己,而不是禁止他前往,你可以教導他時間管理,而不是一味念書,你可以告訴他,玩遊戲不是用來打發時間,而用來學習,學習策略,學著如何面對失敗並進步,順便記得提醒他,玩遊戲得有國際觀,要學好英文,才不浪費這個接觸異國文化的好場合。

我並不是鼓勵孩子玩遊戲,只是我想用自己的經歷說明一件事:玩遊戲會學壞,不是因為玩遊戲,而是其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我們得給孩子與我們交流的機會,告訴他們,玩遊戲也能成為一個好職業,但這太難太難。另一方面,我們得提醒孩子,玩遊戲的他是否快樂?遊戲究竟是他逃避現實的介面,還是他用來放鬆生活、提升自我的工具?

最後,我想對家長和孩子們說一句:沒有人能嘲笑夢想——如果那真能成為夢想的話,我們從不唾棄價值,如果它與生活並不相悖。


本文來自台灣知名博客Wondero,我們已獲得其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佈於 2020-11-3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一生之盟一生之盟《九州縹緲錄》,電腦主機,陳奕迅,單機玩家

孩子喜歡賽車,你可以給他花幾十萬,幾百萬去買賽車,訓練嗎?你願意讓他坐在以百公里時速前進的車裡,行駛在懸崖邊上,還是以兩三百公里的時速沖向彎道?

孩子喜歡射擊遊戲,喜歡使命召喚現代戰爭系列,你願意把他送到軍隊,讓他去執行危險萬分的任務嗎?你可以買一顆核彈,然後引爆讓他感受核爆的震撼和恐懼嗎?你可以引發總體戰,讓他衝鋒陷陣奪回天安門,感受那一刻喜悅嗎?還是黑色行動系列,被人洗腦審訊?

孩子喜歡中世紀,西部牛仔的時代,你可以製造時光機,把他送回去嗎?回到被黑死病籠罩的歐洲?還是回去被平克頓偵探追殺,亡命天涯?

孩子喜歡一戰二戰,你願意把他送到凡爾登戰役和諾曼底戰役的一線戰場嗎?

孩子喜歡漫威超級英雄,你是可以把他改造成超人還是有錢打造鋼鐵俠的鎧甲?

這些事情你要麼做不到,要麼不願意。而在遊戲里,你只要花上幾十上百,買個遊戲就能體驗。算上遊戲設備,不用1w元,還沒有生命危險,除了家長的巴掌。

我曾經被核爆震撼到,被諾曼底戰役驚嚇到。為亞瑟痛哭過,為伊麗莎白流過淚。我在遊戲里作為士兵為國家衝鋒陷陣,也當過市長規划過城市。我也墜過機,在野外求生,或者當老父親護送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孩。我經常在德國紐博格林賽道狂飆,或者跑拉力賽。

我相信家長也應該喜歡看電影,電視劇和小說吧。遊戲就是用電影級的視聽體驗加上小說的劇情演出完美結合在一起的產物。

如果你說孩子就不要有想法,愛好什麼的都滾一遍,只要學習,那麼請問,你是養了一個奴隸,言聽計從,還是一個機器人,沒有感情?

孩子工作後和你們一樣沒有時間精力玩遊戲了,也會和你們一樣做社畜。你是不是羨慕他們現在有時間玩,酸了,我沒得玩大家都別玩?


孩子喜歡賽車,你可以給他花幾十萬,幾百萬去買賽車,訓練嗎?你願意讓他坐在以百公里時速前進的車裡,行駛在懸崖邊上,還是以兩三百公里的時速沖向彎道?

孩子喜歡射擊遊戲,喜歡使命召喚現代戰爭系列,你願意把他送到軍隊,讓他去執行危險萬分的任務嗎?你可以買一顆核彈,然後引爆讓他感受核爆的震撼和恐懼嗎?你可以引發總體戰,讓他衝鋒陷陣奪回天安門,感受那一刻喜悅嗎?還是黑色行動系列,被人洗腦審訊?

孩子喜歡中世紀,西部牛仔的時代,你可以製造時光機,把他送回去嗎?回到被黑死病籠罩的歐洲?還是回去被平克頓偵探追殺,亡命天涯?

孩子喜歡一戰二戰,你願意把他送到凡爾登戰役和諾曼底戰役的一線戰場嗎?

孩子喜歡漫威超級英雄,你是可以把他改造成超人還是有錢打造鋼鐵俠的鎧甲?

這些事情你要麼做不到,要麼不願意。而在遊戲里,你只要花上幾十上百,買個遊戲就能體驗。算上遊戲設備,不用1w元,還沒有生命危險,除了家長的巴掌。

我曾經被核爆震撼到,被諾曼底戰役驚嚇到。為亞瑟痛哭過,為伊麗莎白流過淚。我在遊戲里作為士兵為國家衝鋒陷陣,也當過市長規划過城市。我也墜過機,在野外求生,或者當老父親護送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孩。我經常在德國紐博格林賽道狂飆,或者跑拉力賽。

我相信家長也應該喜歡看電影,電視劇和小說吧。遊戲就是用電影級的視聽體驗加上小說的劇情演出完美結合在一起的產物。

如果你說孩子就不要有想法,愛好什麼的都滾一遍,只要學習,那麼請問,你是養了一個奴隸,言聽計從,還是一個機器人,沒有感情?

孩子工作後和你們一樣沒有時間精力玩遊戲了,也會和你們一樣做社畜。你是不是羨慕他們現在有時間玩,酸了,我沒得玩大家都別玩?


快樂。

圖片來自網路,出處不可考

帶給了孩子快樂。

遊戲作為一種娛樂產品,其作用就是帶給快樂。

類似於美食。

人只要有吃的就不會死,吃廉價食品也能活,吃貴价食品也能活,為什麼非得玩花更多的錢去吃美食呢?不就是為了享受嘛。

遊戲也是一樣,遊戲的價值在於娛樂,讓人享受玩遊戲的快樂。

遊戲並不是妖魔,每個人都需要娛樂,沒有娛樂的人生,是痛苦的。

但是要控制娛樂的量,要讓孩子知道,享受不是壞事,但是要付出才能換來享受。

所以,可以給孩子玩遊戲,讓孩子付出成本去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