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你们家大人会不管你在做什么,叫你干嘛就必须现在做,不然就一直催你吗?


反过来,从教育角度上,说一下这个问题。

这样不对。

不尊重孩子,破坏专注力,影响孩子计划性思维(规则意识和自主自觉都破坏)。

正确做法很简单。

第一,不要说具体事,而是事情的第一个步骤。

比如,不要叫吃饭,而是叫洗手。

不要叫出门,而是叫换衣服。

不要叫学习,而是叫收摊。

步骤命令有一万个好处,您试试就知道。最大好处就是反上面坏处,有利于专注,计划,自主,规则意识等等。

第二,不要现在马上,而是说时间,比如,「一分钟后洗手!」

孩子如果没弄完,时间不久的,可以考虑,「好吧,五分钟!」如果时间久的,「贴个标签,回来继续!」

标签训练好处有一万种 ,您试试就知道。最大好处就是反上面坏处,有利于专注,计划,自主,规则(条理)意识等等。

第三,不讨论是非,只要求答应。

比如孩子不想出门 就想画画。有些家长就陷入和孩子的「互相尊重平等讨论」的坑里去了。

大错特错。平等讨论,不在这里。

正确做法,不和你理论,只要你应声(哎一声就行)。

家长一句话,「我现在不说出门不出门,让你洗手,叫你有没有答应?」

矛盾转移成,叫你洗手,你要「哎」一声这么简单。

既然答应了,洗个手死不了。

既然已经洗手了,下一步换衣服,叫你答应了没有?

只宣布步骤,不传达目的

孩子执行起来就容易,而且看你那么严肃认真,大多数情况,照做是最优解,孩子都不傻。

当然,孩子不抵触时,只需要宣布第一个步骤,然后反过来问他们步骤,「出门需要几步?」

这是很好的计划性训练

计划训练好处有一万种,您试试就知道。最大好处就是反上面坏处,有利于专注,计划,自主,规则意识等等。

什么事都是外行热闹,内行热油快刀。

仅供参考。


会,我会停下来说,我在做xxx,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不要打断我,过xx分钟我就去。如果对方不听,那我就要放下手上的事情跟对方据理力争,并且永远不会再听对方要求(因为不接受妥协的协商,或者违约的任何约定,都需要感受到代价)。


因为小孩子的事都不叫事,因为他们就是这样长大的,而且因为上代人受教育程度低,他们也没有心思思考过这个样好不好,嗯,就这样。


特别讨厌这样子的,不断催,说一次知道就行了,再说就是多余了。


因为我在打王者一般一局需要二十分钟左右,每次吃饭或者叫我做什么的时候,就必须现在做,我说等下二十分钟左右马上做,然后就一直催我,隔两分钟说一次,而且每次都要回应不然就一直说个不停,回应的声音还不能太小不然听不见,嗓子都叫哑了,他只关心叫你做什么你做了没有完全不管你现在有没有时间,每次跟她沟通说自己刚刚有事等我弄完了就会做不要老是催,然后他就说现在指望不上你做什么,我也无语,不讲道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