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少數防天反導系統存在擊碎隕石的可能性,但總體上缺乏遠程感知手段,也就是配套的對空情報雷達能否及時監視到這類流星的逼近是個問題。

  • 流星不像敵方彈道導彈一樣有上升段,沒法搞早期天基紅外預警。所以也沒法導引火控雷達及時對準來襲方向。
  • 流星本身也缺乏先驗知識,不像反導有「主要來襲方向」這一說,人們完全不知道何時到來,來自何方。

需要製造一定數量的巨型雷達覆蓋天空的所有方向並交替開機以確保24小時不間斷對空監視,代價高昂。即使如此,通過雷達發現未知天體的距離並不遠,留給地面的攔截時間也非常短。

所以更主要還得開發天基的超遠距離感知手段,提前預警,拓展發現距離。


可以,但不太容易。因為能夠到隕石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主要是中美俄三家及其盟國,攔截彈與雷達也幾乎都部署在北半球,南半球存在面積巨大的盲區。

地面預警雷達和光電設備受到地球曲率遮擋,導彈預警衛星雖然登高望遠,但也是對著地面而非宇宙攝像的。隕石不太講武德,如果它從預警衛星背後偷襲南半球國家,就不太好攔截。

不但是軍用的反導系統,連天文學家的小行星監測設施,北半球也長期好於南半球:

「在2017年發現的2057顆近地小行星中,包括ATLAS在內的3個北半球天文台發現了其中超過95%的小行星。但是這些對北方天空的觀測卻漏掉了大約30%的南方天空,也就是說對該區域的任何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都是「視而不見」的。」

撞地小行星探測計劃擴展至南半球----中國科學院?

www.cas.cn圖標

其次,隕石的特性與洲際導彈不一樣。隕石速度更快,即便將其擊碎,也有可能變成「隕石雨」造成更大面積傷害。對抗隕石不但需要有針對性的攔截彈和更多的監控設施,還需要專門的演算法來甄別不同威脅度的隕石。


隕石有不同的大小,越大的越重,攔截需要消耗的核彈頭當量也越大。太小的難以監控和跟蹤,太大的擊中也沒用。大到一定程度的小行星或星體碎片,全球核武庫共同發射也沒有半點用。

長期看來還是要發展航天科技移民太空,人類都在地球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是有風險的。在人類有足夠技術力移民太空之前,還是希望不要有太大的隕石或星體撞擊地球吧。


隕石太快了,導彈幾乎做不到,我們能做的是在其軌道上提前布置好炸彈或者發射衛星影響其軌道使其偏離,追蹤隕石軌道還是不難的,現在近地軌道上每片碎塊都有被追蹤且都知道其軌跡


如果真的要這麼做的話,科學家和收藏家會罵人的


如果隕石是被跟蹤了的,可以做到用導彈擊碎,但我們還做不到跟蹤所有進入地球的隕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