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女,91年出生,獨生子女,家在成都的一個鄉鎮,父母都是普通本分的人,家庭和睦有愛。我家屬於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家境雖說算不上好,但也是不缺什麼的狀態。

我本人目前自己獨自在成都開了一間瑜伽私教工作室,月均收入大概在1w左右。我個人很喜歡我目前的生活狀態,但是父母一直在催促我戀愛、結婚,為此家庭會議不知道開了多少回,每次回家總少不了思想教育,街坊四鄰的眼神,三姑六嬸的聲音,可謂是招招致命。為此我也很少走親訪友,凡是聚眾的場合我能不參加就不參加,因為我實在是聽煩了。其實別人怎麼想怎麼說我真的一點都不在意,主要是父母,每到這時候我就總能感覺自己的存在好像是他們的一種恥辱。那種愧疚感、挫敗感…總之五味雜陳!

我不是不能談對象結婚,我是真的不想,不是我要求高或眼光高,而是我根本找不到結婚的意義,我也無法說服自己。如果婚姻是一項投資,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個只賠不賺的項目,唯一的區別就是虧損的多與少罷了。一場婚姻所需要的成本:買房、買車、生養孩子…這還只是看得見的最基本的東西,可這場高成本高風險低回報的婚姻所帶來的結果無非就是兩種:忍著的和諧與洒脫的離開。

一個女人結婚生子組建家庭,把自己的下半輩子全部都放在一個僅靠一紙合約就從陌生到親人的男人身上,為他犧牲為他奉獻,為他為奴為仆、還要歷劫十月懷胎生子,之後更是看不到盡頭的相夫教子,丈夫、孩子、老人、還有各種各樣的人情關係需要你去經營維護,勞心勞力犧牲自我付出我的全部,從生理到心理的各種摧殘,若有幸便可以換來一個完整的家庭,若不幸則是剝皮刮骨般的重生。而那個與我共同走進婚姻的人卻可以隨時與我解除合約抽身洒脫的離開。我失去的是全部,他不過只是多了一次經歷和一個管他叫爸的人。轉身他便可以另尋佳人,而我卻永遠貼上了廉價的標籤。如果要我用一輩子去做這麼一個賭注,我賭場都不會進!

不論是哪一種結果,婚姻帶給女性的都是對生理心理最極致的摧殘。而再想想目前單身的狀態,難道不是現在才是最好的么!我不否認長期的單身會有可能孤獨終老,可我難道就一定要因為年齡所以必須現在給自己做個了斷嗎?當然我不能保證今後就一定會遇到一個讓我想結婚想豪賭的人,可至少目前為止我沒有這個想法。或許我會孤獨終老,也不知道那時候的我會不會後悔現在的選擇,可我很明確知道的是目前我找不到任何理由說服自己走入婚姻。當你見多了人心與人性,脫單這件事都會讓你開始厭倦。

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到了年齡人就一定要結婚,似乎哪怕最後離了也好過沒結過一樣。難道離異的女人比大齡未婚的女人更好更幸福么?我想不明白。世人總是聚焦於成年單身的人身上,而對於離異單身的人卻並不擔心他們今後的生活,就像電視劇的結尾完成那個儀式就是結局,而之後的生活如何從來沒人在乎感興趣。

想找個人結婚很簡單,我也自認為我不是那種完全沒有市場的人,只是因為沒有那個慾望所以日常便會自動屏蔽或遠離有想法的異性。當初選擇自己開工作室,選擇辭職轉入瑜伽這個行業,就是因為覺得現在的那些人情世故、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令人煩透了,長期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中終有一天我也會變成那樣,而那不是我想要的樣子,我想留一份純真與良善給自己,但也不想有人藉此對我利用和欺騙,所以我想選擇簡單純粹一點的圈子,沒那麼多偽裝,沒那麼的別有用心,不用處處提防謹言慎行。現在日常我除了上課和會員打交道(我只收女性)基本上都是在工作室享受一個人的狀態,自我練習也好,溝通會員也好,看書練字也好,布置收拾工作室也好,不斷完善授課質量與環境也好,追劇放鬆也好…總之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會員和自己身上。我幾乎沒有聚會聚餐的項目,因為大學在外地所以身邊也沒有朋友,沒有所謂的閨蜜圈,更沒有社交圈。我不是害怕人多的場合,也不是害怕與人打交道,更不害怕出門見人(照片為證絕不恐怖),那些場景場合我都可以自然應對,不去交際僅僅只是因為不想!我享受於一個人的狀態,即便是手機聯絡我也很少會去找別人聊天,我也不喜歡別人有事沒事地問候,我覺得大家都是希望有自己獨立空間獨處的時候,我不想去麻煩或打擾任何人,能自己解決的、能花錢解決的,我基本都不會麻煩別人。也正因為如此,於是我成了別人甚至父母眼中的不合群、孤僻,覺得一個三十歲的女人不談婚論嫁也不社交,沒往來的朋友,連閨蜜都沒有,不愛外出不愛吃喝玩樂逛是一種病態,是異類!

我自問,我這樣的人是不是真的很異類,算病態!

………

可我自答不上,這一度讓我很低沉抑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