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不到1歲的孩子,當爸爸媽媽故意躲起來再出現,孩子就會哈哈大笑,並且這個遊戲可以一直玩一直玩,孩子總是很開心。

到了孩子1歲多,孩子開始嘗試躲在窗帘後面,然後突然冒出小腦袋,像是在和大人一起玩藏貓貓,並且依然非常開心。

到了孩子2、3、4歲,孩子會和孩子一起玩藏貓貓,這時候就更有意思了,小一點的孩子會把頭埋在被子里,身體卻還在外面露著,但孩子以為這就是藏貓貓了。。。。

所以,這是什麼樣的心理在影響著孩子在這一階段的行為?藏貓貓對孩子來說,是怎樣帶來愉悅的體驗的?


三年生倆,兩個兒子,來回答一下 ^^

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遊戲就是藏貓貓,不是我們喜歡玩,而是除了這個也沒啥好玩的,因為那時候條件有限,這種不計成本的遊戲自然就玩的最多了。最少2人以上才能玩,我們經常是七八個甚至十幾個人一起玩,牆角、衣櫃、門口、沙發旁等地方都是我們可以藏身的地方,你躲我藏,來來回回可以玩上半天,而且每天玩都不會覺得膩。

並且我一直認為是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可以選擇的玩具,沒有那麼多設施齊全的遊樂場所,我們才如此樂衷於藏貓貓這個遊戲。直到現在我自己有了孩子,他們依然喜歡玩藏貓貓,我才發現,喜歡玩這種遊戲跟其他無關,在這個玩的過程中,小孩子可以得到很多滿足感。

1、親自互動,增進感情

我朋友的女兒今年3周歲,每天都會纏著爸爸媽媽玩藏貓貓,他們夫妻倆每次都會一起陪她玩。因為年紀還小,不懂得隱藏自己,她可以躲在同一個地方很多次。在找她的過程中,他們倆也會故意裝著看不見她,然後到別的地方找一會兒後再去找她,還要裝出好像剛發現她一樣,特別驚喜的樣子,對她說,哎哇寶貝,原來你躲在這裡呀,爸爸媽媽找了很久很辛苦哦。

小人兒就會露出很傲嬌的表情,眼睛閃閃發光,小嘴巴翹翹的,一副特別得意的小模樣。這個遊戲每次都會陪著她玩好久,一直到她有點累的時候才會停下,並且還會約好下次什麼時間再一起玩。寶貝總是會說,爸爸媽媽,我好愛你們哦,你們真好!最後還會有一個大大的擁抱!作為父母,同樣感同身受。

這個遊戲沒有絲毫的技術含量,無非就是你藏我找,只是我們玩的人在過程中加了花樣而已,既增進了感情,又體會了玩的樂趣,何樂而不為。

2、一路探索,十足成就感

一般情況下,我們大人對於躲藏的地方會分為兩種。一種是容易被發現的地方,小孩子在找的時候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你,她就會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當然這種可以適用於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另外一種是藏在較為隱秘的地方,對於孩子來說,多找幾輪才會找到你,會讓他們更有成就感。如果藏的過於隱秘,小孩子找的時候有難度的話,我們自己故意製造出一點點小動靜,這樣他們就會在不經意間找到你啦。

3、內心世界求關注,提高陪伴質量

我一個朋友跟我說過,每次回家孩子總會纏著要跟他們夫妻倆玩藏貓貓的遊戲,而且都會要求她們來找,兩個人每次都會盡量陪著孩子玩到盡興。看著孩子興奮滿足的臉龐,我朋友還很疑惑,覺得玩一個簡單的藏貓貓有這麼大的興奮勁兒?

我了解到他們夫妻倆工作比較忙,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就跟她解惑了。這是典型的求關注,孩子知道父母工作很繁忙,跟父母在一起相處的時間都不長,在遊戲過程中,她可以看到父母在一遍又一遍的找她,而且找到後還會特別驚喜,孩子內心頓時滿足感爆棚,這個遊戲是她跟父母少有的親近,自然而然就會希望跟父母多玩啦。

藏貓貓這個遊戲在玩兒的過程中,躲的人可以躲到任何地方,這足以開發孩子的想像力,比如說鑽到柜子里,鑽到木桶中,躲在門後邊,他們渴望在這些物體後面得到安全感,渴望別人找不到他們,渴望自己是最聰明的那一個人。這個遊戲鍛煉的就是孩子的發現能力和偵探能力,在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與情商,而且還可以充分挖掘孩子的思維邏輯意識的深淺。因為小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他們好奇心很重,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很單一,所以他們渴望尋求更多新鮮的事情,玩兒躲貓貓這個遊戲能滿足他們的童心和童趣。

? 貼心小福利:快來看看除了藏貓貓,還有哪些親子遊戲吧!

1、 拼圖

拼圖跟積木差不多,都是能鍛煉動手能力和開發大腦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拼圖的難度要與寶寶應付挫折感相當,要不寶寶經常感受這些挫折感會失去信心的。像我們小時候也玩過拼圖,那叫一個沒耐心啊,玩不起來就煩躁了,所以還是稍微要用心挑選。

2、 給洋娃娃化妝

是女孩子應該都非常喜歡玩這個遊戲,可以事先買了很多洋娃娃,衣服,化妝品等道具,讓孩子先自主選擇給洋娃娃穿哪件衣服,扎哪個辮子,不需要急著用我們大人的審美來給孩子做判斷,甚至可以讓孩子隨便給洋娃娃打扮。我們可以適時介入,跟孩子一起談論,最後把決策權交給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並且讓孩子學會自主判斷。

3、 分辨各類食物及口味

家裡有吃貨寶寶注意啦,這類遊戲非常受寶寶們的歡迎哦!我們家一周至少會玩上一次。事先準備好3種或以上的食物,可以分批來,比如這次分辨水果,下次分辨餅乾,再下次分辨飲料類的,這樣輪著來都是可以的。先讓孩子都品嘗下味道,然後讓孩子蒙住眼睛再次品嘗,並且可以準確清晰的說出來吃的是什麼。通過品嘗食物,發展味覺,觸覺及判斷能力。

就醬啦~~

愛你們的菜媽


喜歡嚇唬人捉弄人的心理唄,大人也喜歡,但是用其他表達方式。


遊戲是幼兒期兒童的主導活動。

除了躲貓貓外,你如果跟他說:你打個電話吧。如果他身邊找不到手機,他會拿起身邊想手機的物件(如:小盒子),來模仿大人的行為。

對幼兒期的兒童來說,遊戲是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重要途徑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組對照試驗,將若干的來自貧民窟幼兒園的兒童分成兩組,一組(實驗組)進行干預,讓其提前接受小學的教育,如:算術、科學等知識的教學,另一組(對照組)幼兒園的兒童則是進行傳統的遊戲的教學方式,進行追蹤觀察。

研究發現,進入小學後,提前接受教育的一組兒童,一到三年級成績特別的好,因為提前接受教育為孩子打好了基礎,但過了三年級到高年級後,研究者發現,兩組兒童的學習成績基本持平,到了高中之後,實驗組的孩子表現出了叛逆、學習成績下滑、甚至搶劫、吸毒等等負面問題的發生遠高於對照組(實驗組發生的概率為25%——27%左右,對照組發生的概率為10%左右)。

隨後,德國也做過相應的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果,也放棄了把小學教育提到幼兒園的嘗試。

在發展心理學中發現遊戲會對兒童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因為人是社會動物,人的發展離不開人際交往,遊戲可以促進幼兒間的社會交往,同時,遊戲是幼兒活動和情感愉悅的精神寄託,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載體。在父母的互動中孩子可以更多的感受到父母對與他們的關注,這也有助於孩子人格的建立。

所以在教育孩子上,我們一定要遵循科學的教育方式,順應孩子的發展方式進行教育才會事倍功半。


因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快樂就像是糖,一刻也不能停止


謝邀。

強答一下育兒向問題,體現我是個在娃成長過程中沒缺席的老父親。

根據我去上早教課學到的理論,嬰兒喜歡玩藏貓貓,是嬰兒心理學發展過程中的「客體永久性」(好像是這麼個詞)的過程。意思是之前嬰兒認為東西看不到就是消失了,到了開始形成客體永久性概念的時候他會覺得東西雖然擋住了但是沒有消失、所以當手拿開時再出現原有東西的時候、他就會很高興。

除了拿手擋臉以外,還有拿絲巾遮臉,或者遮擋其他東西,都可以鍛煉嬰兒這方面的認知能力。

很多繪本也是在跟孩子講這種現象,比如我看過的這一套,小艾和他的動物朋友,故事很簡單也很可愛。

還有很多洞洞書,也是運用了這種心理特點來製作


孩子們就是喜歡藏貓貓的遊戲!自滿月被媽媽抱出室外起,孩子們就喜歡把小腦袋瓜埋在媽媽懷裡一次次地抬頭看人甚至會在再次看到方才出現在他面前的人時開心地(咯咯)而笑出聲來。尤其是三歲左右的孩子會在家中隨時在各處藏起身形,要媽媽回到家裡看不到他而著急地呼叫並尋找直至找到他,這樣在你出門上班時,他會異乎尋常地乖巧、懂事並怕你遲到而催促並貼心地為你開門送你出門啊!


瀉藥。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其實這是孩子不斷發展的一個過程。 孩子從出生之後就有了無窮的好奇心,開始對周圍的世界進行著不斷的探索。

當孩子1歲時,他還沒有形成客體永久性,認為一個東西一旦從眼前消失了,就真的從世界上消失不見了,而當爸爸媽媽再次從幕後出來時,孩子十分驚訝,(他們怎麼又出現了?)多進行躲貓貓可以鍛煉孩子,讓孩子客體永久性的掌握更早發生。

而當孩子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客體永久性牢固掌握了,但此時孩子有著自我中心的定勢,他們幾乎不能從他人的角度出發思考,所以往往把頭埋起來以為自己看不到別人也就看不到了(嘿嘿)。

兒童早期發展很依賴於遊戲,可以從遊戲中收穫很多~


我覺得孩子喜歡玩躲貓貓也許與他的心理有關係的。拿我本人來說,我很討厭玩躲貓貓,當我玩這個遊戲時,我的心是要麼躲的你永遠也不要找到我,要麼我會假裝沒躲好看著你過來。因為在玩這個遊戲我的內心會產生真正的恐懼感,我會感覺真的被抓的話是一切的結束。也許是安全感有關吧。但是我的解釋只是個人認為,我並不是心理學學生


對於小寶寶來說特別熱衷於藏貓貓,這個遊戲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答案就是客體永存性,顧名思義,一件物品不在眼前了但是是依然存在的,這也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礎。可是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們並沒有客體永存性的認知,他們會認為看不見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拿走她心愛的玩具會哭,爸爸媽媽去上班會哭,建立寶寶客體永存性的最好的遊戲就是藏貓貓了。特彆強調的是如果爸爸爸爸或者其他家庭成員上班或者有事離開一定不要偷偷的離開,一定要提前告知寶寶離開的原因,回來的時間,並且果斷離開,回來的時候要再次強調。


孩子在不同的時間段,接受不同的教育,針對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進行不同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更好的發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