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些大學本科(不包括研究生)教學體制的設想:

1.學生不分專業。招生時就不分專業。沒有「我是X系的」說法。2.學位證也不分專業。找工作時應聘單位可以根據成績單了解學生的大致方向。

3.學校提供不同學科方向的課程介紹,每個課程都給出它所需要的先修課程。

4.學生自己選課。根據學校提供的課程介紹,學生會知道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需要什麼基礎,以此規劃自己的課程。5.學生累計學分足夠即可畢業。畢業設計也算學分。6.針對同一課程對不同學科方向的需求,開不同難度等級的課,比如高數A,高數B,。。。

7.任一課程只要報名就可以參加考試。至於熱門課程,先到有座位,後到無座位,你要是不上課自學考試通過也行。

8.。。。還沒想好


lz這個問題,是個困擾了大學幾百年的老問題了,

猶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般的古老,且沒解

美國是現今高等教育最為發達的地方了

如今也是搞不清,大學到底是應該培養通才,還是應該培養專才

到底是應該按照萬金油的大類通才來培養,還是應該按照高精尖的專才來培養

也是一直爭論不休

不過,目前基本的趨勢是

文科類,按照大類培養

理工科類,按照專才培養


謝邀,但是說實話,我覺得這個體制別並不能試用,雖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到了大學以後,人的基礎知識基本已經成型,如果讓一個數學物理極差的去學例如電子信息,數據分析職業是很困難的,所以這種體制很難形成很好的效果

1,2純屬扯淡,不分專業……呵呵……

3以後那幾條的我們學校就是這樣,不算構想了


1和2短期不可能實現,無他,唯利耳。3-7在我的學校(HIT)早已經實現,其中關於5有一定的限制。


設想很理想,雖然暫時不能斷言後果如何。不打擊夢想,大學尚有許多病症,需要一一治療。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我並不贊成這樣的設計為什麼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沒有足夠的能力就業,現在的大學教育是失敗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企業需要專業人才,某個領域裡面的專家,個人覺得專業還是有必要保留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術業有專攻嘛,如果學生依據興趣去學的話很可能出現知識有廣度而沒深度。所以,在篩選專業之前還是得好好思考自己的興趣吧。


這個自主性要求還是蠻高的誒,實施起來成本資源的需求也不小。1.學生不區分專業。確實現在的情況對知識面的闊寬不太有利,文理知識太不均衡,常識也不夠,而且就業也有專業不對口的現象,但術有專攻,沒有主要的專業,你確定自己的興趣和社會需求可以很好的匹配?可能我們也不能保證吧,要不然也沒有碩博繼續深造的意義了。2.不過,我覺得可以自己調整課程學期。這樣可以自主選擇既定的專業課程是大幾來上,通過考試夠了績點就可以畢業,這樣時間成本還是可以降低很多的。3.我們的這些想法都會打破現有的班級甚至學院體制,管理上的實現可能還是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部分在top排名的學校已經是這樣了。憑著成績單看具體什麼方面工作,我覺得不太行。第一,現在就業除了醫學對口率是百分之一百外,其他的百分比低。第二,想通過修課就學到某一個領域的紮實東西,恐怕很難。三,只改變選課方式,不改變考核要求,都是假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