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和閱歷會讓人有更多緯度的見解嗎?

看事情會從多方面去想問題,和學習有直接關係嗎?

有例子列舉一下嗎?


肯定是有作用的。思考角度會更多,解決方法也更多。比如生氣的時候,就會有意識地自我控制。認清事實是什麼?情緒是什麼?解決方法是什麼?如果沒有看過相關情緒管理的書籍,就不會有這個認識。你所有的認知都是從學習和閱歷中來的。親身經歷的是直接經驗,書本上的、他人的是間接經驗,這些經驗經過你的感性和理性的加工,形成某種認識,這種認識會指導你去行動。你能提出這個問題依賴於你的知識、經驗、認知,也是為了了解其他人是從什麼角度思考的。


準確的說 學習的都是固定的視角。

但是自己思考自己

卻能創造新視角。

閱歷需要親身經歷,學習只需要看書上網。

一個註定是長久之計,一個可以短時間出效果。

多視角看問題,其實可以理解成為從不同人的角度看問題。

閱歷可以讓我們了解身邊人,學會他們的視角。

而學習 能夠讓我們學會一些經典的視角,普遍性的理論視野。

可以說各有所長。

一個近距離的生活視角

一個遠距離的理論視角


一定會的,會讓你格局更大,遇到不同的時候更包容。

極端例子:

抖音、快手盛行,衍生了網紅這個職業。但是有的人喜歡把自己娃娃的搞笑視頻(娃娃金句、調皮、苦惱等等)發布在這些軟體上。

媽媽級阿姨觀點(家庭主婦): 你看這個6歲小女孩多會說,把她爸媽批評地沒轍沒轍的。

年輕人: 哎 這麼小的小朋友 不好好教育 女孩子 不學習知書達理 這麼兇巴巴 以後可咋辦 這些抖音讓這些小網紅和他們的爸媽過早的享受到了好處 還會踏踏實實兢兢業業的生活工作教育孩子嘛 這一代的小朋友 會不會迷失在娛樂里了 (來自老阿姨們的操心)

不知道這算不算


有啊。。很簡單,就一本書,你小時候看過的,最好有什麼讀書筆記那種的,你再看一遍,你看一下和小時候有沒有差異?


曾經我導師給我講過一個禪宗小寓言:

剛開始修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修行提高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修禪到通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我知道他不信宗教,他在交給我一個道理,樸實無華但受用無窮的道理。我認為因為我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人生經驗我把他的話理解了幾分,也可以以此在題主的問題下說一說我的看法。

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就是學習和閱歷的重要性,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談何容易呢?說說我對寓言的理解: 其實山和水啊,並非指名山大川,而是世間萬物的表象與本質。當一個人開始了解一種事物時候,能看見多少想到多少領悟多少全取決於他的思維高度,學習和閱歷恰恰是提升思維高度的不二法門。剛開始看見山水只是眼中有山水,心中空空如也,看見表象心中也就只有表象的軀殼罷了;隨著思維的提升,心中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眼中的山水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是模糊不清,不知自己是否正確,自己淺薄的看法能否代表事物的真相,人就會有迷茫、有無力感,雖然眼中有山水,但是心中混亂,即使相信那是山水,也不敢一口咬定那就是山水;等到真真的世事洞明以後,你會發現一切的一切都變得簡單了,心中有無限的可能,看山能看見山的輪廓、沙礫碎石、山間潺潺溪水甚至半山腰剛破土的小草,繁雜紛亂,但是怎麼看都是山,不再會被表象迷惑,清楚事情的本質,這就是所謂的「圓滿」。

記得當時我笑了,結合專業能力我回答說:「目前我們都是看山是山,因為我心裡什麼都沒有,而你心裡什麼都有了。」好吧,我要吐槽他一句!雖然當時只有我們兩個人,但是他一句謙虛的話也沒有!厚臉皮真是沒的說!但是時至今日我已經修鍊得看山不是山了,也見識了天外天、人上人,但我我一直認為我導師是我們專業最傑出的人才……之一。

有點扯遠了,還是說學習和閱歷,這對一個人真的至關重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太史公和《史記》萬古流芳的內在基礎;早年輟學又不努力自行提高各方面修養的宅男坐家裡寫網路小說多半也是情節乏味錯字連篇。舉一個很粗俗的例子,沒有強大的學識閱歷,喝多了在酒桌上只有聽別人吹牛X的份。但是如果真有人在酒桌上借著醉意侃侃而談,也不失為提升閱歷一條途徑,前提是那人並非夸夸其談並且確實有不俗的思維境界。

總之我的看法是學習閱歷很重要,不學習沒閱歷就不會有思考,有了學識的人就會發散思維,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的不同側面。人生有限而藝無限,學無止境,人生不能把眼光放在一處,真正能世事洞明的人也許不會有,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充實自己,盡量讓我們少走彎路,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都能處理得更優秀。


我覺得閱歷深的話會的,見多識廣嘛,看問題也就比較透徹了,想法也自然會更周到。


以個人經歷回答,「可以」。而且是「非常可以」。

簡單舉個例子,剛入職場,對於要求做一些工作是很排斥的。那時候覺得只有技術才是最主要的,管理啊測試啊,統統不用學。後來做過一段時間之後,切身體會到,管理和測試對於產品的意義。從此看待技術的看法就徹底發生了改變。

再拿學習來說,學習過很多不同心理學案例之後,最大的感慨就是,原來還有這麼多種思考方式。之前看到別人發火生氣,直接會從自己角度去評判,「這個人素質太差」或者怎樣。後來再看到,第一反應已經變成「為什麼會這樣?」「他經歷了什麼?」「他的三觀應該是什麼樣?」哪怕是直接對著我在發火嚷嚷,我也不會輕易陷入對罵或者拍桌子就走的狀態,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學習和閱歷如果沒有讓你有很強烈的「可以改變自己」的感受,可能是題主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我建議從分析能力和復盤能力的強化入手,提高吸收和內化的效率,自然就能感受到改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