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個很有趣的問題。翻開音樂史,你會發現自從有記錄以來,世界上有名的作曲家似乎全是男性——尤其是西方古典音樂的著名作曲家裡,幾乎找不到一個女性。難道在音樂創作方面,女性真的不如男性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從身邊事說起:08年我剛上大一,我們一個作曲班裡男女比例正好是1:2(音樂學院里永遠是女生比男生多)。後來上了研究生,班裡女生雖然仍然居多,但比例已經不大了。而現在在博士班,男女比例已經變成了2:1。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作曲專業是一個相當熬人的行當,有很多女性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堪忍受所以放棄了(即便她們從小就受到了這方面良好的教育,也不乏天資聰慧)。據我了解,當年本科班的女同學們,很多人現在從事的工作都與作曲無關——有些人的工作甚至完全跟音樂無關。實際上,因為熬不下去所以放棄音樂創作這件事對於男女來說都一樣,只不過據我觀察,我身邊的女性往往早於男性放棄音樂創作。

但是話說回來,這並不代表在音樂創作上女性一定不如男性。相反的,當今音樂界湧現出很多著名的女作曲家,例如古拜杜麗娜、陳怡、陳銀淑等等(流行樂界優秀的女音樂人就更多了)。無數女作曲家們用自己的作品向世人證明,在音樂創作上女性絕不輸於男性。

那為什麼歷史上留下名的女作曲家不多呢?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這樣思考:中國古代多少文人騷客,為什麼一提起女文人,我們第一反應只有李清照?再看現代,張愛玲、舒婷、三毛、冰心……女作家的名字比比皆是。

這樣看來,這個問題就不難回答了:古代的封建思想使得女性在文藝創作上的條件與男性完全無法比擬。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下,我們甚至不難猜測出古代的出版商們有可能會明確拒絕女作曲家、女作家的作品。這就使得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大多是男性的作品,給人造成一種「女性在創作上不如男性」的感覺。

總而言之,「音樂創作天才大多是男性」更像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或許再過幾十年,這個問題就不復存在了。

多說一句:我們學校有幾位學妹組成了一個女子社團,專門推廣女性音樂家作品。她們的公眾號里有很多當代女音樂家相關的推文,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

先鋒派的Sofia Gubaidulina?

mp.weixin.qq.com圖標

女權興起這麼晚,而且還扭曲的亂七八糟,以此類推


因為當時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少,而且當時社會女性的工作是照顧家庭,而不是到處去演出賺錢。當然也有一些女性是很好的音樂家,她們大多都是貴族,或者是有錢人的子女


表面穩如老狗,內心風起雲湧啊


作曲可以說是一種很「極客」的事情。需要了解學習的太多,而且很有邏輯性。

我身邊的女生大多數是把精力放在可以快速應用的地方。在音樂方面便是器樂演奏和聲樂學習。幾乎是一個女生就會些樂器,但涉及創作的少之又少幾乎為男性(我本人還是製作人,認識很多音樂人)。歷史上女性創作天才稀少也許是因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陋習,而在現在的社會我認為更多的是女生的心態上對這方面沒什麼興趣吧。畢竟創作發展上千年,環境一直是男性為主。


你和我說說哪個藝術領域創作天才不是主要是男性,不對,幾乎全部是男性。


說句實話,男性的抽象思維比女性好,女性的形象思維比男生好.


或許並不一定,或許只是我們覺得男性佔比比較多。其實女創作家也不少。


因為男人獨處的時間彼女人多


毫無疑問人的天賦是不可忽略的。但如果要談及天賦的問題的話就不得不把引人上頭的女權問題暫時放一放。

我認為您的問題可以擴大為為什麼最吸引人的行業的最有影響力的人多數是男性。雖然可能會被誤解為是歧視,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男人先天生理上就比女性更加激進和有熱情,視角也更能夠放在逛街美容買包包以外的廣大事物上,而創作與這些因素又是密不可分的。

再者,基於歷史因素,過去的教育主要是為男性提供的,教育也決定了上層男性的普遍音樂素養高於女性。至於如今,雖然女權運動興起,女性的音樂教育也蒸蒸日上,但那麼多年的文化傳統積累在那裡,我們的音樂審美觀已經是建立在男性創作的音樂的基礎之上了,判斷標準更偏向男性。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存在,所以從文化角度男性又是佔據優勢。

男性佔據統治地位的世界裡,自然是男性能夠經歷更加精彩的故事,有更加豐富的感受,能獲得更加豐富的靈感。

要讓女孩子創作出用男孩子標準評價出的大師作品的確是很難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