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GDP将来能否超过日本?叶盐亭的视频 · 2575 播放

中国人均GDP将来超过日本是很正常的,甚至到达日本的1.5甚至2倍也并不是不可以想象。

看到高赞说人均GDP超过日本,地球就装不下中国了(???),甚至还有一个答主说中国人均GDP超过日本,中国GDP就占到了世界一半。(???)

容我来一一驳斥这种仅凭1秒想象出来的图景。

实际上,日本2020年GDP总量是4.84万亿美元,全球GDP总量是88.2万亿美元,日本仅占全球的5.5%。

中国2020年GDP总量是14.7万亿美元,2020年世界除开中国的GDP总量是73.5万亿美元。

2020年日本人均GDP是中国的3.6-3.7倍。

假设中国人均GDP现在马上超过日本。

2020年中国GDP总量也只为53.4万亿美元(14.7万亿×3.7倍)

53.4万亿美元+其他国家的73.5万亿美元等于126.9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即使现在中国人均GDP马上超过日本,GDP总量也仅仅占到世界比重的42%而已。

有些人是高估了日本。

而美国1945年时GDP占世界的54%,也就是说中国现在人均GDP立刻超过日本,中国GDP占世界的比例也不如1945年的美国。

所以中国人均GDP超过日本有什么不敢想象的?

再者。

现在的日本人均GDP代表未来的日本人均GDP吗?

从近30年的趋势看,日本人均GDP占世界人均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

日本人均GDP占世界比例,巅峰时期出现在1995年为世界平均的807%。

2020年日本人均GDP占世界比例只有348%。


日本GDP总量占到世界的比例就更惨了。

2020年日本GDP占世界比重是自有世界GDP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仅为世界总量的5.5%。

最巅峰时期的1994和1995年,日本GDP占到世界总量的17.7%。

就算是1970年的最低点,日本GDP也占到了世界比重的7.2%,远高于去年的5.5%。

无他,日本的人口减少的太快了,超乎想象的快。

就算日本人均GDP稳住,基于目前日本暴跌的人口数字,日本的总量GDP占世界的比例也会一直下滑。

更何况日本人口减少之下,创新驱动力不足,不仅GDP总量占世界的比例在减少,人均GDP占世界的比例也在减少。

2020年日本出生人口只有84.7万。

而世界2020年出生人口是13500万。

日本仅占到全球的0.63%,日本总人口占世界的比重会一直减少。

而二战刚刚结束的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是25.3亿,日本8400万。

日本人口占到了世界的3.3%。

按此趋势推测未来30年的人口。

日本总人口会从2020年世界比例的1.58%下降2050年的0.86%。

如果按照人均GDP增速推测。

日本人均GDP也会从2020年占世界比例的348%,下降到2050年占世界比例的165%。

如果算上人口再来折算GDP比例,随着日本总人口开始暴跌,日本GDP总量会从2020年占世界总量的5.5%下降到2050年占世界总量的1.4%。

2050年中国总人口预计会是日本的13倍。

日本GDP占世界比例只有1.42%,中国人均GDP在2050年超过日本,中国GDP也不过在占到世界的18.5%,还不如现在美国占世界的23%。

假如中国2050年人均GDP是日本的2倍,就意味着GDP总量是日本的26倍。

中国也仅占到世界GDP比重的36.9%,也只是世界的三分之一强罢了。

基于人口和未来增长预期的模型推测。

中国就算在未来人均GDP超过日本也并不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个世界是波浪型发展,有起就有落。

你问中国人均GDP何德何能超过日本,那我还说日本何德何能90年代人均GDP是中国的100倍?

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和新加坡超过了日本,韩国人均GDP达到日本的80%,台湾达到了日本的70%,以色列人均GDP也超过了日本。

超过或者逼近日本的经济体可太多了,日本也不是什么100分。

这个回答不探讨产业发展,只反驳说中国人均超日本世界无法容纳的歪论。

最终结论就三点:

1.未来人均超过日本,中国GDP也就占到世界的五分之一,没啥大不了。

2.有太多后发型经济体人均GDP都超过日本了,日本不是100分,别扯什么接近满分提高速度越慢这个歪理。(日本甚至也不是高分,日本人均GDP比美国50州中最低的州还要低)

3.也别扯人口多的经济体人均GDP很难超过人口少的经济体,日本1950年人口占到世界的3.3%,发展飞速,2020年日本人口下降到世界的1.4%,出生人口仅占世界的0.6%,日本怎么却不行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黑龙江预计七普人口暴跌,广东人口年年暴增,广东人均GDP都是黑龙江的2倍往3倍发展了,人口越来越少、资源占有越来越多的黑龙江咋人均就不行了?

所以人口多人均GDP低这就是歪论,中国人均比日本低是因为中国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比日本晚,跟中国人口是日本11倍没有毛关系。

但偏偏人口多人均必然低的理论、日本满分论,没有人深入分析过却大行其道,着实是可笑。


有的。

我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去查中国的人均 GDP ,那个时候中国的人均 GDP 低于 5000 美元。看到日本的人均 GDP,感觉中国需要花很久才能追上日本。然而 2015 年以后中国的情况发生改变了:

  1. 在部分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对日本的赶超。在互联网、游戏、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 5G 通讯网络等领域,在 2025 年之前中国对日本都是妥妥的领先地位。这些产业有的虽然现在规模还不大,但是影响到了包括国防和民生在内的各个方面,对于社会也有很正面的溢出效应。
  2. 在部分重工业领域,中国开始了对日本工业的领先。中国的航空工业随着 ARJ-21 的逐步扩大产能,以及 C919 和 C929 的问世,将在未来数十年之内对日本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日本的民航客机计划已经流产,假以时日,中国的这一产业将对世界包括日本产生巨大影响,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3. 在中国新兴的优势领域,中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可以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的造船、高铁、机械等工业都是在 10 - 20 年前开始取得了世界排名靠前的地位。在这些领域,中国的优势正在逐步稳固,并且形成了价值庞大的产业群,对于中国人均 GDP 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4. 中国品牌的海外影响力在逐步扩大。华为和小米在欧洲和印度市场接近 20 亿的人口中拔得头筹,如果加以时日,整个世界的手机市场都将是中国品牌的天下。这样的中国品牌,以后随着世界新产品新科技的不断问世,会越来越多,直到中国占领世界产业链的顶端。
  5. 中国人的薪水在稳步提升。中国的咨询业、金融业和互联网行业的薪水已经越来越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中国其他产业的工资也在稳步提升之中。说句实话,日本人的薪水其实跟中国互联网大公司的工资对比,其实收入并不高。日本人收入的优势会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而进一步衰退。
  6. 中国军事力量的上升,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更为顺利。中国海军目前是仅次于美国海军的世界第二海军。中国的航天航空能力也在世界上屈指可数。如果未来 10 - 15 年中国的军事创新和军备建设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中国终将迫使美国采取更温和的手段来应对中国的经济崛起。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政府制裁了那么多的中国公司,这一局面将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上升而得到改变。
  7. 中国人的教育水平在过去 10 年取得了质的飞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国一流学府的老师的论文数量和获奖情况,已经达到了北美一流学校的水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尖端的科研领域,除了图灵奖之外,水平已经无限接近北美一流名校。伴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将带来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变。近代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和美国人的科技水平如此接近。
  8.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国人口中的低收入人群的比例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消费能力,而更多的消费能力将带来基础轻工业比如纺织业和农业比如粮食、蔬菜的大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整体进步。

以上列出的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优势,那怎么样才能追上日本呢?

  1. 保持尖端领域的工业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专利和论文数量都超过了美国。但是不要忘记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 4 倍。所以中国的专利和论文应该是美国的至少 4 倍才对,在这一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人均论文数量、人均专利数量、人均独角兽数量,中国都应该超越美国。在这方面除了政府刺激企业的发展,出台各种政策之外,也应该利用高校平台,进一步的进行扩招。
  2. 让创业成本进一步降低。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中国的新兴企业蓬勃发展,创业的成本还是太高了,没个几百万的启动资金,互联网公司都不能搞来种子用户。创业团队的资金获取成本如果能够大幅低于美国或者日本,中国就会以更快的速度诞生更多的企业,以更快的速度超越日本。
  3. 增加教育机构的数量。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可以进一步的提升。人才的质量决定了国家的命运。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博士生的就业市场,另外一方面可以让高校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促进国家的发展。
  4. 进一步提升军事实力。中国只有军事力量足够强大了,做生意才会更加的容易。希望中国海军的六艘航母可以尽快到位,076 尽快建成,轰 20 尽快试飞。这样全世界 1/4 的人口才不会被少数一撮人武力讹诈,破坏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5. 扩大中国的软实力影响,用巧实力打败硬实力。一个李子柒,抵上多少宣传文本和宣传工程。中国大陆剧在台湾的流行,抵过多少政治上的宣传?当世界其他国家都认可了中国的文化的时候,将为技术、人才和贸易的往来和传播奠定稳固的发展基础。
  6. 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中国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需要有用武之地。中国需要建立更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为这些看上去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人才提供舞台。
  7. 加强国际交流。中国的公派留学生的数量应该进一步的增加,同时也应该增加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的机会。公司跨国交流的手续等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简化。日本是个高度封闭的单一民族国家,如果中国在国际交流方面能取得对日本的决定性优势,那么中国将以更快的速度超过日本。
  8. 提升老百姓的工资水平。2020 年中国年收入30万以上的人在 5000 万人以上,这些人每个人都买得起电脑(3000 元以上)和手机 (就算 2000 元),光电脑和手机这两项的消费规模就达到了 2500 亿人民币的规模,如果加上房地产、汽车、家电、教育,总的销费金额应该在 1 万亿人民币以上。老百姓有钱了才可以购买除了服装和粮油蔬菜之类的高端消费品,这会极大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摆脱中国经济的外部依赖。如果中国到 2030 年有 2 亿人达到年收入 30 万以上,这将是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事。


先说结论,中国人均GDP超越日本是可以确定的事件。

因为日本的产业升级之路已经被中美欧锁死了。日本未来几乎不可能再出现什么改变世界的创造性产业,也不可能出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世界级企业。日本未来能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保住自己GDP不往下掉,就已经烧高香了。

为什么说日本产业升级之路已经被锁死了,这个观点是我引用@lynxzliu的一篇回答,为什么日本在新世纪几乎点歪了所有科技树。最初,日本的蓝光DVD独步世界,结果中国用U盘,mp3,美国用移动硬盘直接废了。然后日本的背投电视清晰度世界第一,结果中国,韩国玩命的往液晶领域砸钱,直接把背投砸成了落后产业。之后日本在新能源氢电池领域牛逼,中美欧就玩命往锂电纯电领域发力。曾经,日本的光刻机也是世界第一,结果美欧合伙搞出一个ASML,佳能和尼康直接退出聊天室。

你会看到,日本几乎在所有新技术领域都赌输了,是日本技术不行吗?不是的,日本在很多新技术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但是日本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独立统一的市场。日本在某些领域一旦取得领先,中美欧三方就凭这自己的市场和资源优势,集中资本和政策优势,往相反的领域倾斜,不先进也给你整成先进的。

这些年,日本每次稍微漏出领先的苗头,就会被各路巨头锁死,结果逼得日本不得不放弃产业升级,被迫继续去做自己的化工和汽车,老老实实的去做跟随者和配套项目。标准制定和规则制定,早就没有了日本的空间。

像日本韩国这样殖民地国家,其上限早已经锁定,那就是只能去做技术跟随国,而日本已经把技术做到了极限,日本的状况又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甩来中美两国单干。这才是日本三十年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跟日本完全不同,中国是独立国家,虽然起点很难,没有贵人扶植,一切只能靠自己。但是独立自主的地位决定了中国可以完全无视美国的干涉,想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而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又给产业升级提高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全类目的工业体系,又给中国提供了产业升级的技术储备。

中国人均GDP超越日本,从朝鲜战争结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之前我一直以为,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是因为广场协议,是因为91年的金融危机,是因为日本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但是现在我发现,日本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日本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

不是主权国家,不仅仅意味着日本女孩被美军随意强奸。更重要的是,日本产业升级之路被锁死,日本发展出什么优势产业,哪怕不被美国用一纸行政命令废黜。也会被中美欧三国的资本集中资源整成落后产业。日本不是主权国家,意味着日本不能做标准的制定者,只能做标准的跟随者。优势产业一步步被掏空。

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一切,我们可以在技术标准和产业升级领域平等的和美欧竞争,哪怕美国搞些禁止进口芯片之类的盘外招,我们也有自己的技术储备发展出相对应的产业。借用网络小说中的一句话,只要美国无法一次性消灭我们,那美国的一切打压都只会使我们更强大。

美国不只是我们复兴之路上的敌人,更是我们实现产业升级之路的磨刀石,区区一个日本,算的了什么?

---------------------------------------我是分割线--------------------------------------------

很多人没看懂我说的是什么,我在这解释一下。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说日本的战略问题,日本的眼光问题,日本的技术问题。

我想说的是,日本的战略和眼光没有问题,日本很多时候也是两手发展,氢能源日本很先进,锂电池同样是日本发明的。日本的蓝光DVD世界第一,但是日本的储存技术同样很厉害,东芝的硬盘和闪存现在也是世界一流。

可是技术好并不代表你能占领市场,日本本土缺少市场规模,只能搞外向。世界三大消费市场,中国,美国,欧盟,走的都是内循环为主。三大市场可以通过政府扶植和市场纵深,培植出属于自己的优势产业,没必要留给日本。

所以你会看到,日本哪个方面的技术强大,日本主推哪个方面,中美欧三方就选择另一个自己培植。日本主推氢电混动,我们就玩锂电纯电。日本主推背投,我们往液晶方面砸钱。反复如是。

任何技术都需要巨额的开发成本,日本政府和企业投下巨额资金,却得不到市场响应,日本人头再铁,也无法持续无间断的往一个深不见底的坑里砸钱。没有回报,日本只能放弃对自己的优势领域进行产业升级。

中美欧三方绕开日本,三方内部为了5G标准,为了锂电技术,为了芯片光刻机,各种阴招,损招,盘外招都使出来了,杀得你死我活热火朝天。日本却只能抱残守缺,眼睁睁看着。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日本的产业升级之路被中美欧三国锁死的原因。日本并非没有技术,关键是中美欧三国不跟。不论你开发什么,我压根不带你玩。

这其中对日本下手最狠的还是美国,50年代,日本的纺织业厉害。1955年美国逼迫日本自愿签订《日美纺织品协定》,干掉了日本的纺织业。60年代日本的钢铁厉害,美国就跟日本自愿签了《限制钢铁产品协定》。70年代日本的家电厉害,美国就不卖日本芯片(好熟悉的一幕),美国就逼迫日本自愿签订《限制家电出口协议》,80年代日本开始搞汽车和半导体,汽车大家都熟悉,美国里根总统带着好个部长和三大汽车巨头老板亲自去日本谈判,最后日本自愿把汽车关税提高10倍。半导体日本也很厉害,80年代末,世界十大半导体巨头,七家是日本的。NEC,东芝,日立是排名前三的芯片巨头,摩托罗拉排名第四,英特尔排名第八。结果美国两次逼迫日本自愿签订限制性条约,同时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结果日本的芯片也歇菜了。(来自东京大明白的视频)

看到了吧,这就是非主权国家的耻辱,由于没有国家主权,美国可以用一张纸随意废掉日本的任何优势产业,且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如果华为在日本,美国还用得着亲自下场,用拘押人质,逼迫盟友,肥蓬跟跳梁小丑一样四处点火,结果华为依旧靠着中国市场活的好好地。

换句话说,如果东芝,日立,出现在中国,中国还会在意美国的态度吗?

没有市场,没有主权,日本产业升级之路被锁死。

当然也有人说,中日人均差距这么大,我们怎么可能追上日本,世界市场怎么能养活的起中国经济?

这么说的人根本不懂经济,经济发展是螺旋形的,不是线性的。话说二十年前的4万美元和现在的斯万美元是一个概念吗?二十年后的四万美元和现在的四万美元差距有多大?别的不说,二十年前如果你有四万美元,在北京三环内买一套四居室没有问题吧?现在你买个厕所恐怕都难。

换句话说,日本人当年一年可以挣一套北京最好的学区房,现在连个厕所都挣不到。二十年后呢?

人均四万美元,听起来很多,但是你确定的没了产业升级的日本可以一直保持这个数字?

我们不狂妄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我说的是我们超越人均超越日本是可以确定的事件,因为我们有无限的市场,又独立自主的权力,又有勤劳踏实的人民。也许我们看不到这一天,但是我们知道这一天一定存在就可以了,我们实现不了,可以交给儿孙们去继续努力。


这个问题明显不是一道数学题啊……问题的实质是在问大陆是否(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水平上)有成为超过日本的发达国家的可能,以及具体的“办法”或至少提出操作的“方向”吧?

所以感觉先答一下似乎没有多少朋友碰的“隐藏问题”吧。

发达国家的普通劳动者收入比发展中国家的同行高很多,虽然本质上是国家的科技水平支撑和第三产业的地域性决定的,就像越富裕发达的城市,其普通劳动者的最低工资线(正常收入下限)就比其所在国的其他城市高,这点放大到国家也是一样的。

而在国家层面,尤其是当一国总体科技水平较高的时候,在决定人均GDP(以及收入水平)这个问题上,分配制度才是更重要的。

也就是说,要成为发达国家,重点不只在高精尖产业上的攻坚克难,更在于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坚持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和社会资源的均衡,才能让经济良性循环不断向上发展,而不是单纯攻克了某几个高精尖产业,科技领先世界,就顺理成章会成为发达国家。

如果一个国家缺乏社会监督制约,其为了维持出口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或仅仅只是维持大政府的优势地位,也是可能会刻意压低普通劳动者收入水平的,相对而言,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的发展中国家会更有这种倾向。

近8年来,在提高普通劳动者工资这一层面,很明显我们并没有跟上。

我们实操时恰恰在刻意防止任何具有“民粹倾向”的分配方式,防止“最低工资过快上涨”和“工资水平提高过快”,以及防止对“劳动者过度保护”(别问我这些“防止”具体是谁提出的,在网上应该可以查到……),以维持劳动成本的相对优势,从而保持国际竞争力。

而结合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很明显,上边提到的“防止”行为,也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对比一下近8年来人均GDP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也可以直接结合身边实际了解一下收入在“5900元左右”以及“3600元左右”的收入大概都是什么阶层。

如果有稀有资源优势,且国家人口稀少,那么想成为“高收入国家”或者“高福利国家”很简单,但要成为发达国家,却非常困难。

因为发达国家并不只是科技和经济发达,更代表一系列制度的完善,和文化氛围的塑造,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钱)的概念。

从世界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普遍要比发展中国家低,同时收入的下限也要更高。

部分国家进入收入“1%”的标准和进入收入“50%”的标准肉眼可见的是,发展中国家(哪怕是石油富国)普遍贫富差距更大
世界亿万富翁地图,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包括港澳台)相对日本,财富的不均衡远远更加明显。

但这也不是指对我们来说,单纯重视分配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具体的制度,要切合社会资源的实际状况。

城乡消费水平对比

对我们来说,要在收入上(以科技进步的方式)追上发达国家,同时真正且稳定地做发达国家(甚至高福利国家),一个关键的前提在于要实现资源的均衡,或加速城市化,让中小城市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并转型发展和推动第三产业升级,分散一线城市的社会资源,稀释一线城市的资本优势,让城市间发展更加平衡。

或者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科技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和推动农村的现代化,使中国农村的总体竞争力与中国城市的总体竞争力差距大大缩小,最终达到总体上的均衡。

至少做到其中一点,我们才可能进一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巨大的乡村人口,既是我们奋起直追的潜力所在,也可能是难以最终成为发达国家的“考验”,如何充分把握,才是关键。

结合上图,应该不难看出,在我国,富裕地区与富裕阶层的竞争优势有多么巨大。

在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想要进一步攀登高峰,对于我们这种幅员辽阔且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无论海外市场竞争性如何,国内社会资源的倾斜必须均衡,才可能让内需充足,从而维持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以及结构优化的动力。

任何曾经富裕过的国家都有过经济高增长的年代,问题是怎样维持经济长期的增长。

不论是资源的过度不均衡,还是制度上的偏向,都会导致经济增长最终乏力。

除了众所周知的外力的原因,日本的经济之所以“失去X十年”,很大程度上也正在于此。

而比我们幸运的是,日本是在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才遇到的这个问题,而我们要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且现在的世界环境,已经不是日本当时所处的那个“全球化”时代了。

缺乏制度的跟进发展,继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上不去,科技水平提高带来的超额利润未必能够维持长久,甚至原有的获得超额利润的优势也可能会慢慢消失(像日本和阿根廷)。

缺乏相应的资源配置作为基础,和切实有效的监督环境,则再分配的作用也会大大降低,甚至流于形式(像美国和前苏联)。

所以感觉要追赶和成为发达国家,科技上的攻坚克难只是基础,社会文化层面上的监督和对制度完善以及资源配置更均衡的追求,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来说,才是“鲤鱼跃龙门”的关键。

只有在科技进步、社会监督文化氛围的塑造、制度跟进完善和资源均衡配置全部都做到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稳稳地在人均GDP上追上日本,并且永远不再被超越。


?我第一个图顶一亿句话,自己看吧!?

【每一个经济区都是一个日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