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是2020新款低配13寸MacBook pro,用了還不到一個月


等。等四雷電口的機種問世、等 32GB RAM 選配問世。


對於平時有時候需要開一下虛擬機,用一下 Windows 的人來講,Parallels Desktop 運行不了了,同時未來能兼容 M1 的 PD 不能運行正統 Windows,只能運行 arm windows。

蘋果發布會上,不是有個環節演示了 M1 上用 pd 虛擬機運行 Linux/Debian 的視頻么?

WWDC 2020:Apple Silicon 演示 M1 晶元下用 pd 虛擬化 Debian 10

當時現場還一陣歡呼,看起來很多人被這個視頻騙了,蘋果並沒有告訴你,它運行的是 arm linux/debian,就是可用軟體包很少的那個,樹莓派用的那個版本,不是 x86 的版本,而且只能運行 arm linux。

未來 pd 也只能虛擬化 arm windows,而不是你天天在用的正統 windows,除了商店裡的 universal app 外,幾乎大部分非微軟出的 windows 應用程序都沒辦法再 arm windows 下面跑,你可以理解成是個閹割版,只能跑少數類型應用的 windows,類似 windows phone 的那種。

不但 pd 沒法用,所有虛擬機都沒法用硬體虛擬化來模擬 x86,也就是說,你指望把 pd 換成 qemu 或者 virtualpc 來流暢虛擬 x86 是沒可能的了。

最後,原來通過 bootcamp 裝正統 windows 雙系統的做法,也沒可能了。

--

所以如果你偶爾需要雙系統或者虛擬化來運行下 windows 下面的軟體,那麼謹慎考慮。

--

另外是期待 rosetta2 進行翻譯傳統 x86 mac 應用的同學們,rosetta2 並不是什麼都能翻譯:

文檔說的很清楚了,三種軟體翻譯不了:

  • 任何使用 avx, avx2, avx512 指令集的軟體,大部分是些需要高性能運行的程序,無法翻譯。
  • 虛擬化 x86 的軟體 rosetta2 不支持,就是可以虛擬化 x86 的 virtualpc, pd 等,無法翻譯。
  • 涉及到內核模塊的,無法翻譯。

有評測,大概能翻譯一半左右的傳統應用,也就是說,還有另一半,rosetta2 沒任何辦法。

--

但是,好處是,以後想體驗 mac 系統,難說用樹莓派就可以了,運行黑蘋果系統。

--


不至於,這樣太虧了,雖然M1被稱為Mac的未來,還是蘋果自己說的,但是就目前來說,還為時尚早。

而且現在連真機評測都沒有,萬一翻車了呢?(萬一萬一萬一)

話說回來,為什麼M1是Mac的未來?

其實我認為M1的開創性最重要的不是性能和續航,而是和iPhone iPad的兼容性,這才是未來

大家都知道,iPhone之前的系統其實名字是iPhone OS,相應的iPad OS、Watch OS、Mac OS 、TV OS

而iOS的提出,背後的邏輯當然就是把所有設備的系統打通,將它們統一起來。

M1使得這一設想又近了一大步。

但是我也要潑冷水了,這只是蘋果邁出的第一步,之前很多大公司也都曾經嘗試過,可是都失敗了。

而「讓Mac使用iPhone和iPad app」聽起來很爽,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目前MacBook是沒有觸摸屏的!

ios的軟體這怎麼用?比如說在Mac上玩王者榮耀?

所以沒見到真機使用的情況前,先別激動,很可能實際情況和你設想的完全不同,畢竟上一個還是「你的下一台電腦何必是電腦」,而iPad Pro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不能當作下一台電腦使用。

所以唯一「值得」的地方就是你有極強的續航需求,那麼m1晶元的MacBook就會比你手中的intel版本好很多,不過本來的MacBook續航已經很不錯了,除非這個的續航都不夠你用。

我只能說,iPad和Mac在未來或許會「殊途同歸」,但是現在很難。

Apple 2020新款 MacBook Air 13.3 Retina屏 十代i3 8G京東¥ 7599.00去購買?


我工作後從來沒有買過電腦,一直用公司發的thinkpad。2016年4月創業後買了個macbook,用到現在,我完全沒有要換的想法。

你的新mac才一個月,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要換。它影響你工作學習影響你的創造力了么?


回答里妖魔鬼怪太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反串。什麼mbp16寸輕度使用續航2小時的,也有一堆人相信點贊,啰啰嗦嗦一大堆就為了證明蘋果吹牛。

————

喜歡追求新事物,同時追求性能和續航。那就果斷換M1。

跑分網上已經有了,僅僅是中端Pro的M1的多核跑分7600多,已經碾壓高端16寸MacBookPro的i9的6800的跑分。

說實在蘋果說碾壓2.8倍,有跟老cpu比的嫌疑,但是考慮到intel擠每年0.05倍牙膏的升級,就算是10代同級別u也大概率拼不過m1。

說實在,2.8倍,我一點不驚訝。不是蘋果太強,而是intel太不爭氣了。與其酸蘋果,不如多去吐槽吐槽intel。

另外,M1帶來的續航具有參考價值。縱觀所有筆記本和移動端,也就只有蘋果的續航具有參考價值。ipad聲稱8個小時,用10個小時也不驚訝。但換成別的品牌,如典型的surface,聲稱8小時,能用超過4小時算運氣好,我就是受害者,

————

對x86軟體重度依賴,老老實實用intel,過幾年賣了再換也不遲。

M1的架構不多說了,arm,可以理解成跟ipad與iPhone的A系列一家子的,這意味著MacOS上很多非蘋果全家桶的x86軟體都需要重新適配。如果你是拿來做生產力,那你就得只能等著軟體廠商施捨更新了。

雙系統(或虛擬機)用戶需要知道M1是不可能再裝x86的Windows的,這個需要考慮清楚。

如果你是輕度用戶,打個文稿,發個郵件,瀏覽個網頁,最多是拿final cut pro剪個視頻,那M1系也能完成。

————

未來大一統。

採用M1晶元,顯然蘋果是想把iOS, ipadOS,MacOS平台統一起來,我對蘋果抱有信心。

我曾經是微軟鐵粉,早些年用的都是你們聽都沒聽說過的諾基亞Windowsphone,用的是surface。微軟搞平台統一的時候,我真的是滿懷期待,但最後一次次失望。我認為微軟失敗是很有道理的:粗糙不用心,工程師思維,號召力差,沒有深度的硬體設計能力(更像是個oem)。

根據目前的形式,蘋果是有能力做到的。

首先,蘋果做任何東西還是比較用心的,整體與細節基本都在線,把ipados嵌入到macos蘋果有這個能力,而且完成度和舒適度應該比預想的好。(補充:蘋果筆記本從現在到將來都是大概率不會支持觸屏的,但是蘋果一定會換一種交互邏輯使得觸摸板與鍵盤得到完美支持)

其次,號召力強,你從app store的更新速度就可見一斑,而且ipados里大量軟體已經加入觸摸板滑鼠鍵盤操作,這顯然是給MacOS鋪好了路,對於開發者加入滑鼠鍵盤操作成本並沒有多高。蘋果也是adobe這種大型軟體廠商是最重要的合作方,自然不會虧待。微軟office大概率也會更新,畢竟利遠大於弊。

最重要的是,蘋果是深度的軟體與硬體商,這意味系統不再受各種驅動兼容而頭疼,這跟微軟oem不在一個概念里的。

——

換做是我。

我現在用的iPhone和mbp,iPhone裡邊有些軟體非常好,我非常期待出現在MacOS里。

但是我,不能換,因為我需要用word office跟別人兼容,我只能妥協。如果office更新,我會果斷換成M1。除了office,別的我都是用的蘋果全家桶,不存在對x86的重度依賴。所以,綜合考慮,我等明年上半年16寸的M1 MacBook pro。

以上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