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攝影10年 一直用的數碼 一直想嘗試膠片 鏡頭組全是佳能口 相機2台索尼a7r3加中畫幅的富士gfx50s 我之前好像看過用單反可以掃描膠片 不知道效果如何 還是要買個掃描儀 交卷和機器又該選擇啥 想直接一步到位 1萬左右預算?也是個老法師了 不用入門了。。。


一萬預算不上中畫幅對不起gfx50s

你要知道135膠捲無論如何也不會比gfx50s好所以135就別買了。

6×6的方案是勃朗尼卡EC-TL和勃朗尼卡SQ-Ai帶標頭剩下買膠捲

6×7的方案是賓得67+105 2.4剩下買膠捲

當然也可以考慮大畫幅比如wista或者toyo雙軌,鏡頭施耐德symmar-s 180 5.6這種然後剩下的錢買片夾買測光表什麼的。

我挺好奇有人推薦EOS 1V是什麼心態,自己用EOS 3和EOS 1N就夠了。

還是那句話,超過5k預算如果只搞個135幹活那真的是蠢到極致,徠卡除外,當然徠卡預算1萬也不夠。

還有就是要看一下所在城市有沒有方便一點的沖掃店,剩下的交給沖掃店就行了。120膠捲和大畫幅頁片也沒有什麼爛貨(指富士C200這種),根據自己喜歡來買。拍人推薦富士rdp,柯達炮塔適合後期,黑白的話tmax delta acros都不錯。還有就是安檢問題,不要放在行李箱過機場安檢,除了那個安檢儀之外我見到的都是film safety,800度膠捲過安檢儀很安全,否則我幾百張底片幾十卷膠捲豈不都翻車?


題主做攝影十年了,你跟我說你不會膠片?你是正兒八經的拍攝了十年,還是買買買看器材評價過了十年?十年攝影啥概念?真不是我DISS你,首先你肯定不是攝影科班的學生,也就是說不是這個專業也是半路出家。科班畢業的學生都有經歷學習膠片攝影的過程,除了膠片拍攝,還包括,沖洗,暗房放大,含彩色和黑白。有些還包括了古典印象,就是從最簡單的藍曬開始啊,還有更加進階難的鉑鈀印象啊等等,甚至選修課還有說如何配藥,當然這些教學內容在現在的專業學校應該是少數了,成本是真高,還包含不安全性。

如果你是科班學習攝影的,只能是你的學校不行也就是老師不行。否則科班學習攝影專業的學生必經膠片這條路。

只不過現在數碼的便利性而已,在加上學生一進學校,很單純,長槍短炮來一套,還有些就是品牌商直接進學校推銷,畢竟這個時候的學生的錢最好賺。

好,跑題了,說到你自以為豪的一萬塊預算,不用入門了。

容我給你潑個冷水,以你現在的狀態不如買幾本書,先看看膠片的構成,測光是如何測的,什麼是入射,什麼是反射,你相機里的中央測光和點測有啥不同。書上都有。

你現在要做的不是買機器,而是把數碼知識重新過一遍,拉到膠片上,這時候你的入坑之路才剛剛開始,因為膠片最大頭不是機器,而是底片,彩色和黑白,黑白自己玩的話不是出影就行還有很多技巧在裡面,這個就包含拍攝的時候,沖洗時間,手搖頻率,測光方式,都會影響最終成像,當然你熟練了,你也就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現在膠片機比較老,測光有的還容易壞,別把陽光十六法當成聖經,這只是輔助,你拍了多了,就不用測光表了。

最後,膠片相機要買就買個靠譜的。那麼尼康FM2,F2,F3你花錢多些都能買得到好的,四千以內穩穩成色好包含一個定焦頭,基本上人家選擇的是50定。當然還有更便宜的幾百塊幾十塊,也可以用,技術好,技術紮實還是可以用,但是不推薦新手,膠捲貴,買個穩不出問題的膠片機才是最靠譜的,別一卷拍完機器出問題了,那就尷尬了。

如果你還願意加錢,就買個徠卡,純機械,不帶電,買個測光表,加個鏡頭,M4吧,M3隻有50線框起,就不推薦。就M4配一個50 2現行版的,這個鏡頭八千,機器大概七千八千買個普通的,基本上兩萬左右預算,機器和鏡頭就可以不用換了,可以說對於新手是頂配也是可以用一輩子的機器和鏡頭。這時候你就只需要買膠捲就行。瘋狂買膠捲。有錢的話一種膠捲買100卷囤著。當然你考慮好彩色還是黑白還是各一半。店掃還是自己沖掃。自己沖掃黑白方便,店掃黑白貴些。自己沖掃你得買個掃描儀。現在店掃一卷彩色基本在25-30吧,各家不同,我基本不怎麼玩彩色,都是黑白。所以都是自己沖掃。對於價格不敏感了。所以對於一卷膠捲產生的硬成本,你可以算算價。

給你個結論,無論我推薦怎樣的器材都不重要,人家用幾十塊的膠片機起,光用得好,拍的商業片子照樣甲方滿意,還能數毛,甚至數毛孔,根本看不出是膠片拍的,都以為是數碼,懂了么。技術運用才是最重要的。器材只不過是技術運用的延伸而已。技術夠了,數碼和膠片都一樣,只是選擇一種更適合的表達媒介而已,這兩者沒必要分開。如果你是愛好者,那就選擇你更傾向的愛好就行。光想買器材,就是你這顆韭菜長大了。

還入坑嗎?


1,鏡頭都是佳能口就買EOS膠片單反。

2,無須掃描儀,直接翻拍,配一個1:1的微距鏡頭,譬如索尼口的老蛙微距頭。

一個觀片器,雖然有很多國產,我還是推薦凱撒,1000左右,5000K色溫。

德國凱撒KR-2453(6X8) LED 超薄觀片燈箱

翻拍支架用翻拍台或者三腳架均可。

片夾推薦lomography出品的DigitaLIZA Scanning Mask,135 120格式都有。

拍攝RAW格式,然後輸入LR。

最後一個你要購買的插件:negative lab pro,可免費下載試用版。它能讓你毫不費力的批量處理負片反轉並去除色罩。


醜話說在前面:

有一說一,1w就別玩膠片了,你一旦適應數碼的流程,基本就可以膠片拜拜了,因為這兩個的工作流完全不一樣。

看你是拍人像的,我也不知道你用不用燈,如果用燈的話,膠片的難度和數碼不是一個等級的。

玩數碼玩的是調色 器材這類的,膠片玩的是沖掃,最最重要的就是沖掃,1w預算,你不可能給自己弄一套完整嚴謹的沖掃設備的,最基本的加起來基本就要6-7k,藥水和膠捲的成本更加不用說了。

再者,我看到你說你感興趣的是膠捲味,如果你是追求這種東西的話就趕緊別玩了,好的膠捲+好的沖掃得到的照片絕對不是什麼膠捲味的,最多的可能只有膠片獨特的隨機顆粒,一張校色精準,掃描得當,沖洗時的控溫時間拿捏的好的膠捲是不會比數碼差的,現在有很多無良的攝影師,拿著最差的c200或者cp200配合垃圾的廉價沖掃和sp3000,拿出來一張顏色不準,顆粒爆炸,構圖垃圾的和你說這是膠片味,如果你想做這種事,奉勸你早點放棄,膠片絕對不是垃圾廢片的借口。

所以如果你耐著性子看到了現在,請認真的對待膠片,從你現在的鏡頭群來看,我是會推薦你去買一台ef卡口的佳能膠片單反,1w的預算只適合你用135,120如果你要接單子,成本1w是遠遠不夠的,所以eos1v/3/5都是可以的,因為膠片時代前期注重的是膠片和鏡頭,然後如果你要用燈,請務必買一台可以測閃光燈的測光表,不用很貴,幾百可以搞定,然後把剩下得錢,全部投入到沖掃裡面去,找幾家質量好的沖洗點(不要去找所謂的網紅店),膠捲的選擇上,人像基本上都是炮塔,pro400h也是可以作為備選,練手的時候proimage可以用用,但是你要用這個接活就是對自己也是對客戶的不負責任。


膠片相機到不是大頭,膠片和膠片處理才是大頭,看題主想怎麼玩了。

膠片相機的話,我這種實用主義只會買尼康,旗艦的話,F6,F5,F4,F3都是不錯的選擇,F2有點老了,幹活不一定靠譜。

F6作為尼康最後的膠片相機,價格基本就是一台可以拍攝膠片的數碼相機,只是價格稍微有點貴,二手怎麼也要五六千才能拿下。

F5可以說是尼康膠片相機最後的輝煌了,也是可以看做一台可以拍攝膠片的數碼相機,操作什麼的不會有代購,而且對焦測光都還是很可靠的,就是稍微健身了點,現在二手2000-3000,如果覺得F5過於健身可以考慮一下F100,和F5差不多的性能,更輕更便宜,1500能買到成色不錯的。

F4作為尼康旗艦相機數碼化的開端,其身上有數碼的味道但又保留了機械的風格,稍微有那麼點混搭,1/8000的快門直接比F3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測光靠譜(尼康當年的區域測光真是黑科技),對焦不像上面兩個弟弟支持D頭和G頭,F4隻有D頭能過完美工作,而且對焦點為一,白天對焦還好,暗光完全抓瞎,和以上倆弟弟有不小差距,不過比起弟弟優勢在於對與老的手動鏡頭兼容性極強,基本是尼康的鏡頭擰上去都能工作。價格看成色和配件來定,而F4的配件多可玩性高也是不為人知的特定,各種對焦屏各種取景器(加了豎拍手柄的F4s和F4e可謂超級健身,樓上F5實屬弟弟,真男人就該用F4E+80-200 F2.8D)

F3,膠片時代的明珠,雖然數據上看也就是一般般的膠片相機,但是當年人造相機和現在人不一樣起刀落刀那麼准,牙膏從來不會多擠。F3的用料十足,堅固可靠(好像尼康膠片相機都這樣),使用操作也方便,再加上生產周期長,如果能買到後期產的F3那基本可以做傳家寶了,而且用料足到了如果你嫌普通F3不夠耐用可以選記者版F3,如果你嫌普通F3逼格不夠可以選鈦合金版F3,以上版本F3都不難買到,再加上超級豐富的可更換配件,你把F3打造成聖誕樹一樣都行(膠片暖暖),比弟弟F4又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普通版價格2000-3000不等,價格有漲但不算過分。作為手動相機最後的輝煌,還有兩台相機也不該被忘記,那就是佳能F1new和賓得LX,作為尼康F3的競爭品,他們性能都差不多,用料也足,不失為好選擇。

非旗艦的尼康膠片相機,最有名的肯定是FM2了,這台機器火了不是一年兩年,而且火了好久了,其價格,就我個人而言,我是覺得有點過分的,比F3還貴這就有那麼點離譜了,但是有人就是對這種外形迷的失去理智(說的就是我),所以也講幾台類似外形的尼康自己所說的緊湊型膠片相機(來自賓得最先搞出來的外形)

尼康FE2,FM2的同門兄弟 外觀就字母不一樣,電子化程度更高,好用實惠,有A檔,測光只有點測光,價格實惠,1200-1500,講講還可以下來點。

尼康FA,被時代所拋棄的尼康寵兒,電子化程度更高,更好用實惠,外形與FE2類似但軍艦部為塑料且造型不同(為了區域測光設計),有小手柄握感為同造型相機最佳,性能超強,測光靠譜到尼康自信的把曝光鎖定取消,自動化程度高,除了不能自動對焦,A檔P檔S檔應有盡有。但是錯過了自動對焦被時代所拋棄,價格1000-1500,另有土豪金版本,價格5000+不確定。。。。。。。。

最後就是尼康FM3A了,結合了尼康FM2與尼康FE2,尼康手動相機的終章,相機發布時間晚加上技術成熟,所以可靠到應該可以傳家了,尼康手動相機的最終夢想,現在二手價格應該3500+不等。

除了尼康我就基本沒玩過了,其他產商相機留給其他答主搞。而之所以選擇尼康,因為尼康在135膠片領域的確強大,機身眾多,鏡頭也是齊全,性能優秀且價格不算特別高,乃我等窮人只首選(尼康為了照顧F卡口把自己都獻祭了,還有什麼理由不買)

中畫幅好啊中畫幅妙,就是我這種窮人沒玩過只雲過就不在這誤人了。坐等其他答主來答。

最後是沖掃,沖洗這方面,自己有條件,最好還是自己沖,而且現在教程和資料很多,學一學自己沖(不要歪)也是玩膠片最大的樂趣了,我這種鹹魚沒錢沒技術只能交給店家沖,便宜的吧,當心出問題(畢竟只有自己會把自己膠片當寶貝),貴的吧,一卷一兩百也只能偶爾搞一下,不然吃不消的。

掃描的話,太便宜的掃描儀就算了,還不如直接買個富士玩膠片模擬,貴的價格又比較高。不過尼康D780有個專門的膠片翻拍模式據說不錯,搭配微距鏡頭+專用片夾,膠片數碼兩不誤(尼康給我打錢)所以說尼康真是為老用戶犧牲自己,精尼狂喜

修改1:我似乎沒說膠片就滾去睡覺了。。。。。。。。。

柯達:cp200和金200現在最好別買,真的劃不著,除非就是喜歡這色調就是喜歡這顆粒。

UltraMAX400,就是俗稱全能400現在很適合買來做日常使用膠捲,一波漲價過後漲幅較小(商家庫存過多?)膠片顏色偏藍,反差大,400的iso這很全能。

ProImage100,漲幅也比較小,100的iso很適合大晴天拍攝,價格漲的也不多,顆粒較細膩,可以和上面的全能400搭配使用。

EKTAR100,專業卷,價格漲幅不大但因為本來這卷就不便宜所以看起來還是很貴,超級細膩,風景人像都通吃,被稱為最細膩的負片,可以和反轉片抗衡,只是對曝光要求比較高,欠曝容易出現豬肝紅。

PORTRA系列,俗稱炮塔,有160 400 800三個ISO可選,看名字就知道這是專門為人像設計的專業卷,當然拍其他也沒有任何問題。價格隨著ISO的提高而提高,顆粒細膩顏色自然,如果不差錢建議使勁買這仨。

柯達400TX,柯達比較有名的黑白,不過現在價格比較高,建議體驗體驗就好了。

電影卷,什麼5207 5203都是,不是特別建議大量買,電影捲成像細膩,而且價格便宜,但是這是電影卷,對光要求高,而且也要保證膠片新鮮,加上沖洗價格高,和400TX一樣體驗體驗就好。

柯達E100,反轉片,正片,沖洗出來直接看那種,價格那麼高其素質不用多說了吧,對曝光準確度高,漲價風波幾乎沒有波及到。富士的反轉片同理。

富士

C200,和柯達CP200同理,不建議購買

業務卷100和400,100價格和proimage差不多,顏色更加清淡點,400價格飛天,70多一卷這價格有什麼理由不上炮塔400或者兩卷全能400

富士xtra400,和柯達全能400差不多的價格,素質也差不多,只是顏色偏綠。也適合買的卷。

其他富士卷本人就沒用過了,注意買富士卷的時候是24張的還是36張的,別買錯了。

伊爾福,一家專門做黑白的英國產,我很少拍黑白所以沒用過,不過大家用過都說好。

祿來,德味就完事了,一樣沒玩過。

福馬,東歐牌子,黑白卷價格很划算,質量對得起價格。

愛克發,彩色卷不建議購買,理由如以上CP200和C200一樣,直接黑名單。黑白卷還行,做工不錯價格不高素質也還行。

上海GP3,135不建議購買,買這個還不如福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