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好奇怪

各位大佬,我問這個問題只是想知道有多少人會因為看抖音而有優越感,我和我的朋友都很討厭抖音,我沒說看不起玩抖音的人,更沒說我有看抖音2019.2.23


我就是那個不用抖音的人。

親眼看著前女友是怎麼愛上刷抖音的。她喜歡玩抖音,開著手機能玩一個下午,一個周末,每晚能刷到凌晨2-3點,半夜甚至能聽到她房間傳來壓抑不住的笑聲。刷著刷著,讓人覺得時間過得飛快,跟周圍的人和事好像沒有任何瓜葛,不會主動加入朋友們的討論,不會提出問題,忘記思考,只會盯著屏幕嘿嘿嘿地發笑。

她還學會了在生活中玩抖音上的梗,上廁所偷空刷一下(刷了半個小時以上),等電梯刷一下,公交車上也刷一路,抖音在不經意間「偷」走她所有所謂的空閑時間,把她的「休閑」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

於是她越來越不喜歡其他的時間:上班覺得煩,不如躲家裡刷刷視頻舒服(原諒我的無能,不能有足夠存款讓她在家躺著...);領導派活覺得怎麼這麼討厭,又得忙了;倒個垃圾說等下,然後過去一天,垃圾還在門口;一起去買菜她說不想去,隨便吃吃就行了,點外賣說隨便,我不挑,於是時間又這麼節省出來了。

我以為抖音也就這樣了,終於有一天,她開始學習抖音里的梗拍視頻了,她認為自己學習學習,也能通過這些「奇思妙想」拍攝出火熱的視頻。吃麵條用剪刀,去別人碗里偷肉吃,在電梯上碰別人的手,至此,她終於活成了抖音里的樣子,別人眼裡的傻子。

對於未來,她沒有規劃;對於學習提升,她也無心細想。對於給她做飯,早上起不來上班怕她遲到給她叫車的另一半,她開始覺得三觀與自己不一致,為什麼自己要過這種「苦日子」?自己應該活得像抖音里的一樣瀟洒。

身邊人的勸誡看起來比她老媽還要煩人。她覺得兩人不夠默契,不合適,不應該在一起。她活在抖音的世界裡,覺得周圍的一切都與自己格格不入,男朋友不夠潮,不夠有趣,不夠多金,哪有抖音里的小哥哥小姐姐吸引人?她可以對抖音網紅如數家珍,但就是想不出,在她刷抖音的時候,別人為她做了多少事,如果這些事沒人做,她的生活是不是就像個垃圾場?

最後她選擇冷抵抗,直到對方說出:「分手吧!」然後我就變成了視頻里的素材,與渣男分手後....

——————

誠然,抖音確實是一個很成功的產品。說它成功是因為從商業角度,作為一款互聯網產品來說,短時間內成為一款吸納幾億用戶的現象級應用。但從個人精神文明角度來看,負面影響比正面影響更大。它裡面的很多內容,讓人養成了好逸惡勞的習慣,養成了不愛思考分析的習慣,不愛好好生活的習慣,不願正視問題的習慣。拜金、愛慕虛榮、超前消費,低俗弱智, 假風趣真弱智,沉迷在虛擬的世界裡面。

有些人說:這些不是每個互聯網平台都有么?為什麼但說抖音?因為其他平台的影響力沒它大,作為短視頻領域的NO.1,它代表著這個行業的風氣,價值觀,它的內容質量代表著大眾能從其中獲得的是正面還是反面的反饋。

一個簡單的邏輯就是:一群人看著傻子做傻事樂呵,然後一部分人羨慕人家火了,再重複這個故事。

很多人為了標新立異而各種作死,跟抖音快手這些的廣泛傳播不無關係,只要傳播的範圍夠廣,一些奇葩行為容易被模仿,甚至推陳出新,因為別人會這麼想:「這都能火?我做個更猛的,豈不是能比他還火?」於是各種加強版如雨後春筍出現了。這不是大部分人傻,他們不傻,因為出名,火起來就等於獲取流量,有流量就有錢。這才是最終的目的,他們可精明著呢,只是好逸惡勞,想舒服著賺錢罷了。

最近有聽到一種說法,不知對錯,僅供參考:現在抖音裡面發視頻的人當中有很多的「社會人」他們原先可能是紋身、抽煙、喝酒,和人稱兄道弟的「老大哥」;也有以前在KTV「當紅」的「小姐姐」,據說不少人都不混閑散了,也不在外面做「生意」了,開短視頻賬號以後發現這裡可真是個奇妙的小天地,很多人小哥哥小姐姐地叫著,發發視頻賣賣東西就把錢賺了,可比以前輕鬆多了,某些人變身網紅之後,甚至偶爾出去做生意,身價都比以前倍增了......這裡不單獨指某音,比如某手,某魚等等。不是黑,算是一種社會現象吧。

當然,我也沒一棍子打死,抖音確實有很多優勢,短視頻展現力夠直觀,一個視頻短小精悍,可以讓人在短時間內獲取一定的核心信息,用來看資訊信息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但難免有些人嘩眾取寵,傳播謠言,這都是自媒體泛濫的通病,各家都是五十步笑百步..

有些人說啦:「抖音用的大數據推送,你喜歡看啥,看啥多,人家就給你推送啥。APP無罪,只怪人的自制力不足。」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跟人的自制力是有關,但也過於片面了。不能什麼事兒都怪自己頭上,反思過剩了。讓我想起那句歌詞:都是我的錯,現在認錯也沒有用?

還有人說:抖音裡面有正能量,是有,但更多的是無意義的逗趣耍丑賣乖,並不會對人有好的影響。至於說裡面有很多學習的內容,又有多少人看了會去練,會去研究,會去深入,短短的1分鐘你又能在這裡學會什麼?有這時間正正經經看個專業視頻,早學會了。

要知道別人真的想學的可是看了多久的教程,練了多少次手才學會的,短短1分鐘,只是視頻的展現形式讓你看起來一切都那麼簡單,但這世界上從來不缺少腦袋會了,手不會的人。

抖音的視頻有些確實很有趣,但是,我還是不想用抖音,我也不反對別人看抖音。

但請各位抖音愛好者在公眾場合看的時候請帶上耳機,捂住嘴巴笑,你手機外放的劇毒笑聲一點也不吸引人,你的笑聲更加魔性而討厭!

這種人在地鐵里,要是在我邊上,我見一次提醒一次,要是不管用,等你來打一架(至今為止,還沒遇見過不聽的,可見大多數人還是聽勸的)。

也不排除有一部分理性的抖音用戶,只是真的偶爾通過看一下抖音換換腦子,輕鬆一下,這樣的人應該不多。大多數人,尤其是很多青少年,我想是缺少這個自制力的。

很喜歡下面有個人說的話:對於時間殺手,駕馭不了就是殺死自己。


我就不看,我連下都沒下過。

我要查東西用百度,要聽歌用網易雲,要聊天用QQ微信,要鍛煉用keep,要網購用淘寶京東,要追劇用亂七八糟的視頻,要看新奇的東西用b站,我甚至連微博都不用,請給我一個要用抖音的理由。


我沒有抖音,沒有快手,不追星,不看綜藝,不刷劇,不玩遊戲。

我不看抖音的原因概括成兩句話:不想打碎大塊時間,拿時間塊專註做我的事,而不是分散注意力。想用心在現實里體會本質的東西。

壁紙更新,是我喜歡的大學!

但你問我無聊嗎?並不,甚至我慶幸因為沒有這些東西我多出的時間可以做許多有趣的事,我在網路里可能活的是個死人,但我現實很充實。

我喜歡讀書,彈鋼琴,練字,聽音樂,學日語,看動漫,編曲,最近還喜歡學哲學,跳舞,就算騎自行車出來騎一整天我也覺得這日子十分有趣,我還喜歡學習,很奇怪吧,但是我覺得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但初中這個最八卦的年紀我也和大家做些一樣的事,看劇看綜藝,為了融進同學裡,這浪費了很多時間,顯然我並不是這種人,我也後悔為了變成大多數而耗費的時光。

後來,高中畢業,開始流行抖音、快手,我也下載過,但是越刷越空虛,我上大學父母才同意給我買手機,對於第一次真正擁有一台自己手機的我,我在手機上尋找很多樂趣。但是看多了之後,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

很多東西都講究經驗積累,但是刷視頻這件事,除了浪費掉你的青春,你只是收穫了虛無的短暫快樂。最恐怖的還不是這個,而是你多年養成的習慣和父母精心教育你的價值觀被摧毀,你做著所有人都在做的事,理由冠冕堂皇,理所應當,你卻從不知道為什麼。我不覺得「男生一定要讓著自己的女朋友」,「男生怎樣做就是不喜歡你了」,「女生一定要怎樣,男生一定要怎樣」,對外在區分特別清楚,除了讓自己更浮躁、更功利、更虛無之外難起作用。

我不認為這是抖音的問題,快手的問題,遊戲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在我們沒有構建好自己價值觀體系的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們只對看到的東西進行簡單的取捨,被視頻背後的價值觀無形牽著鼻子走。我們開始隨意打發時間,看書,聽音樂,看抖音,快手,刷劇,都沒錯。大數據時代你的隱私被窺探,你總是會刷到類似的視頻,如果你還太小,搞笑,惡趣味,甚至低俗曾被看到你卻沒有甄別的話,你會模仿上面的行為,對於孩子而言是弊大於利。

抖音快手不低賤,讀書練字也沒高貴到哪裡去。根本問題是不管用什麼方式解決我們心的問題,構建好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那時看抖音你都有所悟,有所覺。大眾和小眾都沒有問題,也沒有人規定什麼樣的方式一定對,什麼方式一定錯,喜歡大眾的也不需要刻意小眾,抵觸大眾的也不用覺得自己多獨特,但你要做好失去許多好作品的準備。

毛主席講:「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歸是你們的。」再豐富的知識都解決不了最根本的問題,最根本的不在於頭腦,不在於智商,在於你的心,你的態度。金剛經里有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


我問了周圍看抖音的朋友和親戚,對於年長的人而言,抖音確實起到了增長新見識的作用,我無置可否。我的家人在上面看跳舞,學一些理財技巧,看圖書推薦,確實抖音作為傳播媒體起到了和別的傳播媒介相同的作用。

我也漸漸發覺身邊會有人叫囂自己讀書多,學的東西多,鼓吹自己的優越感,拿書里的東西做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所以這也就是會有人出來反駁我的原因。當我自己做當事人處於這些人的對立面感受最貼切也最深刻。讀書多可怕之處在於把書讀死,所以我的看法是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用心體會而不是僅僅看鉛字印刷的東西。

抖音也好,快手也罷,讀書,遊戲,電視劇都無盡相同,我們跳出這些傳媒,去看,本質是基本相同的。佛家有句話:常觀金體,不睹眾相,不為眾相惑。就算抖音、快手、知乎教你講原理,看本質,但我認為這也算是表面的東西,還要靠體悟,靠知行合一。(2.15更新)


我就不看啊。

不看抖音怎麼了?

不看抖音不正常,看抖音就正常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你好,我是個怪物。因為我不刷抖音。」

看個抖音是比別人高貴啊還是咋?

我討厭抖音。不是因為抖音這個軟體,是因為某些看抖音的人。

經常在地鐵上,正放空自己呢,突然傳來「哈哈哈哈哈哈哈」這個那個的背景音。我哈尼 呢?你看你自己的你開什麼外放啊?公共場合啊!

聊天的時候,偶爾給對方推薦一兩首自己喜歡的歌,結果,「這唱得真不咋地,抖音上那些人唱得好聽多了!」

部門聚餐的時候,遊戲輸掉的懲罰是唱歌。別人點,我來唱。第一首是《紙短情長》,我:「不會。」第二首《體面》,我:「不會。」「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唱啊?抖音上那麼火,你不聽的啊?」

和新朋友聊天的時候。新朋友:「你刷抖音嗎?什麼,不刷?你好奇怪啊!」

吃飯或者出門玩的時候,朋友:「等等!我拍個抖音!」

商場買衣服的時候,給我推薦白色,我拒絕,說不好洗。那個老阿姨就甩給我一個「你連這都不知道」的眼神。「姑娘啊,你不看抖音嗎?抖音上那麼多教你去除衣服污漬的方法,你不知道嗎?你是個大學生吧,怎麼這都不知道。」

我覺著我很帥。

就這樣看我吧。


抖音不就是第二個快手嗎,沒有營養。不匿,杠精來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