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覺應該是最後一篇文章

《哭泣的駱駝》這個故事寫的是一個很凄慘的愛情故事。

當時撒哈拉威居民想要獨立,西國政府同意,摩洛哥想要吞併這個小鎮。

民兵游擊隊中首領和他妻子亂世佳人的故事還有那個警察叔叔……

最後是一波「團滅」

三毛眼睜睜的看著這悲慘的結局卻無能為力沙漠中的居民無知,可笑,令人生厭。人性之間的反覆比較

反覆琢磨

耳畔回想的只有駱駝的哭泣


啞奴,第一遍看的時候,哭成了狗,這個世界真的有可憐到你難以想像的人,尤其看到中午五十度高溫,三毛跑上天台看到啞奴蓋一個破草席,低著頭趴在膝蓋上那段的時候,眼淚忽然就爆出來了,心狠狠地揪了一下,後面就哭得更凶了,三毛對他的每一段神態、外貌描寫,都深深刺痛了我,他們無法選擇出身,被當做狗使喚,遭受著非人的待遇,沒人把他當人看,只有三毛把他當朋友,給了他這輩子從來不敢奢望的溫暖。我想如果是我,一定會和她一樣,給予這個最底層的可憐人最大的幫助。這片荒涼貧瘠的大漠,因為有了啞奴和三毛這樣善良的人而變得有溫度。


謝邀

讀高中的時候特別喜歡三毛,但是我喜歡三毛是源於她和荷西之間的愛情,我喜歡那個拿個鍋鏟追著荷西的三毛

因為我父母很早就離異,我對愛情一直都沒概念,沒信心,三觀也不正,一直到上大學都不會正確處理異性關係,看到男生就想迴避,我還真的不是害羞,就是不想說話。

那個時候也就三毛與荷西的愛情讓我覺得愛情是個讓人愉快的存在。如果我有愛情,有婚姻,我也想做個拿鍋鏟追著我愛人的姑娘。

撒哈拉沙漠,不是我想看的書,抱歉啦。


你可以去網上搜搜,有這個起義領袖的。是兩個人,三毛把他們的形象合二為一了。

啞奴。

他的禮貌與謙卑和某些自認為身份高貴卻粗魯無知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是可憐的人。太陽暴晒50多度,他像「老山羊」一般蜷在牆的陰影下時虛弱的樣子。

他是感恩的人。在兒子得到三毛的幫助後他給三毛送去沙漠里罕見珍貴的青菜,還帶著露水。

他是身體被命運所屈服但心是自由的人。最後啞奴難逃被賣掉,可能與家人永遠離別的命運。但他也瘋了似的跑去家將那塊三毛給的紅毯子給了家人,就像是別離的紀念。

啞奴,淪為奴隸,也有自己的幸福與追求。


我對《白手成家》那章的印象比較深刻.

三毛是個有靈氣的作家,看她的文章總是那麼輕鬆,有代入感,看《沙漠的故事》就彷彿在看一部大電影,人物 風景都不由自主地浮現在腦海里。

讀《白手成家》那一章給我的感覺和前面幾章不一樣。他前面的文字讓我能夠想像到在撒哈拉生活的樂趣。撒哈拉成了我嚮往的地方,無邊的沙漠,傳統的撒哈拉威人都深深地吸引了我。當我剛剛讀到《白手起家》時,我一下子讀出了她包裹在文字中的絕望感。初到撒哈拉,她看到荷西租的新家時的描述總結來說就是:小,簡陋。牆壁也沒有粉刷過。在撒哈拉的第一晚,她和荷西躺在一塊薄薄的帳篷的帆布上凍到天亮。當時對於她來說是怎樣的一個打擊,她所嚮往的沙漠在第一晚給了她一個巨大的「回報」。之後三毛又經歷了孤獨的生活,每天天不亮荷西就要去工作,她總是追出門懇求他能否再多陪她一會,每次都以獨自回家告終。

即使初到撒哈拉就遇到許多的不適應。三毛還是堅持了下來,她的樂觀的心態成為了適應沙漠生活的催化劑。她開始布置新家。從店老闆那免費要來了「木箱」做傢具,後來荷西告訴她是那棺材。重新粉刷了牆壁,買來了床墊...這樣一來,他們的新家不斷被充實,最後竟變成了撒哈拉豪華房屋。讀到這裡三毛的文字好像又恢復到了原本的風格,那麼風趣。章末房東因為他們裝修的太好,要來漲房租,三毛依舊保持「我行我素」個性,和他正面剛起來,趕走了這個不懷好意的人。

我看這章時的心路是:悲嘆-絕望-寬慰-驚喜。這可能也是三毛當時的內心情感。讀完這章讓我更加佩服三毛的勇氣。了解了沙漠艱難的環境更加覺得三毛能夠在這裡找到生活的樂趣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啞奴和哭泣的駱駝撒哈拉故事講的是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生活的故事,讀完整本書我沒什麼感覺,可能是我僅僅是把看書當做消遣,但是這兩篇卻讓我感到了一種無奈,還有人性的醜陋

剛剛看完。

《哭泣的駱駝》像一記子彈哽在了我心裡。也許還是年少,耽於愛情的年紀,為巴西里和沙伊達的結局難過。

其他的等我二刷完回來寫,想給每個故事寫一段我自己的想法。


我記得比較深的是房租那個故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