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行為主義可以解釋很多的問題,但是根據雙生子實驗,證明人確實受遺傳因素的影響。那就沒有一個流派是把遺傳因素和後天行為的塑造放在一起研究的嗎?(俗話說:人是先天和後天的合金)。哪一個流派最能解釋人類行為。在心理諮詢治療方面又是哪個學派最有說服力,解釋最全面呢?


個人認為是超個人心理學最好,最有用,最符合人性。

因為超個人心理學整合了所有心理學流派的精華,它是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分出來的分支 - 強調了自我實現,活出自己的天性,活出有意義的人生,自己有能力為自己過上想要的生活,和自己還有世界保持積極的聯繫。治療方法也包容了精神分析,現在不叫精神分析了,叫心理動力(Psychodynamic),去分析創傷根源,以及故事背後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改善了人的行為。不光人的行為發生了不同,就連生活面貌也變得更好。

還有另外一個心理學流派我覺得很好的,就是積極心理學。國內有積極心理學的書可以看,其中一本叫《持續的幸福》,另外一本叫《心流》。這兩本書某寶上有賣。積極心理學強調了人是有優點和強項的(Strength and Virtue),而每個人都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強項去彌補自己的弱點,人之所以受苦受難,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的強項,從而活在無明之中。所以,改善生活的途徑,就是了解自己的強項。

積極心理學和超個人心理學其實是互通的,因為超個人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學一樣,都強調發展人的潛力,以及穿越傷痛,還有追求更好的人生。


臨床也有醫院跟諮詢室的區分。行為你說行為主義那是因為真的別的人跟他不一樣。醫院還是精神分析的,但是諮詢室就有很多像人本的東西。


王思文,的回答很是有趣,雖然我不是很理解他想表述的回答。

心理學流派哪個最有效,其實並不是由心理學學者來評判的,我來舉個栗子

沒有一個水果店老闆會說,我只想販賣一種水果來滿足所有顧客的需求。

但是每種水果的種植者都會說,只有我的水果才是最好的,否則我就不會選擇去種植它了。


謝邀~

其實每一種理論都有其適用的範圍,都有其特別擅長治療的領域。現在的每種理論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留存下來的,所以它們都很有價值。

就我個人而言,認知學派的理論我比較喜歡。在我看來,這種理論將人視作各種信息加工的一個系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知模塊,所以每個人對同樣的事有不同看法。這種理論好像是應用了現在計算機技術的理論模型,所以現在比較熱門。


昨天接孩子放學時,突然下起了雨,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撐著傘順著學生通道往前走,他爺爺沒帶傘站在路中間叫她,她走過去,不知什麼原因,爺爺開始大聲訓斥,越說越激動,突然劈手奪去雨傘,抬腿就是一腳踹到小女孩小腿上,小女孩一個趔趄,低著頭哭了,小黃帽被雨水淋著,似乎有滴滴答答的聲音,一切好像又恢復了平靜。

哪一個流派有用呢!是分析自己的反移情,還是對自己滿貫治療。

我相信每一個善良的人看到這一幕,都會心情很沉重,除了看一眼外,大家又都忙著巡視著自己的孩子了,因為大家不希望此時被打擾,爺孫倆也在處理他們自己的事情。這份善良讓大家彼此都不敢攝入太深。進入太深雙方都可能受傷害。我相信這是冷漠的原因。

善良,讓我們彼此的溝通、自己與自己的溝通,只能靠流派的技術來完成。這樣,雖然不能讓彼此靠的更近,但也不會讓彼此遠離。


喜歡人本主義

流派其實殊途同歸,都是悲天憫人的情懷。不可過於依賴技巧。

每一個有名的心理學前輩都曾被自己的心理問題折磨了一輩子。

我曾經身在地獄,並且清楚的理智的思考著這件事情。我沒有埋怨為何別人看起來都那麼幸福。只是我後來寫出了那些理論,希望後來人不要像我一樣,這麼辛苦。

有的人與自由鬥爭了一輩子,最後牢牢的把自己鎖在了椅子上。寫出逃避自由。

有的人在文明社會消失了六年,去尋找心中的地方。從容來從容去,柔和而堅定。

有的人從小不被寵愛。但告訴別人自卑之後是超越。

有的人與朋友在維也納河畔遙遙相望,但又默契的轉過了頭,擦肩而過。卻在晚年終於承認了理論的不完善。

有人的童年記憶,就是一道陽光分隔世界。一半夥伴玩耍熱熱鬧鬧,一半牆蔭里羨慕的偷撇。後來他每天都在寫書,想要人聽見他的聲音,這輩子再沒去過別的地方。

有誰家少年足風流。一輩子富足安康。可心裡總有個聲音在喚,不應如此。所以半生都在旅途的路上。

他們留下了各自的理論。同時也是各自的故事。

心理學沒有那麼海市蜃樓,虛無不可攀。即使我們學了那麼多的理論。我們知道,它的背後是愛和自由,是有血肉拚命掙扎過的人。

我喜歡這個理論,喜歡那個人。


不懂心理學,看一個人怎麼平衡積極和消極的天平吧!


個人比較喜歡人本主意和認知理論,我經常運用認知理論的ABC理論。


個人最喜歡的是人本主義的理論,但分析文學作品的話最喜歡用精神分析,其實每個流派都有閃光點和適用的領域。

舉個例子,一個人很怕青蛙,但他小時候一點不怕,甚至敢用手抓,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開始害怕了。如果是要了解他為什麼害怕青蛙,那麼精神分析可能比較好,如何是要矯正他對青蛙的恐懼,那麼行為主義可能效果拔群(其實那個人就是我,不過害怕青蛙這件事並沒有過分干擾到生活,所以就沒管了)。心理諮詢師也要求了解並掌握各流派的。甚至我老師講過一個案例,諮詢師用了各種方法,來訪者就是想不通啊,結果諮詢師說了句「沒緣分」之類的話,來訪者居然突然開悟了。所以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