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們看過最負能量的一個電影~我的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看完整個人都不


看電影是為了娛樂,太黑暗太陰鬱的電影偶一般敬而遠之。下面我舉的例子大部分都是驚悚片,在花花電影世界中,肯定不是最負能量的,但偶接觸到這個程度也就夠了。

《趣味遊戲》美國版

非常令人不爽的虐殺片,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遇到青年作惡。兩位主角的懦弱無力很讓人窩火。另外導演還打破了一些好萊塢恐怖片常規(這個不能劇透),加劇了難受的感覺。

《伊甸湖》

跟《趣味遊戲》風格相仿,兇手從青年變成少年。有反轉結尾。不過壓抑程度沒有《趣味遊戲》高。

《電鋸驚魂5》

結局很慘,正氣的警官實在算不上傳統的豎鋸人「教育」對象。但當私慾膨脹的第二代「豎鋸人」來設計遊戲,警官註定悲劇。結局搏鬥那一段,警官其實無論是否進入玻璃棺材,都會慘死。

《立方體·零》

這部系列續作一上來就給老觀眾一個下馬威——逃出立方體不代表成功逃生。另外這部作品還介紹了殺人立方體的管理組織,組織似乎神通廣大,看中了誰,誰就註定悲劇。

《客棧2》

《客棧2》同樣也是開篇下馬威,乾淨利落地幹掉第一集逃生的男主角,然而揭示出虐殺俱樂部組織勢力之強大。但跟《立方體·零》相比,這部作品中的大多數受害者是咎由自取,降低悲劇感。最後女主角也開掛大快人心,負能量感只是局限於開篇。

《九人禁閉室》

負能量點主要在於結局,但其實也算不上很承受不了。

《星球大戰:西斯復仇》

當年在電影院看,對絕地大師被屠殺非常心塞。正好香港的電視台當時為了宣傳這部星戰前傳系列的最終作,輪流播放其他五部作品。偶在周末立刻守在電視前看《新希望》尋找安慰。

《賭聖3:無名小子》

拍了一堆無厘頭屎尿屁賭片後,王晶在世紀之交連續編劇兩部推翻自己喜劇風格的賭博題材作品。2000年的《賭聖3:無名小子》讓本來帶著愉快心情觀影的偶受到重重一擊。為了報仇,張家輝失去了尊嚴和至愛、王晶付出了性命。為了愛情,兩個錯愛上賭徒的女子受到終生創傷。陳法蓉最後拒絕嫁給正派人士,一個人寂寞地等王晶參與終極賭局回來一幕,簡直撕心裂肺。這是化骨龍年代的張家輝,難得地表現出後來在正劇中的影帝級表演。《一個爛賭的傳說》

2001年的《一個爛賭的傳說》,同樣是勸諭賭仔沒有好下場。這部作品故事的凄酸程度也許不及《無名小子》,但那種賭徒孤注一擲、自暴自棄、忐忑不安的形象,刻畫得非常深入。麥子善、王晶和吳鎮宇共同演繹出一部深沉悲涼的賭片神作。

提名一部看完之後好多年想起來都會不好的電影:《末日危途》。

影片由小說改編,是我定義為『末日之後』的那一類電影,和《艾利之書》《人類之子》這種災變之後的電影不同的是,《末日危途》有種純粹、不容置疑的絕望和失落。

電影里沒有明確解釋世界毀滅的原因,從情節里大致推斷像是核冬天或者地殼大規模運動這類的。總之,人類賴以為生的基本資源——食物(有葉綠素的、有蛋白質的……)、飲用水都不再產生,文明的基本痕迹——社會生活、政權組織……都分崩離析。甚至,人類已經太過絕望以至於放棄了『求生』這種基本本能。

電影里的父親,還想保持住身為『人』的最後信心,帶著末日之後出生的兒子掙扎著生存。

畫面永遠是灰濛濛的,樹木倒下,城市破敗,一片死寂。隨處可見人類殘骸——吊在天花板上的屍體、後備箱里的骨骼、蓋著毯子的小孩子的骷髏、插在食人族房子前的頭顱。對,他們食人,最驚悚的一幕是父子誤入一棟食人族的住宅,發現在漆黑一片的地下室里被抓住的人們被當做臘肉一樣的儲存起來,他們砍下腿和胳膊當糧食,沒吃完的部分再丟回去。

雖然最後,失去父親的男孩兒被一家人收留,但是人類和地球在這個電影里根本沒前途啊,他們是走在必死無疑的路上啊。

這樣的末日實在是太純粹了。


【無劇透】凱奇的《柳條人》,也叫《異教徒》。是在一個長微博「令人感到壓抑的電影」(差不多是這個意思)里看到的。因為別的電影都沒啥名氣,我看這個好歹有影帝我就下了。不得不說,下這部電影是我目前為止做過的最錯誤的決定之一,單子里剩下的那些片子我也再也不想看了。 要不是恰好看到這個問題,我也不想再提到這部電影了,真心只是為了回答問題,建議別看。當時看完堵心了一晚上,之前從來沒這種感覺,也許是我圖樣,但那種讓人窒息的絕望實在是一種強大的壓迫感。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做人太苦了,即使用了那麼多鮮艷的色彩,歡樂的歌聲,笑容和鬼臉,依然掩蓋不住做人的苦。

生兒為人,對不起


了不起的菲麗西 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感覺女主有點三觀不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