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入坑斯克里亞賓是因為其極其複雜的多聲部織體(其實當你真正熟悉了他的那些手法之後其實也就還好,其他多的是寫作織體相當複雜的作曲家只不過有些可能不那麼明顯),但到了後來才意識到他真正令我如痴如醉之處還是他那無與倫比地天馬行空卻又質樸深情的旋律

所有一流的古典作曲家的音樂形象都包含了以上這些特點,不過相比譬如柴可夫斯基,斯克里亞賓的音樂會顯得相對更突出了想像力一點(第二奏鳴曲第一樂章:喵喵喵?)。從實際作曲上來講,他的主題旋律在更短時間內變化非常豐富,而這首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則完美印證了這一點。

也就是說,這首協奏曲的偉大之處,從開頭短短几個小節的主題陳述便已展現得淋漓盡致:老里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一個宣洩式悲傷的情感元素,從一個鋪墊到一個向上的情緒小爆發再到一個回落,他僅用了如此之小的篇幅敘述出來,並且情緒的變化自然,一氣呵成。

想要模仿古典作曲家的旋律寫作,許多其他作曲家的範本讓你覺得貌似容易(莫扎特舒伯特:喵喵喵?),而斯克里亞賓則直接殘暴地告訴你這十分之難!他的這種情緒的自然變化藉助的是主題內一切元素之間的完美契合,比如開頭的弱起,三次沖小情緒的預備,幾次半音的處理從該走哪個方向到該跳幾度,以及小高潮的安排和最後的沉澱都十分之考究。倘若不信,大家可以隨便改幾個音試試看,總會有不自然的地方(當然如果體會不到差異那我也無話可說)。

Scriabin: Piano Concerto, Op. 20 - EP - Alexander Scriabin - 專輯 - 網易雲音樂?

music.163.com圖標

大佬很多,業餘愛好者妄答一波。

這首協奏曲是目前聽過的鋼協裡面最喜歡的-即使我聽到它才不到兩個月,但自從我第一遍聽到它就深深愛上了它。

其它幾個回答都基本有提到肖邦,那麼本肖粉先彈彈這首曲子和肖邦的關係。和肖邦兩首協奏曲比起來,我覺得這首曲子在調性上更自由,旋律中的升降音更多,也用上了一些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不怎麼會用上的一些元素(例如第一樂章有一段音階以及第三樂章開頭的那段音階),所以更有一種夢幻飄渺的感覺。而且在管弦樂組與鋼琴的呼應上做的比肖協更好(這點上應該是汲取了拉赫鋼協的優點吧)

再說說情感處理吧。雖然曲子還是有部分音符密集的地方,但可能是由於音比較高,也具有八度的重複性,不會給聽者一種很大的壓力感,而是給人一種非常自然的感覺,就是類似肖練那種「又快又動情」的感覺,所以全曲都會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可以抓住你的內心情感線,讓你跟著它的情感走。

emm好像沒有說出實質性內容,算了,暫時先發表出來吧,等我再刷遍再來更新,看看會不會有啥新的感悟吧。

哎,總之它是目前我心中第一鋼協就對了

補充一點:它的開頭是聽過的最驚艷的開頭之一!真的第一次聽開頭就把我驚艷到了。


一個作曲家的早期作品,也是作曲家後來都極力疏遠的作品。但不得不說,音樂內容之美,頗具魅力的聲音,一個作品至少有動人之處。管樂部分也許單調了一些,可不會有人會很討厭這種美妙的作品吧。

我不大喜歡站在技術的角度就去評判一套作品的"優劣"。我尊重這位作曲家,我也尊重他的作品。


比肖邦大氣,沒肖邦貴氣。
不太贊同樓上的回答。神秘主義風格明顯的是他後期的作品...他這部還是屬於比較早的作品,肖邦的味道比較重,浪漫主義風格吧,和後期風格成熟後不一樣。


早期作品,肖邦二世。明明手不大,但卻是個左撇子。左手技巧可以要人半條命。。

朋友,想讓你的左手跟右手一樣靈巧嗎?想讓你的左手慢慢的超越你的右手嗎?選擇斯科里亞賓吧。。。


還處於他的早期創作階段,聽上去有點像肖邦但是多了點俄羅斯風格,感覺像是肖邦和拉赫瑪尼諾夫的混合體。好聽的!乍一聽很容易被抓住,但是他個人風格還沒有很成熟


二流作品,模仿肖邦的水平蠻高,頭尾樂章瑪祖卡節奏是不是用得有點過頭了?中間變奏曲比較不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