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朋友們,你們好!

我們是痛仰!一起來向知乎的好友們發問了。

疫情期間不能去live現場跳水、pogo、開火車,你是否變成了「中華鱉精」…害,別說你們,四個多月沒演出的我們都成了「居家呆貓」,望著肚子上的一圈又一圈的「肥又」,只能無奈、搖頭……不過悄悄說一句:不用刮鬍子的感覺——真好。

在這段艱難的日子裡,那些靠演出維持生計的樂隊、livehouse是否能繼續生存?這是個值得關注問題。所有人都在努力探索新思路,嘗試新方法,比如直播演唱這種形式。實話實說,我們也接到了挺多類似的活動邀請,但對於痛仰來講,演出質量永遠是第一位的,但很多時候卻不盡人意。這次我們從開始便參與了摩登草莓星雲武漢演唱會的策劃,各類技術問題得到了解決,讓我們所有人有了一個「雲端相聚」的機會。

久違了,武漢!

5.15日,我們已在荊武大地,滾滾長江邊進行了「草莓星雲」的第一場演出,為武漢加油!

音樂不會停止,現場永遠都在。

路遙、道遠,感謝與樂相伴,我親愛的朋友!


本問題為知乎聯合名人偶像共同發起的全新IP——「偶像的問題」系列問答的第四問。從人生求索,到時代迷思,誠邀知友們共同為偶像答疑解惑,分享親歷,追尋答案。


既然是痛仰的提問,而我雖談不上資深也算是聽了小二十年的搖滾樂迷,那就聊聊疫情期間自己的音樂生活吧。

2020年的這場「開幕雷擊」,對於所有人而言都是始料未及的。從社會運轉到個體生活,一切在幾天之內便逐漸停擺。而這種整體停滯了近兩個月的狀態,對於社會經濟的深刻影響不言而喻。大到我所工作的國有企業集體開始政策性調減工資,小到我經常光顧的一家平時需要排隊的早點鋪子的老闆娘前幾天跟我抱怨說,客人實在太少,灶台都是冷的。如今,所有人都能或多或少感受到正在逐步顯現的嚴峻形勢。

雖說疫情帶來的影響整體上是負面的,但人類社會也總是能夠本能地進行自我糾偏,各種「線上」事務活動的興起便是其一。一時間,各式各樣的「雲」辦公、「雲」生活、「雲」學習成了熱門話題。但是,對於我輩這類常年以全球視野來關注搖滾樂的樂迷而言,這些根本不是事兒,因為長久以來我們就是「雲」樂迷。無論你是想研究一下法國黑軍團,還是南斯拉夫朋克,你不「雲」也沒轍啊,畢竟前者的大多數樂隊都解散了,而後者連國家都解散了。

疫情不僅讓一切停擺,也在此期間「重塑」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之於個人而言,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更深入地做一名「雲」樂迷,反思自己曾經對於搖滾樂認知上的諸多不足,去重塑整個觀念。

這段時間的收穫主要是兩方面:

一、搖滾樂宏觀認知的「重塑」

作為中國樂迷,過去我們大多數人對搖滾樂的宏觀認知模式是這樣的:利用風格流派的分類來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因此,我們會不自覺地將搖滾樂從宏觀上劃分為傳統老派搖滾、另類獨立搖滾、金屬樂與朋克樂這四大體系,並以此為根基來進行相關聆聽以及討論。

疫情期間,我試圖換一種模式去重新考察自己對搖滾樂的宏觀認知,也就是如今國外資深樂迷開始逐漸採用的,以歷史沿革為根基的「時代劃分法」,一些曾經同樣困擾過我的極具爭議性的問題開始逐漸明晰。

按照歷史沿革,廣義搖滾樂經歷了如下的五個時代階段:

  1. 搖擺樂時代(1940-1964)
  2. 經典搖滾時代(1964-1991)
  3. 朋克運動及其後續(1976-1991)
  4. Grunge浪潮及其後續(1991-2008)
  5. 整體衰退期(2008至今)

聰明的朋友肯定已經開始發出質疑:從以上劃分方法看來,我們引以為傲的金屬樂與另類獨立搖滾大係為何消失了?其實,它們並未真的消失,而是被融進了不同的歷史階段中。金屬樂隸屬於經典搖滾時代,另類獨立搖滾隸屬於Grunge浪潮及其後續。

為什麼呢?

因為金屬樂雖然剔除了傳統老派搖滾樂的布魯斯基因,但它更多時候是在經典搖滾的框架里做加法,它的出現使得該框架在聽感上更厚實,結構上更飽滿。而與之相比,朋克樂做的卻是減法,某種程度上甚至是對經典搖滾的反叛與解構,所以才需要從宏觀上抽離出來進行單獨計列。

而另類獨立搖滾更無需贅言,如果沒有Grunge浪潮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大行其道,並引發了相應的觀念革命,人們的耳機里可能依舊播放著solo滿天飛的傳統搖滾樂。亦因此,很多樂迷一致認為Grunge浪潮導致了經典搖滾時代的壽終正寢,便是出於這種對時代因果的考量,不無道理。

當然,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搖滾樂整體的衰退是一種時代的綜合結果,其中包含了傳統唱片工業的沒落,以及互聯網及其相關共享文化的崛起等客觀因素。如果將其完全歸咎於Grunge浪潮,未免有些捨本逐末了。

二、搖滾樂演繹形式的「重塑」

年初的時候,我曾計劃今年利用空閑時間和假期,與家人和朋友相約多看幾場音樂節或樂隊演出,誰曾料想兇猛的病毒打消了一切念頭。因此,疫情期間我也在反思一個問題:新時代背景下,樂隊現場演出是否存在更多的出路?而就在去年,樂隊綜藝的火爆恰恰給了人們諸多靈感。

傳統搖滾樂迷一般認為樂隊的靈魂在現場,這當然是無可反駁的事實。畢竟現場互動與即興表演,正是搖滾樂長久以來的魅力所在。然而,去年我在屏幕前起初抱著嗤之以鼻的態度看完了樂隊們的現場表演,並且來到知乎參與相關互動的時候,眼見很多年輕人從接觸到討論,最終熱愛上搖滾樂的整個過程,我漸漸意識到一點:搖滾樂的文化魅力不會因為時空的阻隔而產生過多的衰減。畢竟作為「雲」樂迷的我們,當初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最近,我聽說京東直播正在籌辦618「線上」音樂節,心裡微微一振,終於有人跟我想到一塊兒去了。於是看了一下演出陣容明細,欣喜地看到了這個音樂節模塊中有關搖滾樂的兩個重頭戲:鄭鈞和崔健。

鄭鈞是我最早接觸到的中國搖滾音樂人之一,在我心中與魔岩三傑地位相當,首張專輯中除了《回到拉薩》、《灰姑娘》等高傳唱度的金曲,那首《商品社會》對於消費主義的批判意識相當超前,幾乎是對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個時代的一場預言。崔健自不必多言,他是隻身用音樂喚起一個時代的民眾意識覺醒的人物,不理解崔健無以理解後來的中國搖滾樂。

屆時,我會像之前一樣守在屏幕前做一名「雲」樂迷,順便還可以在京東買點零食,十分方便快捷,邊吃邊體驗雲音樂節(吃貨實錘)。正像這個音樂節所提倡的「看見熱愛,享你所愛」那樣,這也算是身處後疫情時代的我,對自己這份熱愛的執著與堅守吧。

整個時代與社會都在重塑,我們也應該重塑自己。


這題我會!作為一個疫情期間成功戒掉了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撒網」的惡習,養成了每日規律的「在線學習」;以及從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大蔥小蔥蒜苗傻傻分不清的人,在這幾個月沒有外賣的日子裡潛心研究「如何不餓死自己」,通過在線研究菜譜和無數次在廚房裡與邱少雲共情,終於習得了「做飯」這門獨立生活必備技能,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會餓死自己!

說到「在線學習」、「在線教育」,估計是這個舉國黑暗的疫情期間里為數不多還能蒸蒸日上發展的業務了吧。為了不讓自己在這段期間里自我消沉和陷入負面情緒,學習一直是我用來抗壓和保持自我內心平衡的一種方式。

尤其是在疫情最開始的那一兩個月,網路上全是各種負面信息,看個新聞就覺得自己要PTSD了,閉門在家也造不出個車,於是決定找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每天花些時間去認真系統地學習學習。

本人「宅家學習」的畫風是這樣的,別笑,建設學習型家庭,從貓做起!

一直想要好好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年前原本花重金報了一個英語輔導機構的線下課程,每周會規律去線下學校上外教課,結果因為疫情,線下學校關閉了整整半年,許多外教老師春節假期回自己國家休假的也都回不來中國了。學校為了活下去,把原本線下的workshop、face to face、life club等課程改到了「雲線上」進行。

雖然沒法在線下相見,但是隔著屏幕依然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外教老師,和他們雲上face to face進行交流練習口語。身處各國家各時區的老師們和同學們,反而有了更多可以聊的話題。

比如上面這位來自Port Elizabeth的Cici老師,讓地理很糟糕的我,知道了「伊麗莎白港」這個名字美麗的港口城市在南非,並和她約好了等疫情結束一定要去她美麗的家鄉看看,住一住她推薦的Boutique,喝一喝旅行攻略里沒有的,只有他們當地人才知道的經典咖啡。

伊麗莎白港

語言這個東西真的很神奇,不管你閱讀多溜,聽力多好,背了多少單詞或課文,只要你不開口說它,就不會真得掌握它。說到底語言是一門工具,只有真正把它用起來的時候,才會一目了然得知道自己差在哪裡。

寫作的時候都懂得的辭彙和語法,一到開口說,總是能犯一些低級錯誤,不是把she和he說混了,就是時態沒注意,或者這裡少了個be動詞,那裡少了個-ed……

好在外教老師都能一眼抓到你的錯誤並記錄下來讓你進行自我糾正,並教你更地道的表達方式。

通過這段時間的雲線上學習,掌握了一些更地道和實用的口語表達:

學習了一些閱讀和聽talk的方法技巧:

嘗試了用英文講故事和進行演講:

討論過藝術,學習如何critique一件藝術品:

也和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政治正確」下的網友們一起思辨地聊過各類普世話題,並通過role play的形式在每一個topic的練習中努力輸出自己的觀點:

role play

這半年通過「雲線上」的學習形式,不敢說自己的英文水平有了多麼大的提高,但起碼是治好了我胸懷10000辭彙量卻根本不敢開口說的臭毛病。

open your month是學習任何語言的第一步。

現在在馬路上看到個外國人就想上去和TA說兩句,恢復上班後沒有人跟我說英語了,狗急跳牆的我天天抓著我那雅思8.5分即將去英國留學的實習生小妹妹說,求求你跟我說兩句英語吧!!

用一張圖證明下宅家學習我是認真的!

卧床學習到睡著,醒來發現自己忘記蓋筆套,結果成功給自己紋了個身(三天都沒洗乾淨)


除了學習,「好好吃飯」也是疫情期間的重要課題。

在頭兩個月叫不到外賣的日子裡,真的是活生生把我一個不會做飯的人逼成了大廚。「雲在線學做飯」技能get~

基本就是下幾個APP,照著上面的步驟一步步來執行就好了。

雖然最終成品並沒能像菜譜圖片上那麼賞心悅目,有時候一不小心就做成了「黑暗料理」,但是我給自己的要求不高——能吃就行。

而且紅紅綠綠的瓜果蔬菜實在是太治癒,太賞心悅目了!

萬劫不復紅配綠

從「果腹」到「美味」,中間是100次被熱油炸傷和被油煙嗆到的距離。燒焦了炒糊了煮幹了都是中間走過的血淚彎路。如果你在飯點時間聽到來自廚房裡一驚一乍的嚎叫,那一定是大廚我又營業了。

別誤會,我做飯很好吃!

尤其是煮麵,我是一流的!這碗面,你就說值不值50塊?

請忽略一時沒hold住火被我燒焦的菜板

已掌握米其林擺盤真諦——盤子要夠大,菜只能放一丟丟!

失敗過N次終於能把蔬菜炒綠了

學會了做飯技能後,每天我都會「雲線上」在家族群里給爸媽展示一下,好讓遠在老家的他們可以真的相信——再也不用擔心我會餓死自己!

懷疑我爹可能只會說「有進步」這麼一句台詞。

爸爸你能擴大下夸人的辭彙量嗎?

亮點在下面這張,知乎廣告費什麼時候給我結一下?

每日「雲線上」用自己做的食物給父母打卡報平安,這是疫情期間獨自漂泊在外的孩子能做的讓父母不為自己擔心的一點點小事。

和父母對話窗口裡的圖片,沒有刻意的擺拍,沒有濾鏡修圖,沒有比食物本身更重要的入畫,這熱氣騰騰能填飽肚子的碗碗筷筷,就是最真實可愛的生活呀~


這些就是我疫情期間的「雲生活」,沒有什麼特別與眾不同的事,但每一天都過得快樂而充實,也讓我真得找到了沉下心來學習和生活的方法。

過好自己的生活,是最值得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最後特別感謝 @痛仰樂隊 提出這個問題,我是痛仰真愛粉,一共看過痛仰四次現場,有他們的音樂節也是能追的一定會去追,草莓星雲痛仰這場獻給武漢的演出我也「雲在線」捧場了。話說《博卡拉》還是我的KTV保留曲目,希望虎哥看到能給我個機會下次求合影啊!PS:表白宋捷哈哈哈~

希望疫情快點散去,演藝行業和livehouse們都可以回春,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大家可以一起線下相聚,在音樂現場感受搖滾的魅力。

最後以痛仰的歌名來結尾,願愛無憂,祝大家經歷過疫情後的日子,每一天都用心活成「生命中最美麗的一天」!


說起來,疫情期間我倒算是因禍得福。跟媽媽的關係變好了,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也跟好多年前的朋友重新有了聯繫。

一月份放寒假回到家裡的時候,還在盤算著兩周後重回學校,誰都沒想到會有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其實前十來天的相處,一切都還可以,就算有一些看不順眼的地方,可能也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是當在家裡呆了一個月、兩個月,那些小毛病就會開始被放大。

有一天晚上,我洗完澡,吹完頭髮,走到陽台準備把衣服丟到洗衣機里。我妹也走了出來。

我問她怎麼了,她說媽媽叫她來拿掃把進去掃地。

可能是因為潮汕地區重男輕女的思想,而我又是大兒子大孫子,我媽覺得不太好在我面前說我這個那個,所以選擇了一個委婉的方法來跟我說,我吹完頭髮之後,頭髮掉了一地。(我留了長發,而且容易掉頭髮,而且我媽還挺討厭我留長發,或者說老一輩的親戚都看不順眼我的長髮)

然而我當時覺得我媽的這種做法,是專門想噁心我。我在想,洗個頭吹個頭髮,頂多掉兩根頭髮,哪要那麼誇張的?所以氣得把衣服一摔就走回了房間。

第二天第三天,不洗頭,第四天還是不想洗頭,第五天還是不想洗頭。但是也不知道這鬼疫情幾時結束,幾時能回去學校,一直不洗頭也不是個辦法。

在頭髮能擰出油的那一天,我覺得不行,還是得硬著頭皮去洗頭。

洗完頭,吹完頭髮,我決定開個大燈看看到底是有幾根頭髮,要這麼大動干戈。

然後我就被一地的頭髮震驚到了。

留了這麼久頭髮,在學校宿舍的水泥地板上,根本看不出每次吹完頭地板上都是這麼亂七八糟的。

從那往後,每次洗完頭,我就自己跑去拿個掃把,吧自己的頭髮打掃乾淨,再把地漏里纏著的頭髮摳出來拿去垃圾桶扔掉。

所以良好的溝通其實可以免去很多猜忌和誤會,讓生活更舒心。

這段經歷大概就是,在學校生活太久了,回家了,有新鮮感在,大家互相遷就,到無法忍耐,再到理解和和解。

而生活順心起來之後,一切也會順利起來。

如果不是疫情,我大概在家過完年之後,就去到學校,規規矩矩找工作。

但是找什麼工作,其實自己心裡也沒底。學了個測控技術與儀器,又不想去對口的崗位。去打代碼吧,好像大學四年也沒怎麼刷題做項目。去當產品經理吧,又不喜歡滿嘴裂變啦,矩陣啦,體系啦,閉環啦。去做數據分析吧,數學統計學又干不過別人。

在家裡找工作就不像人在深圳的時候,只盯著深圳的崗位看。想到要飛去別的地方面試都覺得很煩啦。

但是這疫情宅在家裡,滿世界都在視頻面試,倒也讓自己看起了全國各地的公司。

然後我就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崗位:遊戲的音效設計!

自己平時喜歡搗鼓搗鼓編曲啦,合成器啦啥啥的,在知乎寫寫專欄,結果就在知乎被撈了

所以,就這麼陰差陽錯地來到了上海,過幾天就要去莉莉絲入職啦!

最後是跟很久沒聯繫了高中朋友又熟絡了起來。

我高一認識的大鎚,當時他高二。認識是因為我在學校的貼吧發了個帖子問,有沒有人想玩樂隊的。後面樂隊沒玩成,倒是每天都有人可以一起講廢話。

大學之後,聯繫慢慢就變少了。大鎚在廣州上學,我在深圳。雖然不遠,但是平時沒什麼事情,也就慢慢沒什麼交集了。

在疫情慢慢退去之後,就突然有一天很想喝點小酒

然後就這麼跟大鎚,還有高中的音樂老師扯上了

以前總是覺得,生活應該怎麼樣怎麼樣地上進,怎麼精緻,怎麼有理想和抱負。後來發現其實有愛你的家人,有心儀的工作,偶爾可以和老朋友喝點小酒,已經很不容易了。而這樣的生活也沒什麼不好的。


職業方面:醫務工作者,防護服真的很熱,疫情期間防護流程複雜了很多,口罩和防護眼罩勒完的臉真的丑且油膩哈哈。。。

講個好笑的:本人眉毛是用眉筆畫的,結果帶上護目鏡蹭來蹭去,第一天就給自己腦門印上了三條眉毛。。。科室的人見到我都笑瘋了哈哈哈哈 尷尬

疫情一開始真的緊張兮兮,每天下班回家用酒精擦鞋底,進門啥也不碰直接洗澡,2月時候上下班路上基本見不到幾個人,有種包了一條地鐵的感覺。出門買必需品時候如果迎面走來路人都會瞬間岔開方向,那段時間真的疫情PTSD,每天心情沉重。

疫情組套:防護服,帽子,口罩,護目鏡,手套。白班連夜班再連白班,下了夜班如果能在食堂吃上一碗熱速食麵真的幸福感爆棚。突然想到前段時間在某魚轉手一本醫學教材,寄出去的時候想了想夾了一張紙條,寫了一句:醫者必勝。我不知道陌生人的一句話會不會讓她溫暖,但至少我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溫暖的。並不想為醫護矯情的發聲,只希望疫情期間給我們多一些理解和配合。

愛好方面:感謝疫情期間能夠跟痛仰雲蹦迪,高虎把願愛無憂送給醫務工作者我瞬間就淚奔了,高虎真的是個內心柔軟的男人啊。。。

剛剛從天津之眼的夜市回家,除了每個人都戴口罩真的感受不到太明顯的疫情氛圍了,人滿為患,響應號召地攤文化瞬間興起,喚起了兒時的夜市記憶。許願今年可以見到痛仰吧,誰能想到已經兩百多天沒看live了呢,搶票手速都生疏了。。。

最後,感恩生命,願愛無憂,現場見。

———————————

華麗的分割線 2020.08.17 我又來了!!!我

沒 搶 到 票!!!! 我太南了……


1.每天做飯,花式做飯。

2.看看太陽,擼擼貓

3.開始在家辦公,每天醒來還是收拾得像去上班一樣。這樣有一種暗示,能讓在家工作的狀態沒那麼渾渾噩噩。

4.疫情狀態稍微好一些後,會在大清早和大半夜在小區樓下遛遛彎,聽著歌,當然是痛仰的!見過深夜大馬路上躺在中間車道的流浪狗,可自在了。有一種「天下都任我游」的快樂。

5.看了兩本書,《緩慢的歸鄉》、《沿著季風的方向》有一搭沒一搭看的。緩慢的歸鄉真的是難看懂,總是看一看就睡著了

疫情從另一個方面去看,反而讓無暇顧及內心的人慢了下來,可以外出後,我還去了一趟山上,吹了一整天的風。挺舒服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