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我國是一種文化,之前曾經思考過,是玉石本身值錢,還是中國悠久的歷史給玉賦予的意義值錢。而鑽石現在被噴是一個騙局,鑽石定位在婚嫁,而玉石在歷史中有更多的使用方式。如果當年中國發現的是鑽石而不是玉石,現在鑽石是不是也會被追捧?

如果站在鑽石不保值得角度講,現代年輕人喜歡的東西對於其他人對於老年人也是價格虛高,更沒有什麼保值的可能,比如手辦盲盒aj。為什麼只有鑽石被噴的這麼慘?


我個人覺得會,如果當年發現的是鑽石先,那現在的玉文化就要大大變樣了。歷史的車輪總是驚人的相似。

比如像翡翠的價值為什麼至今沒有辦法做到統一價。翡翠的基礎價值是種水底色裂棉臟工,而且翡翠的種水顏色多種多樣,基本是沒有相同的翡翠。


你好,這個問題大到都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了。任何事情流行,背後有原因的。

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東方的玉石,西方的寶石(鑽石、紅寶、藍寶、祖母綠,金綠寶石)都是來源於石文化,而後脫胎於石文化,形成現在東方的玉石,和西方的寶石。

東方的玉石,確切的是指中國的玉石,漢代許慎給出的定義:玉,乃石之美者,意思是美麗的石頭都是玉。

中國珠寶玉石行業有一本書,叫《系統寶石學》,裡面對寶玉石的有條定義,源於天然的,具備美麗、稀有、耐久三條特徵。

你看,不管是東方的玉石,還是西方的寶石,都有一個通用的標準,美麗,稀有自不必說,物以稀為貴嘛。

寶石是單晶體,硬度很高,莫氏硬度在7-9之間,玉石是多晶體,硬度沒有寶石高,但是也不差,基本都在6-7之間。

知道硬度了,就能理解,玉石和寶石的加工難度是不一樣的。玉石可以很大,大到幾噸重,而寶石都很小,最大的也就幾百克拉,一克等於5克拉。

另外,東西方的政治體系的不同,對寶石和玉石也有一定的影響。

楊伯達老先生總結過,玉文化在中國發展幾千年,先後經歷了神玉(巫玉)、王玉、民玉三個階段。

巫玉時代,是指我國史前時期由巫佔有用於事神的玉器,起源於東北。

王玉時代,夏朝至唐朝,玉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內容,玉被用於區別等級關係、穩定統治,被作祭祀天地鬼神的禮器,成為象徵天命、權勢、財富的信物。

民玉時代,唐後期,宋代,玉器開始平民化,題材世俗化,玉器從王玉時代走下神壇,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三個時代可以看出來,在以前玉一直是象徵著權利的,而西方的寶石,更多的是財富的象徵。

下面的圖可能會引起部分人的不適,請慎重點開。

玉石的特性,相對來說是比較中庸,比較低調內斂的,不像寶石那樣,光芒外旅,璀璨奪目,而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給大家灌輸的一個思想,就是做人要低調,要內斂,所以玉石,受到皇帝,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和喜愛。

玉石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目前公認最值錢的,一個是和田玉,另一個是翡翠,翡翠既有玉石的特性,又有寶石的特性,例如透明度,色澤(紅黃綠白黑紫),其中綠色最養眼,價格也最高。

還有,中國也發現有寶石的,像鑽石,紅寶石,藍寶石。這些在文人士大夫的眼裡,更多的是財富,是珍寶,還沒有上升到文化的程度。

至於說鑽石被噴的那麼慘,我想應該跟網上的那篇文章有關係吧:「鑽石」是 20 世紀全球最精彩的營銷騙局嗎?大概的名字是這個。

以前鑽石不值錢,只是當戴爾比斯控制產量,給鑽石賦予:愛情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樣的概念以後,它的價值才急劇升高起來。

至於為啥被噴的這麼慘,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我想,應該是它綁架了愛情,還有就是人為控制產量。

發展到今天,別的玉石也好,寶石也罷,都沒有綁架愛情,買賣全憑個人喜好,也沒有大的組織和機構來控制它的產量。現在的社會,普通老百姓已經很不容易了,多少女的結婚必須要買鑽戒不可,而且還必須是克拉鑽,emmm,為這分手的不在少數吧。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淺顯的看法,僅供參考,說的不是那麼嚴謹,如果覺得我說的對呢,大家就笑一笑,笑完點個贊關注下,如果覺得我說的不對,你也可以在下方回答,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評論區里留言,互相交流。

更多和田玉知識,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盛世藏玉?

www.zhihu.com圖標


其實用鑽石來比較的話,二者區別會很大,因為這不僅僅是稀有度的問題,還關乎經濟。

大叔在周末閱讀了一篇文章,記錄了2018年金雞湖創業大賽中的專家預言,最有意思的是預測者是阿里巴巴的前CEO衛哲,他是這麼說的:「寒冬可不止這一年。明年上半年會更冷。股市是提前的,經濟是滯後的。」,「長期來看,兩年以後的中國經濟會迎來白銀時代。僅次於黃金時代的白銀時代來了。一方面,貿易摩擦我認為會持續兩年左右(2020年,誰也預測不到川大統領)。另一方面『95後』人群和二胎人群累積2-3年會從量變到質變,產生新的消費動力。所以大家要過兩年的苦日子。」

這可真是一句大實話,之前我們生活受益於GDP的增長,感覺國家經濟一直旺盛,當房地產慢慢不那麼吃香的時候,市場上突然出現了很多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熱錢」,「熱錢」以前也不是不存在,這些錢最早都是在房產和股市裡的,然而P2P爆雷,房產限購,股市暴跌之後,原本想安全增值的存款們驚慌的「四散而逃」,只不過以前這些錢是一些不會動的錢,當不動產不再安全,錢就要被迫找一個更有前景的好去處。

於是有人盯上了和田玉

新疆的和田玉是一種非常稀缺的礦產,咱們不說籽料全都多麼的好,在和田,一塊掌心一半那麼大的料子,顏色再灰,假如帶了皮子,肯定都要五位、六位的喊,這一價碼支撐邏輯背後的原理很簡單:並不是因為料子稀少很難開採了,籽料匱乏不是一兩天,更核心原因是料子只有這麼多,市場籌碼在不斷的增加,池子越來越大,更多的人把和田玉從一種首飾,當成了一種「另類黃金」,在籽料存量無法大量增加的邏輯中,價格一再抬升,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在中國完美重現了國際鑽石業的爆發歷程。

和田玉是不是真的值這麼多錢?大叔不能肯定,但是市場的需求實實在在告訴我們,有收藏屬性的東西就得是這個價格,前些年有人爆炒君子蘭行情,當時按年頭來算的一盆植物都敢賣上萬,有人擊鼓就有人傳花,新疆和田玉是不是下一個「君子蘭」呢,大叔只能說:「不知道。」

還是以史為鑒吧!和田玉這幾十年來,漲了上千倍都不止,遠遠跑贏了通貨膨脹,GDP等一干經濟數值,多年前和田玉默默無聞,是因為沒有鎮平的產業化,沒有奧運會的獎牌化,沒有籽料的天工獎項,經濟發展風雲萬象,當市場賦予了小小籽料「稀有」的標籤後,熱潮自然是聞風而動,接踵而至。

鑽石不過是一個商業遊戲,沒有品鑒價值,全靠工藝支撐,最重要是可以人工合成,所以就算髮現的是鑽石,估計現在還不如翡翠來的實在。


中國古代其實沒有現在所說的玉,翡翠是清朝開始流行的,和田玉產地新疆,以前咱們稱他為西域,出土的古代玉器大多數是岫岩玉居多,金縷玉衣什麼的大多都是岫玉

而且中國古代也有鑽石,只不過打磨技術不到位,更多是作為工具來用,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金剛鑽是鑽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也是鑽石。而且古代說的夜明珠,在一個墓出土過,也是鑽石。中國也有自己開採的鑽石,叫金雞還是什麼。鑽石大火是因為近代戴比爾斯公司推出來的一句話,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而且我覺得鑽石被噴的慘,的原因是受眾群體是女性,但是買單的卻大多數男性,看看狂噴鑽石是智商稅的那些人,是不是也在噴著彩禮和買車買房?說買鑽石不如買黃金首飾的,實際上他給買了黃金了么?他會再說黃金首飾不如金條保值。。。。。

球鞋手辦還有遊戲和機箱哪個我覺得都沒意義,但是沒人噴,是因為有幾個女孩子喜歡這個。就算有也只是一小部分的小部分。為啥不噴,噴了自己還買不買。


被追捧的,一定具有歷史性而且缺稀的。鑽石和玉石一樣,都有人追捧。只有涉及進圈子才知道追捧的有多少人。到現在,人民幣,硬幣一樣都有人追捧,只是你沒進入這個圈子,你沒看到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