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如果中国攻克了晶元问题,晶元将一文不值?

view.inews.qq.com

类似栏位在网上可以搜到很多类似文章,中国攻克晶元技术,到底会有哪些影响?


我很好奇英国人是怎么定义"一文不值"的

中国人确实把很多很多产业打到了所谓"白菜价",这是事实。问题是这真的是"白菜价"吗?中国的企业仍然在盈利,虽然远没有华尔街的老爷们挣得多;中国的工程师们仍然可以拥有比父辈好得多的生活,虽然远不如欧美的同行体面;中国的工人仍然可以脱离世世代代的贫困,虽然远不如欧美的工人富足。这一切在世界上至少五分之四的国家,三分之二的人口看来,是梦寐以求的

没有中国"一文不值"的产业升级,又哪里来的这一切呢?一个生产6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飞机的国家,怎么可能脱离贫困呢?

如果说五分之一人类生活的巨大改善对欧美人来说是一件"一文不值"的事的话,那第三世界的四十亿同胞,尤其是那10亿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的人民,又算是什么呢?

如果"高科技"产业的"价值"建立在对全人类的剥削上,那才是真正的一文不值


南车北车合并的原因就是在海外市场为了竞标互相压价,最后中央出面叫停。

如果中国掌握了晶元技术之后产生了多头,那么确实晶元会一文不值。但是如果最后联合起来成为寡头,那么就未必了。

当然ASML肯定是不能像以前那样食利了。

其实这种类似的事情在海外早就发生,目前在欧洲很常见的情况就是要是哪个行业或者产品被温州人盯上了,那么这个行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涌入大量温州资本,然后其产品价格就会因为不同派系的温州人之间的竞争迅速下降到没有利润的程度,然后温州人带著利润离开。我觉得写这个文章的英媒观察还挺深入的。


PS:温州人轻拍。


老外夸张了一下。

其实欧洲人的潜台词是:等中国人下场,就再没有超额利润可以赚。

刚工作的时候一直在困惑:为啥一些老外工作也不忙 ,每天做不了几个小时,却可以拿著高薪,享受著充分的满世界跑的年假,舒舒服服地工作?我们中国人却要苦逼地996加班,工资却不能与之匹配?

后来和思科、西门子、北电和当年的SUN打交道多了,看到他们的报价才恍然大悟:那是垄断的技术和市场带来的极高的产品价格和服务报价。

反正用户没得选择, 即便一块钢板,一个风扇,甚至一块机架键盘托板都敢于卖出吓人的价钱。早年思科连中文手册和报价都懒得给我们,培训的教材也是全英文,每次服务上门都得报销路费和住宿费,我们可是百万级的大客户。

后来华为,中兴,锐捷的开始入场,各种配件开始有赠送 ,各种价格开始降到看了不会心惊肉跳的级别,招标的时候找回了一点甲方的感觉。

中国一旦突破晶元的技术难点,同时晶元制程开始受物理限制不能提升 ,在集成电路领域很可能重现晶元垄断利润消失的场景。

想一下一堆中国晶元厂争先降价,订单吃不饱 ,求著华为等公司多给单子的场景。。。

所以 ,未来很可能是欧美没有超额利润,集成电路领域世界依赖中国低成本高质量的制造。

琢磨著对面ww最后的利润池子终被捅破,想想还有点小激动的呢。


我们需要注意到,与其他任何一个传统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人掌握先进技术的结果,并不简单意味著「多了一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或者「失去了中国市场竞争力」,而是意味著掌握该技术的人口基数直接扩大了几倍乃至几十倍

即便是欧盟一体的前提下,德国的蔡司镜头(光刻机重要部分)技术法国人依然无法掌握;义大利生产法拉利的宾法公司,其汽车设计的核心荷兰人也无法学习。

可以说,整个西欧都是各自分工,秉持自己的技术优势维持发达国家的产业地位。

但是中国则不同。假如山东人发明了7nm光刻机后,一个贵州人想过来学习、购买,不可能在山东被拒之门外;也不可能由山东人叫价10亿人民币一台,还联合北上广深对其他省份「制裁」或者「限制技术出口」;更不可能出现山东省内高福利,贵州人996用一亿件血汗衬衫换山东一台光刻机的交易。

中国内部是一个比欧盟大两倍,零关税,商贸、技术和劳动力交流完全自由的经济体。换句话说,中国突破任何一项高精尖技术,比如蔡司镜头,那么该技术的潜在产能一下子从8000万德国人民变成了14亿中国人。

欧美内部固然有更好的贸易协定,比如欧盟内部的零关税。一辆德国生产的保时捷卡宴,卖到英国价格为9万英镑(折合人民币80万元),但卖到中国则为230万人民币。但这9万英镑对于英国人来说也是一笔昂贵的开支,绝非「白菜价」。而对于没有关税的商品,比如某款欧洲先进的有限元软体Optum,卖给英国人是7000欧元,卖给中国人同样也是7000欧元。

欧洲人互相购买对方的高科技产品时,同样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本质上是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互相讹钱」的生存方式。

中国看似有各个省份的「分工」,比如浙江轻工业为主,生产纺纱和小商品;山东以重工业为特色,加工大型机械。但这是在资本和技术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形成完全竞争市场的收敛解。就好比符合了力学领域的最小势能原理,把绍兴的纺织厂搬到金华,你就会发现其利润会下降,没有为什么。

所以中国一旦掌握其任何一项发达国家的吃饭技术,比如清华也开发出了同样强大的有限元软体,那么国内各大985高校会纷纷跟进「学习」,多点开花(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嘿嘿嘿)。对于此市场的冲击无异于一头大象冲进了游泳池。

他北京能开厂生产高端光刻机,我河南当然也能!于是地球上的光刻机生产地(包括潜在)从荷兰变成了荷兰+中国34个省。顺带著解决了大批大学生就业——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比荷兰的一半人口还多。

过去十年的时间里,ASML公司带领1000多万荷兰人民也仅仅生产了57台光刻机。如果让十四亿中国人掌握全套技术,从院士到最底层的背带裤技工发动马力,信不信光刻机的制造速度会立马赶上火神山医院?

那时候荷兰人也会开始996,甚至由于欧盟更高的贸易成本,需要007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这就是内j…哦不是,中国的力量!


全球医学影像巨头西门子医疗总共6万人,目前全球磁共振生产基地有三个,深圳西门子磁共振公司是生产低端入门磁共振,现在为了降低成本开始把1.5T磁共振全线国产化,高端3.0T还是在德国本土生产。上海西门子医疗生产入门级64排CT,中低端DR,西门子医疗中国定位就是做中低端生产贴牌国产化,中国区员工5000人。

西门子医疗服务于全球70多个国家有分公司有6万多人,那么我们可以把像西门子中国公司这种分基地去除掉,本身属于螺蛳壳作道场没有创新研发能力,联影的产品技术已经可以与西门子医疗德国本土的高端产品相竞争,去掉70多个国家渠道售后市场等人数,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西门子德国本土跟像西门子英国牛津制冷这些核心工厂。

我估计西门子核心工业人口也就2万人不到,联影今年有5600多人,武汉工厂作为核心部件软体研发的基地,三年内要招募3000人。联影明年上市,联影集团人口突破1万人也会很快加速。

我对中国人有信心,我们在追赶西门子的脚步去独创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可以成功复制的成熟道路。我们有最大的市场,有高铁华为国家电网这些巨型工业奇迹支撑我们的工业信心,有中国最大的供应链可以去不断培养共同进步,这些新兴制造业还有巨额的利润空间去研发。

董明珠压榨供应链有句话,董明珠走过的地方寸草不生。我们这种新兴制造业有利润,供应链可以很舒适的生存。比如我们核磁冷头进口品牌用日本住友,我们用中船重工鹏力超低温,一年几百套订单养活他们,很舒适的新兴客户。

中船重工连航母都造的了,世界500强排名243,比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大多了。我们选择国产供应链,市场上还有说冷头氦压机换成国产不可靠。国产氦压机就在这里,每年联影销量小300台核磁都是国产。国产的供应链进步很快,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中国人能攒出一台国产血统的精密仪器。

设备装机半年,中间经历两次停电冷头氦压机停止工作,液氦一直维持在85%,没有一点流失。

多对国产有信心,愿意去尝试。我们不会辜负你的信任。

有技术整合好国内供应链做出合格的完美工业产品,这就是中国新兴制造业的利润底气。

感谢同事的大力帮忙,终于把货抢到了

我们做生意不挣钱,就是交个朋友。

现在价格平扫180元,只有国产替代价格降低,才有收费的下降。

只有国产化才能把价格降下来,连经销商还表示这么大件的设备,价格这么便宜,原来做内窥镜太暴利。

这个项目经销商是我老东家,我们原先做KARL STORZ内窥镜,那会全国到处开会玩,利润空间丰厚,然而国内替代的设备行业,真的是内卷到惨兮兮。我原来领导都吐槽,内窥镜真暴力,这么大件CT设备才这点钱。

安徽一台不错的16CT才200万以内,经销商空间不大,但是各种复杂配套保障厂家经销商钱都难挣。

国内最贵的达芬奇机器人也国产化实用了,真的进步太快了。

当年达芬奇机器人是国家甲类设备(单价3000万以上),国家感觉投入太大收益太小,在配置65台后国内停止安装,现在价格降到2000万,属于乙类设备。

国内威高的妙手S做了5G配合的远程操控复杂的膀胱癌手术,估计妙手S价格在800万左右。进口达芬奇是无法5G的,没法远程。

现在可以远程后,国内省级全国级大咖可以远程手术,不用花在旅途上去开飞刀,开飞刀都效率大幅提高,当地医院留住病人的难度下降,医院口碑社会效益大幅提高。

我们当年一台karl storz内窥镜还要超高清150万,3D内窥镜280万,4K内窥镜也要200万以上呢。

当年是达芬奇太虚高,但是国产妙手真的直接抄底价了。包括后续的运营维护成本,当年达芬奇的钢索用几次就要更换,十几万一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