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偏執狂,反社會人格,抑鬱症等,如心理疾病可能幫助一個人實現目標等等。


在實踐中,以下兩種心理狀況和成就相關:

1,內心極度焦慮和孤獨,但是有一定的意志力,敢於剝削自己的人。A先生才20多歲,但是頭髮已經禿頭了,他每天不斷的學習,遇到問題就去鑽研和研究,所以在學業上、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科胡特認為,如果一個人在成長中受到過很多的打擊,他為了讓自己感覺良好,內在就會有強烈的追求完美的動力,追求完美就成了前進的動力,就像一根驅趕自己的鞭子一樣。但是因為過度的使用和剝削自己,心理和身體上會感覺到痛苦。

2,自尊心極強,不顧及別人感受的人

我也認識個別做老闆的人,他們自尊心極強,往往顧及不到別人的感受,在社會和關係中追求個人自尊、或者慾望的滿足。因為自尊心強,他們往往很努力,因為不顧及別人,他們往往敢於利用別人,所以也會取得一些小的成就。

當一個人心理足夠健康,他也會有創造力,或者活力,但是這個創造力和活力本身,更多的指向享受生活,發揮價值,所以也會獲得成功,但是這種成功並不指向金錢或者地位,也就是說,不一定指向世俗意義的成功。

//訂閱號 nizhenyuan1


我是心理研究者,對於心理學家確實有很多人都是心理患者,看著他們成功有房有車,確實默默流淚啊!O(∩_∩)O哈哈~

現代心理學才發展一百四十年,如果把原始期算,那就兩千多年。

可是,心理學家依然是對心理似懂非懂,更傾向於研究生理結構的階段。對心理規律不是很懂。

因此,心理學家中,對自己心理如何才能健康,如何保持最佳狀態不懂的一大把。

另一個問題是,這些心理疾病是不是有加成作用?

這是一個誤區。

一個人得了心理疾病,會更關注自己的痛苦。由此,變的觀察更敏銳。這個只是訓練的問題。

就像榮格,因為心理疾病,更能觀察自己的痛苦。這不是心理疾病讓他成功。而是觀察力通過疾病的痛苦訓練成了敏銳。

一個正常人如果訓練,也可以做到。只是,現代心理學對這些訓練不懂。因此,正常人的訓練也就沒有。僅此而已。


我覺得,你的意思可能是這個:

羅永浩說「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約翰納什是精神分裂,但腦洞足夠大、信念足夠偏執,所以終於獲得了炸彈獎,並且被拍成電影。。。

蝙蝠俠中的小丑,反社會反的徹底,成噸的錢能炸掉,因為「錢」代表著社會規則,要錢就輸了,就歸順「社會」了。。。這樣的小丑是蝙蝠俠最大的勁敵。。。

路遙是抑鬱的,所以他寫出了一百萬字的《平凡的世界》,他把自己滲透入了那個世界。。。

----------如果你說的是以上,我覺得我可以說說---------------

1,正確的命名很重要

2,創造性與心理疾病

3,潛在的危險

1,正確的命名很重要

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很多「定義嚴格的正規術語被玩笑化、世俗化使用」。比如,小崔因為抑鬱症推到幕後的時候,整個社會都流行「抑鬱」這個詞,其實俗話的意思是:鬱悶、無可奈何。所以很多人故意誇張地說「我都被整抑鬱了!」其實他的意思是「我真的無可奈何了!」

這個過程,很多本來嚴格的學術術語被日常化、世俗化使用。可能也在追求一種「時髦」效應吧。

羅永浩口中的「偏執」,其實是「認真、執著」的意思。

因為,如果這是偏執的話,「被害妄想、鍾情妄想」會是典型癥狀。總覺得「人人都在針對自己、人人都憋著要害朕」,並且煞有其事的做很多妄想性的解釋和聯繫。

羅永浩專心致志做個手機圖發展,一個奮發圖強的小鎮青年,有自己的堅持和強勢而已,跟「被害」沒半毛錢關係。他口中的「偏執」只是個自嘲或者自我支持說辭而已。因為,「做對事情的路很多」,但如果每條路都要走,不堅定,那就註定要散攤子,所以,一個老闆某種程度上註定必須是「剛愎自用」的,看看亞馬遜的貝索斯,看看特斯拉的馬斯克,沒一個讓人覺得nice的主兒,堅持己見到達暴君的地步,自嘲「偏執」真是把要命程度往輕里說了。

anyway,在我們的社會語言體系中,已經濫用了很多詞:

抑鬱=無可奈何

偏執=堅持己見

報復社會=突破社會常規認知、不走尋常路,並且成功

2,創造性與心理疾病的關係

有時候,這兩者確實是有關係的,最常見的搭配是,抑鬱與藝術創作的關係。

抑鬱的本質是一種無力感,類似於錢鍾書老先生說的「目光放遠,萬事皆悲」。你說,一個能洞悉「萬事皆悲」的人,對於「喪失、拋棄、離別」得有多強的、多執著的感知力度!這樣的人,一定是個好的悲劇編劇、悲劇演員,不光悲,還悲的深刻。

南希麥克威廉姆斯曾經在她的很多著作中提到,諮詢師大多是抑鬱氣質的,特別傾向於在自己身上找問題,這推動著他們為了做好工作而去進行更多的學習、被督導、被分析,抑鬱氣質可以說是他們動力的來源基礎。

小崔在抑鬱之後,慢慢展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攻擊性),應該不是一個巧合。他這幾年的作為,多少算是一種「成就」,也許可以說是「憤怒的力量」使他成就。抑鬱裡面是有憤怒的,這個憤怒確實可以推動人有所成就。(特別申明:對於小崔,我並不贊同,但不妨礙我認可他的「成就」。他堆了一座山,他對這座山用的材料我並不贊同,但我認可「他畢竟堆了一座山」,這座山裡面凝結的「無差別人類勞動」我必須認可。)

換一個安全的目標吧,特朗普這貨。他是一個只想贏的人,他是一個為了贏不擇手段的人。

「我的就職典禮是有史以來最盛大的」——立馬被打臉。然後能發明一個詞叫「相對事實」,也就是說「我感覺這個典禮是最盛大的,我就可以說他是最盛大的」,想贏想到撒癔症。

「我上任以來是經濟發展最好的時代」——立馬被打臉。然後就指責美聯儲,不給力、加息,影響經濟復甦。

不惜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為了獲得資金修牆——他的執著。這是病!惡化程度應該比自戀人格障礙更糟,可能可以達到反社會的程度。

這種人,能贏得總統選舉,起碼說明美國有一半的選區認可他。此人病得如此嚴重,還取得如此成就,我們該怎麼看?我想,題主主要想問的可能就是這裡一類。

3,一些看法

「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嗎?」

「他們的樣子,可以學習嗎?是對的嗎?」

「如果他們是對的,那一些關於人類所謂「浩然正氣」的古老傳統是錯的么?」

「他們會遭報應嗎?如果沒有遭報應,是不是說明他們是對的?如果遭了報應,那我就不應該學習他們。可是,現在故事還沒完呀!可是我需要故事的結果來做出價值判斷呀!怎麼辦?」

誰來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紛擾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對不起,沒有這麼便宜的事兒!

形成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就是我們每個人來的這個世界所必須要完成的一個任務。你可能會抗議「我們要傳承!老一代有義務把智慧傳遞下去!」那我問你,「老師傳給你的,你信了么?你學了么?」你還不是在尋找「你願意接受的東西」么?!你做的沒錯,因為冥冥中你就是在編織你對世界的理解,你不願意接受的,就不在你的世界裡。

我沒有「教導」,只有一個建議:

你可以去經歷一下抑鬱者的絕望,你就能知道為什麼要用憤怒讓自己有力量了。

你也可以體會一下「常有理」,你就能知道那有多爽——以及你需要付出的代價。

你也可以極端一把,覺得這世界全都欠你的,你把自己的才智投入「控制別人」的事業中,然後你就有機會體會徹底的孤獨,以及自己慢慢異化的過程,你會特別享受物質,因為物質是最可控的。然後,我們就在同一個世界上,陰陽兩隔。(我知道你會記得回來的路)


帶病生存,帶病發展,這又有什麼大不了的,誰還沒個焦慮症嗎,誰還沒個前列腺炎嗎,多大的事兒呢,該高考就高考,該讀博士就讀博士,該拿獎就拿獎。

二戰這幾個領袖哪個沒有心理疾病的?

丘吉爾,確認的抑鬱症平緩期;

羅斯福,你覺得小兒麻痹症心理特坦然歡樂么?

斯大林,腹黑老伯伯沒有恐懼症?

希特勒,這就不用說了吧

不也都在正反兩面不同戰場艱苦卓絕了嘛,你的困局會比他們四個還大?

總這麼想,我每天都有種說不出來的愉悅。


根據你的問題,我讀出了一個潛在的假設:「心理疾病的人是無法有成就的」,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本身,我認為心理疾病與成就是沒有因果關係,也沒有必然聯繫的。

有抑鬱症後取得成就和有反社會人格取得成就就是兩回事。

所以我可能要先問,成就是如何定義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