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短的說結論:因為瑤妹身世悲慘且恩怨分明,更重要的是,他對別人對他的好,是會有正向回饋的。

同樣成長環境坎坷而且做足了壞事的對比例子:金光瑤和薛洋。

同樣是自己的白月光:瑤妹對待藍曦臣,雖然蒙蔽他騙他,但是一生敬他重他,從未想害他。薛洋重創曉星塵畢生信仰,讓他手刃摯交和無辜百姓,死了也不放過想把他煉成凶屍做盡壞事。

詳情參考一下對這兩個例子好卻蒙在鼓裡的人最後得知真相後的反應:藍曦臣對瑤妹的死仍感心痛,金凌在看到瑤妹有危險時仍舊脫口而出「小叔叔,小心!」曉星塵說「薛洋你真是……太令人噁心了……」,隨後舉劍自刎。

我沒有踩一捧一的意思,我只是實事求是地讓大家對比瑤薛二人的所作所為。你們就會知道為啥同是反派,但是瑤妹給人的觀感會比薛洋好很多。

瑤妹可以擁有以下標籤:七竅玲瓏心,性格堅忍,社交手段一流,心理學專家,私人恩仇必報、公事絕不含糊,有成大事做君子的才幹卻沒有這個命,苦情反派的代表人物。

我太喜歡瑤妹了,因為喜歡所以憐惜,又因為憐惜而感到心痛。到底是恨不起他來。誰又能保證設身處地在他那種環境下摸爬滾打地成長起來,你能做個好人呢?

恨只恨他短暫一生中受到的溫情少的可憐,而眾人的譏諷太毒、白眼太鄙夷輕賤。恨只恨自己愛的母親一生太苦、而想去愛的父親卻根本不配為父,恨只恨金陵台太高,那一腳太重,摔碎了一顆心又摔碎了他的善。

在自己內心的可笑願望里,我其實很希望藍大能夠問靈喚你魂歸,你們解開心結,放下過往,最後他像宋嵐守著曉星塵一樣,讓你魂有所依。

若有來生,願你做個衣冠和內心皆正的君子,不負他人也不負你自己。


有一個細節!!!在觀音廟的那章,金光瑤命令下屬去挖東西,最後下屬苦惱的說他當初埋得太深了,還需要些時間。金光瑤當時很著急,卻也沒有打罵指責下屬。當時就覺得他挺好的,當初吃的苦受的罪,他深有體會,儘管自己曾被別人那樣對待。


寫給金光瑤——因為是反派,很多人看到了你的惡,你還有的善良幾乎被忽略。

你殺了你那個人渣一樣的父親,但放過了證人思思,因為思思姨曾經幫過你,明明以後她會成為威脅你的隱患,你還是放過了她,最終真的通過她的作證揭發了你殺父的事情。

你因為金光善當年造孽,沒辦法殺了自己唯一的兒子,但卻對金凌很好,送他仙子,和江澄一起把他帶大。

你把藍大當成白月光,最後推開他。

最重要的是,你當仙督,盡職盡責,修建瞭望台,真的為百姓謀福利,因為你出身貧賤,知道老百姓需要什麼。


我覺得金光瑤除了娶了自己親妹妹太悲劇外,其他真沒啥指責的

他對所有對他好的人都很好


倒不是喜歡他,我對金光瑤的感覺大致是和對雷斯林·馬哲理差不多的,算是因為其作為和對其評價的反差太大激起了我的叛逆心理。

金光瑤在我看起來是個可憐人,在一個以出身而不是能力為判定依據的世界裡以極其卑微的身份出生,想要逃脫自己的階級地位卻沒有合法的上升途徑,才華再高也沒有合法出路,做出了貢獻卻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反而遭到壓迫,不得已鋌而走險,卻被人認定心思惡毒,這個人在被他救過之後也依舊視他為一個潛在的犯罪者,對他加以監視,甚至在他無論主觀客觀都為己方陣營做出獨一無二的、決定性的巨大貢獻之後,依舊看不起他,而這種提防有很大原因是因為他的出身(雷斯林好歹還是因為性格)。之後又陰差陽錯因為父輩的罪孽而背負了更深的罪孽,更是成為了他的罪證,挨罵的不是實際造孽的人,而是他這半個受害者。

哪怕他做了再多實事好事,書中人(以及連載階段的評論區)討論的依舊是他的出身和罪孽。

他燒青樓除了掩飾出身之外,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泄憤——說真的,誰會覺得青樓老鴇、妓院龜公、尋歡嫖客是和自己母親日夜相處的熟人,所以捨不得下手懷戀人情?斯德哥爾摩了吧?可能算無辜的也只有那些同樣被壓迫出售的妓女了吧。

然而金光瑤想到的改變的方式依舊是不擇手段地在這個不公的世界往上爬,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他也只能想到這個了,這是他的悲哀。

總歸我哀嘆的不是金光瑤,而是這個制度老舊、階級固化、觀念難改、民眾盲從、統治者勾心鬥角的世界,它開始於一群腦殘,終結於一群腦殘,無論陰謀家換了多少個,年輕人換了多少茬,骨子裡都不會變,是個在不斷輪迴循環的世界,只有哀嘆了。

就連主角的he,也不過是傾城之戀似的一個看似歡喜的點綴,只能求個人的隱逸,再多的沒有了。

這也是我不喜歡這小說的原因,太昏暗了。

最後拿我若干年後看到的一段話來總結一下吧:

在有些家族中,時不時可以看到這樣的劇情,有才能的人策劃陰謀試圖篡奪家主之位,在陰謀敗露後,滿懷怨憤地發泄道:「憑什麼是他?我哪點比不上他,為什麼家主是他,家族的傳承也選擇給他?」當然大部分劇情中,家族裡最後出來主持公道的老祖都會嘆息一聲說道:「唉,你心胸暴躁,不傳給你是為了你好。」 這種貌似很公正的樣子,是掩蓋不住這不公平的本質的。如果讓人心服口服,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聰明人動用陰謀詭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