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這種情況是可能實現並且應用的。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實驗,研究人員讓三位參與者分別坐在不同的房間里協同合作,共同將一個方塊填充在下方的正確位置之中。充當了「發送者」的人可以看到間隙,並知道是否需要旋轉該方塊。第三個人是「接受者」,他看不見正確的答案,並且依賴於發信人發出的指令。

這兩名送信者配備了腦電圖儀(EEG),記錄他們大腦的電活動。發送者能夠看到方塊的方向,並決定是否向接收器發送旋轉方塊的信號。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高頻閃爍、傳達旋轉指令的燈,或者將注意力聚焦於一個低頻閃爍、發出不旋轉的的燈,燈信號閃爍頻率的差異導致發送信息者的大腦產生了不同的反應,這些反應被腦電圖捕獲,並通過計算機介面發送給接收器。如果發送器發出旋轉信號,則使用經顱磁刺激(TMS)裝置將磁脈衝傳送到接收器。這個磁脈衝在接受者的視野中引起了一道閃光(光幻視),以此作為轉動方塊的提示。如果在一段離散的時間內沒有信號,就意味著不需要轉動方塊。

接收者收集到兩位發送者發出的指令後,決定是否旋轉塊方塊,就像發送者一樣,接收者也配備了腦電圖儀,這樣,它就可以向計算機發送信號。一旦接受者決定了方塊的方向,遊戲就完成了,並且將結果提供給所有三位參與者。這使得發送者有機會評估接收者的行為,而接收者有機會評估每個發送者的準確性。

接下來,該團隊獲得了第二次提高成績的機會。一共有五組人使用了這個被稱為「大腦網路BrainNet」的測試,平均來說,他們完成任務的準確率超過80%。

為了讓挑戰升級,調查人員有時會在其中一位發送者發送的信號中添加雜訊。接受者在接到相互矛盾或模稜兩可的指示後,很快學會了識別和遵循更準確的指示。


人與人之間我們一般都會通過語言,文字,甚至動作(身體語言)等來溝通,題主說的大腦溝通可能指的是不需要通過上述手段,大腦之間就能連接溝通。如果是這個意思的話,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

現時腦機介面(Brain Machine Interface - BMI)正在高速發展,最搶眼的是Elon Musk的Neurolink,理論上我們在將來(不知道要多久)能把人們大腦的信息和想法提取出來,並能放上網,這樣一種腦聯網就能實現題主所說的大腦溝通。

當然,這個只是理論上可行,BMI的發展還是很漫長,有幾個主要阻礙因素:

1. 要對人類做大腦侵入式(Intrusive BMI)即要開顱的腦機介面就有法律上的問題,所以暫時只能在動物身上測試。

2. 能覆蓋在大腦皮層上的材料要在不傷害大腦皮層的前題下,又輕又軟又能高導電,而且其輸送的速度帶寬要足夠快和大,還要足夠便宜!希望像愛迪生找燈絲一樣最終能成功!

3. 如何把收集到的信號轉化成我們能解讀的有意義的信息,如想法變成文字?或者把信號原封不動的直接送入別人的大腦中?這些都是比較天馬行空的,還需要在這方向努力研究!

不過說到轉化信號,剛剛有了新突破!香港科技大學宣佈推出全球首個3D人工眼球,幫助失明人士重見光明,說明我們能將人工眼球收集到的信號轉化成大腦能理解的信息,最終呈現影像,從而使失明人士能看見,這相信是一大突破,要詳細了解可以看以下章:

大腦黑客:香港科技大學推出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預計5年內讓百萬人重見光明?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可能,失聰患者帶感測器就是最低級的信息接收形式!研究一個發射出去的就行了。但是沒啥意義,就像打手機一樣。


可以呀,什麼叫默契?就是一種無聲的溝通。


謝邀請,可以!但是那是腸道細菌群體控制人大腦後它們在兩人大腦之間可以做到溝通!學習吧!


我被腦控了,別人都知道我想什麼,時不時弄點什麼癥狀整整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