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
需要一個熟悉的,讓人舒服的環境。


謝邀,歸屬感是個需要和被需要的過程。

在你得到很大的滿足,安全感


謝邀!

歸屬感字面上理解,是被其他人或者組織接納,而作為個體也能夠感覺到自己被接納和被需要。歸屬感會讓人的內在產生安全、滿足的感覺。

歸屬感的產生,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來說是需要一定基礎的。

簡單說一下需求層次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和歸屬)、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當我們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滿足後,我們才會想到要去滿足情感和歸屬的需求,而情感和歸屬感是在一些人際互動中產生的。

母嬰關係,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礎模型,這裡母親泛指「養育者」。

嬰幼兒的早期需求就已經不單單指生理需求了,因為嬰兒會啟動自己的各種身體功能來和外界的養育者進行互動,而這樣的互動可能比我們曾經以為的時間要早的多,比如出生後的1-2周。一個比較典型的行為是嬰兒可以閉著眼睛找到媽媽的乳房,還有聲音(哭泣、簡單的發聲)、動作(手腳的配合)、面部表情(凝視等)。而在這段時間內是需要這樣一個能夠及時察覺嬰兒需求並給予滿足的養育者,如果在生命的早期能夠被很好的養育,並且在後續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被過多/強烈的挫折阻礙心理發展的話,會在成人後擁有較好的發展人際關係的能力,也會比較容易和個體或組織建立關係,擁有良性的人際互動,併產生歸屬感。


從哪兒到哪兒的歸屬感?

我覺得歸屬感首先離不開身份的認同,其次才是歸屬感的問題。


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小時候躺在媽媽懷裡吃奶,每次哭的時候媽媽過來給自己把尿,給自己換尿布,困了想睡覺也用哭來表達,媽媽哄自己睡覺,慢慢形成了安全感與信任感,同時在自己的家庭中慢慢成長,長大的過程中孩子無意識的接受了來著父輩的教育理念,規條,價值觀等等,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孩子最初的歸屬感。


其實就是大家庭的感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