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的理解,端對端就是輸入原始特徵,輸出預測結果,我們不需要像傳統的機器學習演算法那樣進行一系列特徵提取。

補充一個「去端到端」的例子:

"去端到端」化和複雜loss:梯度隔離的分層神經網路模型Greedy InfoMax(GIM),深入了解自監督學習#2,InfoNCE loss及其對分層脈衝神經網路的啟發?

nooverfit.com圖標


不需要做其他額外處理,

從原始數據輸入到任務結果輸出,整個訓練和預測過程,都是在模型里完成的。


輸入一張圖,輸出也是一張圖。典型如圖像超分辨。輸入的是一張解析度較低的小圖,輸出是一張解析度較高,尺寸變大的高清圖。


沒有特徵工程這一步

感覺端到端的意思就是,灌進去數據和標籤,最終就輸出想要的網路。不需要人為做什麼,就是個黑盒子。


感覺端到端就是輸入數據,再輸出數據,中間過程不需要認為進行干預。

例如深度學習+視覺SLAM領域,和傳統的SLAM技術相比,不需要人為的進行特徵的設定,從而進行檢測和描述,而是通過CNN之類的網路讓機器自己去學習特徵進行檢測、提取和匹配,從而完成輸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