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自我的認知是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

其他國家對俄羅斯是如何定位的呢?


謝邀。

感覺還是把結論放在前面好一些:俄羅斯民族既不屬於東方,也不屬於西方。


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看看俄羅斯人自己的看法,很有其必要性。

俄聯邦總統助理 弗拉季斯拉夫·蘇爾科夫 (Владисла?в Ю?рьевич Сурков? ),在他的《混血者的孤獨》里是這麼論述的。

  • 俄羅斯曾經無比希望融入西方

17世紀,偽德米特里隨興地開啟了西方化,而後被彼得大帝堅決貫徹。400年來,我們幾乎試遍所有方案。為了變成荷蘭、法國、美國或葡萄牙,我們什麼都做過。我們是多麼不遺餘力地試圖擠進西方陣營。那裡傳來的理念、那裡的風雲激蕩,我國精英都過於熱切地加以響應。

在歐洲的大型戰事中,俄軍捨生忘死,得勝回朝。在巴黎和柏林,馬克思成為時髦。俄羅斯人害怕落後於西方,而西方在那個時候對社會主義愛得發狂。他們害怕歐洲和美國工人領導的全球革命,會繞過俄羅斯這個「窮鄉僻壤」。 當階級鬥爭的浪潮偃旗息鼓,經過異常艱辛的勞動所建立起來的蘇聯卻發現,全球革命並未成為現實,西方已完全不屬於工人農民,正好相反,它成了資本主義世界。
  • 但西方虛偽的引誘而不接納俄羅斯

上世紀末,俄羅斯對充當「特殊」國家感到厭倦,再次請求西方接納。某些人把疆域面積很當一回事:歐洲裝不下我們,因為我們太大了,大得可怕。這意味著應當減小體量、人口、經濟、軍隊、雄心,屆時歐洲一定會把我們視為自己人。我們的人口、工業、軍事實力皆已腰斬。然而,即便俄羅斯變得如此卑微、如此逆來順受,它仍然沒能邁入西方的門檻。最後,我們決定停止變弱、停止順從,而且大聲宣告權利。所以,2014年所發生的一切其實是不可避免的。

  • 東方也不合適

然而,無論是別克布拉托維奇還是韃靼貴族戈杜諾夫的後人,都沒有前途。波蘭及哥薩克人開始入侵,從西方給俄羅斯送來了新沙皇。先是偽德米特里,還有後來的波蘭王子弗拉季斯拉夫,他們的統治雖然短暫,但極具象徵意義。這是俄羅斯歷史上所謂的「混亂時期」,不只是權力的更迭,而是文明危機。俄羅斯從亞洲脫離,朝歐洲靠攏。

我認為再次引用蘇爾科夫的話作為本文的結語是十分合適的,因為這同時也是我個人對俄羅斯的期望。

即成為一個既不屬於東亞也不屬於歐洲的單獨的亞文明,肩負起維持近東秩序的重任,與歐洲和中國一同守護我們的歐亞大陸。

俄曾經有四個世紀向東行,四個世紀朝西走,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沒有生根。兩條道路都已走過。如今需要探索第三條道路、第三種文明、第三個世界、第三個羅馬……


從occident (西方)和orient (東方)的詞義來看,俄羅斯、希臘、敘利亞、埃及都是東方。

伊朗勉強還能挨上個東方的邊兒,印度、中國都是妥妥的方外人士。


地道的西方人覺得他屬於東方,地道的東方人覺得他屬於西方。


東方,西方,都是西方人發明的名詞。

東方人自己是不知道自己屬於「東方」的。

如果中國人真的覺得自己是「東方」,那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國家叫「東國」呢?

中國人自稱「東方」的原因,無非就是三點:

第一、中國人現有的認識世界的體系本來就是來源於西方那一套理論。西方人說中國人是東方,中國人不得不是。

第二、為了和西方人劃清界限。(你發現了沒?中國人太鬱悶了,一邊要和西方國家劃清界限,一邊又要用西方人的理論來和西方國家劃清界限……)

第三、和日本人攀親戚。(這個原因在晚清民國那個時代尤為時尚。)

俄羅斯沒有上述這三個原因,但是她有另一個特殊情況——這貨曾經以第三羅馬自居。

東羅馬帝國本來就處於「歐羅巴」和「亞細亞」的交界處,本身就是個雙頭鷹,俄羅斯以第三羅馬自居,還是個雙頭鷹。

可見,一個國家的人民認為自己屬於「東方」還是「西方」,經常是由一些莫名其妙、神經兮兮、奇奇怪怪的原因決定的,而並不是由非常正經的,地理原因,所決定的。


俄羅斯橫跨歐亞,甚至曾有過美洲領土,最東面比中國的東極可東多了。

西方人覺得俄羅斯是東方的,沒錯,地理上是這樣。

但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俄羅斯有跪拜禮,當然,這是古代。

為啥呢?

蒙古統治過俄羅斯。

我外甥給我聽過一個歌劇,我忘了叫啥,說的就是俄羅斯人民反抗殘暴的蒙古統治。(這個有誤,看後面)

俄羅斯族說白了原來就是給蒙古人收稅的,隨著蒙古衰落,跟著就到了東方。

我們中國人一般都覺得俄羅斯屬於西方,人種,文化上差異巨大。其實俄羅斯有很多亞洲面孔,說著流利俄語。

糾正下,前面說的那個不是歌劇,是合唱,《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康塔塔》

以下資料來源於網上搜索

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真名為亞歷山大·雅羅斯拉維奇,俄羅斯統帥和政治家,諾夫哥羅德公爵(1236年-1251年在位),1252年起為弗拉基米爾大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是弗拉基米爾大公雅羅斯拉夫·弗謝沃洛多維奇的兒子。1236年,他被選為諾夫哥羅德公爵。他與瑞典侵略者和德意志立窩尼亞騎士團的鬥爭,使俄羅斯的西北部地區免於被西方天主教國家征服。1240年瑞典人在伊若拉河流入涅瓦河的河口地帶登陸入侵俄羅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率領的諾夫哥羅德人與當地的拉多加人,於1240年7月15日在涅瓦河畔、現在的聖彼得堡附近擊潰了瑞典軍隊。他因而得到稱號:「涅夫斯基」(意即「涅瓦河的」)。在這次勝利後不久,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被貴族趕出諾夫哥羅德。1241年,由於立窩尼亞騎士團的入侵,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被諾夫哥羅德人請回。他率領諾夫哥羅德軍隊抵抗騎士團。1242年4月5日,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在距愛沙尼亞邊境附近的楚德湖冰面上決定性地擊敗了立窩尼亞騎士團。這一戰常被稱作「冰上之戰」。後來的歷史學家們評論說,這一戰挽救了俄羅斯民族。當蒙古人勢不可擋的騎兵蹂躪並征服了俄羅斯之後,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巧妙地與他們周旋。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沒有接受羅馬教皇的自殺性的、與蒙古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建議,因為他知道在那個時代與蒙古人作正面對抗不可能獲勝。亞歷山大·涅夫斯基開始扮演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與俄羅斯各公國之間的調解人的角色。1246年,金帳汗封他為基輔大公。1252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被金帳汗封為弗拉基米爾大公,取代了他的兄弟安德烈·雅羅斯拉維奇。作為基輔、弗拉基米爾和諾夫哥羅德的王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致力於統一羅斯北部的各個公國。1259年,他鎮壓了諾夫哥羅德人的起義。1263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從金帳汗國返回諾夫哥羅德途中於戈羅捷茨去世。他的遺骨後來被彼得大帝下令移至聖彼得堡。俄羅斯東正教會封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為一位聖徒,紀念他的節日為9月12日。1942年7月29日,當納粹德國的軍隊深入蘇聯腹地時,斯大林宣布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為民族英雄。蘇聯軍隊設立了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

普羅科菲耶夫為前蘇聯著名電影導演愛森斯坦(S.Eisenstein)的同名影片所寫的管弦樂配樂曲《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曾一度被列為電影音樂的優秀典範,而根據影片配樂組成的康塔塔(Cantata),更被稱為現代最傑出的合唱作品之一。康塔塔具有史詩性的宏偉氣質及俄羅斯民歌風的音樂語言,特別是合唱團的演唱尤為強勁、悲壯,實力雄厚,能量驚人,那帶有憂鬱感之合唱聲響含有真正的斯拉夫之情感,一流的作品,一流的合唱。

第1樂章《蒙古人統治下的俄羅斯》

第2樂章《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之歌》

第3樂章《十字軍佔領普斯科夫城》

第4樂章《起來,俄羅斯人民》

第5樂章《冰上激戰》

第6樂章《死寂的田野》

第7樂章《亞歷山大攻克普斯科夫城》

~~~~~~~

所以,這基輔大公就是個投降派,也是民族英雄。


對於歐洲,他是東方,對於亞洲,他一樣是西方。


不東不西所以兩邊都不受待見!

問題是他自己也不東不西,糾結的很!


由於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導致這個問題真的很尷尬,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關係相比題主也知道……比較對立,人家不覺得俄羅斯是個西方國家,對於咱們東方國家還認為俄羅斯是西方國家。就連俄羅斯人自己對這個對很模糊,在俄羅斯國徽上就可以體現出,雙頭鷹各面向東西方兩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