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傳統的一種:隨便搞個產品,找下線,找下線,找下線,賣給下線,這是一種,最不靠譜;

傳統的變種:開發平台,搜集好貨上架,讓下線賣,這是第一種的變種,像雲集之類的就是;

渠道為王:找准好貨,然後一些特定渠道打廣告賣貨,介於電商跟渠道商之間,我稱之為出貨商,很穩;

流量為王:各種垃圾標題黨,靠轉發獲取流量,賣貨,很狠,但經常打一槍換個地方

穩雜穩打:上面4種的集合體,哪個好做哪個,不強球,出貨為主,我正在乾的。


目前就傳銷一種模式。就多了三無產品罷了。


說說傳統微商,傳統微商的模式設計基本是現在社交電商各種方法的鼻祖。如果不是因為野蠻發展把口碑做死,微商還是傳統線下商業模式線上化的一大偉大發明。

微商的核心是代理模式設計,說通俗點就是代理如何賺錢的體系,掌握一個平衡度來保障代理能夠保持慾望做下去。

如何讓代理覺得可以賺錢,或者說如何給代理畫餅,這個形式多種多樣,但歸類起來就是三種模式。

第一種:通過產品銷售賺錢。銷售產品包括兩種:初級代理銷售給會員,中高級代理髮展下級代理銷售給下級進行出貨。比較多是通過代理層級差價來做,也有固定產品零售價按代理級別返獎金的模式,本質是一樣的。

這個模式下和傳統渠道體系是一致的,至於銷售返點、業績達標後的大獎(車、房、成堆的現金、旅行)並非微商的原創,這是縱向維度。

第二種:推薦獎勵。一般會做到直推+間推兩級,對於第一種裡面的上下級代理有差價可以賺,那如果我的下級代理做大了或者我直接推薦了一個代理,那不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了,所以在平級之間甚至升級之後的平級之間,也設置了返佣機制,有一次性獎勵,也有出貨(銷售)抽成。現在社交電商所玩的合伙人、裂變返佣、代言人、拼團返佣、砍價等等各種形式,本質都是以利益誘導方法來誘惑用戶裂變拉人擴大流量。

這點就是讓人覺得特別像傳銷的地方了。

第三種:業績達成獎勵。這個有人就會疑問了和第一種下的銷售業績達成後獎勵有什麼區別。本質的區別在於這裡的業績達成考慮了第二種模式的內容,是從進貨角度而非銷貨角度來統計的。一個高級代理,他的業績包括自己向品牌商進貨的業績+他推薦同級代理的業績,這個就厲害了。

所以三種主要模式也決定了傳統微商模式的天然缺陷。

有人又要說我少一種兩種可以嗎,可以啊,但是你怎麼激起人對錢的慾望呢?

微商的渠道擴充能力是最厲害的,少一種都不能算是傳統微商了。

不過也沒必要一棒子打死,各行各業皆可借鑒其中模式的形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微商不行了還有社交電商呢。


目前我已經感覺到抖音已經有類似曾經微商的模式。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割韭菜。但是我個人認為這種模式不長久。


朋友圈,社群,QQ等


最傳統的一種:隨便搞個產品,找下線,找下線,找下線,賣給下線,這是一種,最不靠譜;

傳統的變種:開發平台,搜集好貨上架,讓下線賣,這是第一種的變種,像雲集之類的就是;

渠道為王:找准好貨,然後一些特定渠道打廣告賣貨,介於電商跟渠道商之間,我稱之為出貨商,很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