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者書寫勝利者的歷史,想看看失敗者是怎麼寫歷史的。


剛上大學那會,認識了一個日本留學生。恰好前些年日本高中歷史教科書事件搞的沸沸揚揚,我就想看看他的高中歷史教科書。

這哥們也真是給力,讓他毆鬥桑把書從日本郵過來了。

哥們是神戶人,上的普通公立高中。我問他說新聞里說日本私立高中的教科書跟公立的不一樣,他告訴我有些學校是會單獨採購,有些會跟公立高中用一樣的。但究竟裡面的內容有多大區別,文部省是不是像我描述的那樣玩雙標,他表示他也不清楚,他只是個普通公民,又不是政客,不關心這些。

作為回禮,在他的要求下,我把自己高中的整套歷史書連帶筆記都送給了他。原本那是我準備留作紀念的。(PS.我保留了自己從小學到大學的全套教材。我是無法理解畢業撕書這個舉動的,真要想撕,撕卷子就好了啊,折磨你的是卷子又不是課本。)

為了請教日本教科書上的內容,我還專門結識了一位日語系學姐,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學姐耐心講解課本內容的畫面,是我大學時最美的回憶之一。

(手機渣像素,湊合看吧)

涉及到二戰內容,是從三十年代的國際形勢說起的,提到了德意日三國協定。

然後就提到了日中戰爭。沒有侵華戰爭這個概念,是日中戰爭。

接著是盧溝橋事變,全面戰爭爆發。提到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汪精衛政權。講佔領南京時,在註解上提到了南京大屠殺,不過課本上叫南京事件。

關於中國的部分就沒了。

後面說了一下戰時廣田弘毅內閣在國內做了哪些經濟改革,講了一下國內經濟壓力。

簡單提到38年滿蘇(中蘇)邊境上的張鼓峰事件。

之後就說到二戰的全面爆發,但沒說德國的事,說的是日本面對世界格局變化的應對措施。比如40年9月德意日三國同盟形成。

之後就開始大書特書太平洋戰爭了。

大意就是日本很牛逼,然而美國更牛逼,日本人民好慘。

課本上節選了波茨坦公告的部分章節,然而關於日本國土範圍的第八條沒有印上去,所以日本學生當然認為北方四島和釣魚島是他們的了。

歷史課本關於挑起戰爭這件事,是以當時西方圍堵日本日本被迫反抗說起的,然後把鍋甩給了軍部內亂。天皇是萬萬說不得的,侵略是不可能侵略的,都是西方列強壓迫導致的反擊行為。


多圖預警

中學教科書


佔個位置 等會上圖 手裡有歷史教科書

歷史書沒找到 找到了一本輔導材料

和教科書差不多 內容更濃縮了一點

部分翻譯: ソ連 蘇聯 ドイツ 德國 イギリス 英國

アメリカ 美國 ロシア 俄國 シベリア 西伯利亞

多圖 流量黨予警中

WW1前期

WW1

WW1後期

WW2 前期+中期+結束


以下內容節選自日本中學教科書,來源於那最具有爭議的版本,當然,我只貼太平洋戰爭章節和日本戰敗的那一節,有興趣讀全書的可以私聊我

67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納粹德國與歐洲的戰爭 在歐洲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由於凡爾賽和約,領土被縮減,並被索求苛刻的賠款。且由於世界經濟恐慌的影響,美國資本從德國撤出,而導致經濟破產。1933年掌權的納粹黨希特勒迫害猶太人,並以武力收復領土。德國與蘇聯簽訂秘密協約後,1939年9月閃電進攻波蘭,與蘇聯瓜分波蘭的領土。為此,與波蘭締結盟約的英國和法國遂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1940年,德軍以閃電戰術進攻西歐,進入巴黎,法國投降。 德義日三國軍事同盟的盲點 日本為德國在歐洲的勝利感到目眩。日本期待擊敗法國的德國也能打贏英國。1940年,德義日三國締結軍事同盟,這緩和了日本的孤立感。但是與遙遠的2個歐洲國家結成軍事同盟並不能帶來實質利益,反而加深了與援英的美國之間的對立。1941(昭和16)年4月,日本也與蘇聯簽訂日蘇中立條約。簽訂這兩個條約的外務大臣松岡洋右原冀望藉此發展為四國條約,這樣就可對美國造成壓力,而有助於與美國的談判。但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德蘇戰爭開始,松岡的構想完全破產。事前未曾預料到的日本被迫要選擇北進,幫助德國攻打蘇聯,抑或南進,而不與蘇聯作戰?7月的御前會議(決定重要案件時,召開有天皇蒞臨的陸海軍與內閣首腦的聯合會議)最後決定南進。

經濟被封鎖的日本

日本為尋求石油來源,決定與佔有印尼的荷蘭進行交涉。結果,遭荷蘭拒絕。使得日本被美國(America的A)、英國(Britain的B)、中國(China的C)、荷蘭(Dutch的D)共同形成的ABCD包圍網所封鎖。

1941年春天,為打開日漸惡化的日美關係,日、美雙方遂在華盛頓展開談判。日本為避免與美國作戰,對此交涉寄予很大的期待。而美國方面卻因破解了日本的秘密電報,掌握日本的內情後,極力將交涉誘導到對美國有利的方向。

7月,日本的陸海軍決定進駐越南南部,並進入西貢市。西貢成為可以進攻美屬菲律賓、英屬新加坡、荷屬印尼的軍事要塞。深感危險的美國立即以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以及全面禁止石油輸往日本以謀抗衡。英美兩國在大西洋上展開會談,發表大西洋憲章,表達兩國對戰爭目的的共同見解以示團結,同時並決定拖延對日作戰2至3個月。 日本雖然已有對美國作戰的念頭,但仍然繼續與美國進行外交上的談判。

11月時,美國國務卿赫爾向日本提出強硬的赫爾文書提案,要求日本無條件地即刻自中國撤退。日本政府認為此一要求無非就是要日本向美國屈服,於是決定對美國開戰。

初期的勝利

1941(昭和16)年12月8日早上7點,人們從號外得知日軍已經與英、美軍進入戰鬥狀態。日本的海軍機動部隊空襲美國停泊於夏威夷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艦艇一一沉沒,飛機也完全燒毀,戰果輝煌。當此消息報導出來時,日本國民的精神

為之一振,中日戰爭長期籠罩的陰霾也一掃而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

積極培養實力的日本終於與美國對決了。同一天,日本的陸軍部隊登陸馬來半島,開始與英軍作戰。以搭乘腳踏車的銀輪部隊為先鋒,日軍在叢林和橡樹林中穿梭,不斷擊退英軍,並以新加坡為目標快速進擊。55天內縱走馬來半島約1000公里。到了第二年2月,僅僅花了70天即攻陷新加坡,徹底瓦解英國在東南亞的統治。另外在菲律賓、爪哇(現在的印尼)、緬甸等地,日本也擊敗美、荷和英軍,在100天左右,獲得屢戰屢勝的大勝利。日本政府把這場戰爭稱為大東亞戰爭(戰後由於美國禁用這個名稱,所以改稱太平洋戰爭)。日本宣稱戰爭的目的是求日本的自衛,以及建設「大東亞共榮圈」,打破歐美國家對亞洲的控制。繼日本之後,德國、義大利也對美國宣戰。於是形成美、英、荷、蘇、中聯合對抗日、德、義之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全線開打。

初期的勝利讓日本國民陶醉不已,但是往後該如何?日軍並沒有清楚的認識。

晦暗的戰局

1942(昭和17)年6月中途島戰役中,日本的聯合艦隊敗給

了美國海軍。之後美國展開反攻。8月,美軍登陸加達加那島(索羅門群島)。經過殊死戰鬥後,第二年2月,日軍撤退。在阿留申群島的硫磺島上,僅有2000名日軍守備隊與2萬美軍相對抗,儘管彈盡糧絕,仍繼續抵抗,犧牲到底。爾後日軍從南太平洋經新幾內亞,到中部太平洋的馬里亞納群島等戰役中,都未曾投降,一個接一個壯烈犧牲。

1944(昭和19)年秋天,美軍進攻菲律賓,並從馬里亞納群島中的塞班島

派遣B29轟炸機,開始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同年10月,日軍展開震驚全世界的作戰方式,在萊特灣海戰中,「神風特攻隊」對美國海軍船艦進行有組織的衝撞攻擊。走投無路的日軍以必死之決心,不斷用飛機和潛水艇去衝撞敵艦。光是飛機,數目就超過2500架。1945(昭和20)年4月,琉球本島開始與美軍進行激烈的戰鬥。日軍派出大和戰艦,企圖最後出擊,但因受到猛烈的攻擊,大和艦在抵達琉球前即被擊沉。在琉球戰役中,鐵血勤皇隊的少年和姬百合部隊的少女們都勇敢參與作戰,有9萬4000名普通百姓喪命,將近10萬名士兵戰死。

71 終戰外交與日本的戰敗

從雅爾達到波茨坦 不論是歐洲或亞洲,戰爭的大勢已定。1945年2月,美國的羅斯福總統、英國的邱吉爾首相、蘇聯的史達林首相,在蘇聯克里米亞

半島的度假勝地雅爾達,就戰後大局進行協商(雅爾達會議)。羅斯福要求史達林在對德戰爭結束後3個月內,加入對日作戰。而為了補償蘇聯負擔對日戰爭的部分犧牲,羅斯福違反大西洋憲章所揭示的不擴大領土方針,約定將日本所屬的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交給蘇聯,並承認其在滿洲的權益。這些關於遠東的協商內容都被視為機密。

4月,美國的羅斯福總統突然去世,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為總統。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柏林完全成為廢墟。美國的副國務卿,原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為拯救日本免於毀滅,便思索結束戰爭的條件。7月,美英蘇3國的首腦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會談,在格魯的奔走下,決定以美英中3國的名義發表波茨坦宣言,提出結束對日戰爭的條件。

天皇的決斷

日本政府也曾對結束戰爭開過無數次的高峰會議。陸軍主張本土決戰,一點也不讓步。政府要求蘇聯調停,但蘇聯卻態度曖昧。7月26日,波茨坦宣言發佈。鈴木貫太郎首相則發表「不理會」聲明以對。於是8月6日,美國就在廣島投下世界第一顆原子彈。8日,蘇聯背棄日蘇中立條約向日本宣戰,進攻滿洲。9日,美國又在長崎投下另一顆原子彈。

9日,天皇召開御前會議。

對是否應接受波茨坦宣言,正反兩方同票,並未得到共識,10日下午2時,鈴木首相史無前例地向天皇請求聖斷(天皇直接下決定)。天皇的決定是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投降。8月15日中午,日本國民從收音機天皇的廣播里得知日本戰敗。


因為引用的最後一段話,就覺得日本人沒救了,沒有任何悔過之意,不是因為別人這麼做,這麼做就是對的.德國人道歉了,日本人沒有道歉.

至今不買日本東西,因為他們會"不例外"的做很多事情.

以下節選自<日本中學新版歷史教科書>黃自進譯

-----

52 甲午戰爭與中華秩序的崩潰

朝鮮半島與日本的安全保障請看看東亞的地圖,日本是稍微偏離歐亞大陸,漂浮於海上的島國,面向日本的朝鮮半島則像是一隻從大陸伸出來的手腕。

當時,朝鮮半島若落入與日本敵對大國之手的話,就會變成攻擊日本的絕佳基地,對沒有腹地的島國日本而言,要防衛是很困難的。

這時,擁有朝鮮宗主權的是滿清。不過還有更可怕的大國,即為了尋找不凍港,開始將目光轉移到東亞來的俄國。俄國於1891 年興建西伯利亞鐵路,使得他的威脅更加迫近。日本政府認為在俄國勢力達到朝鮮之前,亟須促使朝鮮與各國簽訂中立國條約,且為了保障朝鮮的中立,日本更必須加強軍備

朝鮮問題的中日對立另一方面,滿清以另類的眼光看待東亞的局勢。1879(明治12)年,長期向滿清朝貢的琉球成為沖繩縣,被納入日本的領土,對滿清造成很大的衝擊。1884 年,滿清在中法戰爭中失敗,另一個朝貢國越南也因而淪為法國的殖民地。朝貢國陸續消滅,意味著皇帝德行的衰退,也顯示中華秩序面臨崩潰的危機。因此,為免失去最後一個有力的朝貢國朝鮮,滿清開始以日本為假想敵(制定國防計畫時,所設定的假想敵國)。

朝鮮開國後,日本曾協助他們進行軍制改革,助其近代化。朝鮮能不受外國支配,成為擁有自衛能力的近代國家,是有助於日本的安全。然而1882 年,軍制改革所遣散的部分朝鮮軍人發生暴動(壬午事變),清朝趁此機會,立即派遣數千軍隊前往鎮壓,削弱日本的影響力。1884 年,有意模仿日本明治維新,推動近代化的親日派金玉均等人發動政變,也被清廷的軍隊徹底地鎮壓(甲申事變)。1886 年,滿清以親善為名,將剛剛買進的定遠艦等北洋艦隊派到長崎來,藉機展現軍事實力,向日本施壓。

甲午戰爭與日本戰勝的原因1894(明治27)年,朝鮮的南部發生東學黨之亂(甲午農民戰爭)的農民暴動。東學黨是反對西方基督教(西學)的宗教(東學)團體。他們以驅逐外國人和腐敗的政府官員為目標,勢力一時逼近首都漢城。只有一點兵力的朝鮮便要求滿清出兵鎮壓,日本也依甲申事變後與滿清的協定派兵前去,中日兩軍發生衝突,甲午戰爭開始。

戰場除了在朝鮮外,還擴及到南滿洲,日本不論海戰或陸戰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究其勝利的原因,包括軍隊的訓練、紀律、新武器的裝備較為優越等等,但最根本原因是日本人已經培養成懂得為國家獻身的「國民」之緣故。

53 關乎國家存亡的日俄戰爭

親俄或親英? 從19 世紀末到20 世紀初,日本是處於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中。遠東的小島國日本,以自身的國力是不可能自保的。除了與有力的大國締結同盟關係以外,沒有其他生存之路。三國干涉之後,日本開始被迫要從英、俄之間擇一結盟。

要認清兩國何者能確保日本的獨立並不容易。如鴉片戰爭時代的伊藤博文等元老(天皇的政治顧問。由維新的功臣擔任,一直維持到昭和初期),主張與俄國結盟,而小村壽太郎等外務省官員以及桂太郎首相則主張與英國結盟。

65 改變日本命運的九一八事變

事變前夕的滿洲由於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租借滿洲南部的關東州,並從俄國繼承南滿鐵路(滿鐵)的經營權。

昭和初期,已有20 萬以上的日本人住在滿洲。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以及關東州和滿鐵的治安,有1 萬名的陸軍部隊(關東軍)駐紮在此。當關東軍暗殺滿洲的軍閥張作霖,企圖強力控制滿洲時,中國人的排日運動就更加激烈了,阻撓滿鐵火車運輸等事件也頻頻發生。再者,對日本而言,北有蘇聯的威脅,南方又有國民黨的勢力。在這種情形下,石原莞爾等關東軍部分將校遂制定計畫,打算以佔領全滿洲來解決問題。

捏造的柳條湖事件

1931(昭和6)年9 月18 日晚上10 點20 分左右,奉天(現在的瀋陽)郊外柳條湖的滿鐵鐵軌被人炸壞。關東軍指稱是中國方面所為,立刻佔領滿鐵沿線的都市。但實際上是關東軍自己破壞的(柳條湖事件)。

九一八事變由此開始。

九一八事變與日本政府的政策無關,是日本陸軍先遣部隊關東軍所發動的戰爭。政府和軍部中央都不願擴大事端,但關東軍卻不予理會,徑自擴大戰線,佔領了全部的滿洲。這是破壞國家秩序的行為。

然而一些對政黨政治強烈不信任,對政府弱勢外交方針不滿的國民卻熱烈地支持關東軍的行動,並捐獻220 萬圓給陸軍。1932(昭和7)年,關東軍宣佈滿洲國成立,由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出任滿洲國的皇帝。

66 中日戰爭

盧溝橋上的中日衝突關東軍等當地的日本軍方為了維持滿洲國,以及建設區域經濟圈,因而計畫在與滿洲國相鄰的華北地區建立不受蔣介石政權支配的親日政權。因此,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又逐漸升高。此外,日本還在北京周圍部署4000 人的駐屯軍。這是根據義和團事件後,列強與中國所締結條約上的權利。1937(昭和12)年7 月7 日晚上,有人對正在北京郊外盧溝橋上演習的日軍進行炮擊。第二天早晨,日軍與中國國民黨軍隊之間就形成戰鬥狀態(盧溝橋事件)。只方一度謀求就地解決,但不久日本方面卻大規模派兵增援,國民黨政府也立即發佈動員令。8 年的中日戰爭就此揭開序幕。

同年8 月,在外國權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殺,中日兩國為此進入全面作戰。日軍以為如果攻陷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蔣介石就會投降,遂於12 月佔領南京(這時,由於日軍佔領,有許多民眾死傷。即南京事件)。但是蔣介石將首都遷至重慶,繼續抗戰。

不知目標為何的泥沼戰爭當戰爭延長時,為了建立全國的作戰體制,遂於1938(昭和13)年制定國家總動員法。根據這個法律,政府有權可不經議會同意動員全國的物資與勞力。對生活必需品也可進行配給制度及物價管制。此外,可對媒體實施檢驗制度。

當中國大陸的戰爭陷入僵局,不知何時才能結束時,與國民黨聯手的中國共產黨反而將對日戰爭視為有助奪權的良機,因而致力於戰爭長期化。而日本卻因喪失戰爭目的,使得繼續作戰成為最高方針,戰爭變得無限延長。1940(昭和15)年,民政黨的齋藤隆夫議員在帝國議會裡質詢:「這次戰爭的目的是什麼?」政府也無法充分回答。

7 月,日本的陸海軍決定進駐越南南部,並進入西貢市。西貢成為可以進攻美屬菲律賓、英屬新加坡、荷屬印尼的軍事要塞。深感危險的美國立即以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以及全面禁止石油輸往日本以謀抗衡。英美兩國在大西洋上展開會談,發表大西洋憲章,表達兩國對戰爭目的的共同見解以示團結,同時並決定拖延對日作戰2 至3 個月。

日本雖然已有對美國作戰的念頭,但仍然繼續與美國進行外交上的談判。

11 月時,美國國務卿赫爾向日本提出強硬的赫爾文書提案,要求日本無條件地即刻自中國撤退。日本政府認為此一要求無非就是要日本向美國屈服,於是決定對美國開戰。

68 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

初期的勝利1941(昭和16)年12 月8 日早上7 點,人們從號外得知日軍已經與英、美軍進入戰鬥狀態。

日本的海軍機動部隊空襲美國停泊於夏威夷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艦艇一一沉沒,飛機也完全燒毀,戰果輝煌。當此消息報導出來時,日本國民的精神為之一振,中日戰爭長期籠罩的陰霾也一掃而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積極培養實力的日本終於與美國對決了。

晦暗的戰局1942(昭和17)年6 月中途島戰役中,日本的聯合艦隊敗給了美國海軍。之後美國展開反攻。8 月,美軍登陸加達加那島(索羅門群島)。

經過殊死戰鬥後,第二年2 月,日軍撤退。在阿留申群島的硫磺島上,僅有2000名日軍守備隊與2 萬美軍相對抗,儘管彈盡糧絕,繼續抵抗,犧牲到底。爾後日軍從南太平洋經新幾內亞,到中部太平洋的馬里亞納群島等戰役中,都未曾投降,一個接一個壯烈犧牲。

69 大東亞會議與亞洲各國

大東亞會議戰爭初期,日軍擊敗同盟國的軍隊,使長久受到歐美殖民統治的亞洲人勇氣倍增。日軍並將所俘虜的英屬印度士兵組成了印度國民軍,與日軍合作進攻印度。印尼和緬甸也在日本的援助下組織軍隊。

戰爭的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世界戰死者估計有2,200 萬人,受傷的有3,400 萬人,死傷人數遠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大災難。淪為戰場的亞洲地區,人們也遭受極大的損害和痛苦。尤其是中國的士兵和民眾,由於日軍進攻而犧牲慘重。此外,菲律賓和新加坡等地也為了抵抗日軍,有許多抗日游擊隊和民眾死亡。

另一方面,美軍自1944(昭和19)年秋天開始空襲日本。1945 年3 月,美軍的B29 轟炸機成群地空襲東京的江東地區,造成約10 萬人死亡(東京大空襲)美軍爾後更依人口的多寡,逐一轟炸全國的都市。孩童為躲避危險,都與父母分開,疏散到地方的寺廟。

71 終戰外交與日本的戰敗

從雅爾達到波茨坦不論是歐洲或亞洲,戰爭的大勢已定。1945 年2 月,美國的羅斯福總統、英國的邱吉爾首相、蘇聯的史達林首相,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度假勝地雅爾達,就戰後大局進行協商(雅爾達會議)。

羅斯福要求史達林在對德戰爭結束後3 個月內,加入對日作戰。而為了補償蘇聯負擔對日戰爭的部分犧牲,羅斯福違反大西洋憲章所揭示的不擴大領土方針,約定將日本所屬的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交給蘇聯,並承認其在滿洲的權益。這些關於遠東的協商內容都被視為機密。

4 月,美國的羅斯福總統突然去世,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為總統。5 月,德國無條件投降,柏林完全成為廢墟。美國的副國務卿,原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為拯救日本免於毀滅,便思索結束戰爭的條件。7 月,美英蘇3 國的首腦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會談,在格魯的奔走下,決定以美英中3 國的名義發表波茨坦宣言,提出結束對日戰爭的條件。

天皇的決斷日本政府也曾對結束戰爭開過無數次的高峰會議。陸軍主張本土決戰,一點也不讓步。政府要求蘇聯調停,但蘇聯卻態度曖昧。7 月26 日,波茨坦宣言發佈。鈴木貫太郎首相則發表「不理會」聲明以對。於是8 月6 日,美國就在廣島投下世界第一顆原子彈。8 日,蘇聯背棄日蘇中立條約向日本宣戰,進攻滿洲。9 日,美國又在長崎投下另一顆原子彈。9 日,天皇召開御前會議。對是否應接受波茨坦宣言,正反兩方同票,並未得到共識,10 日下午2 時,鈴木首相史無前例地向天皇請求聖斷(天皇直接下決定)。天皇的決定是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投降。8 月15 日中午,日本國民從收音機天皇的廣播里得知日本戰敗。

<專欄>戰爭與現代的關係

20 世紀是科學技術與產業顯著發展的時代,但同時也從未曾有過任何時期像本世紀這樣讓許多人失去生命。

〔戰爭的悲劇〕 戰爭使許多士兵喪命。但是戰爭的犧牲者不限於武裝的士兵。受到最大損害者毋寧是一般的人民。許多沒有武裝的百姓和已經投降的俘虜被剝奪了生命和財產。此外,也有些國家使用國際法上所禁止使用的毒瓦斯等殘酷的武器。這些都是戰爭悲慘的實情。

以往歷史上沒有一國不對沒有武裝的百姓加以殺害的,日本也不例外。日軍在戰爭中所進攻的地區,對所俘虜的敵國士兵和百姓進行不當的虐待與殺害。

-----------以上節選完畢------

因為引用的最後一段話,就覺得日本人沒救了,沒有任何悔過之意,不是因為別人這麼做,這麼做就是對的.德國人道歉了,日本人沒有道歉.

當時教科書事件出來之後,全部讀過3遍.

至今不買日本東西,因為他們會"不例外"的做很多事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