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琴型和木材,就不存在完全一致的情況。任何成品和原材料之間,都不是簡單的堆砌的關係。

原材料經過一定加工和處理後,成為成品,看似「差不多」的成品之間,實際上品質卻大不相同。產品的價格高與低之間,是工藝和附加值的差別。

原材料的價格一般不貴,但是不同的工廠有不同的處理技術和方法,以及篩選標準。在加工以前,對材料的成分、規格等指標,都有自身規範的內化的標準。經過一定的加工工藝,往往技術含量高的,能獲得更多的附加值,然後體現在售價上。

具有越高的附加值的產品,耐用性和品質越好。低附加值的商品,依然停留在原材料價值上,很難獲得品質型客戶的青睞,產品變現能力弱。在市場中,高附加值的產品,處在高的營養級,低的,處於低的營養級。

瑞士的手錶,不就是一塊鐵嘛?但是人家做的成品就是精準,度量衡的標準高,品質好,售價高。除了使用價值,還可以提供給客戶長時間的情感維繫,讓產品和客戶之間產生黏性,讓某一階層的消費者,對其有共同的認知。再往差距更大的領域說,那晶元,不就是沙子做的嗎?世界上能做出晶元的公司,有幾個呢?

不僅僅是看起來高大上的手錶啊,晶元啊,有著原材料到成品之間的天差地別。很多我們日常使用的,不那麼貴的成品,和原材料之間的差別,也不是一般的大。

越是有生活經驗的人,越是對「原材料」和「成品」之間的關係有理性認知。阿姨在家包餃子,買過不下十幾種麵粉。按說糧食這種東西,麵粉嘛,都是小麥磨的,都是白白的粉末,形狀就那樣,它能差多少?但實際結果不是一般的大,有的進了鍋就成了片兒湯,有的包的即使不好,也怎麼煮都不破。

阿姨最近在健身減肥嘛,因為挺多指標高,就為了健健康康的多活幾十年,每天下班健身舉鐵。辦卡家裡的運動服和能外穿的家居服,線圈棉布褲子,一大堆,都收拾出來了準備跑步穿。阿姨運動強度也挺大的,原來練過速滑和中長跑,底子還行,不算力量僅說有氧平均每天橢圓機7KM的樣子。然後,家裡原來的那些褲子,平均一個禮拜不到就陣亡一條。磨損,加上每天一洗,都沒有活的過一個禮拜的。有些沒有磨損到開襠,但是腰帶部分的鬆緊帶打結扭曲滾包了,勒得慌,穿著難受,也都扔了。

後來又從家裡翻出來2條NB的褲子,看起來也是棉布做的,腰部鬆緊帶有抽繩,和那些普通的家居服運動褲幾乎沒啥差別。2條輪換穿,每天7KM,強度就是這樣的——

300卡的話,衣服褲子都濕透了,必須要1天一洗。這兩條NB褲子輪換每天穿,每天洗,連續穿了好幾個月了,連起球都沒有。品牌的東西,價格往往也不怎麼貴,普通的褲子一百多兩百塊,NB不過就三四百,質量,真的就是好。幾個月下來,阿姨減了30斤左右,這兩天褲子依然,不松不垮,洗後隨身型,腰部板帶一點都沒松沒垮。

相比普通的褲子,也是棉的,但是一個禮拜廢掉一條,和一條能穿好幾個月不壞相比,買優質品,不僅不浪費錢,還省錢。那些看起來差不多的褲子,不舒服,容易壞,還影響心情,有時候沒到7KM呢,開襠了,阿姨只能尷尬的從橢圓機上下來,灰溜溜的去更衣室,提前結束鍛煉。

阿姨除了通過高強度的鍛煉,深深的感覺到了褲子的「同材料不同效果」的差別之外,阿姨還有一個用了至少十年的雙肩包,牌子是猛獁象的,每天裝電腦上下班,買水果買菜,手拿著累,連小西瓜都扔進去背回家。這個包,十年了,連拉鏈都沒壞過,沒有一個地方開線過。材料,都是100% 尼龍。以前用過的其他牌子,不是海綿肩帶單肩背導致一側癟了,勒得慌,就是拉鏈陣亡了。這點阿姨也很奇怪,猛獁象的和其他品牌的都是YKK的,可能是型號不同,耐用性就有差別。一個包,五百多吧,買的時候覺得比其他的貴不少,身邊的朋友也有說阿姨有病、人傻錢多的,有不少納悶為什麼買這麼貴的雙肩包的,但是,算下來能用十年一點都不壞,簡直是太省錢了。

現在的消費領域,讓人眼花繚亂,「貴的一定就是好的」或者是「平價替代」讓人眼花繚亂。以前你買貴的一定是會好,現在則不是這樣,花了冤枉錢,買了次東西的事情,比比皆是。「平價替代」是個很誘人的字眼,但是翻車概率極高。貴的就是好的,也不完全成立,抓住了客戶「品質型消費」心理的一些商品,不好的可能性更高。

那麼,我們靠什麼去對比產品的優劣呢?其實一點都不複雜,就是看品牌了。可靠的品牌,都有成熟的技術,有一個設定好的質量標準和體系,並嚴格按照這個標準去執行。品牌最害怕的就是,質量不好,如果 一旦,質量不好,出現問題,就會掉入低的營養級,就會像那些劣質品一樣,陷入低廉勞動力和降低原材料成本的低層級競爭。

看似「只是品牌」不同,但是成品的差別,品牌和非品牌之間不是一般的大,甚至稱為不可逾越的鴻溝,也不為過。「原材料」與「成品」之間,看似只是「材料」和「做工」 的疊加,但是,要知道,「材料」與「做工」之間,並不是單純的兩個定量的疊加。

如果,就是簡單的定量疊加,有哪個手錶工廠,不希望用一塊鐵,就做出一塊瑞士手錶,賣上萬甚至幾萬十幾萬呢?有哪個服裝工廠,不希望用一塊布,做出NB褲子的品質,客戶認可比別的一般產品貴幾百的價格買呢?有哪個吉他廠子,不希望能像名牌吉他一樣,不僅限於「看起來和品牌的一樣」,售價高昂品質好一些,客戶認可品牌願意買單,從增加附加值,到利潤增加呢?

吉他製造裡面,原材料方面,木材儘管名字一樣,但是來源、種類、處理方法、各不相同,所以說,即使你看起來一樣,也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屬於木材工程學的範疇,馬丁等公司除了測試木材的密度、反射、共振、含水之外,甚至微觀到了研究細胞的結構,與成品聲學性能之間的關係。在吉他製造之前,有一套精密的材料篩選體系。而精密,你可以理解為,有一套高精度的「度量衡」的標準,去規範原材料,讓其具備同一性。相應屬性的材料,會輸送到特定型號的加工與生產中,成品,也會經歷一定的聲學檢測,來確保,成品也符合高精度的標準,也有自己的「度量衡」的標準。

「度量衡」的概念,是讓成品區別於原材料的關鍵的、且起決定性因素的條件。計量是利用技術和法制手段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測量。在計量過程中,認為所使用量具和儀器是標準的,用它們來校準、檢定受檢量具和儀器設備,以衡量和保證使用受檢量具儀器進行測量時所獲得測量結果的可靠性。計量涉及到計量單位的定義和轉換;量值的傳遞和保證量值統一所必須採取的措施、規程和法制等。比如我國的計量總局,就是在做這方面工作的。

做工,在吉他製造方面, 表層的理解就是把木頭做成成品,深層的理解,應該考慮的就是以何種計量標準,去精確每一個步驟。在材料經過一定的度量衡標準的篩選後,做工只要是按照經驗積累的數字化的方法,每個步驟精確,就可以獲得好的產品。

反之,在原材料的篩選方面不成熟,沒有形成體系和一定的計量標準,在做工方面缺乏經驗,沒有數據和理論去支撐,造成的結果就是「看似一樣」但是,質量可憐。

所以,你提問的「一把吉他在桶形與木材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只是品牌不同,聲音會有明顯的差異嗎?」這個問題,是無法成立的。首先,脫離了度量衡的標準,就沒有辦法判斷木材的一致性;其次,「只是品牌不同」,就意味著工藝上的技術處理手段不同,所以,成品就不具備可比性的。

阿姨反覆講過,樂器,你可以理解為聲學設備,講求的是精度和準度。阿姨賣過的國產品牌琴,和進口琴,以及國際品牌中國產的吉他,可以說不計其數。在聲學方面,與成熟的國際品牌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古典吉他,大多數外觀的都一樣吧?琴型都是那個形狀,沒什麼太多花花的設計,可以被認為是外形一致的。不用很貴,就用4000元左右的國內品牌和西班牙吉他對比,不需要藉助什麼輔助設備,你用耳朵就能聽出來聲學的差別了。

進口琴,暫且我們就說是阿爾罕布拉2C這種吧,面板是紅松單板,背側板是桃花芯合板,旋鈕是銀色的,看起來很樸實。國產琴就很多了,四千多的價位,全單玫瑰木也不少見,給你的感覺是「配置真高啊」!我們不需要藉助什麼設備,試琴的時候別讓店員給你才藝表演,別彈的眼花繚亂,就只需要把5弦調成A,調準,撥空弦,就可以了。進口琴的A的音的整個延長過程,是沒有音高的變化的,即使減弱,也是沒有變化。國內的品牌琴,100%的在2秒以後,不是上升,就是下降了。對於吉他這種物理器材來說,聲學指標不行,配置再高也沒有用。

看起來配置更高,但是,卻在性能方面不如配置低的品牌琴,為什麼?原因就是在原材料和工藝方面,缺乏度量衡的標準,沒有這個標準去規範成品,那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質量不同了。如果,我國的國內品牌按照國際品牌的標準去檢測的話,都會被認為不合格品,因為,在原材料和工藝品控方面,和展現出來的成品性能方面,是達不到一定的標準的。

除了認識到,「看似同配置」,但是「質量千差萬別」之外,購物也要調整心態,這點阿姨是反覆說過的,就是一定不要貪心。花多少錢,達到什麼效果和性能,就買什麼價位段裡面靠得住的品牌。

四五百買卡瑪或星辰,一千多買雅馬哈,兩三千買takamine/sigma/yamaha,這些價位段的產品,定義就是優質耐用的學習工具或日常用琴,音準和手感,以及耐用性,都沒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踏踏實實的伴隨你的日常使用。四五千,五六千,買馬丁/泰勒/雅馬哈等,除了耐用性之外,他們可以滿足一定的聲學指標和性能,讓你在塑造樂曲和情感方面,表達的閾值更豐富一些;如果你是錄音需求,是音樂行業的從業者,或者是業餘的發燒友,那麼,歷史超過五十年以上的,諸如馬丁、泰勒、等等產品,是符合行業要求的具有聲學性能精準性的產品,作為工作用具,或者輕奢一點的愛好用品,再好不過了。

「平價替代」的概念其實,是完全不成立的,如果能從功能上和品質上替代,那麼就理所當然的是「取而代之」而不是僅限於「平價」的替代了。「平替」之所以是「平替」還是有很大的原因和問題存在的。

阿姨做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替客戶分辨優劣,不斷的學習,努力幫大家選擇高品質的,預算與需求和產品設計相匹配的。將心比心,現在經常有用了十幾年阿姨賣的小琴琴的客戶,再來感謝阿姨,說阿姨幫他選的吉他結實耐用又適合他,用的依然很開心,這種幸福感,阿姨認為,是一個樂器銷售員能獲得的至高無上的榮譽。這種幸福感,是銷量多大都無法比擬和替代的。

嗯,總結下來,就是,買好品牌,好東西,結實耐用,品質好,不操心,錢才不白花。

感謝朋友們的信任和支持~

?( ′???` )比心



差別大到你不敢想。

上面兩位都答得很好,我這裡想補充一點就是:

往往你覺得不重要的小細節才是關鍵

音梁粗一點細一點、音梁位置上一點下一點、要不要側梁、要不要懸浮梁、漆面選硝基還是蟲膠....

都是你拿到琴不太容易注意到的地方,卻是能完全改變吉他聲音的地方。


當然會有明顯的差異,但是聲音上不會有徹底的改變。

所有吉他的本質原理都是一樣的,琴弦震動帶動箱體震動,然後在整個箱體震動傳遞、空氣介質的相互作用下發出聲音,核心是震動,震動改變,則聲音改變。

木材是震動形成的基礎,因為有了木材才有箱體,震動才能實現。但是震動可以被調整,琴體板材厚度是最直接的,厚的震動傳導性差,薄的傳導性好。由於要兼顧吉他質量,所以不可能一味做薄,這個因素的取捨就能很大程度的影響震動,從而影響聲音。

其次吉他箱體不僅整體要兼顧一定的厚度,局部還要加強承受力或者做的更堅固,比如受到琴弦巨大拉力的琴橋部位。在面板內側要將外側的琴弦拉力分散開,一方面防止拉力全集中在一個點上,導致這個點鼓起過多甚至琴橋開膠翹起,另一方面面板受力區域更大,有助於琴弦更好的帶動整個面板,減少震動傳遞過程中造成的震動衰減。所以,有了X型龍骨、扇形龍骨或者菱形龍骨,或者各種特殊的龍骨(比如天才制琴師steve klein的葉脈型龍骨)。但抵禦琴弦拉力只是龍骨的基本功能,龍骨還能通過厚薄、鏤空、材質等方式調整自身和面板具體的震動屬性,震動屬性改變,聲音隨之產生變化。還有就是其他音梁配件的作用,跟龍骨是一樣的,只不過影響聲音的意義更大一些。

還有就是其他的因素,漆面厚度、上下琴枕材質、琴頸材質等。其實這些也是影響很大的,漆面厚度不用說了,薄的會對琴體震動限制更少,聲音也往往更好;琴枕材質要看情況,tsuq、猛獁冰牙、海象牙、駝骨牛骨、牛角等等會對音色產生不同的影響,甚至琴枕打磨的圓潤度也會產生影響。琴頸材質也會產生影響,因為本身琴頸和琴身是一個閉合的震動整體,不過民謠的琴頸或指板對聲音的影響沒電吉他那麼明顯。而且基本就是楓木和桃花心兩種,這個要看情況,在有的制琴師手裡會有很大區別。

制琴的本質是通過音梁結構等一系列因素去影響面板和琴體震動,從而影響聲音,而不是決定。雖然這個影響的可塑空間很大,但是你給制琴師一塊雪松面板和可可波羅背側,他是沒法做出阿爾卑斯雲杉面板和楓木背側的聲音的。因為聲音的基礎仍舊是由木材決定,否則所謂的吉他木材區別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所有琴都用穩定性和單位承受力最好的西提卡或阿迪朗達克就夠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帶著一個配置找制琴師,結果被制琴師否決,然後提出了其他配置的建議,因為你的聲音需求跟你的配置選擇不搭,你想要這個聲音,但你的木材配置做不出來啊。

所以同樣配置的琴不同的制琴師或品牌,會有明顯的差異,但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既然你能問出這個問題,說明你是新手。

對於新手而言,沒有明顯差異。

作為新手,你很難分辨3000和30000的同是西堤卡雲杉配東印度玫瑰木的全單的音色區別,但一定能分辨出3000的雲杉玫瑰木和2500的雲杉桃花芯,更能分辨出雲杉桃花芯和全桃花芯的區別。

至於桶型的差異,只要不聾,都能聽出來。


當然。音梁結構、漆面等等都對吉他的音色有非常大的影響。以漆面舉例,國內的工藝無法把漆面做的很薄,都是厚厚的一層,雖然看著很漂亮但是大多華而不實,導致即使木材很好聲音缺不通透,反觀國外大品牌的漆工藝,可以把漆做的很薄,從而即使木材一般,聲音也會不錯。

音色的差異不止體現在木材和桶型,當你彈奏時,整把琴的任何一部分都會參與振動,所以吉他的音色與漆面、上下枕材質、音梁結構甚至卷弦器都有關,而每個品牌的做漆工藝、音梁設計、琴枕材料、卷弦器品牌等等都會有所不同,

綜上,即使兩把吉他的木材和桶型一致,但品牌不同的話,當然會有差異,但差異的大小我不敢妄下結論,這需要題主主觀評測。


美索吉他:木吉他面板木料、背側板木料音色特徵分布圖?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肯定有差異 因為吉他內部的音梁結構對聲音的影響比桶形和木材的影響更大

不同的品牌可能會採用不同的音梁結構

就算採用了相同的音梁結構 一些細節上的東西也會對聲音產生很大的影響

不然為什麼這麼多前置x音梁的民謠吉他 卻少有馬丁的味道的

為什麼這麼多仿豪瑟結構的古典吉他 卻音色相差甚遠

音梁的切削 角度 厚度 等等是很下功夫的 這也是考驗制琴師 作坊 廠房老師傅的水平的地方


會有的哦,那如果沒有明顯的差異就沒有存在說國產一把全單最便宜可以賣4000塊。而進口大品牌一把幾萬塊到幾十萬不等呀。做工問題,你所看到的都是吉他的表面,每一把吉他的內部工藝也是很重要的,音梁結構的設計取決於這把吉他的音色,延音還有音準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